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重行三国

第十五章 苦劝不听征东兴

重行三国 香光庄严 3528 2024-07-06 15:40

  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毌丘俭、镇东将军诸葛诞等,各献征吴之计。史上称为“四征献策”。

  三人的奏疏竟然在同一天送进了尚书台。

  尚书令司马孚让卢毓、王观、于臬、傅嘏各看一人的奏疏。

  于臬看的是镇东将军诸葛诞的奏疏。

  诸葛诞建议让王昶进逼江陵,毌丘俭进逼武昌,二人牵制住长江上流的吴国军队,然后诸葛诞与胡遵围攻巢湖大堤,等吴国援军一来,就集中兵力与之决战,必然大获全胜。

  于臬见疏之后,立即明白了诸葛诞背后的用心。

  从他的奏疏,可以看出,不管是王昶,还是毌丘俭,他们都不是主力进攻方,他所管辖的淮南战区,才是真正的主力。最后功劳最大的也必然是他。

  于臬不由得感叹历史的精彩。这司马家和诸葛家,也许是天生的宿命。司马懿和诸葛亮在雍州博弈多年,相爱相杀。没想到,他们的后一辈人,司马师和诸葛恪,仍然要继续进行博弈,只不过战场从东线移到了西线。

  照理说,司马师早于诸葛恪上位,准备会更加充足,但王凌的叛乱,拖了淮南的后腿,拉平了二人的起跑线。

  诸葛恪其实准备不足,他重修东兴大堤,筑了二城,派人留守后,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从司马师来看,虽然于臬提醒过司马师,东吴会在东兴筑堤,司马师当时倒没觉得什么,但这个大堤真的筑起来了,就是一种明目张胆的挑衅了。

  卢毓把王昶的建议和于臬手中的诸葛诞的建议互换。

  王昶懒提议率荆州水军沿长江顺流向东,直插吴国腹地,沿途攻略长江南岸城池。一直打到建业去。

  可以看出,王昶这个建议非常激进。更重要的是,他的建议,是以魏国荆州军为主力。多少有独立战功,自己唱主角的味道。

  王观看的是毌丘俭的建议:“毌丘仲恭认为,当前伐吴时机未到,应该利用当年邓艾淮南屯田的成果,储备军粮,再伺机而动。”

  傅嘏也念出了胡遵的建议:“我们应当四路并进。我和诸葛诞负责攻克巢湖大堤。”

  说话听声,打锣听音。于臬从这四人的建议中,看出了各自的小九九。

  胡遵是司马家的亲信,诸葛诞愿意和他一同进攻东兴,是想通过军功证明自己是司马家的一员。而胡遵的想法和诸葛诞差不多,是想把事情搞大,自己也能分享战果。因为他青徐都督,离东吴相对较远。

  而毌丘俭这种提议,很是保守,明显是为了保存实力。

  卢毓和傅嘏、于臬拿着这四人的建议,来到了大将军府。

  司马师看着这四条建议也犯了难。

  “德揆,兰石,你二人之意如何?”

  傅嘏道:“诸葛恪执政,如果偏安一隅,那么东吴还是可以苟且于江东。现在这些主动出击的建议虽然都是常用的战术,但毕竟东吴稳守城池严阵以待,我们要是强攻不就正中敌人下怀了吗?如果我们一边屯田一边骚扰敌军,使其疲敝,不出三年他们就得土崩瓦解。”

  司马师将毌丘俭的奏疏拿起来看了一下,反问道:“三年之期是不是太长了,如果东吴利用涨水之机进攻我国,岂不是让对手占了先机?”

  傅嘏劝道:“当初樊哙想用十万人出征匈奴,幸亏叫季布骂了一通才避免一场大败。而李信妄称二十万人可灭楚,果真去了就是丧师辱国。我们要是强行进攻,这就是前车之鉴啊。孙子兵法也说善于用兵的人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现在放着必胜的方略不用,非得去冒这么大险,这不是愁死人吗。”

  司马师将毌丘俭的奏疏放了下来:“兰石的意思是任由东吴胡作非为吗?”

  司马师久经战阵,求稳缓胜的道理他不会不清楚。但是他毕竟刚刚执政不久,在威信上远不如自己的父亲。现在诸葛恪这样挑衅,若是毫无作为则必将威信扫地,这大大不利于自己的形象。

  傅嘏道:“不动如山,这是有定力的表现。我大魏虽强,但目前并不具备灭吴的实力。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大魏在各方面的的优势会更加明显。”

  司马师显然不想接受傅嘏的建议,转头望向了于臬:“德揆,兰石的建议如何?”

  于臬道:“大将军,那诸葛恪修复东兴大堤,然后在大堤边筑城,他的本意应该只是防守,就像上次堵塞涂水一样,虽然到了春天,春水泛涨,对居巢等地势低洼的地方有点影响,他这样做,只不过是给大师将添堵罢了。大将军可以不理,只要加强准备,他东吴是拖不过我大魏的。”

  “这么说,你和兰石说的一样吗?”司马师打断了于臬的话。

  于臬道:“若我军进攻东兴,必然要仰攻,而且要搭建浮桥,去抢占东兴大堤,然后分兵两路,仰攻濡须山和七宝山上的东西二城。只是这城太高,怕是一下攻不下来。”

  司马师脸色稍:“照这么说,你是同意我大魏去伐吴了吗?”

  于臬看了一眼傅嘏,又望向司马师:“大将军,我们伐吴,若只是攻占东兴和边上两城,如果拿不下整个濡须坞防线,也会守不住。所以,请大将军还是要整军备战,提升实力,才是上策。”

  傅嘏道:“大将军,德揆所言,实为金玉良言。吴国作为我们的仇敌,已经近六十年了,他们伪立君臣,但还能够患难与共,元帅新丧以后,他们上下忧危,把战船排列在重要的渡口,凭借险要坚守城池。因此像泛舟渡江,横行于长江以南那样的计划是并不实际的。”

  傅嘏这么一说,等于是和于臬一道,将王昶、胡遵、诸葛诞的进兵方略都否定了。这和毌丘俭不谋而和。

  司马师道:“我要三位来,是听你们如何进攻东吴的,卢子家,你意如何?”

  一直一言不发的卢毓道:“大将军,如今已经入冬,如果拖到第二年,东吴水军趁着汛期水涨时主动出击,那就更加被动了,因此不如速战速决。”

  司马师道:“这四人的方略,我都看了,伐吴攻略,以诸葛诞之议为定论!”

  于臬和傅嘏面面相觑。

  司马师又发话了:“王昶攻向江陵,毌丘俭攻向武昌;胡遵、诸葛诞两军合流剑指东关,摧毁巢湖大堤。司马昭为安东将军,行监军事,节制诸路军马。”

  于臬还想再言,傅嘏扯了一下于臬的衣角。

  司马师见二人不言,双眼盯着二人,反问道:“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傅嘏道:“大将军,兵贵神速,我军只要毁掉东西二城,破坏掉东关大堤即可。如此大举发兵,必然要准备。应该速战速决。”

  司马师道:“我意已绝,不必多言。”

  于臬道:“大将军既然同意发兵,我军进攻,必然要搭浮桥。东西二城坚固,恐急切不能攻下。此时东吴若发援兵,须得小心在意他们迂回我军之后,破坏浮桥。如此,则我军危矣。愿大将军三思。”

  司马师道:“我军进攻东关,东吴援军从建邺过来,行动缓慢,等到他到来之时,我军已克东关多时了。”

  于臬道:“庙算多者胜,倘若东吴派出精兵,从水路快速支援,倘若我军还攻不下东西二城,该如何应对?”

  司马师道:“德揆,照你说,我军进攻也不行,驻守更加让东吴耻笑。”

  于臬道:“既然大将军执意发兵,我愿提一军,以为前部。”

  司马师道:“淮南兵精粮足,又有青徐军支援。如今你初到尚书台,这度支一事,也是紧要。你离不得。”

  于臬道:“那请大将军将我之言,晓谕前线诸将,如此,可保万无一失。”

  司马师道:“那就这么定了。你们回尚书台准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德揆,你和大司农调度粮草。”

  三人只得告退,走出了大将军府。

  卢毓有急事先行,于臬和傅嘏同行。

  “德揆,这次大将军并不是看不下东吴在东关修建二建,恐怕是想建立军功,巩固大将军的地位。”傅嘏说道。

  德揆点了点头:“可大将军还是急了一点。”

  这和当年曹爽想凭军功巩固大将军地位,似曾相识。

  傅嘏道:“只是,那诸葛恪英华外露,上位以后,也想建立战功,我也担心,我军进攻东关,他必然火速去救。”

  于臬当然明白这些,叹了口气:“可大将军现在不听,奈何?”

  于臬当然也知道,这四征献策,各自有自己的动机,可谓是面和心不和。司马昭虽为监军,也只不过是名义上的而已。

  胡遵官拜征东将军,位阶高于诸葛诞的镇南将军,不过,二人分别掌管自己州的军权,基本上属于各自为战的状态,谁也管不了谁。

  这场仗,于臬和傅嘏分析得这么透彻了,可司马师不听。

  既然不听,那就听天由命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