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孔子心情非常愉快,一行人走在赴叶邑的路上,山清水秀,农田阡陌,脚步轻轻,心旷神怡。
一行人沿着一条清澈河流边的马路徐徐前冼,转过一岙,忽听前面传来“啪啪啪”的击打声,孔子停下脚步,众人均停下。
仲由习惯性地向孔子请示一番后,先行去探查情况。
过一会,仲由小步跑回来,对孔子道:“夫子,没什么事,有个女子正在洗衣服。”
原来,刚才听到的“啪啪”之声,是女子锤衣发出的声音。
古时洗衣,当然没有如今的洗衣粉,也很少用到肥皂,化学用品在那个时候是不存在的,洗衣服对河流是没有任何污染的。
但为了将衣服洗净,人们往往会用到一个木锤。将脏衣服浸了水,团成一起,用木锤敲击,就可以将衣服上的污渍洗净。
笔者小时候,家里就有这种木锤,可以说,几乎每户人家都有,尤其用于洗被单被套,定要用到木锤。
此地处于蔡国与楚国的叶邑之间,既有女子洗衣,那前方定有村庄。
孔子手搭凉蓬四处望了望,果然发现有一村庄。
这是什么村?孔子来了兴趣,他下了马车,把端木赐叫上,向女子迎去。
仲由正想随行,孔子摆摆手,道:“为师亲自问路,你们就在此地稍候片刻即可。”
既然前面就一洗衣女,自己想去问个路,带一大帮子人去,惊了人家那可不好意思了。
端木赐俊朗飘逸,自己又是花甲老人,洗衣女才不会害怕。
孔子与端木赐转过一个小弯,路下正是一流小溪,溪水清澈,汩汩而流,溪边果然有一年轻清秀女子正在洗衣。
清新的环境,清澈的溪流,清秀的女子,清脆的棒槌拍衣声,一副迷人的农村田园景象。
孔子不由微微感慨:人间之美景也。
想想就很美。久居城市的人们如果去乡下,见此景象,不掏出手机拍个照?
在没有手机相机的古时,人们就用诗词来表达这样的美景,于是文人墨客们就创造出了一个词牌:浣溪纱。
欣赏了片刻,孔子准备亲自上前问路,突然见那洗衣女身上居然佩着一块玉!
放到现代,一女子身上佩着玉,如手腕上的玉串玉镯、脖颈的项链玉坠或耳环玉坠等,那是稀松平常的事。
但在古时,玉是君子的象征。君子相对小人,小人意味着粗鄙无知,没接受过教育。
佩玉的,应该是贵族。普通老百姓是不容许佩玉的,尤其是城郊所谓的野人,不可能佩玉。
此洗衣女居然佩玉,显然身份不同一般。
但一位佩玉的贵族女子,居然只身一人到河边浣衣?
孔子沉吟片刻,中止了自己亲自上前问路的举动,反而拉着端木赐回去。
一边走,一边对端木赐道:“子贡,你看这女子是不是很特别?”
端木赐摸了摸自己的头脑,一脸懵逼。
孔子小声道:“此地乃城郊农村,女子居然佩着玉,不带下人,只身一人前来浣洗。你且去试探一番,观其反应。”
端木赐一头雾水,心头差点窜起一头羊驼:夫子喂夫子,你不就是去问个路吗?还要试探个毛线?
端木赐又摸了摸自己的头,猛然反应过来:夫子见女子佩玉,且身边无下人伺候,想必是村野乡姑僭越礼数,私自佩玉。但又不敢肯定,故让自己前去试探,看其是否知礼。
一念至此,端木赐心里就有数了,他对孔子道:“既如此,那弟子可能要非礼了,请夫子勿要见怪。”
孔子微微一笑,到车上打开包袱,取出一个酒杯递给端木赐道:“去吧,切记,君子动口不动手,用心观察浣衣女的言行。”
众师兄弟都一脸懵逼样,看着端木赐拿着酒杯向女子走去。孔子小声向众弟子解释了一番,众人皆恍然大悟,不由捂嘴而笑。
且说端木赐,径直走到浣衣女身后,也不施礼,大咧咧道:“我,一介鄙人,来自北国,欲去南方的楚国。但天气实在太热了,我又累又渴,所以厚着脸问姑娘讨杯水喝。”
说着,将杯子放置于浣衣女旁边。
浣衣女早就觉察到了端木赐向自己走来,本就心生警觉,此时见他文皱皱与自己搭讪,更是提高了几分警惕。
见端木赐在一条清澈的溪水边,手中还有杯子,居然向自己讨水?
鄙人,粗鄙之人,没有文化,不懂礼数。到后来,鄙人往往是自谦之语,但凡是自称鄙人的,肚子里倒是有几分学问的。
当然,端木赐口里称自己为北方鄙人,就是告诉浣衣女:老子是来自北方的一个粗人!正因为是一个粗人,所以老子极有可能会乱来哦。看你小娘子怎么应对!
浣衣女心道,这是北方鄙人应该有的样子吗?你手中有杯子,鄙人会有杯子吗?明显就是一个贵族嘛。哦,你贵族装鄙人,难道想对本姑娘干点非礼的事?
向本姑娘讨水喝?这整条溪流难道是本姑娘的?能不能把话说得爽气一点,把事做得爽气一点,整条溪流都是清澈的水,有杯子,想喝水,直接去舀就是,要多少有多少,干嘛特意来问本姑娘?
哼,分明是调戏于本姑娘也。
别看此人长得帅,却是对自己不怀好意!想占本姑娘的便宜,那本姑娘可不答应!咱大楚国的姑娘,可不是好欺负的!
一念至此,浣衣女冷冷道:“阿谷之隧,隐曲之汜,其水载清载浊,流而趋海,欲饮则饮,何问于婢子!”
端木赐听后大吃一惊,浣衣女所言,他当然一下子就听清楚了。
原来,前面这个村庄叫阿谷,此处就是阿谷的郊野,一条幽深曲折的溪流,虽然有时清澈也有时混浊,但最后都将归于大海。
也就是说,这条溪流不管如何,都是属于天地的,不是本姑娘的,所以你这个自称为北方鄙人的家伙,想喝水,为何自己不直接去喝,干嘛要来向本姑娘讨要?
端木赐才高八斗,他所惊讶的并不是浣衣女所说的意思,而是浣衣女居然随口就说的那段话:“阿谷之隧,隐曲之汜,其水载清载浊,流而趋海,欲饮则饮,何问于婢子!”
这哪是普通人能说出的话?对仗工整,且韵律感十足,这分明是一首诗歌!
楚国的一个浣衣女,才华横溢如此,如何不令端木赐惊奇?
见端木赐愣在那里,浣衣女拿起杯子,跪坐于沙地,先是逆着水流舀了一杯,晃了几下,将水倒掉,再顺着水流舀了一杯,再将杯子放在原处。
然后指指杯子对端木赐道:“呐,水就在这里,礼固不亲授,请你多见谅,自己端走吧。”
这里就诞生了一个成语:礼不亲授。
礼不亲授,这个亲,指的是亲人,古时讲究男女有别,互相之间不能亲手相授,除非是父女、母子或夫妻之间。
这个举动令端木赐又大吃一惊,这浣衣女真的是楚国一个乡下村姑吗?她怎么懂这般礼数?
饶是端木赐见多识广,但在浣衣女面前,他的这次调戏整个就败下阵来。
端木赐掩饰着自己尴尬的神情,向浣衣女施了一礼,将水端起,转向就走。
见到孔子,端木赐详细汇报了自己调戏失败的事。
孔子听得津津有味,他也在怀疑:这个浣衣女如果是贵族女子,那她为何不带随从仆人?如果只是一个普通乡下村姑,那她为何懂礼数?
不行,一定要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