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五百六十二年

第二十七章 齐桓公的烦恼

五百六十二年 黄巢0238 6822 2024-07-11 11:06

  申生的死给冉冉升起的晋国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个时代再一次告诉世人,天下的霸主只能有一个,而这一个就是齐桓公。

  就在申生上吊自杀的第二年,齐桓公又举行了一次会盟,而这次会盟除了诸侯之间几个老熟人之外还有一个新人也来参加了。这个新人既没有名也没有份,既不是诸侯也不是大夫,但这个人却在会盟期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因为,他在诸侯间拥有的声望,从某方面讲甚至高过了齐桓公。

  这个人是谁?有这么大能耐?

  他是储君,但既不是齐国的储君,也不是其他哪个大国的储君,而是周王室的储君,周惠王的儿子太子郑。

  身为王室成员的太子郑之所以来参加这次会盟,这其中原因既有他自己的意愿也有齐桓公的安排。

  不过,不管是太子郑的意愿也好还是齐桓公的安排也罢,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太子郑最近遇到了一件麻烦的事,他的父亲周惠王有很多个儿子,最近他有点感觉老爸现在最喜欢的好像不是他了。

  这让他感觉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危机感,所以他才来参加这次会盟,他的目的就是来求救的。

  王室太子的地位受到了危机,密切关注王室动态的齐桓公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这让他也感觉到了危机。

  在尊王攘夷的大旗之下,长幼有序是天下基本的礼仪,齐桓公表示绝不能允许在他极力维护的周王室里出现废长立幼的情况。

  这种伸手打自己脸的行为齐桓公表示他绝不能容忍,所以,他要管管这事。

  但是,齐桓公又不能直接插手周王室的事,所以他才想到在诸侯会盟的时候把太子郑带出来在各个诸侯中露个面。算是大家相互认识认识,顺便立个盟约,以后有什么事相互帮帮忙。

  齐桓公和太子郑这招是极厉害的,这次会盟过后,周惠王就算再喜欢小儿子,怕也是没有那个胆量敢轻易换掉已经与诸侯立过盟约了的太子郑。

  对于齐桓公的安排,太子郑表示很满意,因为他王室储君的地位算是暂时稳定了。而能稳定王室,齐桓公表示他自己也很开心。

  大家都开心了,但是,有一个人非常不高兴,周惠王。

  他没有想到会被诸侯算计一步,还被蒙在鼓里的他是又气又恨,于是,在心里慢慢的就忘记了齐桓公扶持王室攘除外夷的功劳,渐渐的萌生了削弱齐桓公和齐国的念头。

  周惠王想削弱齐桓公不是他一个人能做的到的,也不是随便联合几个诸侯就能做得到的,除非他联合的是天下另外几个大国。

  可是,当今天下除了齐国之外还能称为大国的也就楚国和晋国了。而要想联合晋国和楚国,周惠王必须万般小心才是,因为他俩现在还都是齐国的盟友,如果事情不成功反而让齐桓公知道了,那么周惠王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机会虽然渺茫,但周惠王不想放弃,于是,他开始行动了。

  不过联合晋国和楚国这种事是不能自己出面的,周惠王需要找一个代理人,而这人也很快就找到了,他就是郑国的国君郑文公。

  郑文公是一个合适的人,而为什么说他合适呢?

  我们把目光转移到郑国来看看。

  自郑厉公帮助周王室平定王子颓的叛乱后,郑国在诸侯间的地位是一天不如一天。每次诸侯会盟,郑国都只有做配角的命,现在的他只是一个依附着霸主生存的小国。

  这是郑国现如今的背景,而周惠王之所以找到郑文公,也是有原因的。因为申侯把自己的封邑虎牢修得漂漂亮亮的,这件事是没有经过郑文公同意的。

  申侯忘记了一件事实,他只不过是郑国的一大夫,但他现在所得的一切却不是郑文公给的,就连修建城池这种事也没有得到郑文公的同意,他的这种不把郑文公放在眼里的行为肯定是会让郑文公心里憋着一口气的。

  想想当年爷爷郑庄公在世的时候,那威风可不比现在的齐桓公逊色,那时连天子都要给郑国好脸色,哪像现在连自己的臣子都敢在自己面前跳起来。

  郑文公越想越生气,但是又想到申侯的封邑虎牢正是齐桓公给的,所以又一点脾气没有了。

  当然,郑文公也不是没有脾气,他只是不敢发泄出来,憋在了心里。

  拿郑国的土地封赏郑国的大夫,齐桓公连问都没有问过郑文公一句,想想郑文公心里那个窝囊气啊。而看着郑文公这受气小媳妇的样,周惠王正是把这看在了眼里,疼在了心里,所以才决定找到他。

  就在齐桓公带太子郑来参加会盟的同一年秋天各诸侯又举行了一次会盟,这次会盟的主题是正常的合作交流,所以天下的诸侯基本都来了,周天子也是知道的。

  本来正常的会盟是友好的,但一个人的介入却破坏了这个气氛,而这个不给齐桓公面子出来破坏气氛的人正是周惠王。

  在会盟开始前周惠王让他的卿士周公给郑文公带去了一句话,正是这句话破坏了齐桓公一手打造的天下同盟。

  周惠王告诉郑文公:“我要在背地里支持你,所以希望你去跟随楚国,然后再结盟晋国,那样以后就没有人敢动你了。”

  听着从周惠王嘴里说出来的话,郑文公当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所以他没有丝毫的怀疑,心里就乐得美滋滋的。

  得到了天子的指示后谁还会理会齐桓公,就这样,郑文公连诸侯大会都不准备参加就一个人跑回郑国了。

  郑文公犯二,但郑国的大夫可不能跟他一起犯二,因为他们很清楚的看到了霸主齐桓公的实力,并且,他们也很清楚背叛齐桓公会是什么下场。所以,他们极力阻扰郑文公,但是郑文公不理会。

  天真可爱的郑文公还以为周惠王是来拯救自己逃离齐桓公掌控的,但他不知道周惠王只是想通过他来树立楚国和晋国与齐国的对抗,他不知道有些人说话是用嘴的,有些人说话是用脑的。

  周惠王就属于前者。

  一个天子拉拢自己的诸侯所用的借口和承若竟然是让他去投靠另一个诸侯,这样的天子真是可悲又可怜。

  不过周惠王还是有一点可喜的,那就是即便自己一无所有,即便自己口若悬河,却始终还有一个人相信自己,这对天子来讲也许这也是一种幸福,郑文公就这样做了这个冤大头。

  齐桓公主持的诸侯大会,郑文公竟然敢在会还没有开完就不打招呼溜掉,这还得了,于是齐桓公表示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齐桓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54年),小白召集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曹昭公包围了郑国新城。

  齐桓公这么大的架势拉出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教训郑文公,因为,盟友的背叛是任何人都不能容忍的。

  面对齐国领导的联军,这一次郑文公没有表现出一点害怕,他好像是铁了心的要跟齐桓公对着干。

  不知道是不是周惠王的口若悬河真的给了他力量让他这么的义无反顾,还是他一直记恨着齐桓公没有经过自己同意就把虎牢赏赐给申侯。

  总而言之,这一次郑文公好像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支持自己。

  郑文公充满信心,但是小小的一个郑国,不要说齐国领着六国的精英来了,就算是齐桓公从齐国随便派一个大夫过来也够郑文公喝一壶的。

  然而,正当大家都以为郑国要遭受灭顶之灾的时候,齐国联军的头脑们却陆陆续续收到了来自他们的盟友许国的求援。

  许国正在遭受侵犯。

  是谁敢在霸主齐桓公的眼皮底下搞事情,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于是,齐桓公立马调转枪头风风火火的带领着诸侯们走上了前往救援许国的道路。

  在到达许国之前,诸侯们是做足了心里准备的,本以为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可是,当他们赶到许国的时候,发现许国并没有什么大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事是楚国干的。

  对于齐桓公来讲现在问题来了,郑国和楚国的接连反叛代表着自己呕心沥血历经数十年建立的诸侯联盟现在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小小的郑国是很好收拾的,只是没有想到原来郑国如此的胆大包天是因为有楚国在背后撑腰,难道他们早就为这件事谋划许久了吗?

  当这个问题浮现在齐桓公的脑海中时,那么现在就已经不是郑文公不参加诸侯会盟这种小事情了,而是已经到了威胁齐桓公霸主地位的地步了。

  两年前携诸侯联军南下远征楚国,表面上楚国已经认同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但现在在背地里楚国又在煽动中原小国反叛齐国的联盟,这对齐桓公来讲是不可忍受的。

  但很快他就冷静下来了,楚国既然想通过郑国来挑战我的霸主地位吗,那么好,我齐桓公就接受你的挑战。你拿郑国做桥头堡,那我也拿郑国做桥头堡,咱就让郑国看看谁才是天下的霸主。

  齐国和楚国都把郑国作为自己表演的舞台,他们肯定是没有考虑过郑国的感受的,就连郑国自己都没有想到过。

  但不管是福还是祸,谁让郑国你自己一不小心就上了这条贼船呢。

  当两个超级大国都把重心放到郑国来了的时候,这代表着许国暂时就没有危险了,但对于郑国来讲危险就加倍了。

  齐桓公现在看到的不是郑国因为不来参加会盟时的无礼,而是看到了他背后存心破坏诸侯联盟的楚国。这一次郑国敢在楚国的支持下不来参加会盟,那么他下一次也不会来,更危险的是,再下一次就可能是陈国、蔡国、卫国、鲁国都不来了。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到那时就不是代表着齐国领导的诸侯联盟瓦解的问题了,那时代表的可能就将是楚国领导的新联盟成立了。

  这是齐桓公害怕的,自己本来只是想吓唬一下郑国,没想到郑国竟然把楚国牵出来吓唬自己。

  当然,齐桓公也不是吃素的,既然楚国通过包围许国来救援郑国,那么第二年齐桓公再一次攻打郑国,看你楚国怎么办。

  这一次齐桓公没有过多的虚张声势,他没有召集其他诸侯来给郑国一个声势浩大的视觉盛宴,因为齐桓公觉得只有在吓唬人的时候才需要那么多人,而真正的干架要的只是精英。

  这一次小白已经做好了干架的准备,攻打小小的一个郑国,齐国足够了。

  当小白率领着他的虎狼之师来到郑国的时候,他没有过多的废话。

  沉默的齐桓公让郑国的大夫看到了齐国的愤怒,于是他们竭尽全力的劝说郑文公尽早向齐国屈服,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救郑国。

  可是,郑文公却没有表现出一点的惊慌,没有一点的害怕。

  因为他看到的人还没有上一次多,气势还没有上一次庞大。更重要的是有楚国在后面撑腰,看你齐桓公能奈我何。

  楚国是郑文公一切勇气的源泉,但是令郑文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自己还信心爆满的时候,楚国却开始退缩了。

  齐国的阵势比上一次小了,只有真正的高手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虎狼之师,在这方面,身经百战的楚国明显要比郑文公的眼神高好几个档次。

  齐国来势汹汹,楚国必须掂量掂量自己。当齐国展现真正实力的时候,楚国想要与他叫板,真的有这个可能吗?

  楚国扪心自问,得到的答案是自己还有好长的一段距离要走。

  楚国清楚自己跟齐国的差距,所以这一次楚国还是不敢贸贸然的出动,这让本是满心期待着楚国来救援的郑文公傻眼了,左等右等也不见楚国的身影。

  当郑文公快要绝望的时候才意识到,原来楚国其实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强大,他们还没有勇气敢直接跟齐国叫板,原来摆脱齐桓公霸主的阴影一直都是梦幻。

  失去了楚国的援助,能救郑国的就只有他自己了,看着愤怒的齐桓公,郑文公意识到这一次齐国可能不会那么容易就善罢甘休的。

  郑国危在旦夕,郑文公左思右想,想到了一个人,一个他自己看着非常不爽的人,但是这一次可以派上用场的人,要想让齐桓公消气,这个人就是最好的祭品。

  在楚国,楚文王时期,他有一个儿子,在临终的时候,他给了自己这个儿子一块玉,让他尽快的离开楚国。楚文王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担心他的这个儿子会死于君位之争,而是太了解自己的这个儿子了。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生性贪婪,只会无节制的索取,并且他还知道当自己死后,继任的楚国国君是不会再像自己这样慷慨地任由其毫无节制的索取的。

  楚文王担心自己的死会让这个儿子失去保护,所以为了让他活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离开楚国,希望他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会收敛一点。

  在楚文王的安排之下,他的这个儿子在他死后离开了楚国来到了郑国。来到郑国后的他在郑国混得风生水起立马有了一席之地,不仅得到了当时郑厉公的喜欢,并且在郑厉公死后还在郑国得到了封邑。

  不过,他的这个封邑却不是郑国国君郑文公给的,而是齐国国君齐桓公的赏赐,这个封邑就是虎牢,这个人就是申侯。

  申侯本是楚国文王的儿子,楚文王让他离开楚国,是想让他改变那贪得无厌的习性。但是人总是很难改变的,来到郑国的申侯不仅没有一点改变,反而是越过了郑文公直接去巴结齐桓公,所以,他很快就上了郑文公的黑名单。

  郑文公一直没有借口除掉申侯,但是在齐国进攻郑国的时候郑文公却想起了他。上一次把虎牢修得那么的漂亮一直没有机会对你下手,这一次正好拿你来祭齐。

  申侯是傻的,他想巴结齐桓公,结果齐桓公根本就不在乎他,反而得罪了郑文公。可能他自己也忘了自己是楚文王的儿子,可能他也不知道齐桓公现在最恨的就是楚国,可能也不知道郑文公最恨的就是他自己。

  所以,当郑文公把他抓起来的时候,他是一面懵逼的,直到头被砍掉的那一刻,他都可能还没有明白。

  郑文公杀了申侯,这让齐桓公有点看不懂,怎么的不想着做好防御咋还反倒杀起自己人了。当然,齐桓公很快也就明白了,明白过来后的齐桓公顿时心里的火气就消了一半。

  郑文公这么做,这是在表明决心啊。

  一直以来郑国跟楚国这么密切的交流,中间恐怕少不了申侯的身影,现在郑文公把申侯杀了,看样子他跟楚国是一刀两断了。

  申侯被杀,即代表着楚国和郑国的联盟破裂,也代表着郑国和齐国的联盟重归于好,这是齐桓公最愿意看到的,于是,便罢兵回国。

  郑文公就像一棵墙头草一样,在齐国和楚国之间来回摇摆,此时的他已不知尊严为何物。

  不知道郑文公可还记得那一年,齐国被戎人入侵,那一年救援齐国的是郑国。那一年郑国声势滔天,天下诸侯皆依附,那一年无以为报的齐国想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郑国,而郑国的公子洒然推脱,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时光流逝,曾经的霸主现如今还不如那时的齐国,现在的命运完全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个过程仅仅只用了两代人的时间。

  命运真的很滑稽,所有人都只不过是在陪上帝完成一场演出罢了。

  郑文公的改弦易帜代表着齐国在这次与楚国的争霸中再一次胜出。

  齐国这一次虽然没有跟楚国进行正面的对抗,但是郑国抛弃楚国重新回到中原诸侯俱乐部还是说明了一个问题:楚国现在还没有任何资格可以跟齐桓公叫板。

  再一次确定了霸主的地位,天下的诸侯没有一个再敢藐视齐桓公的权威了,这让齐桓公达到了一种环宇之内无敌手的境界。而当天下诸侯皆惟命是从的时候,也就是戎狄蛮夷不敢入侵中华的时候。

  齐桓公做到了这一点,他所作的一切和所达到的成就连他自己也被感动了。

  一个人当他完成了人生的所有理想之后扑面而来的将是深深的孤独,齐桓公很快就进入到这个阶段了。无所事事的齐桓公想到了一件事,一件对于每一个霸主,甚至是天子来讲都是很有趣的事。

  在齐国,有一座山代表着天神,代表着权威,代表着中华的信仰,代表着天下人心归一。泰山,就在眼前,这是每一个帝王霸主的梦想,在泰山封禅是人间最高规格的仪式。

  齐桓公想上泰山封禅,但是他有没有资格上去有一个人很清楚。

  第一个站出来阻止的就是齐桓公最信任的人,管仲。

  管仲心里很清楚,在泰山封禅代表着什么,他认为齐桓公还没有这个资格,但是他又不能直接跟齐桓公讲上泰山封禅得有多大的丰功伟绩,他也不能跟齐桓公讲他的这点成就还算不上丰功伟绩。于是,管仲只能告诉齐桓公要想到泰山上封禅必须要有鄗地的黍,北里的禾,还要有东海的比目鱼,西海的比翼鸟。

  这些都是什么东西,其实管仲也不知道,他之所以告诉齐桓公上泰山封禅需要这些东西,那是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不存在的。说起来,管仲还是比较善良的,其实他就是想告诉齐桓公,封禅你还是不够格的。

  上泰山封禅虽然不够格,但是天下还有很多事等着齐桓公去做,比如说拯救周王室。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