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崇德六年,德川幕府的三代将军和一位海外避难的明朝儒生在金阁寺会面。
山河破碎,四海漂泊,正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武家的将军身居高位,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他问儒生:“你们文人有什么用?终结乱世终究靠的是我们武士。”
儒生是这样说的:“我的老师张先生为我国的文脉殉葬,我的同门为天下苍生而捐躯。他们都是文人,可是,于此国家危亡的时候,没有人苟且偷生。这难道不是武士所敬重的‘士节’吗?”
“那么,你又为什么会来这里?果然还是要惜命的吧。”
“侵略者可以侵占我们的土地,掠夺我们的财富。但是,只要我们的文脉尚存,我们依然是汉人,是儒生。我并不吝惜这条性命。可是,总要有人活下来记得他们,传承他们的遗志。”
儒生的话触动了将军,张先生交代的文集留在了海外。当夜,儒生与世长辞。侍女们看到了夜幕中的琵琶湖边有一个少年的身影。少年穿着汉朝公卿的朝服登上了金阁寺,突然消失又再次登楼。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少年吟唱的古代中国的诗歌,没有谁可以听懂。直到三百年后,少年在京都遇到了将军的后人。
废刀令折断了武士的魂,使武士失去了尊严。军国主义断送了一个民族的文脉,让祖先们的故国饱受摧残。
可是现在,没有幕府,没有将军,人人平等的现世,真好。战争和瘟疫也不再迫害现世的年轻人,国泰民安的桃源乡真好。
张先生的后人留日期间发现了一念未散的王仲宣,她提出了复印汉籍的请求,几经辗转,将《王侍中集》的复印件带回了国内。
汉朝身后人王粲离开了滞留异国他乡的同时代的朋友们独自还家,至此第一次踏上家乡的土地,第一次回到祖国。
海浪打在礁石上,卷起了天上的云。武家少年正和人追逐着,争夺半卷经书。那是汉籍,是一种很珍贵的东西。从唐朝来的道士说,这是汉朝的文学书。武家少年并不在意这卷经书的实际价值,唯一不能让步的理由,仅仅是不能让扶苏的孙子占了先机。
穿着和服的汉朝人在风中飘散,他叹息的声音是那么好听,尽管他们谁也听不明白。“念君客游思断肠……”客子不能返乡,唯有望洋兴叹。唐天宝十五年的那场灾难,使他降落人间。可是,谁也不知道他。他独自一人,跟随杨贵妃的渡船在萨摩岛上了岸。
贵妃已经死在了马嵬坡,这位女官自称是贵妃,在异国他乡留下了后代。商船往来不断,萨摩也陷入战火中,久久不能平息。现在是明朝,那位曾经避难来此的宋朝将军也已经化为了尘土。
他的子孙问了同样避难而来的一位明朝文人。那先生说,是“崇祯十五年”。消失的汉魂穿回了汉朝衣冠,他顺着洋流回到了故国。金陵的石头上,无牵无挂的汉朝散仙想起了一位故人。
他再次显圣,只是金陵也不再是建业,孙二郎也早成了吴大帝。“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他被一位自称是地府判官的宋朝王荆公带回了首阳陵。王荆公没有第一时间把他归来的消息告诉他的亲朋好友们。除了同住一个坟头的商朝王子和魏晋古帝魂们看着他住回来的,并没有惊动其他仙凡。
地府上任前,除了陈思王和魏武帝以外,没有汉魏六朝的身后人知道这位曹郎是谁。自归国以后就与世隔绝的王仲宣思念着魏文帝,可惜自始及终,从未见过任何唐朝以前的同时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