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三年到来。在北宫的德阳殿中,正月大朝会开始了。
德阳殿是皇帝与文武百官朝会之所,德阳殿是北宫最大的宫殿,高大雄伟,据称离洛阳四十三里的偃师城,可望见德阳殿及朱雀阙郁郁与天相连。
(注1:《后汉书》中说德阳殿“可容万人,周旋容万人。陛高二丈,皆文石作坛,激沼水于殿下,画屋朱梁,玉阶金柱,刻缕作宫掖之好,厕以青翁翠。”可见德阳殿建的是多么宏伟。)
中枢之官员都必须赶来,按秩来划分位次,不得缺席。
虎贲中郎、侍郎们在大殿四周站立齐整,装备齐全,威风凛凛,象征汉家威仪不可侵犯。
经过新年贺礼,举杯共贺新年的环节后,三公和大将军以及司隶校尉开始汇报了去年的工作。
在之前,每到这个时侯,皇帝都会表现得兴致缺缺,听的事情也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强忍着在那里坐着而已。
可是今天,皇帝确是面目严肃,听着他们的报告。看来会稽郡的叛乱造反让他有了点思考。
听到大将军报告扬州刺史臧旻率丹阳太守陈寅大破许生、吴郡司马孙坚作战勇猛时,他不禁高兴地哈哈大笑,就连司隶校尉报告了什么可能都没听进去。
等到工作汇报甫一结束,便有人急不可耐地进行言事。
皇帝心情也好,就给了他进言的机会。
原来是公羊大儒何休在年前正好接受公车征辟,重新担任官职,回到了朝堂。此时以谏议大夫的身份,请定下皇子之名,立其为太子,选择太子属官。
皇帝本就喜欢这个皇子,又这么会拒绝呢。于是答应了何休的请求,并且让诸位公卿进行讨论。
有人推举别人,也有人自告奋勇。
而三公的意见是太子年纪尚小,属官暂且无需齐全,有太傅和少傅就够了。
何休这个人,《后汉书》中说:“休为人质朴讷口,而雅有心思,精研《六经》,世儒无及者。以列卿子诏拜郎中,非其好也,辞疾而去。不仕州郡。进退必以礼。”
当世大儒,名节出众,皇帝早就有所耳闻了。于是加太子太傅于谏议大夫何休,又以谏议大夫马日磾(mìdī)为太子少傅,其余属官暂且做罢。
紧接着,这位看似权谋颇深试着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皇帝发表了一次即兴的演说。
“汉室的天下不宁已经很久了,近年以来,每每有收成不好之事,流民不断增多,各地屡次出现叛乱造反,这正是危险的表征。”
“然而有宫内侍奉我的臣僚没有轻易地懈怠,如谏议大夫何休关心帝朝的传承;宫外忠诚之士忘我效力,如扬州刺史臧旻击破叛乱的谋逆,这是天不绝命于汉的象征啊!”
“今天乘着藏旻破贼、太子将立的喜悦,朕把解除党人禁锢的诏令重申一次,要好好听取意见,光大诸位先帝的遗德,振奋勇气,不再放纵失察,以至于堵塞忠良进谏的路子。”
满堂公卿一齐起立,举杯为皇帝庆贺。
“长乐无极!大汉万年!”
皇帝又与百官商议,太尉一职空缺,决定以击破叛贼之功特进臧旻为太尉,擢拔丹阳太守陈寅为扬州刺史,特进吴郡司马孙坚为丹阳太守。
虽然有点不太合适,但看着皇帝今天高兴,公卿们也不敢去阻拦,况且问题也不是很大,就由皇帝去吧。
三公议论片刻,司空唐珍为皇子提出以“合”字为名。
皇帝笑着摇摇头,说:“不妥,不妥。”
接着脸都不红一下,“朕凭借着盛大的仁德,要使天下都将复归清平,想要把仁心传给皇子,以此给他命名叫‘和’。”
司空唐珍显然是愣了一下,然后带着三公一起起身举杯,“臣为陛下寿,为皇太子寿!”
百官共起,为皇帝庆贺之。
————————分割线——————————
熹平三年,二月,上祭东帝,乃立皇子和为太子,大赦天下,免天下郡国一年税以庆之。
—————《汉史·神宗灵帝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