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婴齐一死,楚共王便提拔右尹壬夫为新的令尹。可芈壬夫其人,实在下作,性贪婪,一上任便向楚国治下各个属国索要财赂。陈成公拿不出来,便派辕侨如出使晋国,纳贡称臣。
晋悼公趁此机会,先召集诸侯在鸡泽会盟,后来又在戚地开了一次会。中原诸侯声势大振,连那吴子寿梦都来参加了。
想楚庄王时代,楚国何其威风,可到了楚共王时代,却屡屡被晋国打压得抬不起头,究其原因,还是没有一个像斗子文,孙叔敖一般的贤相的缘故啊!
楚共王查出是令尹壬夫做梗,才失去陈国这个藩属的,大怒,杀了芈壬夫。任用弟弟公子贞为令尹,出兵车五百乘讨伐陈国。此时陈成公妫午已薨,即位的是世子妫弱,是为陈哀公。他畏惧楚国的兵威,又与公子贞盟好,依旧归附于楚国。晋悼公听说陈国叛了,大怒,马上要兴兵伐陈。
正此时,忽然无终国君嘉父派遣大夫孟乐来新绛了,献上虎豹之皮近百张。奏曰:“山戎诸国,自从被齐桓公征服,一向平静无事。但近年来,因为秦国与燕国衰微,山戎们觉得中原无霸主了,又开始四处掠夺。寡君听说晋侯贤明,想继承齐桓公与晋文公的霸业,特来代表诸戎部落请求与晋盟好。”
答不答应与诸戎盟好呢?晋国诸将都说:“戎狄异族,没什么亲缘信义,不如讨伐。当初齐桓公鼎定霸业,便是先定山戎,后征荆楚。这些夷狄都是豺狼本性,只能以兵威压制。”
只有司马魏绛的意见与众不同,他说:“不可。如今刚合诸侯,霸业未定,如果兴兵伐戎,楚国必会趁虚而入,中原诸侯又会叛晋而附楚。夷狄如禽兽,诸侯若兄弟,岂能得禽兽而失兄弟呢?”
晋悼公问:“那可以与诸戎和好吗?”
“与山戎和好有五个好处:山戎与晋相邻,地广但物资匮乏,我们可以用物换地;二来边境止刀兵,可以使边民安心耕种;三来免去劳师袭远之苦;四可使诸侯更加畏服于我;最后一点嘛,使我国无北顾之忧,可以专心对付楚国。有这五点好处,主公为何不从了无终之请呢?”
晋悼公十分欣慰,便派魏绛为和谈使臣,和孟乐一起到无终国。国王嘉父召集山戎诸国,一齐到无终,与魏绛歃血为盟,约定:晋侯主盟中华,为霸主,与北方诸戎互不侵叛党,各保安宁。
会盟结束,戎主们喜气洋洋,纷纷拿出些土特产来感谢魏绛,可人家却一样也不收。戎主们相顾而言:“上国的使臣竟如此廉洁!”因此更加敬重。会盟成功,魏绛回新绛复命,晋悼公也十分高兴。
此时楚令尹芈贞已得了陈国,便又移师向新郑出发。因为虎牢那里有重兵把守,便走汜水一线,绕经许国望颍水而来。郑僖公姬髡顽大为恐惧,便召集六卿来议事。
与晋国的六卿不同,郑国的这六卿全出自公族,且清一色都是郑穆公的子孙。是哪六卿呢?公子騑,公子发,公子嘉,这三位都是郑穆公之子,郑僖公得叫他们一声叔祖父的。还有公孙辄为公子去疾之子,公孙虿为公子偃之子,公孙舍之为公子喜之子,这三位都是袭了父亲的上卿之位,郑僖公得叫他们一声堂叔父。
郑国的重要职位全都被公族宗亲占据,哪有其他人才的施展之地?因此沦落到墙头草的地步,也是情有可源的。
这六位上卿都是郑僖公的长辈,可姬髡顽为人心高气傲,平时对他们不甚尊重,尤其是与居首的公子騑关系紧张。
君臣开会,郑僖公主张坚守新郑,以等待晋国的援军。公子騑开口说:“远水岂能救近火?不如从了楚国也罢。”
郑僖公说:“从了楚,回头晋国必会来讨伐,那时怎么办?”
“晋国与楚国谁都不会顾念咱,咱也没法选择,只能择其强者而事之。以后这样办吧,准备些财货玉帛放于新郑城外,楚兵来则跟楚会盟,晋军来则与晋盟好。两雄相争下去,总会有一个胜出的。到时咱们跟着强者求其庇护也就是了。”
这话一出,郑僖公大怒,心想:我不要面子的吗?这样做墙头草,以后都没脸见人了。拂袖而起说:“照你这个主意,那以后郑国将朝夕待盟,国无宁岁了!”
遂不听他的,准备派人去晋国求救。可朝中的大夫都不敢违背公子騑,没有人肯出使的。郑僖公愤然,说:“你们不去,寡人自己去!”当夜,宿于驿舍。公子騑派出门客在馆驿中将郑僖公刺死,假说是暴病而亡。
之后,公子騑立了郑僖公之弟姬嘉为君,是为郑简公。命人前往楚营传信:“与晋国盟好都是姬髡顽的主意,如今他已死,郑国请求与楚会盟罢兵。”
令尹公子贞遂接受郑国的请盟,之后罢兵回国。
晋悼公听说后,问诸大夫:“如今陈国与郑国都反叛于我,该先讨伐哪一个?”
荀罃说:“陈国地小又偏,无关紧要。但郑却位于中原枢纽,向来图霸,必先服郑。宁愿丢十个陈国,也不可失去一个郑国啊。”
韩厥认为荀罃见识清明高远,将来必能征服郑国,又加上自己年事已高,想将中军元帅的职位让给他。晋悼公先是不肯,但架不住韩厥一再相请,只好准了。韩厥告老还乡,荀罃代为中军元帅,率领大军挥师伐郑。
郑国人墙头草做了近百年了,已十分稔熟。晋国的大军刚到虎牢,就接到郑人请盟归附的国书,荀罃很满意地接受了。等到晋师凯旋归国时,楚共王亲自领兵来讨伐,郑国又与楚王会盟罢兵了。
晋悼公气得发狂,问:“郑人如此反复无常,毫无信用,兵至则从,兵撤就叛,怎样才能让他们忠心附我,再无反叛呢?”
有人要问,为什么晋楚不干脆灭了郑国,也省得这个墙头草左右摇摆?这可能是因为春秋时期,列国还多多少少顾忌着名声与《周礼》的缘故吧?所谓伪君子是也!大规模的兼并战争时机未到。
究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