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王莽新朝一一历史的试验田

五十四.造反或起义的原因

  起义也好,造反也罢,区别只是在于你选择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基本原因是一致的,在这里我们站在中立的立场,我们都把它说成是武装反抗好了,武装反抗干不好是会掉脑袋的,特别是在弱势的初期,掉脑袋的概率是相当大,我们得找出原因,分析原因,这群人干嘛要铤而走险。

  武装反抗的原因,从历史上看无外乎这几种:

  一是为仁得仁,为了心中的信仰,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这部分属于仁人志士。

  二是官逼民反,主要是苛政和恶吏,一点小错就得丢了身家性命,反正都得死,那就武装斗争一下吧!这种情况两类人都有可能,有产阶层和无产阶层只需命运的一个错误安排就会走上了这条路。

  三是走投无路,这主要就是灾荒造成,灾民为了口吃的,不得不铤而走险,不参加武装反抗就是饿死,这部分主要就是无产阶层。

  四是利益之争,为了各自更大的权益,不惜牺牲别人的性命,争得个鱼死网破,这部分主要就是之前掌握了大量资源的那部分人。

  五是火中取栗,有些人就适合生活在乱世,他唯恐天下不乱,在灾民或其他武装反抗,有一定势力之后,这群人就会在暗地里观察,判断形势,果断的站在了反抗的一边,这是属于政治投机类,这部分人有可能是地主,有可能是士族,有可能是现职高管,他们属于有头脑,想干敢干的那一类。

  六、主要就是民族矛盾,双方由于宗教、民族、信仰的不同而上升到的武力斗争。

  无产阶层的武力反抗原因主要是天灾原因,民不得耕桑,加之徭役繁剧,官吏苛暴,没办法活命,不得不反。正应了那句话,“民穷方为盗,官逼始造反”。在封建社会,无产阶层主要就是农民,当一个朝代开始出现大量的农民武装反抗时,这个朝代基本上就走入了尾声。

  有产阶层的武力反抗原因就要复杂的多,主要是利益,其次是政治投机,还有一部分是纯粹的崇高理想,为仁取仁。当然还有一部分少数的阴谋家,就唯恐天下不乱。

  下面我们看一下新朝这几拨武力反抗都属于哪种情况。这几拨不同于王莽由“假皇帝”到“真皇帝”时期,纯粹由对社会资源瓜分引起的刘汉集团反抗,每拨都有自己不同的性质,本质上截然不同,结局也千差万别。

  公元9年4月,徐相侯刘快起兵讨莽,败死。

  公元9年冬,真定刘都等谋举兵,被发觉,皆诛。

  这两起就是明显的权益之争,刘氏宗亲不满王莽篡汉,想通过武力确保自己对社会资源的高分配额度。

  公元14年7月,益州”蛮夷”起兵造反,王莽遣冯茂将兵击之。

  公元16年冬,越隽(今四川西昌)夷杀太守。

  公元19年春,益州夷栋蚕、若豆,越隽夷大牟皆起兵,杀郡守,攻略吏民。

  这三起是典型的民族矛盾,只有民族大融合才可以彻底避免。

  公元15年2月,五原、代郡人民,纷纷起事,常数千人为一伙,王莽派将兵镇压,岁余乃定。具体原因,历史没有交代,分析大概是由于苛政引起的。

  公元17年,天凤四年,这一年有一点忙,先后发生了山东吕母、江苏瓜田仪,湖北绿林山武装反抗事件,我们不忙分析他们,先来看一下当时的厉史背景。

  此时的国际,国内环境,正北方匈奴,西北方西域,西海郡,东北方高句丽,西南方句町和新朝都不对付,要想收拾他们,这可得耗费大量的物资。

  王莽有事四夷,岁需浩大,特复下诏申明六筦之令,课税民间:一盐税,二酒税,三铁税,四名山大泽采办税,五赊贷税,六铜冶税。设科条以为防禁,犯者罪至死。如有人“违法”不纳,即科重罪。如此沉重的税赋,使得贫民无自谋生,富民亦不能自保,不少中小农户被逼破产,贫民农户更是凄惨不堪。法令烦苛,民摇手触禁。

  简单说,就是新朝的法律条款特别的多,量刑又特别的重,普通的民众一不小心就会触犯法律接受惩罚。

  更简单地说,就是新朝打仗要钱,王莽把手伸向了百姓的口袋。

  在向普通百姓要钱的同时,王莽本着人人平等的原则,要钱的手也毫不犹豫的申向了上层人士。调上公以下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天下愈愁。之前不是禁奴婢吗?实行了三年名存实亡,现在国家允许你们有,但是一个奴婢必须向国家上缴3600币,这把有钱有势的又得罪了一遍。

  没办法,打仗从古至今都特别烧钱。

  以上2点在公元17年彻底损害了有产阶层的利益,部分有产阶级走投无路,被逼无力反抗。

  同年湖北大灾,时荆州饥馑,民众入野泽,掘草根为食,仍不能活,这种状况下,无产阶层也只好走上了武装反抗之路。

  公元17年最先发生的是吕母起义,琅琊海曲有吕母者,子为县吏,犯小罪,宰论杀之。吕母怨宰,密聚客,规以报仇。母家素丰,资产数百万,乃益酿酒,买刀剑衣服。少年来酤者,皆赊与之,视其乏者,辄假衣裳,不问多少。数年,财用稍尽,少年欲相与偿之。吕母垂泣曰:“所以厚诸君者,非欲求利,徒以县宰不道,枉杀吾子,欲为报怨耳。诸君宁肯哀之乎!”少年壮其意,又素受恩,皆许诺。其中勇士自号猛虎,遂相聚得数十百人,因与吕母入海中,招合亡命,众至数千。吕母自称将军,引兵还攻,破海曲,执县宰。诸吏叩头为宰请。母曰:“吾子犯小罪,不当死,而为宰所杀。杀人当死,又何请乎?”遂斩之,以其首祭子冢,复还海中。

  从史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吕母是为了报私怨,愤怒的母亲在历朝历代都有,儿子是县吏,犯小错而丢掉了性命,伤心的母亲为了给儿子报仇,散尽万贯家财,以小恩小惠纠结不良少年和贫穷子弟,最终报仇雪恨,落草为海寇。根本原因你可以说法令太严苛,吕母之子罪不该死,也可以说是吕母护犊子。

  接下来就是瓜田仪起义,公元17年8月,临淮(今江苏盱眙)人瓜田仪起义于会稽长洲(今江苏吴县)。

  地皇二年(21年)秋,王莽任命上谷(今河北张家口)人储夏为中郎,派他前往瓜田仪处招安,去劝说瓜田仪归降。瓜田仪原准备以“诈降”与王莽军队周旋,结果未出而死。

  莽求其尸安葬,起冢立祠,谥曰“瓜宁殇男”,以此招降余众,然终无肯降者。

  “瓜田”是复姓,瓜田仪看着是三个字,其实相当于两个字,这证明他是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他起事的原因是失地,这说明他之前是有地,应该属于小地主类型,史书上说他的地被别的地主巧取豪夺,应该不会,他失地是因为王莽实行井田制,新朝将天下农田改称“王田”,奴婢改称“私属”,禁止买卖;无田者按一夫百亩受田,一户不满八人而土地超过一井(900亩)者,分余田给九族或邻里。瓜田仪过多的土地被王莽打了土豪,分了田地,被王莽动了奶酪,属于受政策影响的有产阶层。

  年未发生的绿林起义,影响深远,时间跨度长,起先是由饥民自发组织的,没办法,没有吃的,活不下去,只能去抢大户,抢官府。开始还是零星的暴动,后来就人数越来越多,饥民数百人共推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为渠帅(大帅),发动武装反抗;南阳人马武、颍川(今河南禹县)人王常、成丹等皆往从之。起义群众以绿林山(今湖北当阳境)为根据地,因称“绿林军”。数月间至七、八千人。南郡人张霸、江夏人羊牧等同时俱起,众皆万人。

  后期“下江兵”刘玄,“舂陵兵”刘秀的加入则带有明显的小地主政治投机色彩。

  纵观绿林起义,前期是典型的无产阶层没有活路,而发动的武装反抗,后期则是小地主阶层和有产阶层加入后的政治投机。

  看了南方的绿林军,我们再看看北方的赤眉军,这一南一北,就是新朝最大的麻烦。

  赤眉军成名于公元22年四月,与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的对战。赤眉军首领樊崇等恐其众与莽兵乱,乃皆朱其眉以相识别,“赤眉军”由此诞生。

  起兵于公元19年夏,由于关东饥旱连年,青、徐百姓流亡日众,樊崇、刁子都率灾民造反,不久部众就增至六、七万人。

  公元22年2月,樊祟等杀太师景尚,此战过后才引来的廉丹大军。

  赤眉军和绿林军一样,早期都是无产阶层走投无路而进行的武装反抗,后期由于地主等有产阶层的加入,从初衷的讨个活路发展到后来的改朝换代。差别在于一支是纯泥腿子部队,另一支是有少数文化人参加的泥腿子部队。

  性质一样使得绿林军和赤眉军都成了新朝的掘墓人,但它们的差别也决定了他们的不同结局。

  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也宣告年青的新朝过早步入了自己的暮年,进入了新朝的下半场,剩下的时光苟延残喘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