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字塔下的风沙(3)
薇尔莉特须费尽心思找电台却寻找不得,转了一圈才发现,她想听电台居然如此简单——德国总参代表团每天早餐和午餐期间都会用喇叭放。由于电视机对于绝大多数市民来说都是奢侈品,听收音机便是打字员们共有的消遣。只是由于薇尔莉特并不是完全的打字员,还是科尔布的秘书,才经常错过这个集体活动。
即使是德国人,也会让几个女打字员在上午十点和下午四点各休息十五分钟,她们便在这段时间跑去餐厅听听广播。一个名叫安娜·梅洛兹的员工还吐槽,说自己的前老板甚至比德国占领军还缺德,连这半小时休息时间都不给她。
目前全世界有三个自称“法兰西官方电台”的广播站在打嘴仗,一个是位于维希的“法兰西广播台”,由菲利普·昂里奥主持,市民通常称之为维希台。另一个则是位于巴黎的“明日法兰西广播台”,由让·埃罗尔德·帕基主持,市民通常称之为巴黎台。
最后一个是打字员们不敢听的,那就是戴高乐将军在英国开办的“自由法国之声”。
虽然女打字员们不可能在德国人眼皮子低下收听最后一个电台,但根据前两个电台喷人的内容,还是能大体猜测出自由法国在海外的动向。
比如现在,帕基就在广播台里歇斯底里地怒骂,听语气简直是元首附身(据说德国人还挺欣赏他的风格),指责自由法国“勾结英国进攻友邦”、“渗透法属殖民地”、“威胁法国的中东主权”等等。
傻子都能猜出来,现在自由法国八成是在进攻法属黎巴嫩和叙利亚,只是这进攻友邦就不好说了。德国因为战败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领,所以在殖民地挨打的只能是意大利,至于是利比亚还是埃塞尔比亚亦或是两个都在挨打,薇尔莉特就说不清了。
那么德内尔在哪里?罗贝尔又在哪里?他们还好吗?
罗贝尔的情况大概是不错的,除了英国人不允许他架机升空,让他感到相当烦躁郁闷以外,身体上到没有什么不适,但德内尔的情况就非常不妙了。
在战争期间稍微攒了点膘的他再次变得皮包骨头,一病不起。由于沙漠里的环境实在是太恶劣,在3月3日中午,戴高乐便直接对中非司令部下达了命令:戴泽南上校将指挥权移交给勒克莱尔,本人回拉密堡养病,戴高乐将军将亲往探视。
勒克莱尔抽调了一个排的士兵护送德内尔回拉密堡,还有从加蓬一路赶来的专业呼吸科医生陪同护理。由于撒哈拉沙漠中午实在太过炎热,所以德内尔打算3月4日一早离开。既然如此,医生便在当晚为德内尔做了一番简单的体检。
医生收回听诊器之后,向关切上级的部下通告了一个好消息:戴泽南上校的身体是很虚弱,肺部损伤也不小,但只要抓紧治疗,保命并不困难。
“所以上校之前是故意骗我们的吧?”摩步团1营2连和3连的官兵得知消息后,欣慰之余都有些不满,“您就如此看轻我们的勇气吗?难道没有您这个团长带头,我们就不上了?”
“我已经不再是你们的团长了。”德内尔只好岔开话题,“你们一定要跟勒克莱尔上校打出点名堂!”
其实摩步团的情况已经无须他挂念了,兵是好兵,将是好将,他的离开不会对摩步团的前途有丝毫妨害。
一直能穿越撒哈拉沙漠发动进攻的部队,绝对是一支传奇的铁军,他们必将创造更加传奇的功绩。
当天晚上,新一支运输队到达,为在库夫拉绿洲驻防的590余官兵送来了崭新的军装。这是喀麦隆和加蓬的被服厂赶制出来的法式热带野战军服,军衔、标志也是完全法兰西的。人靠衣装马靠鞍,换上新军服之后,来探望德内尔的战友们外表干净利落,看得他心情也愉悦了不少。
“我们给你留了一套。”勒克莱尔还将一套新的上校野战军服摆在了德内尔的病床头。
“你留着吧,在沙漠里两套换着穿,我回拉密堡再领一套就是了。”
德内尔拒绝了勒克莱尔的好意,打算将这套军服留给勒克莱尔做换洗衣物。只是勒克莱尔坚决不同意,还一定要德内尔明天穿着这身新军装走。
见勒克莱尔一再坚持,德内尔也不好拒绝,就留下了这套新军服。
3月4号凌晨,德内尔在部下的帮助下换上了新军装,随后被士兵用担架抬出了屋舍,打算趁着太阳还没出来就上路。库夫拉军营的士兵早已集合完毕,德内尔也不以为意,沙漠中气候恶劣,太阳升起之前,正是一日中难得适合训练的时间。
只是今天士兵们并没有立刻展开训练,而是身着崭新的军服,一遍又一遍整齐喊着:“在我们的美丽旗帜飘扬在斯特拉斯堡教堂顶之前,绝不放下武器!”
“他们在重复勒克莱尔上校的誓言。”与德内尔同行的米勒军士长为他解释道。
德内尔又听他们喊了几遍,随后叫停了抬着他的士兵:“战友们,扶我起来。”
士兵们犹豫了一下,还是将担架小心翼翼地放到地上,随后七手八脚搀扶起瘦弱不堪的德内尔。后者撑着一个黑人士兵的身体尽量站直,随后面对城堡上飘扬的三色旗敬礼(虽然现在只能看到一片飘飞的黑影),以低沉却坚决地语气,也重复了勒克莱尔的誓言:
“在我们的美丽旗帜飘扬在斯特拉斯堡教堂顶之前,绝不放下武器。”
…………
戴高乐将军在3月12日乘飞机抵达拉密堡,此时的德内尔已经能够自己走路,无须别人的搀扶,就和其他帝国防务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一道迎接自由法国领袖。
只是在戴高乐眼里,仿佛只要一阵风,他的这个老朋友就会像风筝一样被刮到天上去。
好在戴高乐不是个喜欢长篇大论的人——跟维希电台对喷的时候除外——欢迎会几分钟内就结束了。一行人直奔总督府会议厅,在一张巨幅非洲地中海地图前坐下。
戴高乐召开的这次会议,并非是单纯的军事会议。会议的第一项议程就是通报自由法国的经济状况。法属中非和西非的体量摆在那里,再发展也不会有什么太大起色,只是加蓬、马里和刚果的金矿让自由法国再也不用为资金发愁就是了。
“我们现在很有钱,或者说……穷得只剩钱了。”自由法国的“财长”普利文向在场的委员介绍道,“在光复加蓬和比属刚果之后,我们已经先后向英国提供了价值十五亿英镑的黄金,用于向国外购买武器。所以现在不是我们欠英国人的钱,而是相反。”
十五亿英镑这个数字还让不熟悉财政的军官有些懵,但换成1800亿法郎,大家就直观得感受到了这笔款子是多么庞大,它足以维持三百万法国陆军高强度地战斗十八个月。莫说是供给迄今为止只有数万人的自由法国军队,供给整个英国陆军都绰绰有余。
自由法国确实不需要在非洲刮地皮,就这穷乡僻壤,费老大劲刮出个三瓜俩枣,还拉了一身仇恨,真的不值得。金矿敞开挖,一月就能挖出来一年的收入。
只是矿区报告,照这个进度挖下去,加蓬的金矿将最晚在1947年陷入枯竭。但现在不是追求“长期发展”的时候,帝国防务委员会的成员一致同意,不光不能缩减挖掘,还要扩大开采,争取在1944年之前把金矿挖个干净,让每一克黄金都变成射向德国人的炮弹。
“所以不要在意钱的问题,现在钱根本不是问题。”戴高乐看向了瘦削的德内尔,“能不能在非洲给我训练一支装甲部队?”
“多大规模?”
“能多大就多大。”戴高乐回答道。
德内尔瘫在椅子上思索了一会:“在目前的条件下,最多两个装甲营。”
戴高乐对这个答复有些失望,他示意德内尔解释一下。于是后者很快用缜密的分析告诉这位以机械化部队闻名的领袖,两个装甲营都算乐观了!
“首先,不是有钱就能买到坦克的。”
现在世界上有能力生产坦克的国家并不多,刨去德意和被两国占领的盟国,还有英国、美国、西班牙、苏联、瑞典、日本能够自产坦克。
西班牙和日本已经是准敌国了,自然不可能从他们那里买到。英国生产的坦克自己都不够使的,德内尔相信要是戴高乐去软磨硬泡,或许也能要来一些,但肯定是淘汰货。
说实话,英国现役坦克的设计都让戴高乐和德内尔感到头大,无论是玛蒂尔达还是十字军,都不能满足戴高乐心目中装甲部队的需要。
瑞典倒是有两款还凑合的坦克,分别是该国自研的L60轻型坦克和捷克斯洛伐克38T的瑞典版Stridsvagn m/41。但是据德内尔所知,瑞典的坦克产量并不高,而且该国与德国隔海相望,着实不敢出售武器,生怕招致侵略。
至于苏联的话……苏联的武器出口向来跟着政治走,除了新经济政策时代,极少有“给钱办事”这种事。虽然BT-7快速坦克在轻型坦克里也算不错的,但德内尔不太相信斯大林会将武器出口给他不承认的自由法国。
所以自由法国恐怕只能从美国一家买到坦克。
“但是美国坦克不仅质量差,而且产量低。”
美国陆军费拉不堪,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在去年八月,因敦刻尔克撤退而损失了大量重武器的英国便向大洋彼岸派出了一支采购团。虽然早就知道美国陆军装备极差,但是英国人还是抱着些许“或许美国人还有什么秘密武器”的期待的。
美国火炮还凑合着能用,美国坦克则差点闪瞎英国人的狗眼。英国人问美国人要“你们这里最好的坦克”,美国人就摆出了自己刚定型的新中型坦克——有七个成员,浑身上下开了十几个机枪和手枪射击孔,车体上装一门75mm炮,小炮塔上一门37mm炮,炮塔上面再加一个机枪塔——看上去要多丑有多丑。
英国人连这个坦克的型号都不想问,直接让美方生产英国已经定型的坦克算了、但英国人的要求遭到了美方的断然拒绝,美方表示,只能买该国兵工厂生产的武器,最多进行微调,绝对不会给英国人新开生产线!
于是英国人只能捏着鼻子订购了一批这种被称为M3的玩意。
“我们要买最多也就买这玩意了。”德内尔将伦敦传来的资料给戴高乐看了看,后者这些日子一直忙着跟英国人签各种经济协定,完全没顾得上管这些事。
以至于看到M3的照片之后,戴高乐人都傻了。
“就这,产量才刚刚达到每月40辆,美军自留一批,英军接收一批,我们最多分个十几辆。”德内尔说完,将另一份坦克的数据给了戴高乐,“我们更有可能买到这个,M2中型坦克。”
“我怎么觉得这还不如雷诺35型?”
“虽然它叫中型坦克,但实际性能被我们的R35轻型坦克完全碾压。”德内尔毫不留情地吐槽着美国佬的装备。
————
不等我们的旗帜,我们美丽的旗帜,飘扬于斯特拉斯堡大教堂之上,绝不放下武器!——勒克莱尔
因为同勒克莱尔在库夫拉绿洲宣誓,“摩步团”(马上就会获得“乍得行进团”的番号)又被称为“誓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