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前文。
张良能够来到关中重新回到刘邦身边,并且愿意辅佐刘邦,这是刘邦所意想不到的。刘邦明白,当张良意识到统一才是往后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后,他还在想着报仇,报韩国的仇,借刘邦的手报韩国的仇。归根结底,张良算“迫不得已”投奔自己,和自己还不是一条心。在这一点上,刘邦带出来的沛县班底就不是这样,他们对刘邦有依赖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是利益共同体。而张良、韩信等只是依附于刘邦,并不依赖,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倘若另外有人能帮助张良报仇,倘若另外有人给韩信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他们就会抛弃刘邦。但刘邦不在乎这些,刘邦的高明就是能够用自己的魅力留住人才,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辅佐自己。
张良来到咸阳,刘邦正在临时行宫里大摆宴席呢。张良的到来让刘邦十分高兴,连忙把张良请到上座,说道:“子房,你可不知道,这几天寡人心心念念的就是能见你一面。听说项羽那个王八蛋杀了韩王成,寡人早就想收拾他了,正好给了寡人机会!子房你给寡人推荐的果真是大才,你看,自从韩信韩大将军来了之后,寡人一路上都在打胜仗。”张良抬头一看,坐在自己对面的正是韩信。
韩信先张良一步来到咸阳,向刘邦说明了雍丘的战况,谁知刘邦把韩信手里的汉军主力调回到自己手里,重新给韩信拨了一波人马,要韩信继续围住雍丘,自己则是打算东征。说实话,韩信并不支持刘邦在此时东征,但刘邦是个十分有主见的人,他一旦下定决心干某事,谁也动摇不了。
除了张良来到了刘邦身边,还有一个重要人物也来到了刘邦身边,那就是张耳。张耳在项羽戏下分封被封为常山王,地位与刘邦平起平坐。而且相比起在项羽面前不受待见的刘邦,张耳似乎更招待见,他为什么此时来投奔刘邦呢?话要从齐国说起。
齐国这片土地上出了三个名人,号称“田氏三兄弟”。老大叫田瞻,是田家第一个冉起的明星。秦末以来,天下动荡不安,各地纷纷起来反抗秦王朝,齐国也不例外。
某日在齐国的翟城县,一个当地有名的豪强押着家里的一个奴隶来到县令的府上。在当时,奴隶主若要处死自家的奴隶,那也是要向当地父母官汇报并征求同意的。县令审理这件事时没有戒备,这个豪强上来一剑就把县令杀了,夺下了整个县城的政权。这个豪强就是田瞻。夺下了县城的政权,田瞻说了三条:第一,天下诸侯反秦的大趋势已经形成。第二,齐国最先建国。第三,田氏在齐国是名门望族,深得人心。说完这三条,田瞻自立为齐王。只夺了一个县的权力,在那个枪打出头鸟的时代,田瞻自立,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足可见田瞻的气魄。我们讲过项梁拥立楚怀王,封韩王成为韩王。这些王都是“他立”,被别人所立,多数都是政治傀儡,自主权不在自己手里。而田瞻的自立导致其自主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
田瞻自立后,马上就接到了魏王咎的求助。秦军开始反攻,秦将章邯困住了魏王咎。田瞻立马跑去支援魏王,结果让章邯来了个围点打援,魏王咎和田瞻都被夜晚突袭的章邯杀掉了。
田瞻死后,田家的田老二崛起了,接了田瞻的班。田老二名叫田荣,是田瞻的堂弟。田瞻兵败,齐军在东阿重新被田荣组织起来。章邯发现后就把东阿围了起来。就在田荣危在旦夕之时,项梁的出现解了围,让田荣的压力减轻了。田荣回到齐国,眼前的景象却让田荣大为不爽——就在田荣还在前线作战时,因为齐国之前只有一个齐王田瞻,国不可一日无君,齐国人就拥立了田假为齐王。田荣一气之下把田假赶跑了,立了自己的侄子,也就是已故齐王田瞻的儿子为齐王,自己做相国,掌握军政大权。在这个过程中,田荣无视项梁和自己的约定,一起去打秦国。田假跑到了楚国,田假的相国和将军跑到了赵国。后来项梁遇到了麻烦,他要和章邯决战,但章邯的军队数量太多,项梁感觉自己好像敌不过的样子,于是向田荣求救,觉得自己曾经救过田荣,田荣和自己联手打章邯是理所应当的。但是田荣要谈条件,要出兵可以,但楚国必须把田假杀了,赵国必须把田假的相国和将军杀了。项梁当年救田荣时什么条件都没谈,项梁有难了田荣却还要谈条件,最终楚国决定不杀田假,赵国见状也没杀田假的相国和将军,这就导致了田荣拒绝出兵,项梁在定陶兵败身死,这也引来了项羽满满的恨意。
我们进而又可以想到,为什么刘邦在关中闹得这么欢,项羽视若无睹?还是田老二干的好事。项羽分封诸侯时,把齐国分为三份,济北、齐和胶东。然而三齐王没有田荣什么事。主要是因为田荣不符合项羽封王的三条标准,他既没有参加巨鹿之战,也没有跟随诸侯联军进入关中,更没有尊楚国为反秦盟主。这不由得让项羽想起了定陶之战这段不好的回忆,田荣没有加入封王的行列。田荣心里当然不服,他把三齐王全杀了,自己自立为齐王。这还没完,田荣公开举起反楚大旗后,他在尽可能地拉拢看项羽不顺眼的势力,陈余就是田荣看重的势力之一。
陈余满足了两条项羽封王的标准,只是他没有跟着项羽入关,因而只是封了侯,领有三个县。而陈余的好朋友张耳却封了王,把原来的赵王歇挤到了代北做代王。陈余觉得自己的功劳和张耳是一样的,再加上因为张耳催促陈余在巨鹿之战时出兵的两个将军在战斗中阵亡,张耳怀疑是陈余杀了他们,陈余一个气不过就把大将军印拍在桌子上,气呼呼地说:“你以为这个大将军我很乐意当啊!”说完,他就去方便了。这是陈余的一大错误,赌气交权,这就成了张耳和陈余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开端。
这时有人劝张耳趁机夺了陈余的兵权,如今两人闹成这样,如果陈余还手握兵权,势必对张耳不利。张耳听了,夺了陈余的兵权。陈余方便回来,发现张耳竟然真的臭不要脸的拿了自己的大将军印,很生气也很无奈,只好暗中行动,找到军中和自己关系密切的将领军官,其目的一目了然。不久,田荣要和陈余一起反楚,陈余向田荣借兵要打张耳,田荣同意了,毕竟能扩大自己的领地,何乐而不为。就这样,被陈余打败了张耳这才狼狈不堪地来投靠刘邦。
其实张耳在兵败后有两个选择,他可以投奔项羽,也可以投奔刘邦,投奔刘邦那只是出于个人情感,投奔项羽是因为张耳这个常山王是项羽封的,求助自己的“老大”,应该能得到帮助。但张耳手下有个甘公善于观察天象,说汉王所在的关中有天子之气,理应投奔汉王。张耳听了,来到了刘邦的阵营。
田荣这个人,确实很有能力,田瞻战死后,他能迅速把溃散的齐军重新集结起来。但这个人不能看清楚天下大事,心胸狭隘,为了自己的利益连盟友有难都不救,放着最大的敌人秦国不打也要先解决齐王的问题。如今,他又以分封不公,扶持了陈余,拉上了游击将军彭越,把天下搅成了一锅粥,把楚霸王弄得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