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先生能与我共谋大事,我深感荣幸,不知先生对如今的局势有何看法!”张杨说道。
他心想,你也要证明自己的才能才行。
阎忠一听,当然也明白张杨的意思,于是笑着道:
“都尉,鄙人四年前就曾经对皇甫将军说过,此番大乱表面上是黄巾贼寇引起,实际上来自于朝廷,也就是至尊、董太后、十常侍这些人,他们都是祸国殃民之辈……”
阎忠详细分析了这次大乱的原因,将其归结于朝廷政治腐败,而且他认为这次大动乱所造成的影响并不输于西汉末年,且必定造成改朝换代,这也是他当初劝皇甫嵩自立的原因。
张杨一看,此人眼光的确独到,一般人肯定看不到这么远,很多人以为东汉朝廷还有救呢,单单从这一点看,他就有过人之处。
阎忠分析完局势之后,希望能从张扬脸上看到赞许的表情,毕竟他自信有自己这样眼光的人不多。
谁知张杨只轻轻点了一下头,轻描淡写说道:“有些道理!”
阎忠心中略微有些失落,看来,得给张杨提供一些有实质性用处的建议才行,毕竟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都尉刚才提到并州、两河、关中三步走的战略,鄙人觉得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关中。只要能顺利占领关中则霸业可期,王业有望。
如都尉想要占据关中,就必须得彻底击溃董卓、王国、韩遂等人,鄙人长居凉州,与王国、韩遂二人关系不错,与他们手下人也颇为熟悉,倒是可以帮上一些小忙。”他知道张杨对这件事肯定关心。
果然,张杨一听,心想,我正等你这句话呢。
最近几年时间内,自己的主要目标是董卓及其下属,因此找一位熟悉凉州的人帮忙是他的目标,这也是自己当初找贾诩、李儒推荐人的原因。
“入关中是将来的事情,现在我想要击溃马腾、韩遂、王国等人,希望先生可立功!”
“鄙人自当尽力而为!从目前的形势看,皇甫将军的“拖”字战略非常奏效,鄙人对王国此人非常了解,他刚愎自用,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前段时间,他被侵校尉打败,损失两千余人,心中一直怒火中烧,不攻下城他定然绝不会撤兵。
然而陈仓城墙坚固,粮草充足,估计再坚守一两个月毫无问题,皇甫将军故意示弱不前,还将自己和董卓的矛盾暴露给敌人,应该是为了麻痹敌人……”阎忠说道。
张杨心想,单纯要打败他们,按照皇甫嵩的计划应该能办到,不过自己功劳应该不会太突出,主要的功劳都是皇甫嵩、董卓的。
那怎么行?作为一名单独统领一部的骑都尉,总得要建立一些特别的功勋才行。
“先生既然熟悉地形,又与那三贼下面不少人相识,我想到一计破敌,先生如果肯出面帮忙,就太好不过!”
“都尉请讲!”阎忠一听,兴趣大增。
“先生既然是他们老友,不妨潜入军中,收买离间他们的人……”张杨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无数历史经验表明,在反叛者处于劣势时,如果朝廷能够收买离间,九成以上都会收到极好效果。
阎忠一听,皱了皱眉头,思考了一会儿便说道:“好,此事鄙人倒有六七成把握办成,只是需要一些钱物,请都尉不要吝啬!”
钱物?张杨一听,笑了笑道:“钱物不成问题,我会先给五百万钱,另外再准备五百万钱,以作办事之资,当然再多些也无所谓,事成之后我单独奖励先生五十万钱!”
啊?阎忠一听张杨如此大方,非常惊讶。
还有,他居然不担心自己把钱物卷跑,也不担心自己投靠王国、韩遂,这一份信任可不是谁都有。
阎忠心中很有些感动。
“多谢都尉信任,鄙人一定尽力而为!”
“先生是凉州名士,又是贾先生推荐的人,我岂能不信任?”
一听张杨说起贾诩,阎忠又道:“都尉,贾文和绝对是大才子,堪比张良、陈平,都尉如果有志于天下,有机会可得把此人请过来!”
他知道,平定天下单靠自己与贾诩这样的文人不行,必须得有一个见识卓越的武将带头方能成事。
“贾先生押注董卓,也情有可原,换其他人估计也差不多!”
“董卓虽然勇猛无敌,机智狡诈,但性格过于残酷,且办事冲动,我看其并非成大事之人,文和此次恐怕看走眼了,今后有机会我倒要劝劝他!”
“那是最好!”张杨心想,贾诩是个把自身利益置于高无上地位的人,在没看到自己能超越董卓之前,他绝不会跟着自己的。
二人又聊了一会儿天,阎忠心想,自己曾在皇甫嵩身边办过事,堂而皇之的去辅佐不大妥,最好是换个名,于是他道:
“都尉,属下以往混迹天涯,曾用名胡芝,为避免皇甫将军误会,属下今后就改名胡芝,并尽可能不与皇甫将军见面。”
“如此最好,先生今后就担任我从事,秩禄千石,今后我就称呼先生为胡先生,稍后,我会奉上聘书、礼金、马匹等等!”张杨说道。
古代高官聘人为幕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序,以示礼节,文人非常看重此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