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五百六十二年

第二十章 霸业再起

五百六十二年 黄巢0238 6706 2024-07-11 11:06

  完了

  邲之战的影响是深远的,意义是重大的,此战过后,楚国成为了真正的霸主,晋国已无力再与之争锋。

  趁着这股风头,楚庄王又接连进攻萧国和宋国,晋国虽然尝试救援,但最终都无功而返。没办法,谁让人家现在是霸主呢。

  楚国好不得意,但晋国其实也不用气馁,邲之战对楚国来讲意义重大,但晋国来讲损失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正如士贞子所说:“此次战败,就如同日食月食,这何损于日月之光明。”

  说得对,日食月食不影响日月光明,正如邲之战并未真正影响晋国的实力。不过失败的结局还是要接受的,比如说,战后的总结会还是要开的。

  会议的内容围绕着一点展开:谁该为这次战败负责任。

  作为中军将,荀林父统领三军,是三军的最高主帅。但是,战前,不能号令一致,战时,不能策略如一,战后,不能撤退有序。因此,毫无疑问,此次战败,荀林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荀林父是聪明的,一回到晋国,就主动向晋景公请求处死自己。当时,战后总结会还没有开,对于怎么处置,大家还没有统一的论调,经士贞子一说,晋景公就挥挥手把他放了。而既然把人放了,现在会议开完了,再去找人家也不好,毕竟他的认错态度也是可以的,因此荀林父逃过一劫。

  好了,荀林父不追究了,但还有一个人也是要为此次战败负责的。

  先榖,作为中军佐,晋国的次卿,三军中地位仅次于荀林父的人。战前,不从号令,私自行动。战时,吵吵嚷嚷,乱发表言论,扰乱军心。战后,士兵溃败,无法组织撤退。并且,回到晋国后,一声不发,没有一点主动认错的态度。

  以为不开口这件事就会过去了,好了,现在总结会开完了,是时候收拾先榖了。

  话说先榖其实也是个苦命人,小时候老爸先克被族人先都所杀,被迫沦为孤儿。幸亏赵盾与先氏交厚,这才对年幼的先榖多加照顾。

  先克可以说是为赵盾而死的,这一点,赵盾心里也有数,所以他把对先氏的恩情全部还到了先榖身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先榖年纪轻轻的就被赵盾拉入到六卿行列任上军佐的原因。

  先榖的政治生涯起点,不可谓不高。这也就造成了他刚愎自用、不从号令的性格特点。赵盾肯定没有想过,自己对先榖的照顾最后会变成断送先氏一族在晋国地位的利器。

  邲之战回到晋国后,要说先榖一点害怕也没有,那肯定是假的。是个正常人都知道,要追究起责任来,先榖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的。

  先榖是个正常人,所以他知道自己有罪,但回到晋国后,他没有像荀林父一样自己请罪,而是做了另外一个选择------安静的等待。

  也许结果不会有想象中的那么坏,先榖还抱着一点希望。可是当总结会开完后,先榖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没办法了吗?

  只能认罪了吗?

  先榖不答应。

  接着,他做了一个惊人的选择---逃离晋国。

  也好,就像狐射姑一样,逃离晋国,到国外照样可以安享富贵,到时候再找晋国的老朋友帮个忙,把一家老小和家产财物一并送出来,那不也照样快活。

  先榖的选择没有对与错,他完全有理由这样做,我相信晋国的大部分同僚也是赞同的,毕竟不一定真有人想先榖被晋景公处死。

  逃离晋国是个好选择,但是大部分人对他的理解却是错误的。先榖逃离晋国并不是为了保全性命安享富贵,而是为了东山再起,伺机报复。

  晋景公四年(公元前596年),也就是邲之战后的第二年,赤狄部落入侵晋国,一直打到晋国清地(大概今山西稷山),而此次赤狄前来,正是先榖策动的。

  好嘛,这不是找死吗?赤狄干不过晋国是肯定的,在收拾完赤狄后,晋景公生气也是肯定的。随后,先榖被杀,并且,晋景公不仅杀了先榖,就连他的全族也都杀死。

  晋国诸卿,先氏,就此出局。

  老朋友

  好了,先氏被族灭,赤狄也被打败,晋国算是从邲之战的阴影走了出来。往前看,便是一片光明。

  当然,与楚庄王争强还是算了,不过与齐国争争还是可以的。

  齐国这位老朋友,自从齐桓公死后,离开我们的视线已经很久了,这可不是一件好事。观众都是喜新厌旧的,齐国这么重要的一个角色,可不能轻易把他忘掉。

  为了让齐国重新走进大家的视线,也为了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人,晋景公决定把这个老朋友再次请到前台来。

  晋景公八年(公元前592年),晋国派遣郤克出使齐国,与郤克同行的还有卫国和鲁国的使者。晋景公的目的很简单,经过几年的修养,戎狄收拾得差不多了,内部毒瘤也清理了,六卿的人选也重新任命了,晋国的实力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是时候再跟楚国一较高下了。而在与楚国争霸前,多拉拢几个合伙人,总是有备无患的。

  郤克带着晋景公的任务来到齐国,时任齐国国君的是齐顷公(齐桓公的孙子)。然而,在这里,从一开始,郤克就是处于愤怒状态的。

  齐顷公接待郤克时,在屏风后面,正有一群女人暗中观摩着来使的一举一动。当郤克走路登上台阶的时候,在屏风后面的女人更是直接就笑出声了。齐国的人开放,我们是知道的,但是看到外来人,也不用这么开心吧。

  当然,这群女人笑,并不是因为开心。

  因为郤克有点驼背,而跟他一起来的鲁国使臣则有点跛脚,还有个卫国使臣则是个独眼龙。

  现在明白了吧,齐顷公让一群女人在屏风后面观摩这三个人,这是羞辱,而这群女人发出的声音,是嘲笑。

  堂堂晋国上卿,领使来见,竟被这般戏弄侮辱,郤克愤怒是正常的。

  于是晋景公交代的任务,随便意思了一下,郤克便匆匆回国。走出齐国时,郤克指着黄河发誓:“不报此仇,终生不渡黄河。”

  回到晋国后,郤克便立即向晋景公请求出兵齐国。当然,晋景公没有同意,只回复了他一句话:“你个人的怨气,难道还要连累国家吗!”

  晋景公是理智的,这让郤克很快也冷静下来了,但并不是释然,这一点被士会看出来了。

  邲之战后,荀林父官复原职,但很快便告老还乡。由于先榖被杀,士会便接任了中军将一职,此时郤克则任中军佐。

  郤克在晋景公这里吃到了闭门羹,但在士会这里,他得到了同情。

  作为出使过秦国的人,士会能理解身处国外时的无奈,所以看到满脸委屈的郤克时,士会做出了一个决定---辞职。他要把中军将的位置让给郤克,让郤克将借此一雪耻辱,当然,这是后话。

  向晋景公请兵不成,失望的不只郤克,还有鲁国。作为平日里被齐国欺负惯了的,鲁国是多么想晋国跟齐国干一架,也好灭灭齐国的威风,替自己出口气,没成想,晋景公一点也不给力。

  晋国不靠谱,那就找楚国去,于是鲁国找到了楚国,请求一起出兵攻打齐国。

  一听说要打架,楚国本是很高兴的。但现在却不行,因为,楚庄王死了,现在正处于国丧期,还不能用兵。

  既然如此,那就等等吧。

  晋景公十一年(公元前589年),楚国从楚庄王的丧期中走了出来,第一时间,便率兵北上。当然,并不是受了鲁国的邀请去攻打齐国,相反,是收到了齐国的邀请去攻打鲁国。

  这又是为什么呢?

  齐顷公不傻的,鲁国邀请楚国的事,他当然知道。并且,楚国拒绝鲁国的事,他也知道,所以他也在第一时间也向楚国抛出了眉眼。

  楚国也是聪明的,跟谁站一队能获得最大的利益,他当然知道。跟鲁国去打齐国,不一定能打得赢,就算打赢,代价肯定也不小。而跟齐国去打鲁国,打不赢的概率很小,并且,只需要跟在后面捡捡战利品就好了,代价几乎不计。

  权衡好了利弊,那就开打呗。

  于是齐顷公亲自出马,率兵包围鲁国龙地。然而,这这里,他遇到了超出预料的抵抗。

  奉命攻打龙地城门的是齐顷公的宠臣卢蒲就魁,这家伙,命不好,第一战就被人俘虏。齐顷公一看,这不行啊,赶紧对龙地守将说:“不要杀他,我跟你结盟,我保证不再进入你们的境内。”

  齐顷公的态度是认真的,表情是到位的,然而,龙地守将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他不仅不听齐顷公的,反而觉得卢蒲就魁有点浪费粮食,随即,把他杀死,并且暴尸于城上。

  这就有点变态了,搞不懂古人为什么老是喜欢晒尸体,难道自己看着不恶心吗。

  而看着城墙上卢蒲就魁的尸体,齐顷公很生气,于是亲自击鼓,指挥士兵作战。齐顷公的愤怒传遍了整个齐军,于是很快,齐国的士兵便爬上了城墙,鲁国龙地宣告被占领。

  随后,齐顷公继续率兵南侵,到达巢丘(山东泰安)。

  鲁国告急,紧张的不只鲁成公一个,还有卫穆公。作为同样被齐国欺负惯了的人,卫国其实早就已经暗地里跟鲁国结盟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都懂。而卫穆公也是一个讲义气的人,眼看鲁国被齐国爆捶,他想到了一个帮鲁国分担压力的办法。

  就在齐顷公大步向鲁国侵进的同时,卫国大夫孙良夫、石稷(石蜡曾孙)、甯相、向禽将正领着卫穆公的令向齐国侵进。

  以小国侵大国,卫穆公算是豁出去了。于是一出卫国,孙良夫就遇到了齐国的军队,很显然,齐军知道他们的来意。

  现在就麻烦了,该怎么办呢,这时,石稷是主张撤退的。

  齐国国力强盛,现在又是以逸待劳,打肯定打不过。我们的目的无非也就是骚扰骚扰他,让他从鲁国的战场上分心,现在目的应该已经达到了,至于鲁国,只能听天由命了,我们没必要把自己搭进去。

  站在卫国的角度来看,石稷的主张是对啊,但是卫穆公的命令可没说遇到齐军就撤退。所以,孙良夫说:“不行,领兵出征,遇上敌人就撤退,怎么向国君复命。如果知道打不过,就不应该出兵,但是,现在既然出兵,就应该决一死战。”

  石稷:“如果军队战败了,到时候全军覆没,您又如何向国君复命?”

  孙良夫不说话。

  看着沉默的孙良夫,石稷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无奈,于是,石稷又说:“您,是国家的卿士,损失了您,对卫国也是一种耻辱。这样吧,不如您带着大部队撤退,而我留下来抵抗齐军。”

  石稷的心意,孙良夫能董,但他没有选择,所以,那就这样呗。

  孙良夫走后,石稷通报全军,将有大批援军赶到。

  大部队都走了,还援军,骗谁呢。当然,石稷骗自己人是想稳定一下军心,但他主要还是想骗齐军。

  这不,听说卫国将有大批援军赶到,齐军立刻停止了前进,就这样,卫齐两军僵持着。

  谎言,是害怕时间的,石稷知道这一点,孙良夫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都知道,僵持只是短暂的,要想解决问题,还得想其他的办法。

  其实孙良夫后撤,他并没有回到卫国,而是来到了晋国,他知道,这个问题,非晋国出手不能解决了。

  在晋国,孙良夫与同样来晋国求援的鲁国使臣臧宣叔不期而遇。于是两人一合计,找到了郤克。

  听说要干齐国,郤克就跟打了鸡血一样。

  三年前,受辱于齐国的事还历历在目,今天,看我不干死你。于是郤克立马向晋景公请兵,这次说辞就不一样了,齐国进攻鲁国和卫国,这是在挑战晋国的中原霸主地位,如果不出手的话,以后没得玩了。

  郤克的个人恩怨是可以放下的,但是,晋国的霸主地位是不容挑战的。于是晋景公随即就给郤克批了七百乘战车命他出兵齐国,七百乘哪够了,郤克请求要八百乘,晋景公同意。

  晋国一出马,鲁国和卫国就开始嚣张了,臧宣叔带着郤克长驱直入就杀到了齐国本土。看到郤克,齐顷公是慌张的,但他还是不得不鼓起了勇气。毕竟人家都杀到家门口了,如果不硬气点,那还有什么面子。

  于是,齐顷公主动派人请战:“您带领着贵国军队光临鄙国,鄙国将要以不怎么强大的军队请求与您在明天早上决战”。

  不卑不亢,齐顷公在语气上是还没有落下风的,于是,郤克回复说:“晋国和鲁国还有卫国是同姓之国,前段时间,鲁国和卫国到我晋国来,说有些大国不分日夜的在小国身上发泄愤怒,晋国国君于心不忍,才派我这下臣来向大国请求作罢。现在,我们的军队来到贵国,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所以,就用不着劳烦您了。”

  齐顷公:“既然如此,正合我意,其实,即便你不应战,我们也要兵戎相见。”

  嘴仗打完了,那就来点实际的吧,这时,齐国阵营中出了个猛人。

  只见他冲入晋国军营,举起石头砸晋国士兵,抓获晋国的士兵并且抢走他的战车,然后驾着这辆战车行遍晋国军营,并且高喊:“你们这些没勇气的人,需要勇气的可以来买我多余的勇气。”

  读史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会产生深深的怀疑,这是真的吗?这完全不符合逻辑的。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军营,然后还全身而退,除了演义小说,我想不到这样的场景会出现。

  这个疑惑困扰我很久,直到后来,我明白了,这可能是真的。

  因为,大多数士兵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他们不知道作战是什么样的,那时,整个时代的认知都集中在上层精英那里,而下层人群对上层精英来讲,无非就是一件工具。

  所以,当这么突然的事情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士兵们是不知所措的,他们不会采取任何行动。你想,一件工具会自主行动吗,我想是不会的。

  齐国的猛人开始行动了,战争的气息也就越来越近了。第二天早晨,齐晋两军在鞍地摆开阵势,大战一触即发。

  首先,齐顷公来了个动员会,内容很简单:“我们姑且消灭了敌人再吃早饭。”说完,便坐上战车奔驰而出。

  战斗一开始,局势便出乎了齐顷公的意料。

  因为,郤克受伤了,并且,还不是小伤,血直流到鞋上。

  这对晋军就很不利了,战斗才刚开始,主帅就负伤,这仗还能打吗?

  不过,晋军并没有受此影响,进攻的鼓声依然雷动。只是,郤克有点吃不消了,于是,他找到了为自己驾车的解张,说:“我受重伤了!”

  郤克的意思可能是说自己伤得挺重的,有点吃不消了,要不我先撤,你们顶着。但是,解张没有领会中军将的意思,还以为他在求安慰。于是,他也把他的伤口露了出来。

  “看,从一开始交战,我的手和肘就被射穿了,我把箭折断继续驾车,整个车轮都被我的鲜血染成了红色,我都没说过一句痛,您那点伤,还是先忍着吧。”

  解张没有意会,那就去找郑丘缓吧,作为战车的副驾驶,他应该能理解我的意思。然而,在郑丘缓这里,郤克依旧没有得到安慰。他得到的回答是:“从一开始交战,只要遇到险阻,我都会下车推车,您都不知道。”

  郑丘缓的意思很简单:一点小困难自己克服一下就是了。

  郤克很伤心,为自己驾车的两个人都不理解自己,不过解张还是看出来了,所以他对郤克讲:“受伤还没有到死的程度,你就应该尽力而为。”

  那好吧,只能咬着牙前进了,好在,郤克的这点伤没有影响到整个晋军的发挥。

  看着不停推进的晋军,郤克意识到,齐军败了,并且是大败。

  这个结果,是早就意料到了的,所以,齐顷公也早就做好了准备,而他的准备就是献上宝器和土地乞降求和。

  齐顷公是带着诚意的,然而,郤克不答应,他表示,要想求和也行,把你妈交出来,到我们晋国去做人质。

  为什么要别人他妈,郤克心里是有小秘密的。三年前,躲在屏风后面嘲笑郤克驼背的人,齐顷公他妈就是带头的。

  这就有点过分了,打仗输赢的见多了,但是要求人家他妈去做人质的就真没见过了,齐顷公表示不答应。

  那就僵着呗,要不再打一次?

  这时,鲁国和卫国赶紧站了出来对郤克讲:“再打一次就不用了,你看,这次齐国战败,死的大多是宗族亲戚。这次战争都是因为我们鲁国和卫国引起的,齐国肯定恨死我们了。如果你不答应和解,齐国必然要报复我们。晋国和齐国都是大国,作战时,你晋国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胜利。我看,还不如答应他们,晋国得到宝器,我们鲁国和卫国得到土地,这样不是两全其美吗!”

  罢了,罢了,就按你们说的办吧!郤克挥一挥手,同意了齐顷公的求和条件。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