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之后,宋浔才抬起头来,泪眼朦胧的看着应怜之,“应怜之,你不怕我吗?”
“你注意到了对吗?我白日里很少出门,除了薄荷糕以外从来不吃别的东西,正常人,不会是这个样子的。”
应怜之听了宋浔的话,捏了捏她还挂着泪痕的脸颊,有些哭笑不得的开口:“我为什么要害怕你,你会伤害我吗?”
他知道宋浔和其他人有些不一样,可那又怎样呢。
宋浔摇摇头,仍旧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他,“可是他们都怕我。”
应怜之目光专注的看着宋浔,口吻分外认真的告诉她,“浔儿,从始至终,都只是浔儿。”
“我姓宋,宋臻的宋。”
“你或许听说过他的名字,也或许不曾听说过,可我永远都会记得,他告诉过我,我姓宋,宋臻的宋。”
宋浔睁大了眼睛,语气平静的说出这一段话。
微凉的夜风吹过,带走了宋浔的声音。
应怜之其实听说过宋臻这个名字,虽然枫林晚在几十年前就被灭了,可书上仍有关于他的记载,只不过书上所记载的,却只有只言片语。
应怜之只是没想到,宋浔的家人,会是这样的人。
炎热的夏日还未彻底过去,阳光依旧肆意的洒落在大地上,应怜之打开房门,惊奇的发现宋浔此刻正静静的站在阳光下。
闭上双眼静静的感受着阳光的温度。
明亮到晃眼的阳光正肆无忌惮的落在她身上,似乎给她身上的白色衣裙染上了一层金色的色彩。
应怜之重新回到房间,拿起宋浔不知什么时候落在这里的油纸伞,慢慢走到宋浔身边,抬手帮她挡去头顶的阳光。
“应怜之。”宋浔并未睁眼,却准确的叫出了来人的名字。
“嗯,我在。”
应怜之站在宋浔身边,今日的他穿了一身白色的长袍,衬得他愈发俊朗,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温和的气质。
他是和宋臻完全不一样的人。
宋臻不喜欢读书,就连被他养大的宋浔也不喜欢,可应怜之却是一位教书先生,意外的完成了宋臻对下一世的期望。
宋浔转过头,静静的打量着应怜之,他脸上挂着温柔的笑意,整个人身上充满了书卷气,任谁一看就知道这是个饱读诗书的文人。
他身上没有宋臻的匪气,亦不会像宋臻那样整日里不修边幅,应怜之虽然贫寒了些,却还是会每日都把自己收拾的干净整洁。
“应怜之,你知道吗?我以前很喜欢躺在爹爹身边,陪他一起晒太阳,我很喜欢那段温暖静谧的时光。”
“我之所以每日撑伞,不只是因为我没有影子,而是我发现,对于阳光,我有一种近乎本能的厌恶。”
宋浔缓缓将手伸到阳光照射到的地方,可油纸伞下,依旧只有应怜之一个人的影子。
“我撑伞,既可以遮挡阳光,别人也不会发现我没有影子这件事。”
应怜之抬手,轻轻覆盖到宋浔的手上,伞下的阴影处多了一只手,“浔儿也有影子。”
“我的影子,就是浔儿的影子。”
李净言不知何时出现在阴暗的角落里,面无表情的盯着油纸伞下依偎在一起的两人,而后又消失在原地。
他要去做另外一件事,在没有宋浔命令的情况下,即便这件事会让宋浔生气,他也要去做。
他清楚的记得,他当初在枫林晚生活的时候,牵过宋浔的手,拥抱过她,那时候的她,分明就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
有体温,有心跳,有影子,除了身上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能力之外,和寻常人并没有任何区别。
他要去调查一下,宋浔这些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而昨天晚上那个自称翡荷的人,一定知道原因。
翡荷自称那天晚上被宋浔赶走以后,此后几天仍旧每天来敲门。
应怜之却细心的注意到,跟着翡荷一起来找宋浔的人里,有一张熟悉的面孔,正是城东点心铺的老板娘。
联想到那天老板娘见到宋浔时惊讶的神情,应怜之想到些什么,走到她身边,轻声开口:“老板娘。”
正陪翡荷一起守在门外的老板娘见到应怜之,神情有一瞬间的窘迫,“应,应先生。”
“老板娘,你之前在哪里见过宋小姐吗?”应怜之看着老板娘,也不饶弯子,直接问道。
“没,没有。”老板娘有些紧张的捏了捏衣角,她还记得那天是应怜之和宋浔一起来买的薄荷糕。
“是吗?”应怜之看了老板娘一眼,略带惋惜的说道:“我与这宋小姐也算熟识,本想着如果你们认识的话,或许还能替你向宋小姐说几句话。”
应怜之说完,摇摇头往自己家门前走去。
“那个,应先生,”眼看应怜之就要关上门,老板娘还是没忍住叫住了他,“您真的能和宋小姐说上话?”
他们已经在这里耗了十多天里,别说宋小姐了,连这扇门都没有打开过,若不是翡荷那天确确实实被请了进去,她都要怀疑这院子里是不是真的住了人。
她本来是想劝翡荷回去,可翡荷似乎是打定了主意,执意不肯离去。
应怜之点点头,“我们两家只有一墙之隔,自然是比旁人熟悉些。”
老板娘听了应怜之的话,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咬咬牙,低声对应怜之说道:“其实我知道的也不多,我并没有见过宋小姐,只不过姑姑家里有一副画像,画像上的人,正是宋小姐的模样。”
“画像?”
“我幼时到姑姑家里见到过,因为画像上的人太漂亮,让人一见难忘。”老板娘说着,似乎是有些不好意思,声音又压低了几分,“不过画像上的姑娘,看起来并没有宋小姐这般年纪,只有十二三岁的样子。”
“姑姑只说她对不起画像上的姑娘,我并不知道姑姑跟这位姑娘有何渊源。”
所以,是老板娘那天在点心铺见到了和他一起去买薄荷糕的宋浔,告诉了她姑姑,所以那个叫翡荷的老夫人才找到这里来的。
应怜之没想到他们找到宋浔,这其中居然还有他的原因。
若是那日,他没有带宋浔去到那家点心铺子,是不是就不会有今日这些事情了。
“我这做点心的手艺还是跟姑姑学的,姑姑说过,正是因为那个姑娘喜欢吃薄荷糕,所以家里才开了好多点心铺子。”
老板娘说着,语气颇为感慨。
只是她想不明白的是,那宋小姐看起来也不过十六七岁的样子,以姑姑如今的年纪,又怎么会与她相识。
更何况,据姑姑所说,那都是几十年前的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