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五百六十二年

第二十六章 新君

五百六十二年 黄巢0238 5681 2024-07-11 11:06

  三郤被杀,皆尸诸朝。

  晋国的诸卿和大夫们也都来到了晋国朝堂,此时,胥童再一次发威,带着甲士把栾书和荀偃也一并抓了起来。

  栾书和荀偃是懵逼的,他两不知道胥童为什么要抓他们,这时,跟胥童一起行动的长鱼矫对晋厉公说到:“不杀此二人,祸乱必定延及到国君身上。”

  长鱼矫是把事情的本质看清楚了,然而晋厉公却没有杀红眼,看着躺在那的三具尸体,晋厉公对长鱼矫说:“一朝而尸三卿,余不忍益也。”

  晋厉公不忍再杀人,长鱼矫也就不想再说什么,但是,他还是有话要说的:“既然国君不忍再杀人,那么请让臣下出走吧!”随后,长鱼矫便离开了晋国,投奔狄人。

  长鱼矫走了,晋国还是那个晋国,没有了三郤,晋厉公便少了些许束缚。想到栾书和荀偃在朝堂上受了点惊吓,晋厉公决定派人去安慰一下:“寡人讨伐郤氏,现已伏罪,二位爱卿不会再有羞辱之事了,所以,请二位官复原职,继续为晋国效力吧!”

  栾书和荀偃扣头拜谢:“国君讨伐有罪之人,现又免去臣下死罪,国君的恩惠,臣下就是死了也不敢忘记。”

  三郤死了,栾书和荀偃也老实了,作为这次行动最大的功臣,胥童入卿也就没多大问题了。

  终于,胥氏夺回了属于自己的一切,胥童是时候好好享受这胜利的果实了。

  确实该抓紧享受,因为,再不享受就没机会了。

  自从入卿后,胥童就好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每天不是陪着晋厉公到处溜达,就是到处游玩,这不,很快他们就来到了人生的最后一站:匠丽氏。

  栾书自从那天于朝堂之上看到三郤的尸体,回到家后,便闭门不出。然而,这是办法吗?身为晋国中军将,总是要出来见人的,想到未来,栾书不得不鼓起勇气走出了自家的大门,来到荀偃的家里。

  前阵子那场风波还历历在目,此时的栾书和荀偃早已没有了原先的意气风发,有的只是深深的后怕。当然,栾书这次来到荀偃这里,既不是来叙旧,也不是来相互安稳的,而是来分析事件前因后果的。

  胥童突然逮捕栾书和荀偃,肯定不是临时起的意,并且也不是擅自行动。所以,能解释的原因就只有一个:这是晋国晋厉公授权的,并且是蓄谋已久的。

  一想到这里,栾书和荀偃就胆寒起来,也许,这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行动,真正的大动作还在后面。

  栾书和荀偃完了吗?只能坐以待毙了吗?栾书是个要强的人,他不允许自己这样子,所以,他必须反击。

  于是,他对荀偃说到:“与其如此,不如先下手为强。”

  看着栾书坚定的眼神,荀偃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两人一拍即合,随即合力在匠丽氏这里将晋厉公和胥童逮捕。

  逮捕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杀了胥童,像他这种没名没分,没什么名气的人,杀他是很简单的。

  晋国诸卿,胥氏,就此出局。

  前两步容易,但是,第三步就比较难了,因为他们要杀的对象是晋厉公。

  栾书作为中军将,他要杀胥童,是没有人阻拦的,并且不用担心舆论压力,也不用害怕胥氏复仇。但是晋厉公就比较麻烦了,杀了他该怎么跟晋国人交代,其他几大家族会不会以此围攻栾氏。

  栾书不得不考虑清楚,晋厉公现在在手里,杀他很简单,但是杀了他之后的问题该怎么处理,这很难。

  问题再难,也总有突破口,栾书害怕的是杀了晋厉公之后其他几大家族会合力对付栾氏,所以,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何不在杀晋厉公之前就先把几个家族拉拢过来呢?

  想到这里,栾书立马开始了行动。

  然而,当他环顾四周的时候,他发现,只有荀偃站在自己的身边。

  这显然是不够的,怎么说也至少要再拉两个,因此,栾书把目光投向了士氏的新主范匄和韩氏之主韩厥。

  局势刻不容缓,栾书立马派人找到了范匄和韩厥。

  面对栾书的来使,范匄和韩厥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俩的态度却是不尽相同的。

  首先范匄表示:我不知道,这不关我的事,你别把我拉进去。

  范匄用拒绝三连环把栾书拒绝了,随后便在家闭门不出。

  栾书很无奈,他觉得范匄是无情的,但至少是温柔的。而韩厥就不一样了,面对栾书,直接就是破口大骂:“我是由赵氏抚养长大的,当年,赵庄姬诬告赵氏的时候,我没有出兵攻打下宫。”

  栾书一头的问号。

  现在叫你一起去干晋厉公,你没事提赵氏干嘛?栾书一脸懵逼,可能他忘了,当年为赵庄姬做假证的人正是自己,很显然,到现在,韩厥还没有忘记。

  翻完了旧账,韩厥接着说:“即便是宰杀老牛,都没人敢做主,更何况是国君,你们几个人,连国君都敢杀了,还用得来找我吗?”

  罢了,罢了,不来就不来,用得着那么大火气吗!没有你们,我栾书照样能干。

  在范匄和韩厥这里吃到了闭门羹,这就等于拉人下水的计划彻底泡了汤。现在该怎么办,就地放了晋厉公?这是不可能的,放了他就等于是把自己置之死地。

  既然如此,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栾书没有办法。

  晋厉公八年(公元前573年,由于这一年的前五天晋厉公还活着,所以这一年还用晋厉公的谥号纪年),正月初五,栾书和荀偃派出了晋国的大夫程滑杀死晋厉公,随后,拉到郊区,草草埋葬。

  晋厉公已死,现在该怎么办,栾书表示不要急,我早就做好了准备。只见荀和士鲂(士会幼子)在收拾行李,问他们去哪,答:洛阳。

  荀和士鲂去洛阳干嘛?这就要问栾书了。来到洛阳后,荀和士鲂见到了一个人---孙周。

  原来真正跟孙周有勾结的人不是郤至,而是栾书,很可惜,晋厉公没法看到这一幕了。

  在洛阳,孙周接见了荀和士鲂,当得知他们此次前来的目的是迎接自己回晋国继位为君时,孙周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三十四年前,赵穿杀死晋灵公,赵盾也曾派人到洛阳来迎立公子黑臀,然而,当公子黑臀回国继位为君后,一生都生活在赵盾的阴影下,形同傀儡。三十四年后,又是在洛阳,此情此景再现,栾书是何用意?孙周不得不考虑。

  但是考虑得再多,也要做个决定。而选择的机会只有一个,所以即便有再大的危险,孙周也要试一试,于是,他的决定就是跟随荀和士鲂回到晋国。

  消息传来,晋国欢腾。

  当然,最开心的还是栾书,有了新国君,就会有新面貌,有了新面貌,就会有新生活,有了新生活,就会忘记旧生活,忘记了旧生活,晋厉公也就要被忘记了,而晋厉公一被忘记,就不会再有人想起是栾书杀了他。

  并且,栾书的开心还不仅于此,孙周从他爷爷辈起就落户王都洛阳,他和他的父亲都生长于洛阳,且从未回过晋国。

  一个父子两代人都没有在晋国生活过的人,他在晋国,可以说是举目无亲的,而举目无亲在政治上有一个术语就叫做毫无根基。

  政治,是人类群体在一个共同认知下的活动,当群体不存在的时候,政治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孙周才十四岁。

  一个十四岁的少年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在这里,陪伴在他身边的将是一些身经百战的人。

  而这些人,刚刚杀死了他的堂叔。

  任何人都想得到,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他是翻不起什么风浪的,栾书也坚信这一点。

  不过,表面的工作还是要做的,听说孙周已经跟随荀和士鲂走上了返回晋国的道路,所以,栾书率领着晋国的一班人马也来到了距离洛阳比较近的清原。

  在这里,栾书见到了晋国未来的国君。

  看着晋国的满朝文武,想起自己曾祖父的霸业,孙周不自觉的热血沸腾起来:“我从未奢望过回到晋国,但现如今还是走到了这一步,这可能就是上天的旨意吧!国不可一日无君,各位想要迎立新的国君,要的是让他为晋国发布命令。可是,有了国君之后,有些人又不服从国君发布的命令,请问,那你们要国君又有什么用呢?今天,我们就把话说清楚,各位要迎立我做国君,就要听从我的命令,如果不想听从我的命令,这国君我就不做了,现在就打道回府。”

  这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第一次见面发表的演讲内容,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栾书。

  这太出乎人的意料了,但事已至此,已经没有后悔的可能了,在场的所有人只能硬着头皮回答:“群臣之愿也,敢不唯命是听。”

  晋厉公八年,正月十五,孙周与晋国群臣订立盟约,而后,便进入晋国都城绛邑。

  二十六日,孙周正式于朝堂会见晋国诸卿,并放逐晋厉公的死党。

  二月初一,孙周正式继位,自此,晋悼公时代到来。

  栾书以为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会很好控制,但是,他错了。接下来晋悼公要做几件事,每一件都会让栾书感到深深的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到洛阳去迎回这个少年。

  晋悼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组八卿,由于三郤和胥童的表演落幕,这让八卿之位一下子就空出了四个。于是,谁该补上去呢?这就成了当时晋国贵族阶层讨论得最热烈的一个问题。

  八卿地位之高,晋国人心里都是有数的,所以,晋国的大夫们个个都翘首以盼,这可是一次鲤鱼跃龙门的机会。每个人都想一步登天,然而,这一切都要看一个十四岁少年的脸色。

  怎么任命八卿,这会影响晋国未来的国运,把这个问题抛给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似乎有点不妥。但是,晋悼公会用的他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他已经准备好了。

  邲之战时,魏锜协助荀首射杀了楚臣连尹襄老,并且把他的尸体拖了回来,这为日后迎回荀拿到了一个有力筹码。鄢陵之战时,魏锜射瞎楚共王一只眼睛,导致了楚国的败退,而后又战死沙场。这样功勋卓著的人,其家族竟然没有人入卿,这不科学,于是,魏锜之子吕相入卿将下军。

  昔日士会为晋国制定法度,以安晋国,一直沿用至今,其子士燮亦为晋国劳心劳累,至使诸侯归附。士会父子如此功绩,所以,让士燮的小老弟士鲂入个卿,应该不过分吧。

  当年,晋国讨伐赤狄,秦国趁机来犯,大夫魏颗御敌于外,这样的功劳也是可以的,那么,魏颗的儿子魏颉入个卿,应该不会有人反对吧。

  赵衰随文公周游列国,赵盾主政晋国二十余年,都是于晋国有功的人。下宫之难,赵氏几乎被族灭,只剩下赵武一个苗裔,现在,赵武也长大了,也该让他入个卿了。

  就这样,吕相、士鲂、魏颉和赵武相继入卿。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极其合理的安排,每一个人都有充分入卿的理由。八卿之中,即肯定了原四卿的地位和利益,避免了他们又吵又闹,新进的四卿又为晋国的四军注入了新的血液。这样一来,晋国的最高权力就完成了平稳的交接,而晋悼公身为这权力最顶端的人,受益的无疑是他。

  做完了第一件事,接下来就是第二件事。八卿固然重要,但是晋国的朝堂也不是八个人就玩得转的,所以,还需要任命更多的官员。于是,就有了以下名单,荀家、荀会、栾黡(栾书之子)和韩无忌(韩厥之子)任公族大夫,士贞子任太傅,右行辛任司空,栾纠任国君车架,荀宾任车副,祁奚任中军尉,羊舌职任尉副,魏绛(魏犨孙子)任中军司马,张老任中军候奄,铎遏寇任上军尉,籍偃任上军司马,程郑任乘马御。

  总之,当时的晋国军政制度下,我们知道的职位,晋悼公换了很多,我们不知道的职位,他也换了很多。

  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在晋国没有任何亲信,没有任何的势力基础,没有任何的政治资本,甚至都没有踏入过晋国一步。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少年,他对晋国国内的事却了如指掌,对晋国的群臣百官如数家珍,丝毫不差。当他做完这一切的时候,晋国便呈现出了一个全新的面貌,一个崭新的晋国就此起航。

  重组了八卿,任命了百官,晋国完全控制在了晋悼公手里。然而,还有一个人的存在,却一直让晋悼公如鲠在喉。

  栾书,晋悼公对他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的。

  没有栾书,孙周永远是孙周,他将老死于王都洛阳,不可能有机会回到晋国,更不可能成为晋悼公。

  今天,晋悼公能坐在晋国朝堂之上,统领诸卿,栾书功不可没,这是栾书于晋悼公的恩情。

  栾书任中军将十五年,历经景公、厉公两朝,能力是没得说的,出类拔萃。并且,如果从下军佐算起的话,栾书位列六卿之位已长达二十九年了,这是一个可怕的数据。还有,栾书一个所有政客都有的习惯:拉帮结派。

  这是任何一个君主都不能容忍的习惯,包括晋悼公。所以,恩是恩,情归情,栾书的存在,还是让晋悼公很不舒服。

  所以为了彻底掌控晋国,栾书必须消失,而在栾书消失前,晋悼公要做好一切的准备,比如,谁能接替他任中军将一职。

  坐在晋国的朝堂之上,晋悼公俯视着晋国的诸卿,他要在这群人当中找一个能接替栾书的人。

  很快,有一个人进入到了晋悼公的眼帘,他就是韩厥。

  做为历经灵公、成公、景公、厉公、悼公五朝的人,韩厥一心为国,战功卓著(鞌之战时,韩厥追击齐顷公,要不是齐顷公跟他的车夫互换身份,可能就被韩厥生俘了),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冷静。如果让他担任中军将一职,定能让晋国朝政和睦,君臣上下一心。

  那么,就这么定了。

  于是,栾书下台,韩厥上台。

  就这样,晋国的八卿之位又略微做了一个调整,此时,韩厥任中军将、荀偃任中军佐、荀任上军将、范匄任上军佐、栾黡任下军将、士鲂任下军佐、魏颉任新军将、赵武任新军佐。

  栾黡替父入卿,栾书就此消失(史书没有任何交代,祸福不定,生死不明)。

  没有了栾书,晋悼公携手韩厥共掌晋国,这意味着,晋国从内部的争权夺势中彻底走了出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