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政治强人
《晋世家》·晋献公·政治强人
晋献公,晋武公的儿子,晋武公,完成了他的爷爷成师的事业,曲沃代晋,然后找成师汇报工作去了,晋国交给了儿子晋献公。
晋献公这一辈子可谓多姿多彩,之后晋文公的崛起称霸,可以说完全依赖于晋献公的基础。
传统的谥法“献”字,意义为“聪明睿智”,应该能体现晋献公的这一生事业。
但是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汉末的皇帝,就是刘协,汉献帝,也得一个“献”字,可看看刘协,不得已禅让给曹丕,哪里算得“聪明睿智”呢?
大概曹丕政权觉得刘协你乖乖的把位子让出来,保住脑袋,够聪明,好吧,给你一个“献”字,这样讲倒是通的很。
但这个“聪明”可不是政治家的那种雄才伟略,是一种讽刺,你把你祖宗的事业完蛋了,“献”给人家,开你的玩笑,要命还是要帝位,要命,你对了,你聪明,给你个“献”字。
汉献帝的“献”跟晋献公的“献”截然不同,不可同义而语。
但是晋献公在历史上的名声却不好,历史主要还是儒家来编记的,在晋献公时期,儒家比较尊崇的一个人,就是公子申生。
晋献公的儿子,最初的太子,因为在权位争夺中失败自杀而死的那个,其实太子申生也并没有去主动的争权夺位,而是贯彻了儒家“孝”的理念。
关于申生的“孝”,历来有很多评价,赞扬的有,批判“愚蠢”的也有,在儒家那里,申生有他的地位。
大概也正是出了公子申生这档子事,影响到了晋献公的声誉,得到一个“昏惑”的评语,说他因为一个女人,搞乱了国家,这个女人就是骊姬。
叔孙通:
“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
张九龄:
“昔晋献公惑嬖姬之谗,申生忧死,国乃大乱;汉武帝信江充巫蛊,祸及太子,京师蹀血;晋惠帝有贤子,贾后谮之,乃至丧亡;隋文帝听后言,废太子勇,遂失天下。“
司马贞:
“献公昏惑,太子罹殃。“
若申生不死,继承晋君,晋国能否有后来的霸业,不好说,连君位都能放弃,愿意以死来实现自己的“孝”,怎么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呢?
儒家提倡这个,你也要知道,“孝”克己修身很好,图强称霸就不大行了。
好皇帝未必是好人,两码事。
你懂的。
晋献公的家事放下不说,先看看晋献公的事业。
晋献公名字叫诡诸,很奇怪的名字,这是晋武公攻打诡诸获得大胜,又生了儿子,于是命名,以此可见,晋国喜欢玩这些,因事命名,有这个传统。
所以“仇”与“成师”的故事不过是一个巧合,没有什么神奇玄妙。
对吧。
晋献公的“聪明睿智”在哪呢?
一、对内加强集权
主要就是削弱宗亲贵族势力,驱逐群公子,这明显借鉴于“曲沃代晋”,不再任用公族作为卿大夫,而是根据事功军功擢升异姓人才。
士蔿说公曰:“故晋之群公子多,不诛,乱且起。”乃使尽杀诸公子,群公子既亡奔。
晋献公吸取了历史的经验,铁腕治国,政治都是带着血的。
这样作,内部加强集权,避免了政治派别,直接铲除了有可能威胁到君权的其他公族政治势力。
这是好的一面,但是晋献公也不会想到,这却开启了另一种势力的上升,即卿大夫坐大分权,也就是发展到末年的六卿行政,最后三家分晋。
这是晋献公始料未及的,当然他的强硬手段需要即位者必须是政治上的强人,倘若继位者暗弱,平庸,那么肯定此消彼涨,君权日削,卿大夫势力日增,逐渐式微。
无论是任用公族,还是异姓功臣,其实结果都差不多,都是乱纷纷,为了权势,都会铤而走险。
自家人是这样,父子相杀,兄弟相仇,异姓也如此,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千古人情一也。
读史读的是人情,而不是记住了多少历史知识,还用你记?
就在那摆着,有P用?
二、对外“尊王”
尊王是一种姿态,周王室已经式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诸侯强者说了算。
春秋初期,不论是齐桓公还是后来的晋文公,他们称霸多少都给周王一点面子,齐桓公做得比较彻底一点。
到了晋文公,面子我可以给,打你也要给我点里子,要钱要地,对周王呼来喝去。
晋献公自然也懂得玩这些,该送钱的送钱,帮忙办事,去朝见周王,跟周王室搞好关系,面子上给足了,就算背着周王室开疆拓土,打了胜仗,也拿出钱来分给周王。
周王也缺钱,想管也管不了,假装不知道。
晋献公的这些做法在诸侯中也赢得了一些赞誉,毕竟有钱又有势力,做事方便。
各诸侯也愿意去去捧捧场,喊几声真好啊,又不花钱。
三、军事扩张
晋献公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将下军。
周礼制规定,诸侯国只能建一军。晋献公明目张胆作二军,根本不把周王放在眼里,周王自然还是假装看不见。
整军备战,其实对外兼并,这是任何一个要称霸的国家必走之路,有地有人才会有势力。
什么耿、霍等小国一律拿下,卧床之榻岂容他人酣睡,最著名的当然是“唇亡齿寒”的故事,也叫“假途灭虢”,说得是晋国周边两个实力比较强的国家,先灭虢,回头把虞收入囊中,不跟你讲什么信义。
荀息牵曩所遗虞屈产之乘马奉之献公,献公笑曰:“马则吾马,齿亦老矣!”
回头收拾完虞国之后,起初贿赂虞国的宝马又回来了。
献公笑了:马还是我的马,就是老了一点。”
老谋深算,有这样的强人,晋国不兴才怪。
当此时,晋彊,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
晋献公这么雄才大略,开疆拓土,惜乎当时中原有齐桓公,更胜一筹,加之晋国内斗一直并没有停息,尽管具备了东进中原,霸天下的实力,但是晚年的晋献公也有点志得意满,愿意向温柔乡处找一些寄托,争天下的野心也淡了。
晋献公留给后代的便是一个富足强大的晋国,甚至可以说直接奠定了未来一百多年的晋国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