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汉初三位顶级说客
刘邦从关中而来,意气风发,天下诸侯云集响应,用了一个月,打进彭城。
项羽一来,他无功而返。一个月后,又回到关中。刘邦处境很凄凉,老爸、老婆被俘虏,成为敌方人质,诸侯又背叛他。
胜利来得快,去的也快。
眼见,他快要登上人生高峰,瞬间跌入万丈深渊。
刘邦输了,心情很沮丧,甚至有点万念俱灰。他从天堂,掉入地狱,那种心里落差,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时,张良站了出来,献上下邑之谋。韩信、灌婴等将用武力,正面抵挡楚军进攻,扭转溃败的战场局势。
这次惨败,刘邦也不是没有收获。他再一次,从失败之中吸取经验。
此次战败,刘邦看懂了很多事:
比如诸侯是靠不住的,一统天下还是要靠自己拳头。
又比如这次出征检验了他部将忠心程度。还有,阔别多年没见的子女也回到身边。
让刘邦明白最重要一点:他缺乏统筹全局,独挡一面的大将。
刘邦稳定溃败局势,让楚汉战争,进入僵持阶段。刘邦担心后方不稳,率军回到关中,干了几件大事:
1、立太子,大赦天下(稳定社稷)。
2、给儿子安排工作固守栎阳。并让诸侯儿子来栎阳陪太子学习。(其实就是让诸侯儿子当人质。)
3、宣扬汉社稷正统性:祭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规定要按时祭祀。
4、解决关中饥荒,稳定三秦。
5、根除隐患:以水灌废丘,章邯自杀。又发动关内的士兵去防守边塞。
刘邦稳定关中,休养生息过后,他又做了一个决定:东出。
刘邦召集大臣、部将,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主题,只有一个:是否要再次东出,与项羽决战到底。
刘邦得到统一答案:打。
但,如何打,没有人拿出具体方案。就在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提交新的作战方案。
这个人就是韩信。
韩信因为萧何的缘故,被刘邦封为大将军。出汉中,定三秦作战策略,就是他提出的。
不知道什么原因,北定三秦、东征项羽、彭城大战,没有记录他相关战绩。但,彭城惨败,张良推荐,以及韩信收拢败兵,在京索之战,正面击败楚军,扭转战场形势。
京索之战的胜利,让刘邦得出两个结论:
张良没有看错人;韩信这个年轻人有本事。
于是,刘邦做了一个决定:放权韩信。
当刘邦如何与项羽再次开展,韩信站出来献上作战策略。
幸运的是,韩信献出的作战方略,被记载了下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刘邦荥阳汇合。
用现在的话说,韩信这个作战方略是让刘邦正面牵制项羽,这就等同于正面战场。但,正面战场打不赢项羽。所以,韩信主张开辟敌后战场。
敌后战场有两条路线:第一条是北进,攻燕赵,东伐齐,给西楚国造成泰山压顶的紧迫感;第二条是南进,切断西楚国粮道,并骚扰大后方。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就能击败项羽。
韩信不仅提交作战方案,还说了很多细节:如何打?怎样打?谁去打?人员调度分配问题。
刘邦同意了这个方案。
就在这时,一个人带来了好消息:九江王英布加入汉军阵营,出兵伐楚。
带来好消息地人,他叫随何。
汉初有三杰,也有汉初三将,还有汉初三位顶级说客。这三位说客,分别是郦食其、陆贾、随何。
来看一下,随何说英布那些事。
由于史料模糊,随何个人信息,以及什么时候加入刘邦,没有记载。他第一次出现在大舞台,是以谒者身份。
谒者,是官名,指的是国君左右传达等事的近侍。
随氏起源,有三种:
1、姬姓。
为周代时有诸侯随国(汉阳诸姬之首,其任务是监控南方蛮夷之国,以拱卫周疆。),春秋时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后被楚国所灭,成为楚附庸国,其后裔以国名为姓,称为随氏。
2、出自士姓,为春秋时晋国大夫士会之后,以邑名为氏。
3、出自祁姓。
虽然不知道,随何这一支出自那一脉,但,他的先祖,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能够拥有氏,并被后代子孙传承下来,这类人都很厉害。
历史上有两个被记载的人物:春秋随会,对晋国有功,被称为随武子、范武子;战国随巢子,是墨子的弟子,曾著《随巢子》六篇。
史料没有记载,随巢子和随何有什么关系。但,随氏又出了一个让后代记住的人物:随何。
来看一下,随何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
话说,刘邦彭城惨败,张良下邑定策,提了一个关键人物:九江王英布。
刘邦从梁地撤退,来到虞县,急于反击项羽,很生气对身边人说了一句话:你们这些人,不配共同谋划天下大事。(如彼等者,无足与计天下事)
很多人听了这句话,内心很生气。但,只是生气,把头埋得很低。谁叫他们没有才华,为刘邦分忧。
随何是个例外,他把愤怒的表情放在脸上,抬起头看着刘邦,问了一句:我不明白陛下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刘邦没想到有人敢这样和他说话,第一反应,这个人有胆量。第二个反应,压下脾气。然后,刘邦说了这样一句话:谁能替他出使九江,做通九江王英布反楚的思想工作。
跟着,刘邦表明说这句话的目的:只要九江王英布叛楚,牵制楚军,我就有机会与之争天下。
随何听了,也没觉得这件事,难度系数大,说了两个字:我去。
刘邦也没觉得随何有什么能耐,但,身边又没有其他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了随何二十一人,出使九江。
随何和英布之间地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那么,汉初三位顶级说客之一的人物:随何是如何做通九江王英布反楚的思想工作。
来看,随何的精彩表现。
随何带着刘邦的使命,以及二十几位助手,来到九江,呆了三天,也没有见到九江王英布。随何要做英布反楚的思想工作,人都没见到,如何开展。
按理说,有说别人这份工作,应该压低脾气,徐徐善诱,用财宝贿赂身边的人。
随何做事风格不一样,直接对九江国管事的太宰挑明话题,说明九江王不见他,以及他出使九江的原因:楚国强大,汉国弱小。
接着,随何表明了一个态度:我有话要对九江王说。(我要见九江王)
太宰尚未发言,随何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又说了一句话,是站在九江王英布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说的不对,愿献上二十几人脑袋,以表明九江王背汉向楚之心。
太宰不能做主,只能把话传给九江王英布。毕竟,随何这句话,还表明了一个态度:选择汉王刘邦,还是选择西楚霸王项羽。
随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九江王英布做出叛出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