奄奄一息的刘信,一边闭目养神,一边等着听到,那被载入史册的,敲锅底的声音。
然而,等了片刻,这种声音并没有发生。
哪里料到,他的母亲赵氏,因为儿子的突然病愈,顿时心情大好,彻底改变了态度,并没有再对着刘邦的朋友们敲锅底。
取而代之的,是还算热情的招呼:“家里就剩这么一点了,不知道你们吃得够不够?不够的话,我再去煮一点?”
一个爽朗的声音传来,正是刘邦在说话:“大嫂,不用说了,快去煮吧,这么点东西,我们这么多兄弟吃,哪能够?”
赵氏楞了一下,但还是很爽快地道:“那,我就再去煮一点!”
不过,这时,刘邦的朋友中,有人显然看出了刘信母亲的不情不愿,就打圆场说:“算了算了,不用了!不知道你们够不够,反正我老卢是吃饱了!”
老卢?
刘信听见这个名字,一时有些错愕:刘邦早年的朋友中,好像没有一个叫老卢的呀?而且,听这人说话的语气,明显是个年轻小伙子,怎么老了?
作为业余的历史爱好者,凭借着有限的历史知识,刘信还是很快会意过来:这个老卢,应该就是卢绾吧?这小子少年老成,年纪轻轻就自称为老卢了。
卢绾,那可是刘邦最铁的铁哥们,没有之一。因为,他和刘邦不仅是同村,而且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不折不扣的发小。
他的父亲和刘邦的父亲,原本就关系莫逆,亲如兄弟。因此,他和刘邦还可以说是世交。
只是,到最后,这个人。。。。。。
刘信顾不上感慨叹息,便又听得另一个听起来很平和的声音道:“我也吃饱了。今天又喝了酒,又吃了饭,我已经好久没有这么酒足饭饱过了!”
刘信正在猜这个人是谁,却听卢绾笑道:“什么酒足饭饱!萧何,喝酒就数你差!你今天才喝了一杯而已!”
萧何?!
刘信心中一跳,本能地就想马上起床,去看看这个人!
这个人,实在是太厉害、太有名了,可以说是业余历史爱好者刘信最喜欢、最佩服的历史人物之一。现在,他就在自己家里,就在隔壁,刘信怎么不想见到他?
可是,大病初愈,他的身体还很脆弱,根本爬不起来。
却听刘邦在为萧何辩解:“萧何今天可以了!要不是为了给你卢绾送行,他平时是一滴酒都不肯喝的!”
萧何道:“我是真的没有酒量!刘老四,还是你了解我!”
“刘老四”自然就是指刘邦。他在家中排行第四。
却听刘邦道:“要说喝酒,你们几个在老子面前都是小菜!周勃,樊哙,你们两个勉强还行。不过,今天酒不够了,以后再让你们两个过瘾!”
周勃?樊哙?这两个人今天也在?刘信的心中又是一动。
只听一个粗豪的嗓音道:“我够了!狗肉还有,你们再吃点!”
刘信立即会意:这个人应该就是樊哙。毕竟,樊哙是杀狗卖肉的。看来,今天这顿饭,肉是樊哙拿来的。
另一个人语音中气十足,但说话十分简短,道:“我也够了!”
这个人,应该就是周勃了。
却听刘邦又问:“泽弟,你呢?”
没有人回答。看来,这个“泽弟”是个沉默寡言、不喜欢多话的人。
但是,“泽弟”究竟是谁呢?作为业余的历史爱好者,刘信在脑海中仔细搜索、回忆。借助这一生的记忆,终于还是推断出,这个“泽弟”,应该就是指刘邦的堂弟刘泽。
刘邦又问:“贾哥,我看你今天倒是喝得还行!”
“贾哥”?哦,对了,这应该就是刘邦的堂兄刘贾,未来刘邦的另一个得力干将之一。原来刘贾今天也在这儿。
只听刘贾笑了笑,道:“肉好吃!酒也好喝,呵呵!”
刘邦又问:“交弟,你今天喝的吃的都很少!”
那个被刘邦称为“交弟”的人,语气更显年轻,似乎稚气未脱:“我吃得够多了!够了,够了。唯酒无量,不及乱。喝酒不能喝醉!”
“交弟”?这一次,刘信倒是很快猜测出来:这应该就是刘邦同母异父的亲弟弟刘交。这人说话文质彬彬,刚才还随口引用了孔子的“唯酒无量,不及乱”,说明读过书,对儒家经典很熟悉。这个人只有可能是刘交。
刘交是整个刘邦团队中,最有文化的人。
刘邦,萧何,卢绾,周勃,樊哙,刘泽,刘贾,刘交。
这在后来建立大汉皇朝的刘邦政治集团中,最为核心的几个人,全部来自丰邑,与刘邦沾亲带故,是刘邦老乡中的老乡,亲信中的亲信。现在,他们全部在刘信的家里,就在刘信躺着的房间的隔壁。
要不是因为觉得身子还弱,刘信真的想马上就冲出去,看一看他们。
却听得他们沉静了一会,想必是都在吃东西。片刻,又听刘邦在问:“卢绾,现在这世道,兵荒马乱的,魏国又这么远,你是真的下定主意要去么?”
卢绾道:“是的!不去又能怎样?留在楚国这鬼地方,我们根本就没有出路!难道我们俩就这样继续一天天胡混下去,什么也不做?”
樊哙道:“你们可以和我一起来杀狗!”
卢绾不屑地道:“也没见你发财!”
周勃道:“我们给人送葬,有时候缺一个在前面打幡的。。。。。。”
卢绾马上道:“晦气!晦气!他娘的老卢家的老卢还在,我怎么能去给别的死鬼当儿子?”
“哈哈哈!”几个人一起笑起来。
刘信大致听懂了:周勃现在的职业,是靠编织养蚕的器具谋生,还常在人家办丧事时吹箫奏挽歌。他刚才这话的意思,应该是建议卢绾在他给人办丧事时,充当别人的儿子,为死者打幡。
这个年代,战乱频仍,家破人亡是常事,人死后没有儿子送终的现象,大概也很常见,因此有时候需要请别人来冒充自己的儿子送葬出殡。
卢绾当然不干。
却听刘交道:“我是赞成卢绾哥哥去魏国的。我们丰邑的这些人,原本就是从魏国迁徙而来。现在做了楚国的子民,可这楚国,也真是太不像样了!朝堂上用的人,都是昭、屈、景三户之人,根本就不可能给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出路!我们留在楚国,那是一点希望也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