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五百六十二年

第二十五章 祸根

五百六十二年 黄巢0238 8185 2024-07-11 11:06

  最大的敌人解决了,晋厉公该高兴了?然而不是的,因为真正的敌人永远是在内部的。

  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晋国中军将郤缺去世,中军佐荀林父顶上,此时,晋国的六卿分别为荀林父、先榖、士会、郤克、赵朔、栾书。

  同年,邲之战爆发,晋国战败。回国后,先榖叛逃。随即,六卿做出调整,分别为荀林父、士会、郤克、赵朔、荀首、栾书。

  晋景公六年(公元前594年),荀林父告老,晋国六卿再次调动,此时分别为士会、郤克、赵朔、荀首、荀庚、栾书。

  晋景公八年(公元前592年),郤克出使齐国受辱,士会告老,此时六卿分别为郤克、赵朔、荀首、荀庚、士燮、栾书。

  晋景公十二年(公元前588年),为奖励鞌之战立功之人,晋景公一改晋国经典的三军六卿制度。增设新中军、新上军、新下军,依照原三军模式,每军分别设一将一佐。自此,晋国的三军六卿变成了六军十二卿。

  在这次新增三军六卿中,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列为卿。此时,晋国的原六卿分别为:郤克、荀首、荀庚、士燮、栾书、赵同。

  一年后,郤克去世,原六卿位置有所变动,依次为:栾书、荀首、荀庚、士燮、赵同、郤锜。

  大家可以看得到,这一次六卿其他人位置都没怎么动,除了郤克去世儿子替补卿位从下军佐干起外,变化最大的是栾书,直接从下军将变成中军将,一下跨过四级。

  再过四年,也就是晋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83年),大家都知道,这一年发生了下宫之难,赵同、赵括被族灭。此时赵武还小,不能入卿,因此晋景公撤销新三军,合并成一军,加上原三军,晋国进入到了四军八卿时代。此时,八卿分别为:栾书、荀庚、士燮、郤锜、韩厥、荀、赵旃、郤至。

  我们都知道,下宫之难对赵氏的打击不可谓不大,赵同、赵括被屠后,赵旃虽然也入卿了,但那仅仅只是晋国其他宗族留给赵氏唯一的一块遮羞布。很快,失去了赵氏大宗庇护的赵旃随即也淹没于晋国的政治炮火中。

  赵旃一退位,晋国的八卿又要重新洗牌,此时,依次为栾书、士燮、郤锜、荀偃、韩厥、荀、郤犨、郤至。

  以上基本就是晋国卿位这三十年来的变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比如说栾书,从邲之战前就已经是下军佐了,随后六卿的位置几经变动,而栾书却好像坐在下军佐的位置上生了根,任别人的卿位怎么动,他都不动。

  被人遗忘的感觉是很难受的,在这里,我先心疼栾书一分钟。直到鞌之战后,栾书才升了一级,来到下军将的位置。

  整整十年的时间,栾书才升一级,他有那么不堪大用吗?我想不是的,你看他后来在中军将的位置上不是干得很好吗。

  要想知道从晋景公三年到晋景公十二年这十年间里发生了什么,我们需要看一下栾书做了什么。

  晋成公六年(公元前601年),栾书的父亲栾盾去世,栾书接任其父入朝为卿。此时年轻的栾书,潮气蓬勃,怀揣着伟大的政治理想。

  栾书知道,在晋国,栾氏的地位是无法与其他几大家族相提并论的,再加上父亲栾盾在世时不善交际,没有广结人缘,以至于栾氏在晋国始终都是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地位状态,于是,栾书的理想便是要打破这种局面。

  栾书初入政坛,与此同时,赵盾的儿子赵朔也刚刚步入晋国的朝堂。

  不过与栾氏比起来,赵氏经过赵衰和赵盾两代人的经营,此时赵氏的地位显然是要高好几个档次的。所以,赵朔的起点也是比较高,一出来就是栾书的顶头上司---下军将。

  这一点被栾书看在了眼里,所以,职业规划第一步就生成在了栾书的脑海里:抱紧赵氏的大腿。

  赵氏的大腿是要抱的,然而当时的中军将是郤缺,所以郤氏的关系也要搞一搞。郤缺死后儿子郤克直接上军佐,是赵朔的顶头上司,因此,栾书把郤克也就瞄上了。

  由于栾书的活动,很快,晋国六卿的后面三位郤克、赵朔和栾书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政治联盟,他们代表着晋国年轻的一代。

  然而,这个联盟被一个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当然,这个人不是晋景公,也不是后来的中军将荀林父,而是赵氏的宗主赵括。

  赵括看到自己的侄儿跟栾书走得这么近,气就不打一处来。因为,作为赵氏的宗主,赵括一直奉行着赵盾的家族路线:亲近先氏和郤氏,打压荀氏和士氏,排挤栾氏和胥氏。

  现在赵朔跟栾书关系这么好,显然是违背了家族线路的,但是,赵括却无可奈何,因为,赵朔可是六卿之一。

  赵括是赵氏的宗主,但是赵朔才是赵氏在晋国的门面,因此,赵括只能干瞪眼,这个情况一直维持到赵朔去世。由于赵朔是哪一年去世的,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我能只能通过猜测浮想翩翩。但是有一个事实我们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赵氏在赵朔死后迅速与栾氏交恶。

  由于赵同和赵括的野蛮家族策略,很快,郤氏也跟赵氏渐行渐远。这就是为什么下宫之难的时候,栾书和郤锜要为赵庄姬作证的原因了。

  随着赵朔的死,当初的政治联盟只剩郤克和栾书了,不过,这对栾书来讲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再也不需要同时对两个人阿谀奉承了,他现在只需要唯郤克马首是瞻就可以了,这无疑是帮栾书省了不少麻烦的。

  并且,随着郤克成为中军将,郤克和栾书的关系也愈加亲近,虽然此时的栾书还只是下军将。

  当然,郤克跟栾书走得近,也是有他的道理的,因为,此时的荀首和荀庚叔侄分别是中军佐和上军将,他们对中军将的位置都是虎视眈眈的,所以郤克非常需要一个像栾书这样的忠实粉丝。

  十年来,栾书一直在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直到郤克去世前的那一刻,栾书才真正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晋景公十三年(公元前587年),郤克卧病在床,自知时日不多,联想到自己死后当由荀氏叔侄相继继任中军将,郤克不免为郤氏家族的未来感到担忧。

  所以为了郤氏家族,郤克知道在临死前该做点什么了,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栾书。

  这个人数十年来一如既往的拥护自己,如果他能够担当得起晋国中军将的位置,这无疑会成为郤氏家族最有力的支柱。

  因此,郤克开始行动了,他向晋景公和晋国诸卿请示:栾书为人正直,数十年来不争不抢,为晋国默默付出,如让此人继任中军将一职,最为合适。

  在郤克的极力推荐下,很快,他就得到了晋景公的回复:同意。

  随后,郤克去世,栾书上位,一步登天。

  栾氏的家族背景没有那么强大,栾书为人低调,这是晋景公看中他的原因。

  然而,晋景公看走眼了。

  成为中军将后,栾书的第一个敌人出现了---没有了赵朔的赵氏。

  赵括和赵同一直秉承着排挤栾氏的家族路线,然而此时的栾氏贵为中军将,赵氏只有赵同入卿,而且还是下军佐。

  赵氏还有排挤栾氏的能力吗?答案是没有的。

  但是,没有这个能力,并不代表没有这个心。在关于家族路线的问题上,赵括和赵同还是很有原则的。不管你身居何位,总之,排挤你就完事了。

  这一点,栾书也是比较无奈的,话说自己跟赵朔关系那么好,本不想好朋友一死就去搞他家族的,奈何赵括和赵同就是揪着自己不放,那没办法,只能来个下宫之难了。

  解决完赵同和赵括后,栾书才算安稳的坐在了中军将的位置上,这时候,就是开始报恩的时候了。

  自己能够成为中军将,郤克的推荐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栾书开始了对郤氏的报恩之旅。很快,郤锜、郤犨、郤至相继入卿。

  郤锜、郤犨、郤至出场过很多次,但我相信可能还有很多人没有搞清楚他们三个到底是什么的关系。因此,我觉得有必要把郤氏的家族血脉简单的给大家捋一捋。

  郤氏出自晋国公室,第一代宗主郤豹活动于晋献公时期,由于作战勇猛,郤豹被晋献公封于郤地,自此以封地为氏开宗立族。

  郤豹儿子有很多,但有必要介绍的就两个,郤芮和郤义。

  然后,郤芮有个儿子叫郤缺,郤义有个儿子叫郤扬

  再然后,郤缺有个儿子叫郤克,郤扬有三个儿子分别叫蒲城鹊居、郤招和郤犨。

  再再然后,郤克有个儿子叫郤锜,蒲城鹊居有个儿子叫郤至。

  现在他三的关系搞懂了吧,郤犨是郤至的小叔,郤锜是郤至隔了三代的堂兄,也就是说郤犨和郤至跟郤锜的关系是比较远的,由于血缘已经超过了三代,按我们现代的社会关系,已经不叫亲戚了。但是在古代,因为他们是一个宗庙的,所以,他们还算有关系。并且,郤锜还是郤氏的宗主,按郤氏内部的宗法来办,郤至和郤犨都要听他的。

  介绍完了三郤,我再来介绍三郤跟栾书的关系。由于栾书受恩于郤克,所以,刚开始,栾书想尽办法提携三郤是发自内心的。比如,下宫之难那一次,就把栾书和郤锜的亲密无间体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栾书慢慢的感觉到了三郤的不可控制,这是栾书无法容忍的。

  我中军将栾书可以做你们郤氏的保护伞,但是,你们郤氏必须臣服于我栾氏之下。这就是栾书的真实想法。

  栾书对权力是有极其强烈的欲望的,但是,能够入卿的,谁对权力又没有欲望呢!郤锜,人家郤氏自立族以来就一直强于你们栾氏,到了他这一代,你以为他真的心甘情愿做你栾书的打手啊,他只是想靠着中军将来为郤氏谋取更大的利益罢了。而现在,他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晋国半公室,八卿占其三,这便是鼎盛时期的郤氏,并且,这还没有算上位列大夫之职的郤氏族人。如果,再把他们也算上,估计栾书是会倒吸一口凉气的。

  没想到自己亲自提拔的人会变成和自己争权夺利的对手,栾书悔不当初,所以,一个要去压制郤氏的想法也就诞生了。

  然而,现在的栾氏人丁稀缺,不像他们郤氏人丁旺盛,虽然自己位居中军将,但栾书却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有效的压制郤氏。

  栾书愁苦着,然而,事情却往着让他更愁苦的发现发展着。

  晋厉公六年(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爆发。

  晋楚争霸,这本是一个让栾书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的好时机。然而,晋厉公选择了御驾亲征,这无疑是抢了三军主帅栾书的风头。并且,更可气还在后面,栾书主张以逸待劳,待诸侯联军集结后再对楚军发动进攻。而这时,下军佐郤至竟然站了出来,洋洋洒洒的百来个字就把晋楚大战的形势分析的头头是道,并且,根据他的分析,晋军果然打赢了,而且,不仅打嬴了,楚共王还被射瞎了一只眼。

  这就没法活了,栾书身为中军将,三军的最高主帅,出征在外,却还要随时听命于晋厉公。最后打赢了,又还不是自己的功劳,整个鄢陵之战,栾书除了发表了一下没有被大家认可的言论外,几乎没有任何贡献。就连想把晋厉公接到自己的车上都被儿子训了一顿,真要脸没脸,中军将之位,有等于没有。

  鄢陵之战后,栾书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到底是什么让自己的中军将之职变的形同虚设?后来,栾书想通了,不是郤氏,因为郤氏人再多,再团结,他们也只是位居自己之下,虽然他们经常发表言论,但是,做主的还是自己。而另一个人就不一样了,晋厉公,他的御驾亲征彻底把栾书架空,并且还是毫无脾气的。

  晋厉公的勤政让栾书在晋国找不到了存在感,这是一种可怕的感觉。于是,在栾书的脑海中,一个可怕的想法也就诞生了:罢废晋厉公!

  要想罢废晋厉公,仅凭栾书一个人是做不到的,所以,他还需要帮手。此时,自己一手栽培的三郤就可以派上用场了。于是,栾书找到了郤犨,并许诺高官,然后叫他考虑考虑。

  此招一出,栾书以为郤犨定会为自己所用,然而,在郤犨这里,栾书被上了一堂课。

  郤犨告诉栾书,自己,乃至三郤,我们的政治主张都是极其统一并且坚定的,那就是全心全意辅佐晋厉公。

  在郤犨这里吃到了闭门羹,栾书开始陷入慌张了。因为,找不到帮手还是小事,暴露了自己的意图才是大事。如果郤犨把自己的意图向晋厉公说明,那自己岂不是玩完了!

  为了避免被郤犨干掉,栾书顿时心生一条歹计。

  只见他找到了鄢陵之战的楚国俘虏公子茷,然后,公子茷就找到了晋厉公对他说:“鄢陵之战,其实是郤至把楚国召过来的,他觉得当时的诸侯联军还没有到,晋国的八卿也没齐,如果开战,晋国必败,而晋国一败,他就要借此机会罢废您而迎立孙周(晋襄公曾孙,寄住在洛阳),这就是他为什么急于进攻的原因。”

  听完公子茷的话后,晋厉公心里拔凉拔凉的,还好打赢了,打输了还要被废。

  当然,晋厉公也没有选择百分百的相信公子茷的话,他还要到别人那里去验证一下,很不巧,他的这个别人就是栾书。

  当晋厉公把公子茷的话告诉栾书后,栾书的回答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一个政客该有的修养:其有焉!

  翻译成现代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也许有这回事吧!

  狠,栾书真够狠的。

  关于岳飞和“莫须有”这三个字,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然而,有谁想到,第一个玩这套路的人不是宋朝的秦桧,而是春秋晋国的栾书。

  也许有这回事吧!栾书不肯定,他把问题都抛给了晋厉公。

  而看着晋厉公为难的脸色,栾书又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何不派个人到周王室洛阳去观察一下。”

  栾书为什么能一针见血的给晋厉公提建议!因为,这是他的安排。

  恰逢此时,郤至正奉命出访周王室。而就在郤至刚到洛阳的时候,栾书的亲笔信也随即而至。当然,不是给郤至的,而是给孙周的。

  上书:郤至于晋有大功,前途无量,如果您跟他搞好关系,有朝一日必为己所用。

  于是,在周王室的洛阳,孙周和郤至见了一面。

  这一切自然是没有逃过晋厉公派出去的耳目的。

  果然有这回事,晋厉公悄悄的给郤至记上了一笔。

  一头野猪引发的惨案

  郤至走进了栾书的圈套,而真正让晋厉公对郤至起杀心的,还是因为一件小事。

  晋厉公七年(公元前574年),有一次,晋厉公外出打猎。

  我们都知道,打猎就是消遣,消遣的话就会带上女人,为的就是打猎打累了的时候,停下来一起喝喝酒跳个舞助助兴。这不,当晋厉公和女人饮酒作乐的时候,便让跟随的大夫们也去射杀几只禽兽来。

  第一个响应晋厉公的便是郤至,很快,他射杀了一头野猪,正准备奉献给晋厉公。然而此时,晋厉公身边的宦官孟张突然跑过来要抢夺郤至的野猪。

  这让郤至就很不爽了,想吃野猪自己打去,凭什么来抢我的。况且,我郤至乃晋堂重臣,八卿之一,你一个宦官敢在我面前放肆,活腻了吧!随即,郤至便弯弓搭箭射死了这名不知天高地厚的死太监。

  孟张找死,怪不得郤至,但晋厉公却不这么认为。

  出来打猎,图的就是个乐子,你没事把我宠臣给杀了,我很不高兴。于是,晋厉公说了句话:季子欺余(郤至这是在欺辱我)。

  国君认为臣子在欺辱自己,郤至也算是玩完了。

  晋国自晋献公摧残公族开始,到晋文公大力扶持卿族,再到赵盾把持晋国国政。在这个过程中,晋国君权被一步步的削弱,与之相反的是卿族不断发展壮大。此消彼长,导致晋国的军政大权尽归于卿族之手。

  晋景公早就看出了这个问题,所以先氏被灭,赵氏被屠,皆出自晋景公之手。然而一切都已经无力回天了,强硬的晋景公撒手人寰,他把这个问题丢给了自己的儿子晋厉公。

  面对这遗留的历史性难题,晋厉公没有太好的办法,所以他只能通过勤政来回收一点权力,然而就这一点都引起了栾书的嫉妒。

  身为晋国的国君,处处受到卿族的钳制,甚至是欺辱,晋厉公是无法再忍受了。于是,他决定一改晋献公时期制定的“不蓄公子”基本国策,开始大力扶持晋国公族势力。

  就事论事来说,晋厉公要想夺回君权,慢慢的培植公族势力会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办法,却要了晋厉公的命。

  要想知道晋厉公是怎么死的,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

  胥童,胥克的儿子,胥甲的孙子,胥臣的曾孙。

  我们都知道,胥臣曾跟随晋文公周游列国,胥甲曾在赵盾手下做过下军佐,胥克也曾继承过胥甲的卿位。也就是说,胥氏一族在晋国曾经也是兴旺过的,虽然地位不显赫,但至少也是六卿其一。

  然而,到了胥童这一代,什么都不是,只能靠着在晋厉公的面前卖卖萌,得到宠幸,勉强维持生活,这样的落差,胥童心里是很难受的。

  不是说三军的六卿之位都是按照“父死子替,长逝次补”的原则进行交替的吗,怎么到了胥童这里就继承不到父亲胥克的卿位了呢?要想知道为什么,我们来看一下,在胥克身上发生了什么。

  晋成公六年(公元前601年),赵盾去世,郤缺继任中军将,六卿人员将要进行重组。此时六卿分别是郤氏一人,荀氏一人,先氏一人,士氏一人,胥氏一人,栾氏一人,由于士会的入卿,导致名额本来就少的卿位变得更加紧张,并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姓氏没有入卿,赵氏。

  赵盾执政晋国二十年,他为赵氏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晋国都城绛邑的周边封地全部变成了赵氏家族的封地。也就是说,晋国六卿和晋国国君上班的地方是在赵氏的包围圈内的,因此,赵氏的影响力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如果赵氏不能入卿,其他的人坐在卿位上也是不安稳的,于是,怎么给赵氏调整一个卿位的任务落到了中军将郤缺的头上。

  此时,郤缺把目光投向了胥克。

  胥克的父亲胥甲由于在河曲之战中跟着赵穿瞎起哄,被赵盾革职查办了。胥克虽然勉强接过了父亲留下的卿位,但是此时,胥氏在晋国的根基已被动摇。没有根基的人是最好处理的,所以胥克就被郤缺安上了一个患有蛊疾(也就是神经病)的名义被剥夺了卿位。

  为了给赵朔腾出一个卿位,郤缺不惜对胥克下手,这让我想起了一段往事:由于郤缺的父亲郤芮是晋惠公的忠实粉丝,导致晋文公回国后郤氏一族被彻底弃用,郤缺被迫回家种田。直到有一天,胥臣出使回国时路过郤缺的田地,此时的郤缺正在弯腰锄草,而他的妻子则把饭送到了田间,交于劳作的郤缺。夫妻二人,相敬如宾,这温馨的一幕被胥臣看在了眼里。回到公宫后,胥臣把自己看到的一幕讲给了晋文公听,并且还极力向晋文公推荐郤缺。

  在胥臣的推荐下,晋文公复起郤缺。于是,郤氏一族又重新回到了晋国的政治舞台。

  郤氏一族能重现辉煌,胥臣恩大于天,然而,郤缺却如此报恩,实在是让人嘘嘘。怪不得胥童对郤氏恨得如此咬牙切齿。

  郤至因为一头野猪羞辱了晋厉公,这被胥童看在了眼里,于是,他找到晋厉公对他说:“一定要除掉三郤,只有除掉了三郤,国君您才不会受到逼迫。郤氏一族家大业大,树敌众多,像这种人,干掉他是很容易的。”

  胥童说出了憋在心里一辈子的话

  晋厉公只回复了他一个字:“然。”

  “然”就是同意的意思。

  既然同意了那就动手吧!不过,在胥童动手前,郤氏已经收到了消息。

  这下麻烦了,郤氏有了准备,想干掉他还真是不容易。这不,得到消息后,郤锜立马就想起兵攻打晋厉公,然而此时郤至站了出来把郤锜的情绪稳定了一下。就像鄢陵之战一样,郤至又开始了他的表演,洋洋洒洒说了百来个字,内容的核心就是:做人立身处世靠的是信义、明智和勇敢,如果不从国君号令,反而聚众与国君抗衡,这世间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

  郤至很喜欢表演,然而,他的这次表演,对郤氏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既然不想跟国君抗衡,那国君可就不客气了。胥童随即就召集了八百甲士,随后,三郤的尸体就陈列在了晋国朝廷的殿堂上。

  晋国诸卿,郤氏,就此出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