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从平稳到失控
随着景帝登基,诸侯国在得到十多年休养的时间后已经壮大起来了,这对于皇权来说无疑是不好的消息,所以就需要加强皇权,但有诸侯国那该怎么办?
只有削藩,削藩并不是那么好削的。御史大夫晁错便开始和汉景帝谋划削藩,还献上了《削藩策》,给汉景帝出了一个方案。
一日晁错上书削藩策得到了景帝的认可,之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就开始紧密锣鼓地准备削藩了。
削藩需要理由,理由很好找,说这个拐卖良家妇女,说那个对天子不敬,总是有理由的,正因为如此,那些诸侯王觉得刀子迟早要落到自己头上就准备动手了。
吴王刘濞、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楚王刘戊、赵王刘遂,一起商议准备造反。
刘濞征募了封国内14岁以上,60岁以下的全部男子入伍,聚众30余万人,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西向,从而开始了西汉历史上的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一听这个情况,马上要跟晁错商量出兵事情,但朝中另有大臣则建议杀了晁错以平息七王的怒火。
别人要谋反了,虽然提议的人做事太突然也没有相对应的策略,但也不该窝里反,把晁错推出去,那么究其原因是什么?
苏轼对晁错是有一个公正的评价的。
——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意思就是说他相求最高的功勋,却没有相应的齐全的计划,当计划被打乱之后,发现自己错了又贪生怕死起来,把君主架在火上烤,而景帝为了江山只能把这种人送出去,但是他自己也想的太好了以为用他的命就可以让七王罢手,太天真了。
当然,还和他自己为人出事有关系,他之前呈上了好几份策略,虽然行之有效但触犯了朝堂之上功勋大臣的既得利益,又加上狐假虎威仗着景帝的宠幸太急躁,以至于天下皆敌。
周亚夫,乃周勃之子。
他以兵书擅长,更是自幼参军,周亚夫采用截断叛军的粮道然后坚守不出的战略,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最终击溃了叛军平定了七王之乱。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刘启趁机将各诸侯王国的权利收回中央,又大量裁撤诸侯国的官吏数量。诸侯王不再有行政权和司法特权。经过七国之乱,诸侯王的割据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重农抑商一直都是汉朝的国策,尤其是景帝时期,他延续了父亲的一些制度。比如说政治上重农抑商,他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
允许居住在土壤贫瘠地方的农民迁徙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从事垦殖,并“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同时,还多次颁诏,以法律手段,打击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从而保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景帝曾两次下令禁止用谷物酿酒,还禁止内郡以粟喂马。
又比如法律上轻刑慎罚,其一,继续减轻刑罚,对文帝废肉刑改革中一些不当之处的修正。其二,强调用法谨慎,增强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性。其三,对特殊罪犯给予某些照顾。
再比如重视文教,不再严厉禁止其他学派的发展。朝廷流行的黄老学派,即以黄帝和老子命名的学派,主张无为而治,轻徭薄赋。景帝在提倡黄老的同时也让包括儒家学说的其他各派存在、发展,这为后来董仲舒学说的发展以及被汉武帝的重视采用提供了前提条件。末年任命文翁为蜀郡太守,文翁开创了郡国官学。
景帝有十四子,至于公主,那个时期的史料对公主还算重视可其他妃子的女儿就不太关注,因此就只知道,刘启有三个女儿。
其中之一就是平阳公主,景帝嫡长女,其先嫁了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曹时,后来曹时去世,其便改嫁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再亡,平阳公主再次改嫁大将军卫青。
谁都知道下一代皇帝是汉武帝,汉朝最有名的皇帝。
还记得,太祖的诗吗?
惜秦皇汉武。。。
景帝最初立长子为太子,太子的母亲栗姬有三子,从这看无论如何也不会轮到当时被封胶东王的刘彘为太子。
但历史是不会被乱改的,只能说栗姬太跋扈以为儿子成为了太子就可以后顾无忧了,可惜她高兴得太早了。
窦氏有子女二人,刘嫖作为窦氏的长女作为景帝的姐姐,以窦氏对女儿的宠爱会让天平逐渐倾斜的,正是看中这一点,最初栗姬才会对这位长公主好言好语,可惜得志便猖狂,这点让刘嫖看到了栗姬的本质,再加上刘彘从小比刘荣更加聪明,王痣也比栗姬更加懂得做人尤其是更懂得为孩子着想。
刘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第一个养男宠的公主。
汉馆陶公主刘嫖,刘嫖是汉文帝嫡长女,汉武帝的姑母兼岳母。刘嫖这人没啥爱好,其中之一就是喜欢给汉景帝搜罗美女,因此经常初入宫闱。其先是想将自己的长女阿娇许配给太子刘荣,但刘荣之母栗姬却没有同意,想想啊有这样的母亲,栗姬就算再跋扈也不会让自己儿子娶这种女人的女儿为妻吧。
可是,王痣却同意了,并且母子同心当时年纪七岁的汉武帝说:“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一定造一座金屋子给她住,”这就是金屋藏娇的典故。后来在刘嫖和王夫人努力下刘荣被废,于是刘彻便成为了太子。
景帝病死于未央宫,享年四十八岁。
谥号“孝景皇帝”。太子刘彻即皇帝位,是为汉武帝。
汉武帝元光元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七王之乱给汉朝的诸侯王制度敲响了警钟,拥兵自重的诸侯王无时不刻威胁着中央政权
主父偃给汉武帝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众建,多建的意思,多封几个诸侯,诸侯的力量就被平均掉了。
推恩令颁布后皇上开始下刀子了,又出了酎金律。祭祀祖先时交来的黄金成色不足,就要酎金夺爵。应该祭祀祖先交24K的黄金,你们交18K的,对祖宗不敬还配当王侯?一百多个王侯的爵位就被撤了,已经分的那么小了,本就无力反抗,这一撤一百多,剩下都是乖宝宝。
然后颁布附益之法,不许诸侯王结交宾客,限制诸侯王活动,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还有私出界罪。规定诸侯国王不经中央同意不得擅自离开封地,违者降为侯爵。
武帝的另一个法令:非正与乱妻妾位之律。就让很多诸侯国被除国,变成了郡县。汉律规定只有正妻的长子能立为世子,如果正妻不能生育,就要除国为郡。小老婆生得庶子再多,生个足球队也不能继承。谁敢以庶继位,就是“非正”,免为庶民。以庶充嫡,就叫“乱妻妾位”。这个法令和推恩令结合得很好,一边给正妻有子的诸侯小孩推恩,一边把正妻无子的诸侯小孩除名。有权的给你找个牵制,无权的一免到底,导致所有的王国后来都被郡县给包围,想造反也没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