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王莽新朝一一历史的试验田

二十三.大灾

  政坛的布局已经完备,当王莽准备大干一场时,天不遂人愿,一场大灾不期而至,打乱了所有的计划。

  在讲大灾之前,我们还是在这里先重温一下西汉时期的地方行政,这样更方便后面的阅读。

  刘邦建国时吸取了周朝和秦朝灭亡的教训,没有采取周朝单一的诸侯国形式,也没采取秦朝单一的郡县制,而是从他们两者中各取了一半,在地方的管理上实行郡国双轨管理。诸侯国遍布全国,辅佐君王治理全国;郡由朝延统一管理,保证政府财政收入的同时,对诸候国起一定的制约,弱化作用。郡国制在汉初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然而随着诸侯国的逐渐强大,渐渐威胁到了中央的统治。文帝、景帝时削鄱爆发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平定以后,景帝下令取消了诸侯王的治民权,又减缩诸侯王的统治机构,降低王国官职的等级,对诸候国进一步的弱化。在西汉中后期地方虽仍有诸侯国存在,但在人口规模和领土大小上诸侯国都远远不如郡。

  汉成帝时期除京师附近七郡划为“司隶部”外,全国共分为十三个州。下面我们大致看一下各州的行政区域及人口状况。

  司隶部:(相当于现在的陕西关中平原),京兆长安所在地,拥有7郡132县,西汉重要的产粮区,人口152万户、668.2万口。

  豫州:(相当于现在河南,安徽大部),豫州拥有3郡1国82县,西汉重要的产粮区,人口为134万户、683.4万口。

  兖州:(相当于现在山东南部,河北南部)该州拥有5郡3国,西汉重要的产粮区,人口164.5万户,792万口。

  青州:(相当于现在山东北部)该州拥有5郡4国,齐国故地,渔米之乡,汉朝廷担心该州的辖区太大难以管控,故将齐地的南部地区划归兖州和徐州,人口为98.78万户,408万口。

  徐州:(相当于江苏大部,山东南部)该州拥有3郡4国,人口115万户、527万口。

  冀州:(相当于河北大部,河南北部)该州拥有4郡6国,人口为113万户,517万口。

  幽州:(相当于北京那一片)燕国故地,拥有9郡一国,幽州地处防御匈奴的东线,边境线绵长,介于中原农耕区与北方游牧区之间,既有农业,也有畜牧业。人口为88万户,380万口。

  并州;(相当于山西大部)拥有6个郡,且人口主要集中在该州南部的太原和上党郡,人口为45万户,190万口。

  朔州:(相当于河套地区)拥有5个郡,且全部是边郡,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朔方刺史部”,州治在朔方县(今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北)人口为37.8万户、188.4万口,。

  凉州:(相当于甘肃,宁夏大部)该州拥有8郡,地广人稀,它西边是祁连山,东边是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中间便是地理书上的“河西走廊”,人口仅为26.6万户、103万口。

  益州:(相当于现在四川大部)拥有9个郡,人口为102万户、478万口。

  荆州:(相当于湖南,湖北大部)该州拥有6郡1国,人口为66.8万户,360万口。

  扬州:(相当于浙江大部)拥有5郡一国,扬州在西汉时期开发非常有限,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北部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面海岸线,人口为71万户,320万口。

  交州:(相当于广西,广东大部,越南南部)拥有7个郡,人口为21.5万户,137.2万口。

  其中产粮区主要分布在司隶部,兖州,青州,豫州。益州都江堰虽己投入使用,后来的天府之国相加开发得还不够发达。北方边境主要指幽州,并州,凉州和朔州。南方边境主要指交州。

  元始二年(公元2年),各郡国发生大旱灾、蝗灾,其中人口大州青州最为严重,满目疮痍,连一棵野菜,一片树皮都没无法找到,这个曾经的鱼米之乡,再已不能为生活在这里的400多万人提供哪怕一口粮食,百姓食不果腹,只能到处逃荒。灾情波及了整个山东半岛,兖州和徐州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严重干旱。

  中国历史上旱灾频发,就灾害的后果而言,旱灾引发重大饥荒的频次,以及由此导致的人口死亡规模,更非其他灾害所可比拟。而且旱灾波及的范围要远大于其他灾害,是对人口发展为害最甚的天灾。

  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中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中国历史上迭起蝗灾,受灾区多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三省,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亦有分布,严重时可能遍及整个黄土高原。蝗灾之年,大量的蝗虫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继而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导致人口大量死亡。

  旱灾和蝗灾最初阶段常常不容易引起重视,到了后期则无法挽回。

  大灾先救人,这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青州是个人口大州,处理得稍有不慎,势必会引发社会的动荡。

  旱灾,蝗灾减产那是必然,当务之急是粮食,是水源。粮食,只要挺过今年还好办一点,水源就只有靠天,人畜饮用能勉强应付,青州境内水网密布,虽大旱河流枯竭,但还没到断流的地步。

  王莽上书愿出钱一百万,献田三十顷,付与大司农以助贫民。公卿慕效,献田宅者二百三十人。安汉公带头捐献、群臣莫不纷纷效仿,四辅、三公、卿大夫、吏民纷纷倾囊相助,积极捐献房屋与土地,史记共有二百三十人,按照人口分配给灾民。

  调运全国的粮食支援灾区,随着稻、黍、稷、麦、菽等农作物在西汉的广泛种植,粮食总量的增长刺激人口爆炸性增长,近200年时间,人口就从西汉初的1300多万,增长到汉平帝时的6000多万,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3。每日的粮食消耗量也是很大的一个数字,全国咬咬牙,共渡时艰。

  同时安排灾民自救,减少灾难损失。派遣使者负责灭蝗,百姓将捕杀的蝗虫送交官府,用石斗量蝗后按数付钱,保证百姓正常生活。

  为灾区人民减免税负,天下的百姓的家资不满二万,以及受灾的郡县家资不满十万的,都免交租税。

  灾民中的病人,安置在捐献的邸舍房屋中,进行医治。

  给死者一家死六人以上的葬钱五千,死四人以上的三千,死二人以上的二千。

  撤销安定的呼池苑,这本是皇家的私人领地,改为安民县,建起官署与住房,招募贫民迁居于此,优先解决那些饮水都无法解决的灾民,由县官发给口粮。灾民迁移到居住处后,由公家分配给房屋土地与用具,并借给犁、牛、种、口粮。

  又在长安城中,造一条闾里,修住宅二百区,一千多套以供灾民居住。这算是中国最早的安置房了吧!

  在大灾面前,这些都是杯水车薪。一时间灾民流离失所,怨声载道。

  这一切王莽看在眼里,夜以继日的奔波,感觉无济于事。在古代与天斗真的是太难。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自己带头节衣缩食,捐田捐地,希望能多给灾民一分就一分。更向太后建议全体官员节衣缩食,以赈济受灾群众;他母亲生病期间,他夫人的衣服穿着太简单,竟然让前来探望问候的大臣夫人误以为是他家的仆妇。

  好在旱季很快就结束了,官府垫资,积极开展秋种,来年春耕,又为灾民垫付了种子,总算把一场大灾度过。

  大司徒司直陈崇为宣传王莽,于是上表赞颂王莽的功德,说他可与古代的圣人相比。面对灾区的灾民,面对减少的人口,王莽一脸苦涩,对陈崇提仪置之不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