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京口的晚风

第八十五回 柳暗花明又一村 【卢循死灰复燃起,桓玄招抚计落空】

京口的晚风 孙长安 5007 2024-07-11 11:05

  第八十五回柳暗花明又一村【卢循死灰复燃起,桓玄招抚计落空】

  诗曰: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话说到了元兴二年,失去领袖已久的天师道教徒在徐道覆的策划之下,拥立了孙恩之后最有威望的卢循为大贤天师。卢循也不负众望,带领部众离开东海之滨绕过防守森严的句章和临海,先是派徐道覆在永嘉城以北的乐成邑登陆,继而又派心腹张士道在永嘉城以南的横阳登陆。缺兵少将的乐成和横阳很快就被天师道贼寇攻陷,直到此时,驻扎在近海岛屿上的卢循才挥师西进,一举夺取了永嘉东南的重镇永宁城。

  于是几路贼寇大军合围永嘉郡,见贼寇声势浩大,永嘉守将畏惧,弃城而逃。卢循不费吹灰之力夺取了永嘉郡。张士道与徐道覆皆是建议北上攻取临海。卢循却是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冷静的拒绝了。原因是自己经受去年大败,天师道威严在百姓心中已然是不复存在,况且此次胜利纯属侥幸。临海尚且还有几千北府军驻扎,自己的这一万余贼寇自然不是其对手。于是卢循以永嘉城为根据地,四处攻略小的城邑,不过两个月,永嘉郡全境皆为卢循所掌握。

  天师道贼寇的卷土重来。震惊着晋室朝廷。大权在握的桓玄自然不可能一句话都不说。在满朝文武的关注之下,桓玄在朝会上奏明天子自己的方针,竟然是用了与之前司马元显完全不一样的方法,那就是招降卢循。桓玄此举当然不是为了彰显自己仁德,而是另有打算。

  当卢循叛乱夺取永嘉郡之时,消息传到桓玄的耳朵里,桓玄不敢怠慢,找到卞范之商量道

  “敬祖,贼寇阴魂不散又再次叛乱。如今我们是否出兵镇压?”

  卞范之略微思虑道

  “不可!”

  桓玄疑惑,问道

  “为何不可?”

  卞范之回答道

  “永嘉之地山高谷深,行路不便。即使军队可以勉强行进,粮草辎重也是难以运输。若是派遣我荆州军去,倒是可以平定贼寇,只是这样一来就难免损失过重,得不偿失!”

  言至此处,桓玄也是叹息着说道

  “我明白了敬祖的意思,若是遣北府军前去又难免有些不妥。北府军总帅新丧,本就人心离散。即使平定了贼寇,也是陷我等不利。无军功于国家,当何以面目立于朝堂之上。”

  卞范之点点头说道

  “明公英明,依在下愚见,不如现行招抚,以为明公之用,这样一来临海及东阳、会稽等地的北府军就有了后顾之忧。也就可以免除我等的压力。”

  桓玄说道

  “善!”

  正是因为如此,桓玄才会在朝堂之上尽力推行自己的招抚政策。满朝文武也无人敢不同意楚王的这个建议。于是,此事就这么顺利的成行了。桓玄的使节带着朝廷的册封诏书和赏赐的礼品,一路翻山越岭奔永嘉的卢循去了。

  当然,此事作为国事,也被当做国家政令给推行了下去。刘禹知道此事之后显得无动于衷,直到檀道济与胡幡等人找到刘禹,这才说出心里话。檀道济说道

  “好个竖子,竟然完全不顾我们死了多少人,才换取了今日之功。没想到桓玄这个挨千刀的,竟然还幻想着招抚这群贼寇。竖子焉能不知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老话?”

  刘禹让胡幡关好门窗,对其说道

  “此话在此说完就行了,不要再有任何不满的只言片语流露出去,否则就是杀身之祸。桓玄在自蹈死地,我们也没有办法。”

  胡幡却是稍微冷静的问道

  “将军,此事王先生怎么说?”

  刘禹回答道

  “尚且睡着,还未醒来。”

  言罢,门外响起刘兴弟的声音

  “开门呐!”

  几人对视一眼,胡幡转身开门,却见廊下跪坐着刘兴弟。只见刘兴弟一脸没好气地说道

  “把这个东西给那个人。是王先生让我来的。否则,我才不来呢!”

  说完,将一张折好的纸塞到胡幡手上,便离开了。胡幡转身看着刘禹,只见刘禹神色复杂地说道

  “她还在怪我。关上门吧!”

  胡幡关上门来,劝慰道

  “将军,大小姐也就是一时间转不过弯儿来。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檀道济也跟着劝慰道

  “说得是呀!这倔强劲儿我看就随大哥你!”

  刘禹脸色挤出一丝笑容说道

  “兄弟们的心我都明白,谢了。打开看看写的是什么吧!”

  胡幡这才打开手上的纸,只见上面确实是王秀的笔记,只是简简单单地写着两个字—“五柳”。三人看了面面相觑。檀道济率先问道

  “啥意思?这王先生怎么越来越神神叨叨的了?”

  刘禹见此也为接话,只是自言自语地说道

  “五柳?五柳?”

  接连重复了几次之后,檀道济说道

  “不如我们去问问牧之先生吧?”

  刘禹还未回答,胡幡却是说道

  “不妥。”

  檀道济有些着急,问道

  “有何不妥?”

  刘禹却是接话道

  “王先生住在我家,递个纸条的事情原本让个仆人递来就好了。为何偏偏要兴弟来递?”

  胡幡说道

  “意图很明显,就是不想让外人染指。”

  刘禹点点头说道

  “说得没错。王先生为何如此小心呢?这五柳又到底是什么意思?”

  几人思虑片刻,胡幡开口说道

  “我曾听闻桓玄幕下,有一怪人。此人姓陶名潜又名渊明,字元亮。年纪轻轻为自己取了个名号,就为五柳先生。”

  刘禹和檀道济觉得甚为奇怪,刘禹问道

  “怪在何处?这年头的隐士到处都是。”

  胡幡摇摇头说道

  “这事儿倒还是个怪事。卑职未曾追随将军之前,带着族人从豫章前往吴兴,后遇贼寇作乱,这才逃到天目山偶遇了沈典将军。这才有了后来的事。”

  檀道济问道

  “你说这些与五柳有何关系?你们家种了五棵柳树?”

  胡幡说道

  “不是我家种了五棵柳树,而是陶渊明家种了五棵柳树。”

  刘禹有些不耐烦,说道

  “搞得我有点糊涂了,到底这是什么意思?”

  胡幡说道

  “将军稍安勿躁,且听我慢慢说来。那是我还年少。家在豫章居住的时候,听闻柴桑有一怪人名曰陶潜,也就是这个陶渊明。家道中落不说,还一点也不想赚钱的法子,反而在房前屋后种下五棵柳树,以五柳先生自居。后来实在过不下去了,才出仕为官。后我带族人前往吴兴的时候,在路上还听说桓玄征召了他。不过后来怎么的就没了消息。贼寇作乱,也就与豫章的亲属断了往来。”

  刘禹有些似懂非懂地问道

  “王先生的意思是让我去找他?”

  胡幡再次沉思起来,刘禹和檀道济都看着胡幡,没有说话。直到一炷香的时间之后,胡幡才再次恍然大悟地说道

  “我好像明白王先生的意思了。”

  刘禹急忙问道

  “说说看!”

  胡幡说道

  “陶渊明这个人虽然古怪,其实也就是喜欢闲云野鹤一般的生活而已。但又迫不得已出仕为官。此人在那群文人的世界里颇有名望。他曾在三年前写了一首《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里面充满了对于家乡田园的眷念。被那群文人给传诵甚广。先生莫不是要将军学陶渊明种五柳之事,对世人以归隐的感觉?让桓玄彻底不再注意将军?”

  檀道济也是一脸醒悟地说道

  “恐怕就是这个意思。”

  刘禹点点头,随即说道

  “下去给我找找这个陶渊明到底是在哪里?看看能不能接触上。既然在桓玄幕下做过幕僚,那也应该知道桓玄的一些底细。若是能够为我所用,也不枉我焦躁一番。”

  言罢,檀道济和胡幡拱手告辞而去。自此之后,刘禹便将手下武将全部按在军营之内,没有特殊的事情,一般不准私自来自己的府邸。而自己每天也是和王秀在自家后院的菜园子里饮酒作乐,谈论古今。仿佛远在永嘉的贼寇之乱,对自己没有丝毫影响一样。

  另一方面,桓玄的使节在经过半个月的行进之后,如期来到了永嘉郡。一番交涉之后,卢循以韬光养晦作为出发点,没有多少讨价还价就答应了桓玄的招抚。于是,使节带着一份满意的答卷返回了建康。

  获得全胜的桓玄兴奋得过了头。以这件事为契机又要求朝廷加封自己的儿子桓振为五官中郎将。喜好炫耀的桓玄在朝会上以救世主的身份,骄傲地说道

  “昔贼寇势大,逼近京师。司马父子软弱不堪,登舰临敌而惧。全凭刘公牢之力挽狂澜,方才免宗庙于危难。如今贼寇复起,寡人以仁德泽被山野,贼众闻风莫不臣服。无北府军之尸横遍野,亦可令贼寇遵服王化。”

  桓玄句句为自己夸耀功绩,在场之人也无一人敢说不是。但王谧却将消息暗地里传给了刘禹,得到桓玄说辞的刘禹不由得哭笑不得,对王秀说道

  “先生如何看这件事?”

  王秀只是微微笑道

  “明公只可学那五柳先生便可!至于桓玄,不过如袁公路一般的人物,冢中枯骨而已。”

  刘禹问道

  “何以见得?”

  王秀只是饮酒,不再作答。刘禹也不便多问。却不料王秀开口说道

  “拭目以待吧!”

  却说事实真的就如王秀所料,卢循被封为永嘉太守之后,自认为消除了来自朝廷的威胁。便以朝廷的名义广招部众,被欺骗而来的百姓多数发现自己上了贼船之后,亦是敢怒不敢言。

  有恃无恐的卢循命令徐道覆和张士道四处出击,永嘉郡周围的郡县皆是遭到洗劫。甚至一度向南逼近了江州的晋安郡。不到两个月,卢循的部众便上升至三万多人。一时间,南方诸郡震荡。

  得到补给和地盘的卢循再次又露出了贼寇的本性,在打着为孙恩报仇的旗号之下,命张士道带领一万精锐,北上对临海的北府军做试探性攻击。已经失去重要将领的北府军,凭借一股热血击退了张士道。但也暴露出进攻已然没有了之前的兵法要领。于是张士道擂鼓虚张声势,待官军与自己接触之时,佯装败退。官军紧追不舍,误入张士道的圈套。临海的官军此战几乎死伤殆尽。大获全胜的张士道,趁机带领部众继续北上,继而向西攻击东阳郡。

  消息传来,会稽震荡。瞒不住消息的守将只能向朝廷报急,桓玄得知之后,大为震怒。不得已之下,桓谦建议问计卞范之。桓玄却说道

  “招抚的点子就是他出的,想不到是养虎为患。我看再问他也问不出什么来。”

  桓谦见状,也只好说道

  “王兄,此事还得三思才对。即使我等出兵平叛,又该让谁挂帅呢?”

  桓玄没好气地说道

  “我好不容易才掌握了朝廷,而此时正是为我分忧的时候。你们又一个个当缩头乌龟。我看打这贼寇,咱们桓家还真没一个能上的。”

  桓谦说道

  “不如让冯该去试试?”

  桓玄听完直摇头,说道

  “贼寇隐藏南部山区,即使去了也是恶仗。为何要消耗自己人?既然北府军以前对付贼寇颇有一套,那就让北府军的人去吧?”

  桓谦沉吟片刻说道

  “王兄,不如就让你的参军刘禹去吧!反正他平贼寇也是很有经验的。而且还有一个好处是王兄的。”

  桓玄问道

  “什么好处?”

  桓谦说道

  “他是王兄名义上的属官,叫他去一来可以挽回王兄的面子。二来可以试探他的忠心。最主要的是可以迁出那些隐遁的北府军余孽,如此一来一举三得!”

  桓玄听罢,觉得甚为妥当。不由得又是一阵欣喜,说道

  “此事就这么办。你即刻以本王名义下诏,让刘禹统帅本部军马前去东阳平定叛乱。”

  桓谦即刻点头而去。没走几步,桓玄又叫住桓谦说道

  “务必给刘禹说明白,逮住贼寇别留活口。”

  桓谦拱手失礼,答道

  “诺!谨遵大王诏令!”

  言罢,告辞而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