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在小镇上的某间旅馆传出被自摔地的声音。
自几人从疗养院出来,得宜于小镇面积的小,让楚辞对于阿光与施婷的宽厚相待一一收入眼中。他不曾见过楚辞如此温善的一面。眼看着自己的父亲被人逼至山穷水尽而无动于衷,却在这里尽心侍奉他人的父母。
叶千澜本来昨晚便要打算回城,只因她实在无法忍受这间小旅馆的住宿环境。可是楚耀不愿走,想要留在这里找机会进去看看。不曾想,就看见了这一出。
她看着地上摔碎的杯子,扇风着楚耀心底的怒火:“你在这里发火也没用啊。”
“我暂时不回桂城。等他们走了,我倒要进去看看。”
叶千澜提起自己的包:“那我就先走了。”只是,她刚钻进出车内,便接到了周队打来的电话。
手机直接掉在了座位下方,撕心裂肺的哭声吸引了楼上的楚耀。
他下来询问她发生什么事情了?
她并没有回答。只是擦干了眼泪,直接发动汽车回城了。
楚耀叮嘱的声音在后方响起:“开车注意安全啊。”
可叶千澜开的太快,哪里还听得见他的话语。
*
从寺庙出来之后,阿诗在路边摘了一些野花,扎成束,送给母亲。
施婷很喜欢阿诗每次带来的那些鲜花,屋里有了它们的点缀,看着总归要喜人一些。
对于如此出来走走,阿光多少还是有点胆怯,若是见到有生人往他们身旁路过,总会在紧牵着施婷的同时,在抓牢楚辞的手臂或者抓紧阿诗。他对这个尘世的畏惧根深蒂固多年,一时很难消融。
阿诗看着父亲的反应,内心的感觉犹如石沉大海,她似乎看见了让父亲又一次搬离自己熟悉地方的那份不可说服,甚至在心底打了放弃的注意。如果将二老接至他们的身边,是要他们如此提心吊胆的去生活,她宁愿不成全自己的这份私心。毕竟,即便将他们接到身边,她与楚辞也无法时刻相伴。
他们就与社会上的大多数家庭相同,年迈的父母死守家乡,盼念儿女归来。可儿女有自己的那份家庭之责,生活之担,终究无法两全。日子就这样在各自的牵挂,各自时而的埋怨之中走着。
阿诗询问施婷中午想吃什么?
“想喝汤。”
“好。罗宋汤怎么样?”
“行。”
阿光却说:“饺子。饺子。”
貌似喝着汤,吃着饺子也是不错的享受。
阿诗喜欢烹饪,以煲汤最为擅长。她做出来的汤,不油腻,无腥味,入口就如清晨第一滴露珠的鲜美。徐瑜兮曾说,阿诗应该去东南沿海一带生活。因为她的饮食结构与方式都与那里的人们不谋而合。
阿诗却说:“其实我爱好桂城的美食,只是我身体的原因阻止了我对它们的爱。”
徐瑜兮每次想要喝汤,都会到阿诗家来,时而自带食材,点名自己要喝那种汤品。当然,大多数的时候,她都是入乡随俗的朋友。
阿诗原先在一品澜庭的家里,有许多煲汤的小锅,每次都不会做的太多,小小地一锅,一顿的份量。这或许也是朋友评价她活的精致的原因,对于生活里面的每件事,都是恰如其分的落实。
几人路过小镇的菜市场时,阿诗提议去买点做汤的食材。
阿光有些不想去,因为菜市场人多的缘故。
阿诗说:“楚辞,你带他们先回去。”
可阿光又不愿阿诗独自前去,为了顺着女儿,他牵起了阿诗的手,走在了前面,提醒她:“快点。”
小时候总是我们对父母妥协,长大之后,变成了父母对子女迁就。不管是哪种方式,都是爱意的传递与绵延。
罗宋汤制作不算复杂,食材算不上多,但小有几样。她先是买好了牛腩、牛尾骨,又买了一些西红柿、土豆、胡萝卜、洋葱与芹菜,最后还走进旁边的店面买了所需的黄油、番茄酱、黑胡椒粉等等。
当阿诗刚刚买好一切,阿光便急切的拉着她要离开。阿诗本想还挑选一点新鲜的水果,不得已只得跟着父亲往回走。
*
阿诗并不怎么会包饺子。用她的话说便是,与面粉有关的食材,她爱好吃,却不爱好做。她在一边准备着做汤的食材,旁边是阿光教着楚辞怎么和面?又教他如何擀面皮,要四周薄一点,中间微厚一点,饺子才容易被煮散。随后,又告诉他饺子馅要怎么调配才好吃?饺子要如何包出来才好看?
听着这些,阿诗觉得父亲是一位好老师,楚辞是一位好学生。而她,是好食客。
付院走过来,看着这一家其乐融融的画面,不觉间也加入其中。虽然施婷与阿光在疗养院不过才住了四五年的时间,可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是让付院最为揪心的想起。每次阿诗前来,不管是施婷状态良好,还是不好,付院心底对她总被一种无法言说的心疼深深的抓着。
如此美好的一位女子,没了安怡的童年,也不曾有过肆意的青春,成年的生活更谈不上愉悦与轻松。其他子女便可轻易获得的东西,她总是如同抓阄那般,凭着运气好坏来定。
付院走到施婷身边坐下,看着楚辞:“你现在总算是可以放心了。”
“放心。”她对楚辞是极为满意的。
“你还别说,阿光包的饺子真的挺好看。”
“他以前便喜欢做这些。”
“你看,他还嫌弃楚辞包的不好看。”
施婷想起以前,他教哥哥包饺子时,也是现在这般模样,总说他包出来的不好看。可不管阿诗将面皮捏的多么难堪,他都觉得是好看的。在施婷的印象之中,他是极为宠爱阿诗的。就连哥哥因为阿诗与他人起了争执,不幸丧命,他也不忍责怪。面对邻里小朋友说阿诗欺负了他们,总是反驳道:“阿诗最乖。”
付院对着阿诗招招手:“阿诗,你来。”
阿诗将火调成最小火,刚刚走到付院的身边,就被她推着往楚辞身边。随后她掏出自己的手机:“来,我给你们一家人拍张相。”
阿光很是欢喜,赶紧将手上的饺子放在桌上,又抽出桌上的纸巾擦了擦沾满面粉的手。阿诗与楚辞站在二老的中间,她拿起桌上的一只包好的饺子,象征性的喂到楚辞的嘴边,第一家全家福在此定格。
阿光拿过付院的手机,看着里面的四人,嘴里念叨着好看。
如果是专业的摄影师看过,定然会觉得这样的一张照片是残次品。用最简单的拍摄手法,不需要滤镜美化,不需要任何的后期加工修饰,因为他们每个人脸上所呈现出来的就是最为天然的记录。
于他们来说,这不只是一张照片,这是一座桥梁的落成。这些年来,他们各自努力的为这座桥梁垒石,架设钢筋,都是在弥补找寻生活里面的那份缺失与遗憾。如今,终得圆满。圆满了阿光心底的那份全家福,也圆满了楚辞心中对于家的那份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