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仙侠奇缘 陈天赐的修道之路

第八章 安排、操办后事

陈天赐的修道之路 龙五八方 6303 2024-07-07 09:07

  李大叔家里,一家人用完了早饭,李大叔想着陈长青难得会让陈天赐传话说有事情要帮忙,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从昨天开始李大叔心里就记挂着,又怕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就带上了李大娘一起来到了陈家。

  陈天赐早上起来就在院子里等着,一听到敲门声,就去开了大门带了李大叔和李大娘进来,本来想着是不是先带他们到书房去,又想着陈长青夫妻还在房间里,加上有李大娘在,就直接带着李大叔和李大娘到了陈长青的卧房。

  卧房里陈长青和陈李氏已经穿好衣服坐着了,听到门外传来的脚步声,直接让李大叔他们进来。

  进了房间之后,陈长青就让陈天赐先出去,晚点再过来,陈天赐点点头,给李大叔和李大娘倒上水,就先出去了。

  李大叔和李大娘刚才进来,看到穿着新衣的陈长青和陈李氏,一脸惊讶的坐下来,又仔细的看着夫妻俩,脸上有点红晕,不知道是不是地热烧的暖暖的缘故,其他的倒是没看出来什么。

  昨天晚上陈长青让陈天赐送了热水来,夫妻二人仔仔细细洗了澡,然后早早睡下,今天早上起来倒是感觉身上有了些力气,不过好像是回光返照一样。陈长青和陈李氏起来穿上昨天收拾出来的全套新衣服,就开始等着李大叔来。

  “李大哥,来到边西村这些年,承蒙你一家的照顾了。今天冒昧请你来,是因为我们夫妻俩大限已至,有些事还要请你帮忙。毕竟天赐才十五岁,这些风俗都不懂,更不用说天恩和天颂两个小的了。”陈长青淡淡笑着开口,陈李氏坐在陈长青身边跟着淡淡的笑着,看着李大叔和李大娘。

  李大叔和李大娘听了都大吃一惊,怎么好好的突然就说人不行了,李大娘轻呼了声“天呐,怎么会!”而李大叔则是吃惊的问道:“妹夫你说的什么呢,你们不是好好的坐在这吗?可不能拿这种事说笑。”

  陈长青摇摇头,“这种事怎么会拿来说笑呢,不是在乱说,这几天我们夫妻俩老是感觉身上没力气,前天天赐还请了镇上的大夫来看过,喝了大夫开的药也没感觉好点。其实李大哥你是知道的,早些年我们夫妻俩身体都有留下隐患,这些年顺风顺水的过下来,都把这隐患忘记了。不过该来的总是会来的。”

  李大叔听了这话,想起了一些事,知道陈长青说的是什么,脸色暗下来,叹了口气,“那些事都过去这么久了,没想到现在会这样。。。那你说吧,有什么事尽管说,只要我能帮上忙的。”李大娘也跟着李大叔的话,一边一脸悲伤一边点头。

  陈长青就说起了身后事的安排,他们死后的丧事就请李大叔帮忙操持,而这座陈宅在这里也动不了,学堂和书房可以开放给村里的学生和想学习的孩子们使用,他们一家人的东西就整理好放在房间里,几间厢房就先锁上,书籍就放着给学习的人看,这座宅子的房契就先交给李大叔保管,平时的维护也请李大叔一家照看,院子里的东西不方便留着的鸡鸭和菜地就直接清理掉。

  李大叔一边听着一边点头记下,这些都是小事,同在一个村里自然是李大叔来做最好。接着陈长青才说起关于陈天恩和陈天颂的事,在这之前先说到了陈长青和陈李氏的老家。“李大哥也知道我们夫妻来到这里二十多年了,曾经的家里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人到死前总是想落叶归根,天恩和天颂也从来没见过家里人,所以这次我们想让天赐带着天恩和天颂,去找找陈家和李家,算是让孩子认认祖宗,也报一报我们的消息吧。”

  李大叔看着淡淡说着的陈长青,这么多年过去了,陈家和李家应该不会记恨陈长青和陈李氏了吧,回去看看也好,只是天赐才十五岁的半大少年,天恩和天颂才六岁,这一路奔波可是要费不少时间。

  李大叔就开口说道:“让孩子们回去见见亲人也好,只是这一趟下来路途遥远,至少要花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等开春之后,我再让铁柱他们带着天赐他们去吧。”

  李大叔一片好意,但是陈长青摇头了,“李大哥的好意心领了,这是陈家的事,不能劳烦铁柱他们。我们夫妻的丧事就简办了,办完之后就让天赐他们走吧,留在这里除了守着一座空宅子,什么也做不了。这几天都是天赐在照顾家里,我相信天赐可以照顾好天恩和天颂的。”

  李大叔平时也很疼天赐,总是觉得天赐瘦瘦的还是个孩子,想着一个大孩子带着两个小孩子赶路,就觉得不妥,不过看陈长青一脸坚定,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只得应下了,到时候多帮天赐他们准备一些路上用的东西吧。

  接下来又说了一些事,陈长青和陈李氏先谢过了李大叔和李大娘,就说完了事情,然后请李大叔晚上再过来一趟,李大叔和李大娘就先走了,出来找了陈天赐,叹着气拍了拍陈天赐的肩头,让陈天赐进去。

  陈天赐先送了李大叔和李大娘出门,才去了陈长青房间。房间里陈长青和陈李氏小声说着话,手里还拿着几封信,看到陈天赐进来,就让陈天赐先坐下。

  “天赐,你这次提前过来,是天沐道长跟你说了什么吧?!生老病死是人之常事,你是修道之人更应该知道。其实早在生天恩和天颂的时候天沐道长就和我们说过的,只是日子过久了我们都忘记了。”陈长青说着和陈李氏相视笑了。

  陈天赐坐着听着,低头握着手,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我们倒是没有什么遗憾了,只是你从小修道,本来不该有太多俗事纷扰,但是天恩和天颂还小,我们不在了之后,在这里只有你这个哥哥了。所以我们夫妻商量了之后,想让你带着天恩和天颂,去当年的陈家和李家,认一认祖宗亲人,告诉他们,我们这俩个不孝子孙已经不在了。”说到这里陈长青想到了往事有点悲伤,虽然不后悔当年的决定,但是远离家乡亲人这么多年,难免思念。

  陈天赐听了陈长青这话,意思是去认亲之后想让陈天恩和陈天颂留在亲人那里了。这样是为了他考虑,毕竟修道者一心向道不说,纵然道派不同道义不同,也没有说带着妹妹和弟弟一起修道的。

  陈长青和陈李氏觉得家里人至少不会怪罪陈天恩和陈天颂,认亲之后知道具体情况应该会考虑留下两个孩子的,毕竟陈天赐才是一个半大少年,怎么会照顾陈天恩和陈天颂两个孩子长大,至少会看在陈天恩和陈天颂是陈长青和陈李氏的香火传承的份上吧。至于陈天恩和陈天颂的想法,换了环境和新认识的亲人固然会不适应,但是习惯就好了,另外私心也是不希望两个孩子就留在这偏僻的村里孤独的长大,到时候身边有了亲人们,还会有新的同伴。

  接着陈长青就把准备好的信拿给陈天赐,这里面是给陈家人和李家人写的信,还有给陈长青当年两个挚友和陈李氏当年的闺中密友写的信,除了一叙旧日亲情和友情,说说这些年来的事情,也是以防万一需要帮助的时候,请朋友们看在昔日的情份上帮帮忙,也是考虑的很周到了。

  陈天赐接过信,陈长青又起身拿了一个小包袱出来。小包袱里面是一些银钱和一个小盒子,看到小盒子陈李氏脸上露出了怀念的表情。

  原来这个古朴的小盒子里装着半粒丹药,是当年陈李氏从李家带出来的。这丹药是当年的一位道长,也是当今的国师所炼制的,可以固气补元,延年益寿,数量极少,极为珍贵,当年的李家也只有一颗,后来因为一些原因用掉了半颗,剩下半颗一直珍藏着。

  陈天赐看到这丹药,里面蕴藏着大量的灵气,看着陈长青,想说什么,陈长青就笑着摇了摇头,“天赐,不必说了,半颗丹药只能一人服用,就算吃了也撑不了多长时间的,没有这个必要了,你拿着,万一需要用到的时候用吧,这丹药是属于你的,毕竟当年的半颗是你用掉的。”

  陈天赐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吃了半颗丹药,但是陈长青是不会骗他的,只好一边想着一边收起了盒子。而那些银钱加在一起也就二百两左右,并不算多却也是现在陈家的全部家产了。

  陈天赐收起了银钱,手上拿着信和那个小盒子,坐在那里任由陈长青和陈李氏看着。陈长青和陈李氏看着长大的陈天赐,想起了当年捡到陈天赐的情景,以及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怀念了一会儿又和陈天赐说了一些话,就让陈天赐去叫陈天恩和陈天颂过来。

  陈天赐知道这是最后交代后事了,闭了闭眼站起来,朝着陈长青和陈李氏跪下,磕了三个响头,才在陈长青和陈李氏不舍的目光下出去了。

  陈天恩和陈天颂早上起来,本来要直接去找爹娘,不过被陈天赐说了李大叔和李大娘来了,就先回房间等着,直到陈天赐过来叫他们,才带着一点不安的心情,两个人小跑着到了陈长青卧房。

  进了卧房,看到穿好衣服坐着的陈长青和陈李氏,陈天恩和陈天颂以为已经没事了,开心的扑到陈长青和陈李氏的怀里,正要撒娇,又看到陈长青和陈李氏看他们的神情和平时不太一样,一时安静下来没说话。

  陈长青和陈李氏慈爱的摸了摸陈天恩和陈天颂的头和脸,又拉着他们站好,上下看了看,才在陈天恩和陈天颂忐忑的心情下开口“天恩和天颂今年六岁了,是小大人了,会自己照顾自己了吗?”

  陈天恩和陈天颂第一反应是点头,“我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看书写字”两个人争着说道。

  陈长青和陈李氏就笑着点点头,“那以后爹和娘不在了,你们也要好好照顾自己,好好长大,听哥哥的话,听将来见到的叔叔、婶婶、舅舅和舅妈那些长辈的话,好吗?”

  这句话信息量有点大,陈天恩和陈天颂听着一串见没见过的亲人名称,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开头那句爹娘不在了,一边哭了一边摇头说不要什么长辈,只要爹和娘。

  陈天赐就在外面,听到陈天恩和陈天颂的哭声,知道这个时候终归是来了。

  陈长青和陈李氏一边安慰着陈天恩和陈天颂,又交代了许多事,陈天恩和陈天颂听了不知道记下了多少,只是沉浸在会失去爹娘的悲伤和无助之中,一直哭着,一边拉着爹娘的手一边摇头,渐渐的哭得泪流满面,扑在陈长青和陈李氏怀里。

  陈长青和陈李氏抱着陈天恩和陈天颂,眼睛也湿了,纵然做好了心理准备,还是难免舍不得。安排了这么多事,陈长青和陈李氏又感觉身体没力气了,只好给陈天恩和陈天颂擦了擦眼泪,唤了陈天赐进来,让陈天赐先带他们回房间。

  陈天恩和陈天颂不想走,陈天赐看出陈长青和陈李氏撑不住了,一边说着爹娘需要休息了,一边拉着陈天恩和陈天颂走了。

  拉着陈天恩和陈天颂进了陈天恩的房间,陈天恩和陈天颂反应过来,拉着陈天赐问爹娘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突然发生的打击两个小孩子一脸无措,拉着陈天赐像拉着救命稻草。然而陈天赐也没有办法,只是一边抱了抱陈天恩和陈天颂,一边说着让他们听爹娘的话。

  抱了一会儿,陈天恩和陈天颂哭累了睡着了,陈天赐就把他们抱上床,也不计较陈天颂没有回自己的房间了,给他们盖好被子,小心关上房门出来。

  这个时候将近中午了,陈天赐想着过得一时是一时,就去做了肉粥,给陈长青和陈李氏吃了,剩下的温着,留着给醒来的陈天恩和陈天颂吃。

  到了午后,陈天恩和陈天颂醒来了,在隔壁的陈天赐听到动静,让他们在房间里呆着,自己去拿了肉粥来。陈天恩和陈天颂心里记挂着陈长青和陈李氏,不想吃东西,陈天赐劝了吃东西才有力气照顾爹娘,陈天恩和陈天颂才各吃了一碗。

  吃完了之后陈天恩和陈天颂就想去看爹娘,陈天赐拦住了,说刚才去看过,陈长青和陈李氏在休息,先不要去打扰他们,等晚点再一起过去。

  其实陈天赐看今天陈长青和陈李氏的状态,知道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现在又安排好了后事,没有了牵挂,离开的日子不是今天就是明天了,虽然不想让陈天恩和陈天颂看见他们最后的样子,可是这是不可能避免的,看着心情低落的陈天恩和陈天颂,陈天赐心里也跟着沉重起来。

  过了一个时辰左右,天就开始暗了下来,今天天黑的特别早,好像知道今天对有些人来说是个黑暗的日子。陈天赐带着陈天恩和陈天颂来到了陈长青和陈李氏的卧房,站住了一下,才推开房门进去。

  陈长青和陈李氏并肩躺着,刚才被陈天恩和陈天颂弄乱的衣服整理的干净整齐,头发也重新绾好,脸上带着微笑,牵着手,已经安详的走了。陈天赐先走过去探了探他们的呼吸,然后回头悲哀的看着陈天恩和陈天颂,陈天恩和陈天颂趴在床边放声大哭起来,嘴里顺喊着“爹、娘”,幼子失枯的声音声声泣血,让人不忍听。

  恍惚中陈天赐似乎感觉到陈长青和陈李氏的灵魂就站在旁边,看着大哭的陈天恩和陈天颂摇头,又看了一眼自己,然后两道灵魂就向外飞走了。

  呆呆的朝着外面看了一会儿,从悲伤之中定下心来,陈天赐想着该怎么给陈长青和陈李氏办后事,这个时候李大叔带着李大娘,还有李铁柱一起来了,大门没栓上,又听见隐约的哭声,李家三人就直接奔卧房来了。

  进来看到这个样子,知道陈长青夫妻已经走了,李家三人一脸悲伤,又记挂着陈长青夫妻的交代,开始接过陈家的主动权,安排着各种丧事相关事宜,由李大娘给陈天赐他们换上刚置办好的戴孝的衣物,教他们怎么行丧礼那些,李大叔则是和李铁柱开始布置灵堂,然后开始置办丧事用的东西。

  由于陈长青和陈李氏主动换好了入敛的衣服,倒是省去了陈天赐很多尴尬,等到棺材来了,由陈天赐抱着陈长青和陈李氏放入棺材里。接下来又忙碌了一番之后,在改造成灵堂的厢房里,陈天赐带着陈天恩和陈天颂,一身白色,头上绑着白布条,跪着开始烧起了纸钱。那边陈家大门开着,灯笼都换上白色的,接着李铁柱回家叫了兄弟朋友几个,分别去通知里正和村里的人。

  陆续进进出出的人和东西,一场丧事该有的东西在李家几人的操持下都到位了,陈天赐知道李大叔先前得了陈长青的请求,早就先做好的准备,所以一切事宜都安心交给李大叔操办,自己就负责带着陈天恩和陈天颂就好了,而陈天恩和陈天颂一边跪着一边哭着,早坚持不住一边靠在陈天赐身上了。

  所有事情都办好了,李家几人先给陈长青和陈李氏上香,让他们安心的走,交代的事一定会给他们办好的。接下来,接到消息的里正和村民都陆续来了。

  接到消息的时候里正和村民们都很吃惊,好好的人几天前才见到,这突然说没了就没了,可是命数这种事从来都不好说的,也是见过有的人白天还好好的,夜里就没了的。只好一边惊讶一边悲伤,前来拜祭了。

  里正来了之后看到是李大叔一家在操办丧事,跟李大叔了解了事情经过,知道陈长青的交代,感慨陈长青为村里教书育人这么多人,临了还记挂着村里的学生们,真是一位让人不得不尊敬的好先生。里下当下表示会尊重陈长青的遗愿,好好用好陈家这座宅子,让它继续“教书育人”。

  丧事的规矩一般是停灵三到七日,陈长青之前交代过要简办,所以在停灵三天,接受了全村人和闻讯赶来的,陈长青昔日学生们及其相关朋友们的拜祭之后,陈长青和陈李氏就进行了火化。这也是陈长青和陈李氏交代的,因为在村里生活了半辈子,选择火化之后,大部分的骨灰就葬在村里,取一小部分由陈天赐带上,带到陈家,希望能葬在陈家祖坟里落叶归根。

  办完了一切事宜,陈天恩和陈天颂都瘦了不少,本来圆润的小脸都凹了下去,脸色还好但是一脸怏怏的,还有点呆呆的,好像还没反应过来。

  陈天赐本来就清瘦倒是没太大变化,只是看着比之前还安静许多。李大叔已经给陈天赐他们准备好了路上的物资,只是还是担心大冬天的一个半大孩子带着两个小孩子出远门,还想再劝劝陈天赐再考虑一下。

  陈天赐知道陈长青和陈李氏是让他们办完丧事就走的,也记挂着要早日完成陈长青和陈李氏最后的遗愿,就谢过了李大叔的好意,决定还是等今天好好休息之后,明天早上就开始出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