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停顿,看到王望旺微微点头,赵嫣然继续说到:“我朝名为募兵,实际又有不同。平时训练的将领,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利,每有战事,朝廷临时另外委派将领。朝廷内部,军权也分散由多人掌管,相互牵制,从根本上防止了军力内耗。只是我朝仁慈,从太祖时起,多招募遭遇灾荒的饥民入伍参军,导致军队素质参差不齐。而文武官员之中,难免有渎职懈怠的败类,克扣军饷,不好好训练。再加上我国经济繁荣,文官待遇好,商人多获利,连手工业的工人,种地的农民,都比较富有。因此,军士普遍抱怨重文轻武,武人没地位。这才导致许多军队战斗力低下。而其他职业的人也抱怨说:‘缴的赋税里面,太多部分都用来养兵了。’这些人不理解我朝兵制的优点。文教之风才是强国之本,总不能提倡好勇斗狠。实际上,有些军队还是十分精锐,比如中央禁军。”
听到这里,王望旺算是明白这个时代统治阶层的治军思想了。不可否认,这些确实都是当时思想精华的总结。再想想王望旺自己的一些认识,幸亏先让人家姑娘说表达观点了。不然自己那一套先说出来,肯定把这两位自己惹不起的人弄得不高兴了。
此时,王望旺已经忘掉了对方用官方的力量逼迫自己赴约的不愉快,甚至还有些感谢。
正是因为这一次,王望旺意识到:不能太迷恋现代科技,也要尊重古人的智慧和基本国情。
赵嫣然看到王望旺在静静的思考,心中很是得意,也不开口打断。
良久,王望旺才再次说话:“姑娘高论,在下受益匪浅。姑娘所言极是,内部安定才会有经济的繁荣。想必姑娘还记得在匈奴草原的见闻。与匈奴相比,我朝是道理大过拳头,武功再好,也要受法律约束。体壮者不以力欺人,促进体弱者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赵嫣然从小娇生惯养,从来都是别人顺着自己说话。和王望旺出游时,因为隐藏身份女扮男装,再加上一时新鲜,虽然被王望旺反驳,也不生气发作。后来接触,就偶尔和王望旺发生争吵,只是仰慕其才华,又对其十分好奇,所以没有记恨。即使今天,刚见面时,王望旺也没有因为自己美貌而让着点说话。后来,王望旺听了自己的观点,又点头,又沉思,才使赵嫣然稍感快慰。
到了此时,王望旺说出这些话来,赵嫣然终于忍不住心花怒放,笑容绽放如花,乐呵呵的说:“先生,哦不,王兄夸奖了。”
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赵欣怡,也听得很认真。到了这会儿,看着自己平时矜持高贵的妹妹露出一种小女孩好不容易得到糖果奖赏般的表情,再也坐不住了。
“另妹的观点已经说了,还想听听先生高论。”赵欣怡的声音传来,语气显得十分严肃认真。
王望旺其实也一直注意着赵欣怡呢。要说王望旺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最好奇的人,就是赵欣怡了。此刻见她开口,王望旺先是挤出一个自认为温暖的笑容,然后开始边想边说。
“我朝制度本身确实很好,但是也要因时、因地、因人、因情况而变。只要军队内部制衡,不发生兵变的大原则不变,很多其实是可以调整的。但要说如何调整,还是先从我之前讲的,怎么样才算有战斗力的军队说起。”
王望旺是边想边说,自然说说停停。两女还以为是有意留时间让她们消化。赵嫣然对王望旺的体贴很满意。就连赵欣怡都觉得,这个人有才华不卖弄,还顾忌别人的感受,难怪妹妹最近老念叨他。
王望旺不知道这些,只是自顾的说:“说起舍生忘死,哪有不怕死的人,只是这些人形成了一种本能,不考虑生死,只知道干掉敌人。而练成这样的本能,需要以下条件:战争的正义性,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没有后顾之忧,知道自己死的价值,对国土和家人的保护意识,对逃跑后果的恐惧和正确认识。”
“用生命保护战友的后背,反过来才能放心的把自己的后背交给战友,自己才可以豁出去杀面前的敌人。这就需要军士之间的信任与配合了。自古以少胜多的战役,往往都有一个共同原因:人少所以团结,知道逃跑死的更快,还不如拼了。同时,也明白保持阵型,不被各个击破的重要性。”
“至于站至最后一人,其实也是意思相近,角度不同。反过来想想,以少胜多的战役,一看己方倒下的人更多,或者己方的人倒下的速度比对方快,心里就会想退却。结果,对方抓十万头猪需要五天,击败十万人才一下午。”
“若要提升战力,在于平时的训练与每天生活的耳濡目染。两者皆重要。”
“设身处地的想,训练严格的军队,战斗力是强。但是,一场战斗可能持续数月,在战争的过程中,士兵逐渐发现:‘朝中奸党横行,倒行逆施。家人生活水深火热,生死不知。’将会酿成何等后果?出现哗变都不意外。”
“而训练之时,军饷实发,军人得到相应的尊重和生活保障,赏罚分明,这是基本前提。除了传统训练,还要加强荣誉感和军士之间信任感,配合度的训练。如此之心,才能在真正的战斗中历练出天下精兵。”
至此,王望旺讲完了第一个问题。
赵嫣然面色泛红,还在思考。赵欣怡脸色基本没变,但是也是一副思考的状态。
过了良久,看赵嫣然还是那状态,赵欣怡再次发问:“先生确实高论,且与众不同,发人深省。刚才是军士战力提升问题,敢问如何看待日后各国的形势,还请细说,我国会否遭别国战斗之祸?”
这个问题也十分敏感,刚才的谈话,又使得王望旺对现代科技不在盲目崇拜,这下是真的不敢乱说了。
“不瞒姑娘,在下跨国经商,要说对此毫不关心,确实是违心之言。只是姑娘对朝中详情知之较深,还请姑娘先说说。”
听了这话,赵欣怡转过头看着赵嫣然,嫣然会意,接口说到:“先生上次讲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那时,秦国国君是一代英主,之后却又出了四代庸主,在之后又是五代明君。秦国五代明君之后,其他各国却屡出昏君,秦国趁机蚕食,人口,财货,已达天下十之三四。这时,出了两位纵横大家,各国受秦压迫久已,多次合纵打败秦军,恢复大量土地。如此持续三十余年,秦王去世,连续几任国君皆是平庸之辈,国力之日衰弱,直到巴蜀自立。而后另外几国更加腐朽,终于招致农民起义,多年混战之后,出现了汉,明,蜀三国。而我宋国,并未爆发农民战争,开国皇帝是原来的国家重臣,因形势巨变,不得不黄袍加身。后推行改革,大力发展经济。至此,各国纷纷自立为皇帝,又国力重回均势,百姓厌战,哪国也不敢轻起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