第十八章 昙花一现
陈胜攻破陈,这座城邑后,发号施令,天下人莫敢不从。再加上,起义形势,一片大好,山东六国光复。陈胜心态发生了变化:他要当王。
无论陈胜称王是目光短浅也好,是格局太低也罢!陈胜称王,具有划时代意义。他,宣告了贫民也能称王,登上最高的政治舞台。
在陈胜以前,没有贫民能够为王。也没人想象,贫民会当王。
陈胜不仅称王,还做到了他发出的那一声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有句老话说得好: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才不堪任,必遭其累。陈胜有鸿鹄志,却没有鸿鹄量。有点燃星星之火的胆量,却没有驾驭控火的能力。
接下来,看一看,陈胜是如何把一把好牌,打的稀烂!
第一件事:称王。
陈胜称王,导致内部离心离德。张耳、陈馀,不与其一条心,主动离开,攻略赵地。
用现代人话说,这个人的气量、格局,太小了。跟着他混,没有前途。
张耳和陈馀是魏地有名的贤者,他们投奔,带来积极反应。他们离开,也会带来不好影响。赶走张耳、陈馀,会被下面的人看到一个现象:陈胜气量小,不会用人。
第二件事:诛杀同伴。
在陈胜还是雇工的时候,他对身边同伴发出了一句呐喊:苟富贵,勿相忘。
结果,他富贵了。有个同伴来投奔他,那人没有眼力劲,举止不得体。这个同伴的思想还停留在以前,他认为现在的张楚王陈胜,和以前的雇工陈胜是一个人。他忘了,以前那个陈胜,吃饭都成问题。现在,这个陈胜是王,掌握别人生死。
他更不懂,一个人的思想,会随着身份的变化,发生改变。可惜!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这个人更不懂,最终丢了性命。
这个同伴,不仅大闹宫门,还当着诸多朝臣的面,喊陈胜小名,更过分的他还到处乱讲陈胜的黑历史。
身居高位的人,第一件事就是想抹去不堪回首的过去。这个人倒好,把别人不堪回首的过去,当成谈资,炫耀的资本。他自己作死,就只能死。
按理说,陈胜杀不敬之人,也能理解。但,在其他人看来,陈胜,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跟着他混,很危险!知道太多,早晚会送命。
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事,陈胜发达了,他的亲戚、朋友、同学都来投奔他。
其中有一个人,就是他的岳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老丈人来投奔你。陈胜是贫民,他老丈人对他也不好。他富贵了,老丈人就来投靠他。这也是千古最难化解的一个问题。现代人,喊出了一句话: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要你高攀不起。
陈胜做了后者,当年你看不起我,现在我要你们高攀不起。
不过,陈胜还是知道分寸,毕竟自己现在身份不同了,是王。要大度,要做给下面人看。
陈胜没有把这些人高高供起来,给他们封官封爵,好吃好喝招待。由于陈胜的不喜欢,放在脸上,做戏又不给力,把投奔的老丈人当成了普通宾客。
结果,老丈人不开心了,还愤怒说了一句话:发达了!忘本了!不尊重老人。(依仗权势,怠慢长者。)
还发出了一句诅咒:不能长久。
陈胜心想:我太难了!
把你们供起来,跟我打天下的人会说我:任人唯亲。
你们平时对我也不好,我对你们这样,已经仁至义尽。你们却诅咒我,希望我的人生过得不好。
陈胜心里的苦,别人不会去管,也看不到他的难处。别人看到陈胜,另外一面:刻薄寡恩。
所以啊!现在有句话说得好:没人真心希望你过得好,除了父母。一旦,你富贵,总会招人恨。
如果说陈胜称王、怒杀同乡、没有善待老丈人,这些情况还能理解。但,接下来的事,就不能理解。
武臣北略赵地,打得很顺,赵国故地,很快就被收复。陈胜自立为张楚王,武臣也自立为赵王。
用武臣的话说,你和我一样,出生没我好。你称王,为什么我不能称王。江山是我打下来的,我不称王,没有天理。
陈胜,我要和你平起平坐。
最重要的是:陈胜称王,张耳、陈馀反对。武臣不想称王,张耳、陈馀支持。
武臣自立为赵王,封张耳为丞相,封陈馀为大将军。
陈胜知道了这个情况,很愤怒,想要教训武臣,斩杀他的妻儿,发出警告:你们别乱来,只有我一个人可以称王。
一个叫蔡赐的人站了出来,反对说:不能这样做。
然后,蔡赐说了不能这样做的原因:武臣选择自立,杀了他妻儿,不仅没用,反而还会与赵交恶。我们西边有秦国,北边有赵国,对张楚政权发展不利。现在,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目标,诛灭暴秦。
陈胜听进去后,问了一句:那该怎么办。
蔡赐给出了一个建议:与其让武臣自立,不如施恩立武臣为赵王。
蔡赐抓到了问题的关键,具有很强的政治眼光。陈胜也听进去了,按照蔡赐所说,不仅立武臣为赵王,还送其家属去赵国,顺带送上一句话:干得不错,立王是对你的奖励!
其实,陈胜内心活动是这样的:你等着,我早晚会收拾你。
蔡赐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会有如此政治远见,陈胜还听他的?
蔡赐的年龄,史料没有记载。何时,加入陈胜的阵营,也不知道。他是上蔡人,有名望和才学,是被陈胜拉拢在帐下。
陈胜封他为房君,任命他为上柱国。上柱国是楚国的官职,地位仅次于令尹。陈胜把他当成智囊,称他为肱骨第一号文臣、谋士。足以见得,蔡赐在陈胜心中,是多么重要。
蔡赐也对得起他的声望和才学,举荐了周文,又不断替陈胜出谋划策。
为了表示恩宠,制衡武臣,陈胜又封吴广为假王。
陈胜封武臣、封吴广之举,推倒了多骨米牌,带来了连锁反应。武臣的部将韩广,在燕地自立,称为燕王。
齐地田詹,自立为齐王。
收复梁地的魏人周市,众人喊他称王。齐国和赵国都助他称王。周市说了一句话:国家有难,方知忠臣。为王者,应该是魏国宗室后裔,我怎能为王。
人人都想称王,唯独周市不想当王,他有一颗以天下为公的心,还说出了应该立谁为王。周市这个人不仅有政治眼光,还十分忠君,与其他人自立相比,人格魅力四射。
周市四处寻找魏国宗室后裔,找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魏国宗室后裔,被称为宁陵君魏咎。
魏咎是河东安邑人,是战国时期魏国宗室公子。他在魏国时,受封宁陵君。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国以王贲为将,水灌大梁,灭亡魏国。秦始皇将公子魏咎放逐,废黜为平民。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魏咎不甘平庸,要拿回失去的一切。陈胜起义,他前去投奔。此时,魏咎在陈。
周市命人去陈,迎回魏咎回到魏国当王。
陈胜见大势已去,不放魏咎,周市也会另立他人。为他施恩魏咎,不得不做出妥协。就这样,魏咎回到梁地当王。周市成为了魏国的国相。
首席战将葛婴,不知道陈胜已经在陈自立为王,南征九江郡。为了名正言顺,没有请示陈胜,立楚国宗室后裔为楚王。这个人就是襄疆。
葛婴很尴尬,刚立楚王不久,得知陈胜为王。忠臣不侍二主,葛婴忠于陈胜,杀了新立的楚王,回去谢罪。
陈胜怒了,手下的人都不听话。
要么,自立为王;要么,立别人为王;要么,擅自立他人为王。
你们这些人,到底有没有把我放在眼中。
答案:没有。
陈胜不知道,后面还会有多少人不听他话,有多少人称王。趁着事态没有完全恶化,还有很多人认可他这个起义首领。他觉得要做点事,来告诉下面的人:不是人人都能称王。
在这种背景下,两个奸臣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的名字被记录了下来,一个叫朱房,当中正。另一个叫胡武,当司过。
这两个人的任务:监督群臣的过错。
征战将领回到陈,只要这两个人看不惯,就会以各种罪名处理。他们以寻找别人的过错,且用苛刻的手段,来表达对陈胜的忠心。没有背景的人,不用请示,就将其法办。
陈胜,对这两个人深信不疑。
其中,两个人的死,让诸多将领与陈胜离心离德,分道扬镳。
一个人是葛婴,陈胜的首席战将。
从起义开始,攻大泽乡,打蕲县,破周围五县,拿下陈地。葛婴立下赫赫战功。因为南征九江,在不知道陈胜称王的情况下,立襄疆为楚王。葛婴听说陈胜已经称王,杀掉襄强,表明忠心,亲自回去报告这件事。
陈胜也不听解释,就把他给杀了。
汉文帝为追录葛婴反抗暴秦的功劳,赐封葛婴孙子为诸县侯,并世居于此。葛氏为感念汉文帝功德,遂将‘葛’姓与地名‘诸县’合并改称‘诸葛’。据记载,蜀汉丞相诸葛亮就是他的后裔。
另一个人是吴广。
吴广部将田臧,因久攻不下荥阳,起义形势逆转,乃矫称陈胜命令擅杀吴广,献其首级。陈胜没有处罚田臧,赐以楚令尹印,任为上将。
吴广是陈胜,一起密谋起义的人。葛婴是助陈胜,打天下的人。一个故人,一个功臣被杀,部将人人自危,都怕成为下一个。
陈胜说话,不听。
陈胜喊他们来汇报工作,不来。
就在张楚政权,没有齐心协力诛灭暴秦,反而沉溺内斗。大秦出来一位力挽狂澜的将领,这个人就是章邯。
章邯的出现,延续了秦王朝的寿命。也让贫民出生的陈胜王侯将相之功,昙花一现。
秦末名将章邯,是如何成为出色的救火员,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