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色昭宁:第四节 权谋·瞒天过海
何苗的被杀,其实是一场瞒天过海的局中之局。因为杀掉何苗所借助的是诛灭宦官的这个契机,这就将何苗之死的真正原因掩盖起来。这可谓是一招隔山打牛与借刀杀人的巧妙结合。乍一看,何苗在政治上是偏向宦官的,一直都反对诛杀宦官,也因此和何进有分歧。所以在诛杀宦官的过程中,趁乱将何苗杀死,从整个事件的发展逻辑上看,就并不十分突兀,有一定的合理性。
前面说过,何太后是一个很有谋略的女人,她引入朝廷支持自己的两个外戚何进、何苗互相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特殊的,正是由于这种特殊关系,让何进、何苗二人不太可能联合起来,何太后正是以此来确保自己的权力稳固。何太后对何进、何苗的这个布局,可以算是这种特殊关系的第一次被利用。这次利用的结果就是何进、何苗常常会在各种政见上存在分歧,而何太后则居中调节,成为了“关键少数”。但是,除了何太后,其他人也马上意识到了这种关系的利用价值。
何氏兄弟特殊关系的第二次被利用,是宦官们所为。宦官们之所以认为在诛杀何进后依然可以继续保持宦官加外戚的政治格局,正是得益于这种特殊关系。老奸巨猾的宦官们一眼就看出,何苗、何进是搞不到一起去的,所以他们杀了何进,何苗非但不会和自己翻脸,反而可能会更加愿意和自己联合起来,共享政治利益。而这一次利用的结果,就是何进被宦官们所诛杀。
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宦官们准备继续利用这种关系,大肆谋取自身政治利益的时候,袁氏兄弟却发动了政变,许多宦官也因此丧命。然而对于何氏兄弟的这一层关系的利用,却并未就此作罢,只不过这一次不是宦官,而且这一次利用的更加隐晦、更加迷雾重重。
这一次利用的结果,就是何苗被杀。其被杀过程基本是这样,何进的部将吴匡,“怀疑”何苗和宦官们私通,合谋诛杀了何进,因此就在诛杀宦官的时候趁机攻杀了何苗。吴匡之所以“怀疑”何苗,无非也是基于何氏兄弟的这一层特殊关系。如此看来,连何进的心腹部将对于何苗都有此“怀疑”,也进一步证实了何进、何苗的关系确实不怎么样。
按照这个过程来分析,似乎何苗被杀这个案件是一次“激情杀人”。就是何进的部将吴匡,为了给主帅报仇,一时兴起攻杀了何苗。这样看来,何苗的被杀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偶然”,就好像当初潘隐“偶然”出现,救了大将军何进。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三国就是三国,尔虞我诈是三国,歪打正着可不是。如果真是“激情杀人”,就有三个问题解释不通。
问题一,带头造反的是袁氏兄弟,袁氏兄弟的主要攻击对象是宦官,因为宦官都在皇宫里,所以他们就开始攻打皇宫。而何苗作为外戚、车骑将军,当然不是住在皇宫之中,怎么就会突然出现在现场,而且还被杀了呢?
问题二,吴匡杀何苗的动机,是“怀疑”何苗与宦官有勾结,合谋诛杀了何进。虽说何进、何苗平日里关系确实不怎么样,但是从大的政治立场上来说,何进、何苗并没有分歧,因为他们都是刘辩的支持者,属于何太后一党。如果何苗果真有什么问题,既然现在正在诛杀宦官,那为什么不抓几个宦官把事情问清楚,看看何苗到底有没有和宦官私通,再杀他也不迟,怎么就糊里糊涂的直接把何苗给杀了。
问题三,吴匡不傻,也不“激情”。一开始我们就说了,这篇故事的创作是建立在逻辑和理性的基础上的,因此,对于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我们首先不应当认为他们“愚蠢”或者“冲动”。吴匡也是如此,他杀何苗这个举动,最大的可能是在深入分析了整件事情的发展逻辑和自身利益的关系之后做出的,毕竟何苗是朝廷的车骑将军,吴匡身为一个军中小吏,哪里来的自信诛杀官职比他高不知多少倍的何苗,他难道就不怕引火上身、秋后算账么?
以上三个问题,我们想到了,吴匡自然也是想过了的,而且应该想的更加深刻、透彻,所以他才会做出诛杀车骑将军何苗的举动,接下来我们就要好好分析一下杀人嫌疑犯吴匡的作案动机了。
先来分析第一个问题。发动这场政变的始作俑者,是袁氏兄弟。史书上记载,得到大将军何进被杀、以及京城周边重要官职调整的消息后,首先造反开始攻打皇宫正是袁术和吴匡。
之所以这一政变的第一发起人是袁术和吴匡,是和这两个人的身份分不开的。吴匡是何进的部将,当晚何进入宫,吴匡是作为何进的随从而跟随的,同时跟随的还有另外一名副将张璋,因此何进被杀的事件,吴匡也是第一知情人。而袁术此时的官职是虎贲中郎将,负责皇宫外围的警卫工作,相当于现在的中央警备团团长,由于工作关系,袁术当时就在皇宫附近的办公室内执勤。吴匡等人发现大将军何进被杀以后,本来想要发起反击,但是感觉自身人少势孤、孤掌难鸣,于是立马就找到了虎贲中郎将袁术,并且将大将军何进被杀,袁绍的司隶校尉和王允的河南尹被宦官下诏书罢免的事情告知了袁术。袁术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瞬间就明白形势,于是就毫不犹豫的做出来攻打皇宫诛杀宦官的决定,同时,他也马上派人去向袁绍等人通风报信。自己就和吴匡等人带着部队,开始攻打皇宫。而在这些和袁术一起攻打皇宫的禁军之中,有一个人需要提及,他叫董旻,在禁军中担任奉车都尉的职位,之所以要提及这个董旻,是因为他在整个事件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这样一个局势发展是当时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不仅仅是宦官没有想到,恐怕连袁氏兄弟,何进的部将吴匡等人也都没有想到局势会变成这样。那么这个事件的发展轨迹到底哪里不符合常理呢?我们来一一梳理。
首先,宦官们杀死何进又对司隶校尉和河南尹进行了重新调整,然后将何进的人头和诏书一同送出皇宫,要诏告天下。然而何进的部将吴匡等人就等在城门外,于是立马就获悉了这个信息,当然了,宦官们也没有必要隐瞒,因为这个本来就是要送出宫外公开给大家看的。吴匡、张璋等人了解到这个信息后,就立即去找担任虎贲中郎将的袁术,并将情况报告给袁术。按照正常的逻辑,袁术此时应当是立刻通知自己的兄长袁绍以及王允,说宫中有变,让他们尽快逃亡,同时自己可能也要准备逃亡了。然而,在后来的三国时期向来都不怎么有种的袁术,此时此刻却做出来他人生中恐怕是最“勇敢”的决定,那就是带领禁军攻打皇宫,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可以用两个字来定义:“作死”。袁术是接替袁绍担任虎贲中郎将的职位,从袁绍迁至司隶校尉到何进被杀,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袁术恐怕连禁军中的人脸都还没混熟呢,居然就敢在这种情况下向禁军发布攻打皇宫的命令。
我们可以再拿另外一个例子做对比,大家就清楚这件事情有多么的荒谬了,公元264年,魏国大将钟会率领部队灭亡了蜀汉政权,于是立马产生了自立为王的念头,因为当时钟会手中掌握着几十万的部队,而且魏国朝政当时都被司马昭所控制,所以钟会就借机向自己的手下说自己有太后的密诏,里面痛斥司马昭弑杀天子,当诛九族。而自己现在手握重兵,又一心效忠魏国,理当报效国家,消灭司马氏。按说这个钟会当时可谓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他借助灭亡蜀汉这个契机而获得了兵权;地利则是他拥兵益州,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和则是司马氏弑杀天子,擅权专政。然而结果却是他刚一发动叛乱,就被自己的手下给杀死了,根本就没有浪费司马昭的一兵一卒。钟会的失败,原因很简单,就是对于钟会的这般手下来说,你钟会当不当皇帝和我们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你当皇帝,我们就是给你打工,你不当皇帝,我们就继续给司马昭打工,横竖都是打工。况且,你想借助蜀地自立为王,那是你的好事,我们可不想,我们还想着回魏国老家呢。
所以,上级长官如果和手下部队没有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那么想要干出点什么大事是完全不可能的。我们再来看看此时的袁术,袁术和这帮禁军有什么利益共同点么?完全没有,他自己统领禁军还不到一个月,和手下的部队是要感情没感情,要利益没利益,凭什么这帮禁军居然会冒着诛灭九族的风险帮着袁术造反,攻打皇宫。守卫皇宫的禁军之所以负隅顽抗,那是因为守卫皇宫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而这些禁军非但不守卫皇宫,反而攻打皇宫,简直是匪夷所思。这里先留下一个问号,我们后续慢慢揭示谜底。
攻打皇宫的行动发起后,在接下来的战斗过程中,袁术和吴匡的进攻重点就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当时雒阳皇宫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宫,以复道连接,“复道”是类似于今天天桥的一种有屋顶覆盖的空中道路。在通常情况下,皇帝以及宦官们都是居住在南宫的,这里是东汉皇帝主要的起居和办公地点。因此,当袁术发动政变攻打皇宫的时候,就首先攻打的是南宫。
那么袁术攻打的是皇宫的哪个门呢?尽管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当时的情况进行推导。袁术攻打皇宫所基于的是一个突发事件,即大将军何进被杀。而当时,大将军何进入宫以后,他的部将就等候在皇宫外,结果等来的却是大将军的人头和朝廷的任命诏书,所以立刻发动武装政变。基于这样一个客观情况,大将军入宫所走的宫门,就应该是袁术等人后来攻打的宫门,因为事发突然,他们不可能舍近求远,再跑去攻打其他的城门,必然是立马对眼前的宫门发动进攻。
那么大将军何进会从哪个门进入皇宫呢?这个问题就比较简单了,当时进入南宫的宫门,比较常用的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位于正南方向的朱雀门,这个门是南宫的正门,是几个门中修建最为豪华的一座宫门,通常是皇帝正式出宫、入宫走的门,带有很强的礼仪性质。另外一个就是位于南宫东部的苍龙门,这个宫门的门外,就是“三公”的办公机构,太尉府、司徒府、司空府。所以答案其实显而易见,当时皇帝召见重要的大臣入宫,必然是走苍龙门,因为皇帝召见最多的大臣,无非就是“三公”,而“三公”的办公室,就在苍龙门外,其目的就是方便这些重要官员通过苍龙门入宫接受皇帝的召见。除此之外,其实南宫还有一个北门也经常使用,只不过这个北门是个小门,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后门,主要是皇宫中一些地位低下的侍御人员所走的门。
所以袁术等人发动武装政变之后,所攻打的正是这个苍龙门。而宫内的宦官们得知袁术开始攻打皇宫,于是便裹挟着汉少帝刘辩以及陈留王刘协开始逃亡。因为苍龙门位于整个皇宫的东南角,所以袁术的进攻路线基本是一个由南向北的进攻路线,所以皇帝和宦官们的逃亡路线,也基本是一个由南向北的逃亡路线。
袁术发起武装政变后,立马派人去通知袁绍,袁绍现在是司隶校尉,已经不再负责皇宫的警卫工作,因此大将军何进入宫之时,袁绍本人并不在现场。而袁术此时因为接替了袁绍,担任虎贲中郎将的职务,负责皇宫的警卫工作,所以才可以第一时间出现在案发现场,并直接作出了攻打皇宫决定。
攻打皇宫的行动开始后,这批发动政变的军队,就分为了两队。一队人马在袁术的带领下,继续攻打苍龙门。另外一队人马由吴匡、董旻带领,向北出发。之所以袁术和吴匡会形成这样一个军事方案,也是考虑到了当时的多方面因素。
首先,一旦攻打皇宫苍龙门的行动开始,那皇宫内的宦官们必然要挟持皇帝逃亡,而他们的逃亡路线,也一定是由南向北,从南宫逃往北宫,这样一来,就必然会经过连接南宫、北宫的复道。所以需要有一路人马跑去复道处截住逃亡的宦官和皇帝。
其次,从苍龙门口一路向北,经过南宫、北宫,就是邙山,而邙山的山脚下,就是太仓和武库。袁术、吴匡发动武装政变,势必要夺取太仓以及武库的控制权。
基于这两点因素,袁术就和吴匡进行了分工,由袁术继续攻打苍龙门,吴匡立马带领部队北上,一来是夺取武库,二来是拦截向北逃亡的宦官们。
吴匡的部队到达复道所在的北宫朱雀阙下时,他又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向北去攻打武库,而自己则留在这里拦截逃亡的宦官和皇帝,因为相比攻打武库,尽早从宦官手中夺回天子更加重要。
就在此时,宦官们也正在和皇帝通过复道逃往北宫,于是吴匡就命令手下放箭,射击从复道通过的宦官。早在袁术、吴匡、张璋等人开始攻打皇宫南门的时候,宦官们就已经开始向他们的潜在联盟对象何苗求援。何苗获悉之后,也不出宦官所料,果然带着一批人马过来解围。
同当初的何进一样,何苗此时的想法应该也很美好,甚至可能还有点美滋滋的。在他看来,何进被宦官们杀死了,这下自己就成了外戚势力在外朝的全权代理人,势必要取代何进的位置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位极人臣。想到自己的景秀前程,他内心激动不已,一路上马不停蹄,赶着去中头彩。
何苗把这一次的袁氏兄弟与何进部将所发动的政变行动看成了一次政治风波,所谓“风波”就是宦官们一时兴起杀了何进,还罢了袁绍、王允的官职,于是袁氏兄弟以及何进部将就被激怒了,一时冲动就发动了武装政变攻打皇宫。所以才搞成现在这个样子,然而不管是宦官谋杀朝廷命官,还是袁氏兄弟攻打皇宫,都是死罪,诛灭九族的罪。他们双方都必然是心惊胆寒,不知所措,这个时候,只要自己这个皇帝的舅舅出面调解,从自己的太后妹妹那里弄一道圣旨来,对双方的罪责都不予追究,那不管是宦官还是这些士族们都必然会对自己感恩戴德,自己就稳稳的掌控了朝廷的局势。
然而何苗所面对的现实,也一样是血淋淋的,剧情的走势和他的想法完全是南辕北辙。何苗得知宦官们带着小皇帝逃往北宫之后,就带领一行人马来到了复道这里,北宫朱雀阙之下,由于他完全没有意识到此次他作为和事佬会有什么危险,所以他并没有什么准备,带领的人马也很少。此时吴匡等人正在射击从复道上逃往北宫的宦官们,突然见到有一队人马跑了过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来头,于是就暂停进攻,想要弄清楚对方的身份。
这时,何苗一看带头的将领是何进的部将吴匡,就走上前来,开始用自己准备好的一套说辞对吴匡进行开导和训话,大致内容就是宦官杀大将军是不对的,但是你们现在攻打皇宫也是死罪,因此,你们最好立即收兵,我会亲自去向太后、皇帝请旨,赦免你们所有人的罪名等等……
对于何苗的这一番口若悬河、口沫横飞的说辞,吴匡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很多时候,你饱含深情说的话、唱的歌、做的事仅仅感动了你自己而已。在吴匡看来,何苗的所给出的那一套逻辑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于是他作为一个武将,根本没有和何苗废话,带领着自己的士兵,拔出刀来,口中大呼道:“杀何苗为大将军何进报仇雪恨!”,于是,何苗等人就在惊愕、不解、愤怒、恐惧以及哭嚎声中被乱刀砍成了肉泥。
何苗死了,凶手毫无疑问就是吴匡。然而吴匡杀何苗真的就是要为大将军何进报仇么?到底是他自己想要杀何苗,还是受人指使?吴匡、张璋这两个人在整个事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后来魏文帝曹丕会认为何进的失败正是由于吴匡、张璋等人作乱。
按照通常的逻辑,要判断出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就需要看看当事人被杀之后,谁是最大的受益者。正是基于这种逻辑,我们断定吴匡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因为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杀死何苗并不会让他有所受益,事实上后来他也没有受益,那么何苗之死的潜在受益者都有谁呢?
宦官们会因为何苗之死受益么?当然不会,宦官们的计划就是继续保持宦官加外戚的政治联盟,而且何苗就是来救宦官的,所以他们完全可以算是何苗之死的受害者。那么袁氏家族会从何苗之死受益么?有可能会,因为之前由何进和袁家协商的外朝辅政格局就是何氏外戚和袁氏家族,现在何进死了,何苗也死了,那么外朝的辅政大业岂不是只有袁氏家族一家独大了,再加上现在将宦官全部诛灭,那袁氏家族简直就是如日中天。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因为袁氏家族之所以能够与何进共同辅政,那是因为何进需要袁家,袁家也需要何进,他们是一种共生的状态,何进利用袁氏家族的深厚根基,袁氏家族利用何进的外戚身份。而如果何进、何苗都死了,那么何进和袁家所约定的辅政格局也就不存在了,现在朝廷之中到底由谁来辅政,完全就是未可知的状态,如果刘辩继续做皇帝,那么就要看何太后会选择哪个家族了,雒阳的豪门士族并非只有袁家,何太后完全有可能选择其他家族,或者是由多个家族共同辅政。
这样一来,似乎袁家也并非这次何苗被杀的最大受益者,那么何苗被杀这件事的最大受益者以及幕后黑手到底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