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王莽新朝一一历史的试验田

五十五.绿林军

  绿林军,指中国新朝末年主要的一支反对王莽政权的南方军队,由因旱灾和蝗灾造成的饥民所组成,主力起兵于荆州的绿林山(位于今湖北省京山县)由此而得名。

  绿林军和赤眉军一南一北,是新朝最大的两个麻烦,下面我们要看一下,它是如何一步步成长?是怎样变成了新朝最大的麻烦。

  起因是公元17年新市(今湖北省京山县东北)荆州一带的天灾,旱灾和蝗灾双管齐下,剥夺了荆州的无产阶层的生存空间,而官府的救助又没有跟上,或许救助是被官吏做了手脚,整个荆州的灾民没得到很好的救助,没有活路,只能去抢有产阶层。灾荒年生,只有地主家和官府才有余粮,一小掇人,铤而走险走上了这条路。

  慢慢的,抢粮的队伍越来越大,人数发展至数千人,推举王匡、王凤为首领,以绿林山为基地,占山为王,成立绿林军,公然的和新朝对抗。

  这个时候的荆州,旱情仍然严重,绿林山是不可能开展生产的,养活这几千人,除了抢没有别的办法。有时候觉得很奇怪,历朝历代都如此,一到大灾就无法生活,怎么落草为寇,武装反抗后,几千人的生活反而就又有了着落,这一定是牺牲了部分人的利益,才能维持这一部分人的生存。这可认为是资源的再分配,或者是资源的集中利用。

  绿林军以这几千人为班底,依托绿林山,慢慢的发展成了一支庞大的武装反抗力量。

  初,四方皆以饥寒穷愁起为盗贼,稍群聚,常思岁熟得归乡里,众虽万数,不敢略有城邑,日阕而已;诸长吏牧守皆自乱斗中兵而死,贼非敢欲杀之也,而莽终不谕其故。

  史书也记载了这段历史,绿林军最初只是因走投无路,迫于生计而当的盗贼,虽占山为寇,却盼着来年庄稼成熟后返乡生活。有几万人后,绿林军也不敢攻打城镇,多对郊外的大户下手,每次也是只抢够当天的生活物资,对官府人员都尽量避免动手,那些死掉的长吏牧守等公职人员,其实是他们自己内斗干死了对方,反过来嫁祸给绿林军。

  这些灾民,占山为寇,自己知道这是违反国家法度的行为,可是想要活下去,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但他们即使被迫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可内心还是想着回到以前正常人的生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尽量不和官府做对,不攻打城镇,不伤害官员,他们的本意就是不想和政府为敌,好等灾害过去,回归乡村。

  王莽不明白这个道理,也不理解这群灾民的苦心。

  是岁,王莽命荆州牧发奔命二万人讨绿林贼;贼帅王匡等相率迎击于云杜,大破牧军,杀数千人,尽获辎重。牧欲北归,马武等复遮击之,钩牧车屏泥,刺杀其骖乘,然终不敢杀牧。贼遂攻拔竟陵,转击云杜、安陆,多略妇女,还入绿林中,至有五万余口,州郡不能制。

  公元21年,地皇二年,王莽见绿林军发展壮大起来,就派荆州牧率2万人去围剿。王匡等率众英勇出击,在云社(今湖北京山)县境,大破敌军,歼敌数千,缴获敌军全部作战物资。荆州牧准备向北撤退,绿林将领马武等再予截击,钩住荆州牧车上挡泥的装饰板,刺杀在车上陪乘的人,生擒荆州牧。可是这群灾民还是心存侥幸,面对这个地方官,他们没敢杀他,还想着留点余地,将荆州牧放了回去。接着,绿林军乘胜攻下云社南边的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转攻云社、安陆(今湖北安陆县北),抢了很多妇女,退回了绿林山根据地,队伍很快扩大到5万多人,州郡官府更无法制止。

  又,大司马士按章豫州,为贼所获,贼送付县。士还,上书具言状。莽大怒,以为诬罔,因下书责七公曰:“夫吏者,理也。宣德明恩,以牧养民,仁之道也。抑强督奸,捕诛盗贼,义之节也。今则不然。盗发不辄得,至成群党遮略乘传宰士。士得脱者又妄自言:‘我责数贼:“何为如是?”贼曰:“以贫穷故耳。”贼护出我。’今俗人议者率多若此。惟贫困饥寒犯法为非,大者群盗,小者偷穴,不过二科,今乃结谋连党以千百数,是逆乱之大者,岂饥寒之谓邪!七公其严敕卿大夫、卒正、连率、庶尹,谨牧养善民,急捕殄盗贼!有不同心并力疾恶黠贼,而妄曰饥寒所为,辄捕系,请其罪!”于是群下愈恐,莫敢言贼情者,州郡又不得擅发兵,贼由是遂不制。

  此外,有个大司马的属吏到豫州办案,被盗贼俘虏了,盗贼把他送交县里。此人回来后,上书详细报告情况。王莽大怒,认为这是诬蔑欺骗。于是下文告责备四辅、三公道:“吏的意思就是管理。宣扬德政,彰明恩泽,去管教养育人民,这是仁政的原则。压制豪强,督察奸邪,逮捕诛杀盗贼,这是正义的节操。而今却不是这个样子。盗贼发生了,总是不能够逮捕,直到结成大帮大伙,拦劫乘坐传车的官吏。官吏脱了身的,又妄自说‘我曾谴责盗贼:“为什么干这种事?”回答说:“是因为贫穷的缘故。”盗贼还护送我出来。’现在庸俗的人谈论事情多是这样。想想看,由于贫困饥寒,犯法胡作非为,大的是一伙人去抢劫,小的是一个人去偷窃,不过这样两类。现在竟然谋划结党,人数以千百计算,这是大规模的叛乱,难道是饥寒可以解释得了的吗?四辅、三公应当严肃告诫卿大夫、卒正、连率和各庶尹,认真管教抚养善良的平民,迅速捉拿歼灭盗贼。如有人不同心合力,不憎恨狡猾的盗贼,而胡说他们是由于饥寒所迫才这样干的,就逮捕监禁,查办罪行!”

  王莽其实说得也没错,这个在和平,安稳的时代是完全成立,任何的盗贼你都不可以饥寒,贫穷作为作奸犯科的理由。可是朝廷上的这么一大群官吏,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反驳王莽,这不是一个安稳的时代,这是一个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时代,这不是一个人,一伙人,一处一地在盗窃,这是全国这一年的普遍现象。他们听见的,畏惧的是“有不同心并力疾恶黠贼,而妄曰饥寒所为,辄捕系,请其罪!”

  于是官吏们更加惶恐,没有谁敢说盗贼的真实情况,州和郡又不能擅自调动军队,绿林军更加无法制服。

  荆州军被绿林军击败后,王莽大怒,遣司命将军孔仁守豫州,派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进入荆州平乱。

  绿林军和政府军还未正式交战,就开始了战略大转移。次年(22年)四月,绿林山一带发生瘟疫,绿林军死者过半,被迫兵分两路转移,一路向西,一路向北。向西发展,入南郡,称“下江兵”,由将军王常、成丹率领;向北发展,入宛城,称“新市兵”,由将军王匡、王凤、马武率领。

  这次转移是被动的,盲目的。绿林军也不知道能走到哪里,哪里才是自己的容身之所。走出去,那是唯一的出路,在疫区绿林山多呆一分钟,就会多一份减员。先走出去再说,管它走到哪,分兵只是为了多一种可能性,多一条活路。

  “下江兵”向西发展并不顺利,没走多远就迎面遭遇严尤,被严尤轻松击败,主力几乎丧失殆尽,残余部分转而北上南阳会合“新市兵”。

  “新市兵”为绿林军的主力,北上攻打宛(宛城区,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腹心),运气就明显好过“下江兵”,北上方向没有碰上新朝大规模的正规军。

  七月,“新市兵”途中进攻随县(今湖北随县)时,平林人陈牧、廖湛率众千余人加入,发展成为独立的一支“平林兵”。

  西汉宗室破落贵族刘玄,也在这时支身投入“平林兵”的队伍。

  公元22年冬,”新市兵”攻打宛城时,宛地豪强汉室宗亲刘縯、刘秀起兵响应,率舂陵(今湖北枣阳东)子弟七、八千人,部署宾客,自称汉军。刘縯自封“柱天都部”,刘秀时年二十八岁。縯使族人招说新市、平林兵,共同攻拔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称“舂陵兵”。

  至此,绿林军的主力终于成型,元老是从绿林山走出来的“新市兵”和”下江兵”,“下江兵”被严尤伤了筋骨,慢慢的失去了话语权。除“新市兵”外,主要的派系就是陈牧的“平林兵”和刘縯、刘秀两兄弟的“舂陵兵”。

  军事主要首领为王匡、王凤、马武、王常、成丹、陈牧、廖湛、刘縯、刘秀。后来的更始皇帝刘玄此时根本排不上号。

  公元23年,地皇四年,各支绿林军会师,共同推举汉朝宗室刘玄为帝,年号更始,决定争夺天下,以王匡、王凤为上公,刘縯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从17年建军,经过6年的发展,绿林军从一支灾民组成的队伍,发展成了数万人的强大队伍。起初只是为了活命,抢口饭吃,慢慢发展成以汉室宗亲为领导,以地主等有产阶层为核心,以“反新复汉”为纲领的政治武装。

  绿林军的活动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影响十分巨大,其劫富济贫的行径,受到了江湖好汉的称赞,此后绿林一词成为了中国黑社会或者造反强盗的代名词之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