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炎汉复兴

第11章 定雍凉(3)

炎汉复兴 一根芦柴 2614 2024-07-06 15:45

  诸葛亮接着道:“凉州少数民族居多,汉胡杂居,矛盾日久,虽然表面看着平静,然则内里却沸腾不已。

  因而,只须以利诱使胡人、当地豪族来降,必可使曹贼四面受敌,手足无措,到时凉州就可不战而定了。”

  众将听后,皆道丞相妙计。

  却只见魏延有些不忿道:“丞相却是有些小看末将了,即使曹贼死守乌鞘岭,末将也有信心取下此处。”

  诸葛亮笑道:“我当然知道文长之勇,也确实相信文长能为我军夺取这西凉门户。”

  然后,只见诸葛亮神情严肃道:“可是,文长想过没有,如此我军会死伤多少?我大汉人口本就少于曹贼,不可轻易动摇根本啊。”

  魏延听后也知自己立功心切,因而站在一旁不再说话。

  诸葛亮见此,笑道:“文长不必如此。乌鞘岭不可强攻,但前去乌鞘岭必经金城郡,文长可愿为我军前锋,为我军取下金城郡?”

  魏延喜道:“末将领命。”

  再说回这金城太守,此前和凉州刺史参军一同领军攻打南安郡,不料南安郡各地据城而守,因而未有成效。

  之后不久,张嶷、马忠领军来到南安,加之魏军又得到消息祁山、上邽已失,张郃于街亭兵败身亡,诸葛亮随时会率大军西进,吓得他们赶紧撤军。

  金城太守也没有领自己人马回到金城郡,而是直接和大军一起往河西走廊去了……

  是的,一郡太守直接抛弃了自己的治所。

  事实上,当时金城太守也没有太好的选择。汉军随时可能就到,而金城郡又在乌鞘岭以南,肯定是不会有援军的。

  所以,回金城郡,要么殉国,要么投降。根本就没有第三种选择。

  面对这种千古以来的二选一难题,金城太守却是另辟蹊径,做了逃兵,将什么守土之责抛之脑后。

  这也难怪,人在巨大的压力下,首先选择的基本都是逃跑。

  当然,逃跑是人类遇到危险的本能反应,无可厚非。不过,也正因为此,那些孤守一城,在旁人看来笨笨的人才会显得那么可敬。

  而历史铭记的却也正是这些有些愚笨的人。

  诸葛亮此时并不知道金城太守已弃城而逃,不过,他能确定的是金城郡的抵抗应该并不会很强烈。

  却说魏延率军进入金城郡,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各地纷纷来附,是一点抵抗的意思都没有。这让魏延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说不出的郁闷。

  等到诸葛亮领大军来到金城郡听说此事后,笑道:“文长威名远播,曹贼自是不战而降。”

  魏延心中的苦闷却是无人可以倾诉。魏延心中的偶像是关羽,而巧合的是这两人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相似。

  比如说,两个人都是卧蚕眉,面如重枣,而且都使用大刀。两个人的性格都有点孤傲自负,说的不好听点就是目中无人。

  因而,魏延一直以关羽为奋斗模板的。

  这就很悲催了。关二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功绩真的不是能轻易达成的。

  因而北伐之始时,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谋。

  他本人亲自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

  他就是想搞个大事!

  不过,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

  这个时空的北伐,虽然魏延一路攻城无数,可他却一点成就感都没。完全没有体现出他的能力啊。

  再说,诸葛亮安定好金城郡后,便命人将密信送往凉州各部落及当地豪族,不久后凉州境内果然烽烟四起。

  先是小月氏、康居胡等各部落首领率领本族人马举旗响应,后有当地豪族张进等在酒泉挟持太守叛魏归汉。

  一时间,凉州刺史徐邈是忙的焦头烂额,自知大势已去,凉州不可守。

  按理说,曹魏很早就开始经略凉州(214年曹操击败马超后便正式取得了凉州),凉州的统治应该比较稳固才是。

  不过事实是,曹魏在凉州这地盘上的日子并不好过。

  曹魏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刚即位,卢水胡首领伊健妓妾与其同族治元多等便率兵作乱,一时河西大扰。

  至于曹魏为什么在凉州如此不得民心,无他,主要源于它对待少数民族的粗暴政策。

  曹魏对待少数民族的方针一般秉承的是制衡、离间。就是使用离间手段让各部落互相为敌,相互攻伐。

  待到时机成熟后,曹魏便出手降伏各部落。然后,强制命令各部落内迁。

  内迁当然有很多好处。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原大地早已是十室九空,内迁少数民族,一方面便于监管,另一方面人口便是生产力啊,可以促进中原生气的恢复。

  当然,内迁也有不少弊端。最出名的大概就是五胡乱华了。不过,那是几十年后晋朝的锅了,曹魏当时可没管那么多。

  这种简单粗暴的政策当然引起了各少数民族的不满,因而反抗时有发生。

  正史中,诸葛亮此次北伐应该也事先派人联系过凉州各部落,约定共同抗曹。

  据史料记载,凉州诸王国,各遣月氏、康居胡侯之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大军北出,便欲率将兵马,奋戈先驱。

  至于说,汉军为何在少数民族中如此得民心,这就要从诸葛亮的隆中对说起了……

  隆中对是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进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里面提到过一条针对少数民族的政策——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而这八个字也是季汉政权建立后一直贯彻实施的。从诸葛亮后来处理南蛮的问题上也可以看出,季汉在对待少数民族问题上主要是以和为主。

  因此,相对于曹魏,羌胡等少数部落当然对季汉更有好感,不少人甚至加入了汉军。马谡手下就有不少蛮兵,王平所率领的无当飞军则全部是由蛮夷组成。

  值得一提的是,王平本人也是少数民族的,汉化賨人。賨人俗称板楯蛮,是当代土家族的主源。

  却说凉州刺史徐邈见四面楚歌,也没有负隅顽抗,直接遣使者送信给诸葛亮,言明愿意领军归顺。

  于是,诸葛亮命魏延及马岱率大军穿过乌鞘岭,进入武威郡(凉州治所在武威),徐邈等人出城而降。

  自此,汉军平定雍凉。季汉终于将天下的西北角握入手中,增强了和曹魏逐鹿天下的底气。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