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招呼两人坐下,问:“适才听说,你们是赵国陈氏家族的,不知道来寒舍所为何事?”
沈青峰性格很直,不喜欢拐弯抹角,当即起身,恭恭敬敬地直言不讳起来:“屈大夫!在下沈青峰,乃陈氏家族护院,这位是我们家大小姐陈紫瑶,我们此次来陵阳,一是我们家小姐读过不少屈大夫著作,非常崇拜屈大夫,特来拜访,二是,我们家家主得知屈大夫博学多才,忠君爱国,只可惜不被楚王重用,还屡遭流放,空有一身抱负,无处施展,深感惋惜,为此,我们家主特派我俩来邀请屈大夫去赵国……”
后面的话,他没说了,他相信屈原听得出来是什么意思。
也就在这时候,沈青峰一边说着一边掏出玉佩放在桌上。
那玉佩晶莹剔透、瑰意琦行、琼楼玉宇、鼎铛玉石、琼林玉树、瑕不掩瑜、巧夺天工,总之,用一切形容词来形容这块玉佩的美也不为过。
识货的人,当它是无价之宝,不识货的人,当它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玉佩。
当屈原第一眼看到这块玉佩,不由一惊,立即站了起来,咋舌道:“难道这块玉佩就是天下奇宝和氏璧的余料雕刻而成的子璧?”
陈紫瑶、沈青峰微微点了点头。
屈原博学多才,也听过不少关于和氏璧的传说,尤其是这子璧,知道的人不多。
沈青峰和陈紫瑶没想到屈原一眼就认出了子璧,心下一喜,他们看得出来,屈原很喜欢这块子璧。
母璧如今下落不明,现在这块子璧尤为珍贵了。
屈原的喜欢,不是它价值多少钱,而是它的文化价值和文物价值。
子母和氏璧传到现在已有400年左右,屈原只是在书里读过先人关于子母和氏璧的描写以及民间传说,他万万没想到现在子璧就展现在他面前。
这时候,沈青峰乘机问道:“屈大夫,这去赵国之事……”
屈原顿时收回喜色,思虑道:“这……屈某乃楚国人,只为楚国尽忠,多谢你们的好意,请代屈某向你们家主致歉。”
陈紫瑶、沈青峰没想到屈原果断拒绝了,让他们有点意外。
陈紫瑶上前一小步,问道:“莫非屈大夫嫌这礼轻?”
“和礼物无关。这么说吧,屈某是不会离开楚国的。”屈原说道。
“难道你就甘心一辈子待在这个穷乡僻壤?”陈紫瑶问屈原。
“穷乡僻壤有什么不好?好歹也是楚国的土地,不是嘛。常言道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屈大夫博学多才,文武双全,一身才华甘愿就这样埋没?难道你不想展现你的抱负和理想?”
“我的抱负和理想在楚国,不在赵国。”
“楚国两代君王如此待你,你还留恋楚国有什么用?”
“不管楚王如何待我,屈某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
陈紫瑶简直被屈原的固执气疯了。
沈青峰又是恭恭敬敬地说道:“屈大夫!我们家家主说了,只要你肯去赵国,一切条件都好说。此外,我还带来了两封书信,请屈大夫过目。”说着,沈青峰从怀中拿出两封书信交给屈原。
屈原先是一愣,心想我在赵国没什么朋友啊,谁的信呢?
沈青峰见屈原不接收,再一次恭恭敬敬呈到屈原胸前。
屈原再不接受,就说不过去了,只好接下了。
屈原打开书信一看,不由再次喜上眉梢,这两封居然是鼎鼎大名蔺相如和廉颇的书信。
这两人的名气和屈原一样,都是闻名海内。
他们来信的目的,也是邀请他去赵国。
屈原从两人的信函中深刻感受到了蔺相如和廉颇的真诚。
蔺相如,赵国上卿。历史上跟他有关的有三个事件:一是完璧归赵,二是渑池之会,三是负荆请罪。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出身低微。
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听说赵国有块“和氏璧”,愿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完璧归赵。
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蔺相如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封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
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
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亲自上门负荆请罪,此后,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后来,公元前259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病危,赵孝成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
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
赵王听信秦军谣言。任赵括为将军,取代廉颇。
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必然要失败。”
赵王不听,最后还是任命赵括为将。
后来,赵括果然惨败,四十万赵军被坑杀,赵国几乎灭亡,幸得五国出兵相救,这才保住了赵国。
此后不久,蔺相如去世。
京剧剧目《将相和》,这里的“将”指的是廉颇,而“相”自然是蔺相如了。
其实,蔺相如从来就没有做过相。
战国时代,赵国最高的官职称为“相邦”,司马迁写《史记》时,因为避汉高祖刘邦的名讳,改“邦”为“国”,从此“相邦”称为“相国”,简称为“相”。
《荀子·王霸》中说,相国是“百官之长”。
在当时,相是整个朝政机构的首辅,是国君的辅弼,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史记》对蔺相如最后记载,从蔺相如崭露头角到“病笃”,这期间并没有过为相的记载,只知道他位在上卿,与赵奢、廉颇同列。
相反,廉颇是当过相的。
《史记·赵世家》载,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以尉文封相国廉颇为信平君”。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假,意为代理,暂时的。
廉颇为代理之相。
这个时期,由于平原君刚死不久,由廉颇暂理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