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末的时候我曾设想过说,搞一个谈话类的活动。
当时我觉得,市面上那么多的谈话节目,为什么没有一个以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为载体展开的呢,于是我就想说邀请不同的同龄人,坐下来一起,静下心来认真谈谈,进行一场特殊的、00后的思想大碰撞。因为那时我认为,尽管我们的一部分思想太过幼稚或是怎样,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我同我几个朋友说了这件事,他们也觉得挺棒的。
后来就不想搞了。除去我的三分钟热情之外,我开始想到,谈话的话题,除了生活中的事,似乎很难逃离宏观上的、国际间的某些话题,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露出一个人的世界认知,但是说实话,我很讨厌这些话题。
第一个原因,我觉得这是所有所谓读书人的通病。作为一个人,思想,无论深邃与否,都是具备的,但是我始终坚信,读书或是学习,能拓宽其的深度或是宽度,然后这些读书人们就开始进行ta们所以为的更有层次的思索,对世界的思索。显而易见的是,ta们能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不那么好,于是ta们就开始进行批判,开始畅谈一些ta们的理想国,且还有些甚至会提出一些有指导意义的建议。我并不否认,世界的进步是在一轮又一轮的反思与革命中进行的,但是个人的意愿,似乎鲜少能代表整个族群或是真正的好的发展方向,毕竟你我都不是哲学王,而这种情况下,读书人们每天仍然都在思考着如何进行一场各种意义上的革命,怎么改变这个,怎么牺牲那个,而达到自己的理想国。我觉得这件事非常可笑,所以我不想去谈论那样的问题。
第二个原因,除去那些宏观的问题,我觉得我们能谈论的,也是我们应该讨论的,就是那些小一点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都具有强烈的自我驱动性,但是就像亚当斯密的自私一样,我觉得正是有这些自我的思想引发的改变,才能不断的累计,最终达到均衡,这是旷日持久的革命,而我觉得,我应该担不起这个责任。
第三个原因,普世价值观。社会的体系里,必然是由一条规则线所串联的,这条规则线被绝大多数的人认可,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普世的价值观念。对某件事、某个人等等的判断正确与否,都由这个普世价值观来左右,而疏忽了适用。而这个活动,似乎不传播出去,没有意义;传播出去,万一不符合普世价值观,我似乎也承担不了其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