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是来求财的,可不想玩命啊,他们预感到今天遇到一个硬茬了,再拼下去,无非是多几个伤亡,犹豫之下,一个个跳下船,纷纷溜走了。
汪直见躺在地上的海盗头子,留着也没用,抄起一脚将他踢到海里。
海盗走后,徐惟学、风四娘、叶碧川、谢和、方四溪这才惊魂稍定,五人见汪直临危不乱,手法利索,敌退海盗,打心底里佩服,一个个向汪直竖起了大拇指。
风四娘刚才足是被海盗吓到了,一个不留神,瘫倒在汪直背上。
汪直一把抱起风四娘,安慰说道:“别怕,没事了,没事了。”
风四娘一把挽住汪直的脖子,哭道:“吓死我了。”
汪直抱住她:“有我在,没人可以伤害到你。”
风四娘此时无比幸福,感谢老天让她遇到了一个好男人。
在小岛短暂地停留之后,货船继续向西前行,进入爪哇海,随后上了爪哇岛,卸了一些货物,又上了当地一些特产,整装一两天后,船队来到了雅加达。
南洋、西洋各国对大明的了解,是郑和带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航线,疏通了海外贸易,南洋、西洋各国一看大明船队来了,纷纷奔向码头观看,瞧瞧大明的稀世珍品。
他们也愿意拿自己的东西和大明船队交换。
这种散卖货物是叶碧川、谢和、方四溪为了方便当地居民,拿了一小部分派专人和当地百姓进行交换,也有的也卖。
当然,更多地是和当地的经销商进行买卖。
汪直见叶碧川、谢和、方四溪三人大小生意都做,非常惊讶,怪不得他们能成为巨商了,不是没有道理的。
汪直、徐惟学、风四娘站在船栏上,看着岸边,人头攒动,非常热闹,各种生意都有,像个集市。
徐惟学惊讶不已,佩服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连连竖起了大拇指。
汪直和风四娘也佩服叶碧川、谢和、方四溪三人,将生意做到这种程度,大明能有几人啊?
在码头另一边,有不少工人正往另一艘船上搬运东西,四五个一起抬,好像很重,汪直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东西,于是问道:“他们抬的什么啊?”
风四娘答道:“是石膏。”
徐惟学也答道:“好像是铁矿。”
汪直吃惊不已:“他们三人怎么什么生意都做啊?”
风四娘道:“只要能赚钱,他们三什么都做。”
汪直真心地折服了。
晚上的时候,叶碧川、谢和、方四溪买了好酒好菜,汪直、徐惟学、风四娘以为是雅加达当地特色菜,满怀欣喜,不料是臭鳜鱼、毛豆腐、符离集烧***公山豆腐、一品锅、刀板香、问政笋、红烧肉、豆黄馃、拔丝芋头、红烧扒皮鱼、霉豆渣、麻辣小龙虾等徽菜。
大大小小,有二十多个菜,摆满了满满一桌子。
汪直、徐惟学、风四娘也不知道多少年没吃家乡菜了,看到这些好酒好菜,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三人太感谢叶碧川、谢和、方四溪了。
汪直问道:“真是太神奇了,怎么是家乡菜?你们哪里弄的啊?”
叶碧川回道:“这些天你们跟着我们在海上飘来飘去,我们只顾忙着生意,没时间照顾你们,吃也没吃好,玩也没玩好,今天我们特意在当地酒肆要了这些菜犒劳你们一下。”
谢和补充说道:“这酒肆老板乃是婺源府人士,早年在台州府帮人出海做渔工,因遇上风浪,漂流海上,后被好心商船搭救,落户此地,做起了酒肆买卖。所以,我们才有这样的好口福啊。”
方四溪又补充说道:“这些鱼肉,还有这菜,都是我们放到冰冻冷柜从大明带过来的,尝尝,看看还新鲜不?”
都是家乡的味道,还管什么鲜不鲜,开吃就是了。
汪直、徐惟学、风四娘早就馋死了,各种菜都尝了一下,连连点头称赞。
看着汪直、徐惟学、风四娘称赞不已,叶碧川三人颇感欣慰。
饭桌上,叶碧川说道:“明天我们就要回程了,你们对此行有何感想?”
汪直一愣:“明天就回去了?”
叶碧川继续说:“对啊,该送的货我们都送到了,该进的货我们也进到了,几艘船不能再装了,否则在海上行驶,装得太多,危险性很大。”
汪直‘哦’了一声,好奇地问:“这趟你们应该赚不少吧?”
叶碧川三人呵呵一笑:“也没多少,也就五六栋宅子钱。”
汪直听傻了,五六栋宅子,那得赚多少钱啊?
要知道,他们所说的宅子,可不是他汪直所理解的宅子,那得是亭台楼阁,花园假山,应有尽有的。
就这些在他们这些人眼里,还不算什么,居然说‘没多少’,真是财大气粗,霸气侧漏硬是被他们轻描淡写地给低调掉了。
叶碧川、谢和、方四溪是同乡,性格脾气相投,自从三人联合经营海外贸易,从来没红过脸,关键一个个还低调,谦虚,不张扬,这是非常难得的。
怪不得他们能够走到一起,生意越做越大。
叶碧川问他们三的感想,汪直直言,这次算是开了眼界,生意就应该这样做,胆子要大,脑子要灵活。
风四娘说道:“我们也想做做小生意,可是出海贸易,我们一不懂,二人生地不熟,希望三位大哥多带带我们,不知道三位大哥可愿意帮我们?”
叶碧川当即说道:“大家都是同乡,这个没问题。钱是一辈子赚不完的,也不是一个人可以赚的。不过,我很欣赏汪直兄的话,发展海外贸易,一要胆子大,二要脑子灵活。作为生意人,一切以和为贵,以利益为重,当然也要取之有道。”
汪直、徐惟学、风四娘很赞同叶碧川的观点,点头表示认同。
叶碧川接下说道:“干-我们这一行,一定要劈开禁锢,甩开大明律令,才能发大财。虽然我是大明人,生活在大明,但我们的业务不能在大明,否则,我们也不可能发展海外仓储了。至从我大明开国至今,从太祖皇帝开始就实行海禁,这个国策说好听点,为了防备沿海民众与倭寇勾结,危及江山社稷,其实是个小气的做法,不应该当国策实施,难道封锁国境,就没有倭寇了吗?根本原因不在这里。”
汪直追问:“那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