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正在焦头烂额之际,忽然得到颜恩的回报:“信陵君兼将燕,赵,韩,楚之师,前来救魏。”
正如行走在沙漠中的旅人见到了清泉,魏王喜不自禁。命卫庆率领全国能征调的兵马,前去接应公子无忌。
此时蒙骜已包围了郏州,王龁也围困了华州,先救哪处?信陵君说:“秦国听说我为将,定会加紧攻势。郏州与华州相距五百余里,我假意攻打郏州的蒙骜,再率领奇兵偷偷赶赴华州。若是王龁兵败,谅他蒙骜也独木难支。”
他命卫庆率领魏楚两国人马,筑起连营,在郏州抵御蒙骜。营中虚插信陵君的旗子,只坚守不出战,以迷惑蒙骜。信陵君自己统领十万赵兵,与燕韩之师合兵,星夜疾驰华州。
中军帐中,信陵君对诸将说:“少华山东连太华山,西临渭河,秦军靠船走水路运粮。而少华山中多生荆条与杞木,易于伏兵。若以一军前往渭水劫其军粮,王龁必会引军来救,咱们在太华山中设伏,没有不胜的。”
当即命赵将庞煖负责劫夺渭水上秦军的运粮船,命韩将公孙婴,燕将将渠各领一军,假说是接应劫粮军队,实则在少华山两旁设伏,共击秦军。信陵君自己率领三万精兵,设伏于少华山下。
庞煖打响第一炮,早有探子报给王龁:“魏国派信陵君为将,遣兵马径直前往渭口。”
王龁大惊:“信陵君善于用兵,如今来救华州,不出战,而是先劫我渭口军粮,是要绝我军根本。我必须亲自去救援才行。”
他留下一半人马继续包围华州,自己率领另一半前去救援渭口。将近少华山时,突然闪出一队大军,打着“燕相国将渠”的旗号。王龁列阵,自己接住将渠,两下里正在厮杀。
刚交战几个回合,又有一队大军前来,打着“韩大将公孙婴”的旗号,王龁只得分兵迎战。
有军士来报:“渭河上的粮船,全被赵将庞煖所劫。”
王龁叹道:“事已至此,只能继续厮杀,如果能杀退燕韩二军,再作打算。”
于是,燕韩秦三国之兵,搅作一团。从午时杀到酉时,没人鸣金。山谷中的信陵君料定秦军已疲惫,引领着三万精兵一齐杀出,大喊道:“信陵君亲自领兵在此!秦将早早来降,免污刀斧!”
王龁倒是个能征惯战的老将,可到底不是三头六臂,手下的秦兵素来听闻信陵君的威名,已经心胆俱裂,个个逃奔。王龁一人如何支撑?此战大败,损兵五万,粮船尽失,王龁本人只带着些许残兵败将,望南而逃,退入临潼关。
首战告捷,信陵君引领得胜之军,仍然分为三队,来救援郏州。
其实蒙骜早就探知信陵君大军已往华州去了,他只在本营中留些老弱之兵,插着“大将蒙”的旗帜,继续与魏楚之师僵持。蒙骜本人则带着精锐士卒,望着华州方向疾走,指望着与王龁合兵一处好痛击敌军。不料,正与信陵君在华**上狭路相逢。
双方拉开架势,信陵君身先士卒,顶着秦军的箭石奋勇向前。他左有公孙婴,右有将渠,与蒙骜展开厮杀。这一战,蒙骜折损了万余人,只好鸣金收兵。打点扎营,整顿人马,准备来日决一死战。
华州这边的魏将卫庆,楚将景阳,得知蒙骜不在军中,马上攻破秦军老营,解了郏州之围后,也往华**追袭而来。可巧正遇上蒙骜列阵,这一回里外夹攻,任蒙骜如何神勇,也敌不过五路人马腹背齐袭,又折损大半,急忙向西撤退。
信陵君率领诸军,一直追到函谷关下,魏赵楚燕韩分扎下五个大营,在关下耀武扬威了一个多月。秦军依旧紧闭关门,不敢出来应战。信陵君闹腾够了,这才各自班师回国。
魏安釐王得知信陵君大胜还朝,不胜欣喜,出大梁城外三十里迎接。这一对兄弟分别了十年,今日一朝相逢,那是悲喜交加,一同并驾还朝。魏王论功行赏,拜信陵君为上相,增加五座城邑,自此后魏国大小政事,皆由信陵君决断。另外,赦免了朱亥擅杀晋鄙的罪行,拜为偏将。
自此一役,信陵君威名传遍天下,各国都备厚礼,前来大梁向魏无忌求取兵法。信陵君将门下宾客平日所著的书,编为二十一篇,七卷阵法图,名为《魏公子兵法》。
说起来,信陵君的确是个非凡之人。自他之后,天下的确再无一人能凝聚六国之力与秦国相抗。战国四公子,无论从胸襟,能力,才华来说,信陵君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位。
咸阳城内,蒙骜与王龁两位败军之将,前来向秦庄襄王请罪,说:“魏公子无忌‘合纵’五国,兵多将广,臣等不能取胜。损兵折将,罪该万死!”
“卿等屡立战功,为我大秦开疆拓土,今日之败,实是寡不敌众之故,非卿等之罪。”秦王说。
刚成君蔡泽进言道:“诸国之所以能再次‘合纵’,都是因为有信陵君魏无忌。大王应该派一使臣与魏国修好,请公子无忌前来咸阳相会,等他一入函谷关,便立刻杀了他,永绝后患。岂不美哉?”
秦王采纳了蔡泽的计谋,遣使与魏国修好,并请信陵君入关。
信陵君的门客冯谖说:“孟尝君与平原君都曾经被秦国羁押,侥幸逃脱,公子不可重蹈覆辙。”
魏无忌自己也不愿去,便与魏王言明此事,派朱亥出使,带一双白璧向秦王谢罪。庄襄王见信陵君不肯来,大怒。
蒙骜密奏道:“魏使朱亥就是锤杀了晋鄙的人,是魏国有名的勇士,应该留他为我秦国所用。”
秦王要加封朱亥以官职,可他怎么也不肯接受。秦王更火了,命左右将朱亥丢进虎圈中。圈中有只斑斓大虎,一见食物来了,正准备扑上去呢!朱亥大喝一声:“畜生何敢无礼!”
究竟朱亥命运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