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刺杀前的谋划
太子丹听闻此言,顿时兴奋不已,他还怕荆轲想不出对策,到时候刺秦之事越拖越久,让他落下心病。见荆轲这么说,太子丹连忙询问道:“不知荆卿有何办法?”
荆轲看着满眼心切的太子丹,沉声说道:“我准备带着两份礼物,以求和的身份前往秦国,到时候秦王一旦放松警惕,就是我出手的机会。”
太子丹听闻,思索了片刻,说道:“这办法倒是可行,不过这两样礼物是什么呢?”
荆轲望着太子丹的双眼,一字一句地说道:“燕国重城督亢的地图、和秦军叛将樊於期的人头。”
太子丹听到这两样东西,顿时陷入了纠结:“督亢乃是燕国的重要城池,以督亢地图作为赠礼自然能打动秦王的心意。可樊将军当初在最困难的时候来投奔我,我怎么能为了这件事而杀了他呢?”
荆轲看着太子丹的眼神,便明白太子丹不是不忍心,而是碍于面子无法说出口,便向着太子丹作了一揖,说道:“燕王请放心,这件事既然是我提出来的,那便由我亲自去解决。”
太子丹听罢,眼中不由得闪过一丝精光,可他却佯装出惋惜的模样,说道:“荆卿,我还是希望你再多考虑考虑。”
荆轲点了点头,便退出了太子丹的寝宫,而离开了寝宫的他,并没有回到住处,而是来到樊於期的府邸,对门口的守卫说道:“我想见樊将军,麻烦帮我传个话吧。”
门口的守卫见是荆轲,便连忙来到府中汇报,过了一会儿,一个身披战甲的将军走了出来,一见到荆轲便连忙将他请进了屋里,说道:“荆先生,什么风将你给吹过来了?”
荆轲扬了扬手中的酒葫芦,笑着说道:“没什么,只不过想找将军喝两杯,将军不会见怪吧?”
樊於期笑了笑,说道:“荆先生说的哪里话?快快请进。”
二人来到屋内把酒言欢,好似多年的老友一般无话不谈,等到酒过三巡,荆轲举起酒杯,看着脸色微红的樊於期,说道:“樊将军,听说秦王用千金万户来悬赏你的人头,这么对待你,可真是有些过分啊!”
听闻此言,樊於期不由得微微一愣,攥紧了握着酒杯的拳头,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咬着牙恨恨地说道:“不瞒先生说,每次想到这些,我都恨不得手刃秦王,可是我一个叛军,又有什么办法能报仇呢……”
说到这,樊於期举起酒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似要将这世间所有的不公,连同这杯酒一同咽下。
荆轲见樊於期如此反应,便凑了过来,神秘兮兮地说道:“现在我有个办法,能帮将军报了此仇,你想不想听一听?”
樊於期听罢,一双眼睛中充满了震惊之色,荆轲继续说道:“实话告诉你,燕王正在谋划一场刺秦大计,而入秦之人正是我。”
“我想用你的脑袋作为礼物献给秦王,到时候秦王一高兴接见了我,我就能用手中的刀,一刀结果了秦王的性命,你觉得怎么样?”
荆轲向樊於期说着自己的计划,说到最后,樊於期一把抓住荆轲的手,神色激动地说道:“荆先生,只要能杀了秦王,别说借我这颗人头,就算是将我大卸八块,我也死而无憾。”
“我这辈子是没有希望手刃秦王了,但既然先生有这般胆识,樊某愿助您一臂之力!”
说罢,樊於期抽出放在一旁的长剑,当着荆轲的面拔剑自刎,鲜血喷洒在屋内,荆轲又一次见到一个人在自己的面前自刎。这一刻,他心中不由得响起一个声音:“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可樊於期已死,再多的纠结已经变得没有了意义,想到这,荆轲用长剑割下了樊於期的脑袋,装在盒子里捧了出去。这盒子属实沉甸甸的,因为里面不仅是一颗人头,更装着一份执念。
当太子丹得知樊於期死后,顿时痛哭了一场,还为樊於期办了一场风风光光的葬礼,可这一切在荆轲看来,都是那么的虚伪。
太子丹命人将督亢地图也送给了荆轲,本以为荆轲会在拿到地图的那一天出发,可没想到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荆轲竟然对刺秦之事只字不提。
终于,太子丹再也没有了耐心,他来到荆轲的住处,询问道:“荆卿,秦军已经在赵国驻扎完毕,如果再拖下去,等到秦军入侵燕国,恐怕之前做的准备就都白费了啊!”
荆轲自然明白太子丹是在催促自己,他只是笑了笑,说道:“燕王,你来的正是时候,我正准备出发前往秦国呢。放心吧,受了你这么久的好处,也是时候该报答你了。”
太子丹闻听此言,顿时欣喜若狂,他连忙召来秦舞阳,说是给荆轲准备的副手,而荆轲只是撇了撇嘴,并没有什么神情,心想道,如果你手下的人厉害,又何必来找我呢?
可君臣有别,有些话终究是不能捅破的。这一天,荆轲收拾好了行囊,站在易水边,身旁是太子丹和秦舞阳。可此时的荆轲正望着易水,却迟迟不肯上船。
寒风凛冽,直吹得荒草卷在空中,打着旋儿,似乎不知何往。眼见得日头从东到南,从南到西,寒意愈浓,荆轲依旧不肯出发。
他在等一个人,等一个和他共同去刺杀秦王的人。
他心想,他既是第一剑客,此番若是他在,或许能加上几分把握。
他已经给那人传去了消息,可此人却久久不来。
而太子丹却不知道荆轲的心思,他久久地望着荆轲,实在按捺不住,便上前道:“夕阳西下,荆卿还在等待什么呢?如果你觉得有不方便,不如叫秦舞阳先行出发,为你探探路?”
荆轲听闻此言,本就对太子丹心生不满的他终于爆发了出来,他震怒道:“燕王,你为什么要催我?这次去刺杀秦王,如果去了而不能全身而退的,那只是莽夫之举,怎么算得上是刺杀之事?”
“我之所以不出发,是在等一位朋友。太子既嫌我出发得迟,我此刻便上路!不劳烦太子再次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