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专权之路
现在我已经再次成为大司马,吸取上次的经验和教训,我必须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必须建立一支高效的,令行禁止,得心应手的行政队伍,对队伍内的一些杂质,一些噪音必须进行适当的清除。队伍内只能保持一个声音,这样才能更好的大展拳脚。
叔父们老的老,死的死,就让他们继续他们的荣华生活。但五叔王立却一直在长安城,
从小到大就知道他的破坏力,倚老卖老,目无王法。他就像一只苍蝇,无论你端出怎么可口的饭菜,只要他一沾手,立马就坏了菜。堂兄王瀚自杀后,收敛了一段时间。汉成帝一走,夹着的尾巴又露出来了,原形毕露,吃相一次比一次难看。有他在,没有哪一条法令会得到实施,他总会先于别人去触犯它。
对于王立,王莽是不敢用强的,最后假借王政君之手将其赶出了京城。王立一走,整个长安城就没有王莽不敢得罪的,我需要一支纯洁的队伍,杂质必须清除。
清洗很讲究技巧,要温水煮青蛙,使别人在不感到危险时制服他,不给他狗急跳墙的机会。
时任宰相孔光是个人物,仕途二落三起,为人有点迂腐,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王莽很多事情都借他的口,让他冲在最前线,而他却不自知。
孔光,字子夏,曲阜人,孔子的十四世孙,太师孔霸之子。年未二十即举为议郎。后光禄勋匡衡推举其为方正,入朝任谏大夫。后不合汉元帝之意,被贬出朝任一小官,后辞官回家收徒讲学,此为一落。
汉成帝即位,举为博士,几次到各地检查冤狱,教化风俗,赈济灾民,后迁为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绥和二年(前7年),又迁为大将军,继而拜为丞相,封博山侯。哀帝刘欣即位,封为千户。因在朝中力主扶正除邪,傅太后指使亲信加以诋毁,被罢免还乡,此为二落。
元寿元年(前2年),傅太后去世,哀帝又令孔光入朝,授光禄大夫,在哀帝去世前夜再拜为丞相。
孔光的女婿甄邯是王莽的死党,在王莽才任黄门郎时就被王莽的人品所折服,憧憬王莽陈述的理想世界,己追随王莽多年。孔家从来家风严厉,朝中之事从不在家言谈,长乐宫温室殿的树,都是一些什么树,这种无关痛痒小事都不会说的人,女婿,子女的公务就更不会过问了。
公元1年,王莽提升孔光女婿甄邯为待中兼奉车都尉,一方面是为了布局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向孔光示好。
孔家后人,在封建王朝是自带光环的。
王莽时常向孔光请教儒家学说,青年时期的王莽本就讨大儒们的喜爱,身居高位,而谦虚待人。高官厚禄,却节俭爱民。这不就是孔子所言的圣人,加之王莽儒学理论水平也高,各个大儒皆把他当成了同道中人。
孔光也是,慢慢的就把王莽当成了自己人。
孔光是当朝丞相,名儒,为世人所信任、仰慕,太皇太后也敬重他,总是按礼节接待。王莽知道孔光出面比自己出面更好,凡是要打击政敌,总是由甄邯告之孔光,由孔光帮助起草文件,最好孔光出面上奏。先后上书弹劾前将军何武与左将军公孙禄,准奏。两位各得一票的将军,被免去官职告老还乡。装什么清高,哪里凉快哪里呆去。
网罗罪名,罢免部分和自己不是一条线上的高官。中太仆史立,泰山太守丁玄,南郡太守母将隆,河内太守赵昌相继被免。这些人大的毛病都没有,主要是不作为,官本位思想严重。与其这样,还不如任命有朝气的,爱干事、想干事的能臣。
剥夺高昌候何武,关内侯张由爵位。二位的罪名是诬告冯太后诅咒太皇太后王政君。这个就和“莫须有”罪差不了多少,反正都是查无实证。
布局仍在继续中,让亲信甄丰和甄邯主管纠察弹劾,对百官进行约束,发现违纪违法从重处置;任命亲信平晏管理机要事务,所有的奏折必须经他检验,方可上传;任命刘秀负责舆论,孙建为爪牙;甄丰的儿子甄寻、刘秀的儿子刘棻、涿郡崔发、南阳陈崇都因为才能受到重用。
堂弟王舜,是堂叔安阳敬侯王音之长子,父死承袭安阳侯。从小就和王莽合得来,虽锦衣玉食,但王莽招必到,也没有因为王莽家穷而看不起,是堂兄弟中跟随王莽最早的。哀帝死,王舜为车骑将军,王莽命其迎立平帝,迁太保。王莽居摄,封为太傅、左辅。
堂弟王邑,五叔成都侯王商之子,在过去,不是长子,那就得自己博功名,王邑在王莽任黄门郎时就跟随他进入军中,一直在军中任职。在汉哀帝打击王氏一族时,时任侍中的王邑不知咋原因,刘欣特命其除外,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王莽将其带到身边,负责辅佐掌管军事。
布局差不多了,利害部门全是王莽自己人,留下的不属于任何的派别,留下就留下吧,必定还有这么多活要让人干。
公元一年,王莽通过对诸侯王和功臣后裔大加封裳,免去了他们的一些小罪,稳住了权势阶层;提高在职官员的福利待遇,加大封赏力度,高薪养廉,保住了在职官员的权益;增加宗庙的礼乐,百姓,鳏寡孤独人土的待遇,保护了社会部分弱势群体;对贫民人士推行恩惠的等政策,营造出了一种政通人和,人民安家乐业的和谐局面。
群臣纷纷上书,说王莽”定策安宗庙”功绩与霍光一样,理应和霍光一样的待遇。霍光何许人也?这可是历经三朝,在中国历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政治家,是昭宣中兴时期权臣,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他是西汉王朝迄今为止最耀眼的政治明星,没有之一。
能和偶像并肩,王莽声望达到了顶峰。
面对这些盛誉,王莽一律婉拒,上书说这些功劳,是他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赏赐他们四人,不必考虑他。高风亮节呀,不得不让人佩服。
群臣佩服之下,更是多次上书,要求王莽受”安汉公”的称号,享“二万人千户”食邑俸禄。后世史书多说是王莽一手安排,但估计应该不是,十之八九是马屁精所为,慷国家之慨,来巴结权贵。
甄邯请太后下诏给王莽:“没有偏私,没有党派,才是坦荡的王道。你有安定宗庙的功劳,不可以因为是太皇太后的家人就隐蔽不宣扬,请不要再推辞“。王莽再次上书一再要求辞让,并称病不起。
左右向太后提议:“还是按照王莽的本意好了,只封赏孔光等人,他就肯起来了。“
越是谦虚,王太后就越是喜爱,王莽你真为我们元城王家争脸。越是喜爱,就非要将“安汉公”这一礼物送给王莽,不要不行,不要姑妈可就要生气了。
王莽推辞不过,只好受“安汉公”爵位,但拒2万八千户食邑的俸禄,而提议褒赏宗室群臣。于是朝廷下令已故东平王刘云的太子开明继立为王;已故东平思王刘宇的孙子刘成都为中山王,奉孝王后;封宣帝耳孙刘信等三十六人为列侯;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皆赐爵关内侯。又令诸侯王公、列侯、关内侯,如果没有嫡长子,却有庶子生的孙儿,或有同母兄弟的儿子,都可以继承爵位。宗室族属未尽而因罪被剔除,恢复爵位;下令比二千石以上高级官员年老退休的,可以终身领取原来俸禄的三分之一。
上及宗室群臣,下及庶民鳏寡,加恩于人,无不受施。会做人吧,太会做人了。
王莽就是这点不好,书生气太重,酸溜溜的,扭扭捏捏,位高权重坦然受之即可,何必呢!
受让“安汉公”后,随即又升任“四辅”,居三公之上。王莽任太傅,孔光任太师,王舜任太保,甄丰任少傅。太皇太后王政君提出政事除封爵需要上奏外,其余皆由“安汉公,四辅平决”。话虽如此,但其中王舜,甄丰都是王莽的人,孔光不过是块贞洁牌坊,立在哪里,立给外人看的,知识分子我们是尊重的,大儒是会重用的。实则王莽说了算。
大权独揽,终于可以绘制我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