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二十年,大明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太孙南巡归来,太孙妃迎驾,未见其面。深夜才人吴氏奉命去草舍侍奉太孙,宦官袁琦挡之,言,太孙不在宫中。
彼时太孙微服到因辅导太子有失职被连坐、下锦衣卫狱的大臣杨士奇家里。朱瞻基直叙来访之意,他只是担心杨士奇在狱中旧病复发,连夜赶来是为送伤药的。杨士奇感动,不提。
翌日朱瞻基带早桔送给刚诞下公主的太孙嫔。太孙嫔住西暖阁,向来备受宠爱。大婚五年连诞两女。太孙妃是皇帝早年为太孙定下的,素以皇后标准要求自己。不争不抢,不怨不妒。
如上文,太孙妃、太孙嫔同时大婚、入宫。太孙嫔育有两女,太孙妃无所出。不仅皇室着急,太子妃母彭城伯夫人协同太孙妃母许夫人亦数次入宫查探。终于,在一次入宫中,彭城伯夫人发现端倪,报太子妃,淡淡一字,“查!”
查来查去,竟查到尚食局。还牵涉出一桩旧事。
昔年,皇帝为太孙定孙氏为正妃,孙氏因此入宫被太子妃教养,半年后染疾出宫在永城养病,只待成年完婚。后十五年,皇帝下诏选皇太妃,台官奏,后星直鲁也。命太监黄琰驰驿至鲁,后与选焉。先是独居小楼,旦日启户,有红白气自户出,弥月不散,里闾聚观以为奇瑞,已而果验。
因太孙出生当晚,当时还是燕王的永乐帝做了吉梦。正所谓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有了太孙,皇上才成就大业。那皇太孙的妻子自然也不该是凡人,所以这个祥瑞不能落在民间,一定要落在紫禁城不可。永乐帝的确想换人,思之又思、想之又想,最终在旨意下达前刻改诏立孙氏为正妃,胡氏为嫔。不知圣上是怎么想通的,总之名分已定,不容置喙。太孙妃入宫后谦恭有礼,上下无有说不是。连在太孙婚事上曾摇摆不定的永乐,也不得不赞一句,“贤!”。
如此贤明的一位,还是从小受皇室教养,会不知这后宫中弯绕,也是奇了。只有一个解释,孙氏早知却引而不发,在胡氏产第二女后爆出,重击胡氏。自己则因常年错食退居幕后调养身体,暂时不必侍奉太孙,一举好几得。这是阳谋,皇帝知道,太子夫妇知道,太孙知道,太孙嫔知道......宫中众人知道甚多均闭口不言,渐成禁忌。
孙氏贤明,终日以历代贤后标准要求自己。素日本着‘不争不抢,不怨不妒’的八字方针。
孙氏貌美,多才。闺中时,但凡琴棋书画、琵琶管弦、女工烹饪,就是蹴鞠骑射亦不在话下。从被选为太孙妃那天开始,太孙喜欢什么便要学得精通,非如此就会挨打。侍奉太孙为他而活似乎是她人生中唯一的意义。所有这些在入宫最初的旖旎过后,朱瞻基喜欢和她下棋听她弹琴亦成过去。
孙氏性格柔顺,谈吐雅致,唯有面对朱瞻基不是敷衍就是低头不语。久而久之,朱瞻基去东暖阁愈来愈少。连刚入宫的小宫婢都知道,洪庆宫得宠的是太孙嫔。
虽是膳食风波,但张太子妃清楚,孙氏不想过早诞下孩儿,故借助胡司膳之手百般拖延。胡司膳因插手后宫子嗣犯宫中大忌,况上达天听;纵使胡氏在清宁宫日日哭泣也改变不了其被处罚的现状,又鉴于胡善围和太孙嫔的亲缘关系,杖四十被逐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