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来了,我们一家人都要到爷爷家过年,老老小小二十几口人把爷爷家的四个房间挤得满满的。当我和爸爸妈妈赶到的时候,包饺子大战已经开始啦!
由于要吃饭的人太多,包饺子的案板就铺在床上,老姑和三婶在拌馅,今天的饺子馅有三种:酸菜羊肉馅,这是爷爷最爱吃的;白菜猪肉馅,这是小孩子们最爱吃的,我也很喜欢;韭菜鸡蛋虾仁馅,大姑父不吃肉,因此要给他专门准备这一种。奶奶见我来了,就说:“燕儿,交给你个光荣的任务——扒蒜、捣蒜泥!”我说:“好嘞!”于是脱下棉袄,把毛衣袖口一挽,就开始扒蒜。没多大工夫,一大碗颗粒饱满、光洁如玉的大蒜瓣就扒好啦!放进嘴小肚大的酱紫色的“蒜臼子”里,用木头蒜槌“笃笃笃”地捣碎成蒜泥,捣好一缸再捣下一缸。正当我忙乎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有人大喊一声:“开始包饺子啦!”于是,各家主力从几个房间里出来,汇聚在大案板前。二婶和四婶集中精力和面、揉面棍、揪剂子,我和几个小孩儿把团好的剂子用小手压成像飞碟一样的圆面饼,然后蘸上干面推给下面负责擀饺子皮的二姑。这包饺子最见功夫的一个工序就是擀饺子皮,饺子皮要软硬适中,面软了下锅一煮饺子就塌腰;面硬了,饺子煮不熟嚼不烂。饺子皮中间厚四边薄,中间厚是防止饺子漏馅,四边薄吃起来口感才能好。饺子下到汤锅里煮的时候还要看面皮是否光滑透亮,厚的地方包得住大馅儿,薄的地方透得出馅料的影子,尤其是要透过饺子皮隐隐约约地看见红肉丸的身影,那才行。这么重要的活得交给大师傅。我们家包饺子的“超人”是我二姑。二姑是位长腿细腰、瓜子脸、大眼睛的东北美人,干活讲究个“沙楞、利索、脆”!她把乌黑的秀发紧紧地盘成一个圆髻,双手各拿一根擀面杖,左右开弓,一根擀面杖下能同时擀四五张面皮儿。只见擀面杖前后滚动,左右腾挪,一个个大小均匀、薄厚适中、软硬适度的饺子皮被“唰唰唰”地擀了出来,我们几个人不断地往擀面杖下面补干面,把擀好的饺子皮一叠一叠地分给包饺子的人。
我们家包饺子的人手很多,大约有十几个,老老少少齐上阵,三五个人围住一个盛饺子馅的大瓷盆开始有条不紊地包起来。有的人擅长包元宝饺子,有的人擅长包麦穗饺子,有的人擅长捏向日葵饺子,还有的人擅长做三角包。每包一会儿,就有人往饺子皮里填进去“心愿”:填进花生米是祝福步步高升,填进糖块是祝福甜甜蜜蜜,填进大枣是祝福早生贵子……包好的饺子像扇面一样摆在铺上了干面的高粱杆盖帘上,被端到后院冻上,等到除夕夜的钟声响起的时候再下锅煮。这冻饺子的活,老叔最爱干,因为可以顺便放几个“二踢脚”再回来。
这时候,春节联欢晚会已经开始了,大部分家人一边包饺子,一边乐呵呵地欣赏晚会的表演,姜昆的相声、潘长江的小品、李谷一的歌唱……那叫精彩!爷爷带着几个大男人在走廊里卸羊肉,妈妈带着几个姑嫂在厨房里炸浇汁鲤鱼,一帮不干活的小孩儿坐在地上欻嘎啦哈,这个年就热热闹闹地过起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