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靖所问,长孙淹只是敷衍了过去,实际情况肯定不会像长孙淹说那样清描淡写,朝堂中的争斗,从来没有简单过,一个个都是人精,可能李靖比较单纯一点,相对于政治的智慧来说的话,确是如此。如果不是因为单纯,对政治的无知,又怎会在玄武门之变时,保持中立,从而错失很多的时机。
“报,大帅,陛下领百官出城十里迎大胜之师返朝。”
派出的探子,例行的回复,陛下出迎,这是迎接胜利归朝将士的最高礼遇了。李靖不敢怠慢,摧促队伍,加快速度前进。
一刻钟后,已经能看到李世民与百官的身影,路边也围着众多的民众,还有着身穿宫纱的宫女。
李靖走上前去,叉手礼道:“接陛下圣谕,西征吐谷浑,如今得胜还朝,请陛下检阅。”
李靖拿出文书置于头顶,文书内有关于西征战事的详细军报,以报李世民。德康走上前去,双手取下李靖手持的文书,呈至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拿着文书看了看,对着李靖又问:“战事如何,斩首又如何?”
“回陛下,战事得胜而还,斩首十万,吐谷浑已自请降于我大唐,臣在此为陛下贺,为大唐贺。”
“好,为我大唐得胜而归的将士霓裳献舞,今晚长安解除宵禁,朕将与众将士还有长安民众同乐,庆此大胜。”
李靖大胜,李世民放开今晚宵禁,让得周围聚集而来的民众,听到此喜讯,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大胜吐谷浑,斩首十万,为陛下贺,为大唐贺。”
得胜还朝的流程过后,自两边穿插而出两队宫娥,欢迎得胜将士的霓裳舞就在城外十里的地方,以大地做为舞台,舞动了起来。那翩翩舞姿,引得众将士发出阵阵狼嚎声。
长孙淹看着这个热闹的场面,也是羡慕不已,自己从来没有受过如此规格的迎接。大唐初期最重军功,只有大军得胜还朝,才有此壮观场面,看来这些都与自己无缘。
不过,今天长孙淹不是来羡慕的,只是来看戏的。等下,到了朝堂上,论功行赏之后,就是世家对李靖群起而攻的场面,那种场面,才是长孙淹想看的,有点看热闹的赶脚。
一阵热闹过后,大唐百官与李世民进入皇宫,来到朝堂大朝会的宫殿里。一场问诘在封赏之后,徐徐展开。
“陛下,臣有奏报。得边关太守告李靖谋反之疑,请陛下查实后,治其之罪。”
听到声音,长孙淹望了一眼,这个人他认识,是太原王家在朝堂上的人,看来,王家已经开始发难了。
“臣附议,李靖在边关犯下谋反之事,请陛勿必严查,可暂夺其军帅资格,以敬世人。待确认罪名之后,再行罚之。”礼部左侍郎范举走了出来,对着李靖就是一顿狂喷,这次直接想夺李靖的兵权。
范家也参与进来了,现在两个世家了,不知道后面还有没有,长孙淹摸着小巴打量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幕。
果然,接着又走出来几个人,都是世家在朝堂的代表。长孙淹数了数,乖乖,世家都出现了一半了,共计七家,如果说他们没有事先串通,打死长孙淹都不信。
看了看李靖,李靖一付平静的模样,不争辩也不动容,就这么的站在武将的第一的位置上。
难道李靖选择了放弃?长孙淹忽然想起,自已在离开吐谷浑前线的时候,李靖跟自己说过的话。如今,看来,李靖并非一无所知,可能也早在人看出来,提醒过李靖。
以李靖一贯的风格,这次可能又选择了中立,就是打定主意,应该是请辞。李靖的为人,可能还真会这样做。历史上,李靖就这样干过,甚至就此窝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当起了大家闺秀,更是为了避嫌,大开中门,任人围观,以证其并无反意。
李世民望了望李靖,心下虽然知道这是诬告,但看到七家世家之人的出列,心下也不禁有点蕴怒与震惊。什么时候,这七家联合在一起,来给朕施压了?
“李靖,对此,你如何说?”
李靖出列对着李世民施了一礼,“臣有无反意,自由陛下清查定夺,臣并无意见。臣有一事请奏,望陛下恩准。”
“哦,什么事,李卿请讲。”
“臣请辞还家,不再担任兵部尚书职司,请陛下恩准。”
果然如此,这李靖还真下得了这个决心。不过,以李靖的才华,终会有重新起用的一天,今天能够请辞,也许是并不想参与到陛下与世家的争斗中去。看来,这个李靖,不笨啊。只是不知道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还是有人在背后提醒指点。
李世民定定的看着李靖,果然是李靖的风格,一来事就躲在自己的龟壳里,至死都改不了这个毛病。不过这样也好,李靖已经是当朝武将第一人,人说功高盖主,虽然自己有些嗤之以鼻,但正所谓,人言可谓。
“准卿所请,另着百骑司彻查此事,决不放过一人。”
说话间,李世民冷厉的扫过那些附议的人,想斗,好,那朕正好趁此机会,再清除一批世家之人出这朝堂,这是你们自找的,可怪不了朕。
长孙淹可怜似的看了一眼那七家世家的人,这些人还真是有些奸滑过头了,也不看看李世民是怎样的一个人,就算这次的诬告为真了,但那又怎样,李靖一直以来,都不是李世民一系的人。
李世民虽看重李靖,那只是重其才能,可并没有小看过李靖,也没有放松过在李靖身边安插自己的人手。这些人手,虽然长孙淹不知道是谁,但长孙淹所知道的,就有两个,都是李靖身边的亲兵。
不管是李靖,还是其它将门中人,李世民都有所防范,包括他长孙淹。带兵扫荡过天下的李世民,怎么可能不知道军权对于朝堂的重要性。他也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人,军事才能只是比政治才能差那么一点而已,虽然比起李靖差点儿,但比起长孙淹这些人,却是强得多。
长孙淹一直相信一句话,就是前世的那句,枪杆子里出政权。皇帝只要抓住了兵,那些个世家,也只是一些笑话而已,翻不了天。李世民对于世家,虽出于家国稳定考虑,并不想再起争端,最起码现在不想,但送到自己眼前了,怎么可能会放过。
七家代表互相看了一眼,对于李世民扫过的冷厉眼神,也是有点惧怕。这次是不是太过鲁莽了,怎么有点大事不妙一样的感觉。
之后的那些,长孙淹没有兴趣,程咬金等人也一脸平静,将门这次选择了安静以对。文官们已长孙无忌为首的这些人,也是什么都没有说。可能也如长孙淹一样,起了看戏的心思。至于七家在与李世民的争锋中胜利,那是不可能的,长孙无忌抬眼看了那七家人一眼,眼神里,满是不屑。
这七家也就这样了,明眼人都看出来,李靖会反,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李靖要反,早就反了,在玄武门之变后就已经反了,要知道,当时李靖是李建成的人啊。那个时候都没反,现在陛下已稳固其皇权,又怎么可能会反。
“父亲,那七家之人,看来这次有些鲁莽了,这次要吃大亏。我本来还以为,有场大戏看,看来,是我高估了那七家人了。”
坐在书房里,长孙淹拿着一支毛笔,把玩着,嘴里对着坐在桌子后面的长孙无忌说道。
长孙无忌好笑得看了一眼自己小儿子,“你小子,整天就以龌龊的眼神看戏,能不能换个,老这样,你觉得有意思?”
“怎么会没意思呢,现在我还小,本就是在一旁看戏的时候,如果再长大点,想看可能都看不了了。”
“其实,我有点后悔当初答应你姑姑和陛下,让你迎娶高阳公主。尚了公主,基本也就断了朝堂上有大发展的可能,本以为,让你娶了高阳,是为了你在我百年之后,让你能够衣食无忧,也能保全我长孙家,如今看来,是我错了。”看着自己这个自己真有点看不透的小儿子,长孙无忌无奈的摇了摇头,可能当初答应的事,真的是自己想差了。
“父亲不必介怀,以儿子我的能力,其实并不适合朝堂。我更喜欢直来直去,不想动那歪歪扭扭的心思,我入了将门,虽然是想为家里谋一条退路,但也是因为我自己的关系。陛下的旨意已下,不管如何,我长孙家拒绝不得。”
当初本就不应该答应陛下的指婚,现在后悔了吧,长孙淹心里暗想,但那也只是想想而已,不管是姑姑那边也好,还是李世民那边也罢,话已出口,圣旨已下,断没有收回去的道理。
长孙家本就因为姑姑的存在,地位超然,尤其是经过长孙淹与孙道长的介入,没有在贞观十年病逝,长孙早成为了长孙家的后台,长孙家看来仍有很长一断时间的富贵可享,这也是长孙淹乐意看到的,也是自己一直想做到的。如今看来,效果不赖,已经是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