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辞别秦王,回到相府,还没有来得及换衣服,秦王的特使就已经到了。随特使来的,还有三辆大车,载满金银玉帛、稀奇宝物,都是秦王从自己的宝库中取出来供张仪使用。秦王还特意嘱咐特使,说张仪只要有需求,随时可以开库取宝,无需再向他请示。
送走特使后,张仪沉吟半晌,叫来心腹门客张禄,让他带着这三车财物,去楚国面见靳尚,说明情况,请他设法相帮。
张禄领命,先行一步,来见靳尚。靳尚大惊,说楚王恨张仪入骨,只要来了,必定有死无生,千万别来。张禄道:“不来不行啊。我家主人说,只要有大人您在,他的安危就没问题。”靳尚思虑再三,道:“容我尽力而为吧。”
张禄见靳尚答应,便留下财物,自回秦国向张仪复命。靳尚送走张禄,回到内室,看着摆的整整齐齐的金银珠宝,突然叹口气,喃喃道:“凭你我的交情,就是没有这些东西,难道我还要看着你死不成?”
靳尚与张仪的私交甚好,张仪明目张胆地欺辱楚王,做为楚国人,靳尚心中自然不痛快。不过,说起来,张仪欺楚,是各为其主,算是公事,公事公办,靳尚对此倒也没啥特别的怨恨;他与张仪的交情,却是私谊,老友命悬一线,出手相帮,当然也是应该的。
何况,杀张仪容易;难的,是杀了张仪之后,怎么办?这黔中之地到底给不给秦国?不给,秦王伐楚就有了借口;给的话,且不说这买卖赔本赔到家了,就是传出去,说楚王为了一己私愤,送给秦王600里的土地,这国内外的舆论就这么也交待不过去!所以,张仪绝不能杀,黔中之地也绝对不能给。
杀了张仪,对楚国来讲,没有好处,只有祸患。留着张仪,就留下了与秦王交涉转圜的余地。靳尚作为楚国重臣,这点眼光是有的。所以,无论公私,靳尚都要确保张仪的安全。
这事的最难处,其实是事关楚王的颜面。楚王让张仪像耍猴一样捉弄了一场,吃了那么多亏,脸都丢没了,即便放在普通人身上,都要给一口气给憋死,何况是楚王!可是,且慢!正因为他是楚王!是一国之君啊……
“国之君主……”,靳尚心中一动,他立刻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坐在王位上,注定会看得更远,考虑得更多。杀张仪,必非楚王真心。秦王以地换地,楚王一定不相信,但又不好拒绝,只好说出只要张仪来,便白给黔中的话。
按照常理推测,一般人明知必死,谁会自蹈死地呢?刚为秦国立下大功的张仪,只要不肯来,秦王想必也不好意思强逼。只要张仪不来,这事就算过去了!只是没有料到张仪居然真的敢来。事情发展到现在这样,楚王被架在高高的云朵上面,没有台阶可下,事情陷入了僵局。这样说来,楚王现在肯定也是烦恼万分,左右为难呐。
靳尚身为楚王重臣,深受宠信,对楚王的脾性甚为了解。此刻,他恍然大悟,如释重负,双掌相抚,轻笑道:“呵呵,张仪啊张仪,你小子,胆敢如此大摇大摆来我楚国,当真欺我楚国无人呀!”
他站起身,来回走了几步,心道:张仪敢面对君王之怒,这份胆略着实令人钦佩。不过,他心思缜密,一定谋算好了,知道有我在,可保他平安。哼,算他有眼力。这大楚,除了我,还真没有人能解开这个僵局。身为大王重臣,为大王分忧,我义不容辞。
靳尚此刻心中有底,知道张仪基本死不了了。如今只是需要给楚王找个台阶下才行,这其中的策略,也非同小可。不过,这些事情,在靳尚看来,倒也不是难事。
楚王身为君主,有什么不明白的?他只是需要一个台阶!做臣子的,只要找出这个台阶就可以了,其余的,楚王自然会有决断,无需旁人置喙。
假如像屈原那样的伪君子,自以为刚正无私,为国为民,一定会对着楚王一通指责,说不能为了自己的颜面、为了出口气,就做出有害于社稷民生的决策。必须这样,必须那样!这样讲出去,楚王一定恼羞成怒,不让干什么偏要干什么。像他那样,什么事都黄了!
想起屈原,靳尚心中一阵庆幸,这位屈大夫十几天前出使齐国,还没有回来。他若在,难免又会节外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