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与语文老师谈心
周彤有些失望,甚至有些失落、失重的感觉。
交上两次作文了,班上许多同学的文章都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而她却没有……高中与初中学习生活的差距令彤有些黯然神伤,原来她是这样重视文学的。
第一次的作文只有“70分”,刚刚打开大作文本,周彤简直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彤初中写作文从来没有这么低过呀!怎么了?彤问自己。
思绪空白了足有一分钟,彤才吸口气,仔细地看老师的批语。看着、看着,彤不禁脸热了,老师,他看得多么仔细、认真呀!很显然:一个字、一组词、一句话,他都推敲、斟酌过的——她的作文本上才会有那样多用“[]”框出的错字,用“——”和“?”标出的句子,才会有“这一段路途所见似可删去。”,“有些地方文白夹杂,使语句显得不流畅。”……的批语。
红红的笔迹反映出老师的期望和良苦的用心,“70分”与“似可删去”、“有些地方”……老师又是怎样了解周彤那强烈而脆弱的自尊,批评才会带着这种商量的语气。老师,是严师,也是慈师!
一种悔意浮上彤的心头:为什么你不认真写作,而是抄过去写的那篇周记呢?还写了那么多令旁观的人看不懂的莫名其妙的杂感呢?为什么你从来就知道文白夹杂是一个语病,却不肯正视这一点,反而自视这是一种幽默,一种高雅呢?是看了别人写的类似文章,附庸风雅呢?不,这不可以成为我推卸自己责任的理由,我应该正视、反省自己的错误。
古人说:“写作应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到今天,周彤才猛然醒悟这句话的内涵。为什么你不舍得删去多余的文字呢?是心痛自己的感受不能与人分享,删去可惜?还是在潜意识中希望以洋洋洒洒的许多文字给老师一个态度认真的印象?你是太傻了,老舍先生强调删改文章的重要,你为什么受到启示,却又表示怀疑呢?
叶圣陶先生不是也说,写的时候力求“用最少的字句表达必须说清楚的意思”,改的时候尽量“把水分挤掉一点”。周彤仔细地体味,豁然开朗。
难过化作烟云散去,心灵余留的平静又使彤鼓起了信心。她决定准备一个本子摘抄名人名言,坚持收听广播节目,她相信:通过不断地练习,她的写作水平会不断地提高。
周彤喜欢语文,语文课上她常常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她自以为她的语文学得扎实。
第一次语文考试,当唐老师拿着成绩册悄悄告诉几个同学语文成绩时,周彤就禁不住紧张起来,心中忐忑不安。
她悄悄地问彭兴国:“你是多少分?”
“九十二。”
啊,这次考试难度较大,能有如此成绩,彤不由地佩服他。
周彤心里像是悬着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试卷发下来了。红红的“57分”把她惊呆了。仔细地看试卷,对比同桌的正确答案,彤明白了做选择题时有时是自己忽略了问题的多方面;有时是自己吹毛求疵,钻牛角间漏选了许多正确答案,然而问题的实质是她还没有掌握每一篇课文,没有透彻地理解知识,是自己水平的失误。
虽然检查出了错误,周彤却陷入到了不必要的悲哀中,沉默地听老师分析试题,心中很酸痛,心底喃喃地对自己说:“要有信心,一定要有信心!虽然分数上你落后了,但是并不意味着你的真实水平的差异,要有信心!……”
怀疑和悲哀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周彤的自信,只在沉默中细细品尝。她怕看老师,怕看他那充满期望的眼睛。
忽然,彤听到老师叫她的名字,她怀疑自己听错了,不敢站直,待确定时,她竟不敢抬高自己的头。
“请说说你第四题的答案?”
周彤茫然地扫视了一下试卷,被动地说:“对了,是B。”
周坐下去,很慌,为什么老师会叫到这次只考了57分的她呢?她的自尊心仿佛被刺痛了,但对老师的信任又蒙着深深的感动,情不自禁地泪水涌进了眼框,顺着脸颊悄悄地淌了下来……
周彤怕同学看见,也怕老师看见,忙掏出了手帕,用手遮住了额头,一个人静静地再次品尝那份酸、甜、苦、辣……哦,我不愿哭,不愿泪流满面,可她又深知自己有着脆弱的一面,她的泪腺算是发达的了。为什么我总是有着控制不住流泪的时候,我不该这样的!……
周彤流泪了,她把她的感触写进小作文本,呈给老师看,她的语文老师李老师关切地在文章后批示:
“据老师观察,你在各方面进取心是极强的,感情是丰富的,思想素质很好,做事很认真。你的语文实际水平不差。但这次面对语文考试分数,你似乎想得过多了一点。抱着认真的态度学下去就是了。……你在课堂上精力集中,思想活跃,举手发言,这一直是任课老师们称道的。”
李老师的留言像一支强心针,给周彤注入了信心和活力,彤从此以后就愿意用笔与李老师交谈,她写下了一系列谈心:
谈心之一
老师,告诉您,我非常乐意通过我的笔向您倾吐我的心曲,而我,又是这样一个说不如写,写不如想的学生。
老师,您一定发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间交往的加深,我越来越信任您,越来越信任您这位年长的老师。
老师,我想给您提几个建议,不知您是否愿意听,我用心灵对您说话:
从小学到现在,我一直是课堂上活跃的一分子,不仅是语文课上,其它课堂上,我也“出尽风头”。这周星期四的课堂上,您在课前说,课堂上周彤同学积极发言是很好的,但有的同学在周记里反映的情况却不是这样,这是错误的。
从您的话中,我听出了些端倪:是不是有些同学在周记中对我上课发言提出异议,甚至是抗议,说我“出尽风头”呢?我想有可能,因为也正是那一天,我的同桌因为我举手发言,还对我发了一通脾气:“你这人,一到上课话就特别多!”当时,我乍听这话,马上就懵了,开始举起的手竟垂了下来,他的话是很深地刺伤了我。
但这并不是第一次,有好几次在课堂上,当我举手的上时候,他都说过:“你莫举手哒罗,害得老师跟着注意到了我。”有时,我听从了他,有时,我是执拗地依然顾我,争先发言。我想,我是伤到了他,但决料不到,他会对我抱有这么大的不满。经过几天矛盾的思考,我终于想通了,我没有错,您的鼓励没有错。我如此积极地举手发言——“话特别多”,但并没有讲与课堂内容无关的“小”话;我如此积极地举手发言——“话特别多”,并不是我有心“出风头”,而是在与老师积极地配合:一方面,向老师提供学生听课收获的情况;另一方面,将自己的理解道出来,由老师进行更正,达到更深的理解,留下更深的印象,在一次次口头磨练中提高自己的讲演水平,使自己得到进步。
回顾自己所走过的学习之路,事实也证明了是这样:清楚地记得刚进小学的第一天,爸爸领着我对班主任麦老师说:“脾气野得像个男伢子,就是上不了‘正版’。”因为好胜,也为了向爸爸证明自己,我开始上课积极举手发言,正如爸爸所说的,我一站起来就脸红,回答问题时感到心里发毛;经过几年这样的锻炼,不自觉地,我脸上的红晕退去。到了小学四年级,我遇到了另一位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她很重视我,在各方面严格要求我,并不断地给我锻炼的机会。
记得那一次“即兴演讲比赛”,经常发言的我当站到讲台前方时,脸竟又刷地红到了耳根。此后,我就开始接受这种训练——读报课时间到讲台前给同学们读报、教大家唱歌,一直延续;初中是班级上的学习委员,经常在讲台出现;因为兴趣爱好,多次在舞台出现……才练就出现在面对公众面不改色,心不跳。所以,我还会坚持在课堂积极举手发言。
老师,我不怕被人说我“爱出风头”,您不必担心课堂上叫我回答问题,同学的流言会伤到我。这是我给您提的建议之一。
老师,高中学习生活与初中时有很大的不同,我已深深地体味到。但我认为初中某些优秀的学习方法和课堂心得还是可以借鉴的,您说,对吗?
在初中时,我很喜欢上陈艳老师的课。而她的课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善于提问,启发我们学生的思路。她的课上,总有几个同学积极举手答问(包括我)。她首先是叫举手的同学发表见解,然后视情形叫静静聆听的同学发言——他们往往心底会有一猜测或确定的答案,他们虽不习惯或羞于举手,但心底却希望老师能主动叫到他们,潜意识里会产生被重视感,几次之后,他(或她)会变被动为主动,加入到积极发言的行列中来,与老师配合好,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
陈老师还曾说过:“学习语文就是要多读。”而这也受到许多老师的推崇。老师,我认为在课堂上您最好能将课文的某些精选片断让大家齐读,而小说分角色朗读,古文齐读,使大家能更感性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老师,我在用心灵对您说话。
谈心之二
老师:
不知您是否还记得上个学期,我给您写的那篇《交心》,今天的我心中又有许多感受,想跟您说说,想向您倾吐,想倾听您的意见。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唐老师的“班主任记事本”中看到了上次科目老师会议上您的发言——“班上课堂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少了;同学与老师的感情不深。”一时间,我的感触很深。在这里,我想讲一些我的看法,向您提几点建议,也许对您会有帮助。
您知道,我是课堂上最活跃的一个,除了语文课,在其它课上:如英语、数学、历史等,我同样有热情。您可能不知道,特别是在数学课上,有一个比我更活跃的同学,他就是彭兴国(他的数学逻辑思维比我严密而灵活)。可是,这个学期以来,他发言相对少了,而我也少了。
毕竟,我们承受的压力太大——同学的苛责和背后议论,不能说对我们没有影响。青春的我们渴望理解,渴望朋友,珍惜友情。我们常常自问,我们是否伤害了他人,我们这样做究竟是对或是错?常常我们徘徊在迷惘的低谷,常常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鼓励自己。可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相对性,老师也常常教导我们不可以走极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如果伤害了别人,违背了大众利益,也就成了错误,我们盼望有人能给我们指点迷津。
有时候,我将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希望您给我们以肯定和鼓励。比如说,课堂上您提出了问题,有时当您用期待的眼神望着全班同学的时候,我正在积极思索。而当我举起手的时候,您却忽略了,当时,我真难过,仿佛有不被重视的失落。公正地讲,我是最幸运的了,因为在您的脑海中已根深蒂固地留下了我爱发言的影像,我被错过的机率很小。但有好几次,我看见游龙、彭兴国、江朝阳举手时您都未看到,我干着急,他们都在给您支持,我真希望能提醒到您。所以,老师,我要给您的第一建议是:在课堂上,您要多用您的眼睛看您的学生,用心灵的窗户与他们交流。
老师,感情是在接触中产生和发展的。因为您不住在学校,所以您跟我们接触较少,沟通也少,这是您与我们感情没有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客观因素。我以为,您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与我们交流沟通。
您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您可以通过作文了解我们,了解我们的喜、怒、哀、乐,了解我们青年一代的所思所想。可以这样说,我们认真写小作文,往往不是为了写给别人看,而是给自己看。我们往往带着一种或发泄、或喜悦的心情写我们曾拥有的一段历史,一份真切的感受。写的时候可以冷静而全面地思考问题。心灵的负荷会减轻,思想的尘埃会洗涤,压抑的心情会放松。
即使这样,我们仍热切盼望有一位知心人会在我们迷惘时,给我们拨开迷雾;在我们失意时,给我们以安慰和鼓励;在我们即将犯错误时,及时给我们画上休止符;在我们得意忘形、头脑发热时,给我们注一支清凉剂……老师,我多么希望您能像上学期那样,经常在作文本上与我们交谈呀!即使只有简单的几句,我们却会感动或震憾。老师,学生需要您的“授业、传道、解惑”。
这个学期的作文检查,您改用记分制,有利也有弊。利的一面是,它能促使我们通过对比,扬长避短,端正写作态度,提高写作水平;弊的一面是,您因此而摒弃了任何评语,而且评分有时不合理,往往我倾注了心力,精心构思的作文得分还没有应付写的作文得分高。
作家周先慎在《简笔与繁笔》中说“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老师,写文章繁琐一直是我写作的大缺点,您能给我多提宝贵建议呢?老师,请用您的笔多与我们交谈,好吗?
在两篇《谈心》的后面,李老师在文后批注:“建议都很好!有时间请到办公室面谈。”周彤也确实到办公室跟李老师进行了交流。语文课上李老师也根据彤的建议做了改进,周彤上课更专心了,她觉得可以与李老师心灵交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