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章 武侯十六年(上)
魏世家》·武侯十六年(1)
“文侯建国,武侯强盛”这是后人对魏国两代国主的评价。作为战国初期近百年霸业的魏国,无疑魏文侯、魏武侯时期是重要的阶段,或者说自武侯后,魏国的霸权渐渐衰落。但是从太史公的《魏世家》来看,看不到魏国那种蓬勃、那种热血的状态。尤其是魏武侯的记载,平平淡淡,区区156个字就“武侯卒”了,不止魏武侯如此,魏文侯的记载也是少得可怜,除了那段与李克的对话之外,也不过三四百字,不知道为什么。
是岁,文侯卒,子击立,是为武侯。
魏武侯元年,赵敬侯初立,公子朔为乱,不胜,奔魏,与魏袭HD,魏败而去。
二年,城安邑、王垣。
七年,伐齐,至桑丘。九年,翟败我于澮。使吴起伐齐,至灵丘。齐威王初立。
十一年,与韩、赵三分晋地,灭其後。
十三年,秦献公县栎阳。十五年,败赵北蔺。
十六年,伐楚,取鲁阳。武侯卒,子立,是为惠王。
上面是《魏世家》中关于魏武侯的全部内容,简略得很。魏武侯即位时,李悝死了,魏武侯中期,吴起奔楚,三晋联盟破裂,魏国的霸权开始衰落,从三晋联盟时的天下无敌,到三晋破裂时的四战之地,频频陷入挨打的地步。魏文侯苦心经营的霸业,渐次崩塌。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在《吴起列传》中有吴起与魏武侯的一番对话。普通的以为魏武侯所以不能发扬文侯时的余烈,很大程度上源于武侯的个人问题,不重视德。这段对话出自吴起之后很有意思,但是吴起口中的“德”,偏向于德术,意思应该是说要善于笼络人才,这与儒家口中的“德”有区别。魏武侯时,人才流失的很严重,吴起也被挤压奔到楚国去。许多后来影响列国的人物也都是魏国人,都离开了魏国,或秦或楚,更多的都去了秦国,譬如商鞅、张仪等。一方面是在魏国不受重用,一方面应该也看到魏国前途有限,不能充分展示才学,而秦国才是可以大展宏图的那一个,而且在当时国人并没有所谓的家国意识,或者说爱国的理念,哪里能施展才华就到哪里去。
为什么魏文侯时就有那么多的人才围绕在身边呢?私以为那时魏国的改革走在了列国的前面,其他各国还没有如魏国般的变革,在人才选拔上还没有新鲜的措施,魏文侯率先走出了这一步,于是子夏、李悝、吴起、西门豹、乐羊等纷纷而来。魏武侯时,人才开始凋零,死的死,走的走,周边列国也都采取了强国之术,魏国变得不那么吸引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