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头湫㵳跟苏怀若叙罢旧,便将一本保存存完好,近乎崭新的剑谱递给苏怀若。
苏怀若接过,看着书封上龙飞凤舞的“随心”二字,心头震动,手轻抖了抖,遂站起来,郑重其事地朝湫㵳鞠了个躬:“啊湫,谢谢。”
“不得了,”湫㵳失笑,“有些日子没见,小三无学会客套了。”
“可不么,”苏怀若也笑起来,眉眼弯弯,有若冰雪消融的灿烂,“十六年了呀。”
“是呀,”湫㵳用手托着下巴看他,透过他那双干净澄澈,泾渭分明的眼眸,仿佛回溯岁月,与一干曾叱咤修仙界,才惊艳绝的友人们对视,“一别十六载……生死茫茫,竟只余你我。”
“只余你我……”苏怀若主动上去,握住他的手,“逆天改命,翻动棋局,足矣。”
“哈哈哈,”湫㵳仰天长笑,七分潇洒三分悲凉,也站起来,回握住他,“是啊,足矣,足矣!”
说罢他青袖一挥,手握灰色长杖转身离去。
却被寻三留住脚步:“且慢,湫漻教主,能否同在下借一步说话?”
“你跟我?”湫漻挑了挑眉,戏谑道,“你就不怕小三无吃醋?”
“你闭嘴,死瞎子,”苏怀若一蹦三尺高,抄起一把破扇子就要敲他的头,“我肚量哪有这样小?”
“差不离,谁不知道你小孩儿心性,”湫漻打趣他,遂跟寻三道,“走吧,净莲大师,不知你想去哪儿‘借一步说话’?”
药庐后头有一座荒山,寻三在前头带路,湫漻则拄杖在后头慢慢走。
到时寻三停下来,有些疑惑地打量湫漻那双鸦青色的眼睛——形状虽好,但华光已失,显然是瞎了的。
“不必打量我,我天生眼盲,瞎惯了,自然行动自如,”湫漻像是有所料一般,笑说,“我听周围已无人声,应该到仙师要带我去的地方了罢,不知道你想同我说什么?”
“闻说非常教主湫漻可预知天机,通晓未来之事,”寻三问道,“不知能否告知我,啊无的未来?”
“你对小三无还真是一往情深呐,”湫漻拍了拍后背,遂一屁股坐到地上,一身昂贵的绫罗绸缎,举止却毫无形象可言,“我劝你还是收了这份痴心罢,他没有未来可言。”
“没有未来?”寻三听罢,凝眉,“不知他会因何而亡,有法子逆转么?”
“没有法子,”湫漻耸耸肩,散漫道,“没有未来的原因,是他已经死了。”
闻言,寻三向来自若的眸中流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故作镇定道:“教主莫要与我说笑……”
“我没有跟你说笑,”湫漻正色道,“他的肉身有昆仑神木的气息,想必跟昆仑九思那堆傀儡木偶人一样,是由能承载生机的昆仑神木雕琢而成,他的生机又跟大荒山圣昆仑居别无二致,想来,当年是被昆仑神君所救。”
怪不得他时常会心跳脉搏骤停,怪不得无论多热的地方,他的身体永远冰冷。
“那为何没有未来?照理说,只要生机不散,他便能活。”寻三皱眉思索道。
“可要如何保证生机不灭?他体内没有魂魄,想来在跳崖那日,便已因使用禁术,强行让林图南移魂转生而魂飞魄散,”湫漻平静道,“若非昆仑君,他早就死了。”
寻三闭上眼睛,许久又睁开:“……若是能寻到昆仑君,可以求昆仑君再赐些生机么?”
“昆仑君云游九天,岂是你一界凡人想找就找的,”湫漻叹了声,“况且重生一事本就忤逆天道,昆仑君随小三无这样胡闹,已是担了莫大的风险,若再勉强,恐怕终会落得跟上古众多神祇一般的陨落下场。”
“那我的生机,能给他么?”寻三仍不死心,继续道,“用‘枯木逢生’之术,无论生机寿数还是修为,只要能让他活下来,我都可以给。”
“若他仍是凡胎肉体,枯木逢春的确值得一试,”湫漻答道,“但他如今是昆仑神木,唯神君能续其生机。”
“这样说来,他非死不可了?”寻三眉头紧锁。
“不是非死不可,是已经死了,”湫漻敛了笑容,长叹一声,“你说要同我借一步说话的时候,想必他已经知道了你要问些什么,他不忍亲自同你说实情,便让我来将情况告诉你,也好让你有个心理准备,早日想开。”
“你们佛修同我们道修不同,”湫漻意味深长道,“若小三无死后,你能心灰意冷,彻底根除六欲,说不定能再次涅槃,重塑佛身。”
这或许,也是苏怀若为他安排的,最好的结局。
“你知道大方广佛华严经么?”寻三问他。
“哦?”湫漻挑眉。
“兹就本经之经题而论,《大方广佛华严经》系‘法喻因果’并举,‘理智人法’兼备之名称,一经之要旨,皆在此中。大,即包含之义;方,即轨范之义;广,即周遍之义。亦即总说一心法界之体用,广大而无边,称为大方广。佛,即证入大方广无尽法界者;华,即成就万德圆备之果体的因行譬喻;故开演因位之万行,以严饰佛果之深义,则称为佛华严。总之,大方广佛华严系所诠之义理,而‘经’则为能诠之言教,”寻三详道,“本经系如来成道后之第二个七日,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上位菩萨所宣说之自内证法门,此一华严经教乃教法中之根本法轮,故称‘称性本教’。又因本教法属顿教法门,故亦称初顿华严。内容记述佛陀之因行果德,开显出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华严经》虽出于印度,然尚未发挥本经玄旨,直至我国华严宗成立,才充分发扬其真谛奥义。”
“哦?”湫漻挑眉。
“华严菩萨华严三圣,”寻三道,“华严经所
(一)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意为遍一切处。谓佛之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又称法身。(二)普贤菩萨,以其居伏道之顶,体性周遍,故称普;断道之后,邻于极圣,故称贤。(三)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意为妙德。以其明见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不可思议,故称妙德。毗卢遮那佛理智完备,居中位;文殊菩萨主智门,立于毗卢遮那佛之左;普贤菩萨主理门,位于毗卢遮那佛之右。转之则右为智,左为理时,显示理智之涉入胎藏界曼陀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