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几日,马谡在崔谅的协助下就将安定郡的事务理清,明白了郡内形势。
安定郡除了治所所在的临泾外,下辖彭阳、泾阳、泾阴、阴密、乌支、朝那6县。整个郡的重心都在南边,北边人烟罕至。
虽然说秦汉时期的黄土高原还是适宜人类居住的。不过,比较淡疼的是,三国时期河套平原已为羌胡占领,北边几乎和胡人相接,所以会有汉人跑过去居住才怪了。
而游牧民族由北进入安定郡也比较困难,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根本就不适合骑兵快速行军好嘛。比较方便的就是通过清水道。
陇山以东有一条河叫清水河,向北汇入黄河,而清水河谷南端即是陇山下的萧关。
所以,萧关也就成了关中抗击西北游牧民族进犯的前哨,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想想自己可能还要和一帮游牧民族兄弟打交道,马谡就感到一阵胸闷。
虽说这个时候一汉当五胡的观念仍然深植于人们心中,可就像狗急了会跳墙,兔子急了会咬人一般,等到胡人缺粮时可就什么都不管了。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是小冰河期……
就在马谡胡思乱想之际,有侍从进来禀报,说是崔谅求见。
马谡差点都忘了自己差人去请崔谅了,于是他示意侍从将人带去大厅,自己随后就到。
没办法,最近一段时间,马谡脑海中的两段意识一直在相互融合,这就导致了很多时候马谡思考一件事时会联想很多。
当然,很多时候都是一些漫无边际的东西,可是他就是不禁会想起。
在外人看来,那就是马谡沉着稳重,冷静思考。不过,搁马谡自己看来,这就是发呆好吧。还是那种一发就是好久的那种。
但是,人就是这样,虽然自己不是这样干的,然而如果别人这么夸自己,自己还是会美滋滋的接受的。
马谡就是这样。
身边人夸他沉着稳重,他心中其实还是乐开花的。
谁让他在后世是个不怎么着调的人,和这个词丝毫不沾边。
当马谡来到大厅时,崔谅笑道:“不知将军让我前来有何事?”
这几日,崔谅和马谡相处得其实挺愉快的。
崔谅尽力协助马谡熟悉郡内事务,而马谡也没有刻意去找崔谅的麻烦。
“丞相来书信了,对崔太守日后的职务做了新的安排。”马谡道。
“哦,不知丞相是如何安排我的?”
崔谅也知道自己不大可能再待在安定郡,毕竟谁会将一个降将放在他的大本营,而且还是靠近敌国的地方。
“丞相知崔郡守有大才,因而希望崔郡守前往陇右军中详谈。”
“既然丞相让崔某前往陇右,崔某自不会抗命,不知何时出发?”
“这个取决于崔太守自己,只要你准备好了我随时可以让人护送崔太守过去。”
“那给崔某一日时间收拾行李,明日出发可否?这一去怕是短时间内回不来了。”
“当然可以。”
“那崔某便先告辞了。”
看着崔谅平静的离开,马谡都不得不佩服对方的修养。
被夺了大权送去后方,如果没有受到任用那就相当于变相软禁,崔谅竟一点情感起伏都没有。
还是说,在这乱世之中,既然已经押上身家性命,那便认赌服输?
却说,吴懿、吴班领军前往广魏郡,广魏郡太守也没有做困兽之斗,率领城中官员出城投降。
事实上,广魏太守也没其他退路了。街亭有王平,安定郡有马谡,南安有张嶷、马忠,除非他北渡黄河投降胡人,否则只有归顺汉军一条路。
当然,也可以为国捐躯。
不过,蝼蚁尚且偷生,为人更是惜命。
另一边,魏延也领军前往陇西郡,太守游楚果然举郡来降。随后,诸葛亮也率大军来到陇西郡。
诸葛亮来到陇西郡自是先整顿吏治,安定民心。几日后待一切安排妥当后,便召集诸将议事。
“此次取陇西郡,文长却是立了头功。”诸葛亮笑道。
魏延也是一心高气傲之人,只见他说道:“丞相这么说让末将情何以堪。此次我能领军顺利取得陇西郡,乃是顺应天时。游楚也算识天命。末将并无半点功劳,也不敢居功。”
“文长不必过谦。”
“末将说的句句都是实话。此次北伐末将尚未立寸功,因而愿请命为先锋,为丞相夺取凉州。”
诸葛亮无奈一笑,也不和魏延争论,而是说道:“文长且稍安勿躁。凉州孤悬西北,已是我军囊中之物,但也不可急躁。
自古凉州精骑便横行天下,前次董卓、李傕、郭汜等更是依仗凉州铁骑祸害生灵,所以我等千万不能小觑敌人。
更何况,乌鞘岭地势险要,乃是军事要塞,急切之间攻之不下。所以,只能智取,不能强夺。”
相比国内连绵起伏的群山,乌鞘岭确实显得有些渺小。
但是,从地理、交通和战略等各种意义上来讲,乌鞘岭却是中原大地通向西北边疆路途中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坎。
乌鞘岭的南面是黄土丘陵广布的陇中高原,北面则是祁连山与腾格里沙漠等相扼而成的河西走廊。
因此,它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一直都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
更为重要的是,乌鞘岭本身地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上,因此它是我国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地理分界线的一部分。
年降雨量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即是我国古代北方的农牧交错带。降雨量制约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年降雨量400毫米是农业生产需要的雨量的底线。
因而,年降雨量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既是中原王朝守疆固土的底线,也是开疆拓土的起点。
必须说明的一个事实是,正史中,所有清王朝以前的历史,对于年降雨量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以北的地区都没有持续而稳定的拥有。
国力强盛时,就拓土西北;国力衰弱时,则固守农耕交错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