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北宋之逆天系统

第九十二章 敢叫日月换天地

  “奉大王谕命,册封郡主王氏为朝鲜长公主,监国,摄领军国事。”王续然首先宣读一封简短的大王制诏。

  “臣等遵旨!”

  朴东阶等人恭敬地伏身应道,然后向端坐在高丽王概下首的王柔行大礼。

  “臣等参见朝鲜长公主!”

  礼成之后,朴东阶奏道:“有义士李德晟献传国金印,大功社稷,还请大王行赏。”

  汪直跪在高丽王概身边,伏身侧耳在高丽王概的嘴边,用心倾听,然后转头过来,恭敬地复述大王的话:“大王问,李德晟哪里人士,家世如何?”

  “回大王!”韩献瑀捧出一卷文书,大声念道:“李德晟,字道明,世居日南邑,先祖为前唐皇室。前唐年间,杨贵妃遇马嵬驿之乱,假死脱身,被唐明皇送至扬州。那时已经身怀六甲,在扬州产下皇子李玙。唐明皇闻之大喜,但其时已成太上皇移居剑阁,为避祸事,唐明皇赐玉印“开元命符”,遣人送贵妃母子于海外,碾转至日南邑。流传十八代,三百六十年。前些年,李道明为朝南商会东家,一直奔走高丽、大宋、日南邑三地,无意中得我高丽传国金印,献于大王。”高丽王族敢瞎编,刘伯阳更敢编。

  “善,李公子大义,宣李公子上殿。”汪直转述着高丽王概的话。

  “宣李公子上殿。”

  改扮过的刘伯阳恭敬地上殿了。自从戡乱事定,刘伯阳就已经上书辞去一切高丽国官职,仅以宋国上使名义继续在海石堡待命,等候国书,据说这几日身体有恙,今日代表宋国观礼的是副使吕轻车。

  “见过大王,见过朝鲜长公主!”

  高丽大王看上去又有话说了,不过这次事关重大,汪直不敢口头转述,而是请上了王续然、朴东阶、闵进朝三位重臣。三人听完汪直的转述,又低声转问了几句高丽王概,得到了点头认同,又合计了一下,王续然开口转述王命。

  “日南邑义士李德晟德才兼备,出身前唐宗室,血统高贵,又大功于高丽,封汉阳公,尚配朝鲜长公主,加开府仪同三司,进平章军国事,襄助国事。”

  “臣遵命。”刘伯阳,不,应该是李德晟恭敬行礼道,朝鲜长公主王柔也伏身领命。

  “公主、驸马,诸位大人,大王乏了,要回后宫歇息了,国事还请公主与驸马会同诸位大人处理。”

  “臣等恭送大王!”大家心里都有数,被人抬着走的高丽王概的作用就到此为止了,大家都静候他咽气的消息。病得如此之重,还要强撑着出来为国理事,真是太难为他,这几日还是不要再打扰他了。

  “而今非常之时,当非常行事,三日后是吉日,当为公主驸马大婚,早日监国摄政,主持国事。”王续然扫了一眼众人,朗声说道。

  “该当如此!我等附议。”朴东阶接着说道,随即闵进朝、全镇永、韩献瑀、文度韬、崔敬忠、李蛮陀、孙景等人纷纷附议,其余的文武官员们也跟着伏身表态。

  大事已定,王续然九人将王柔、刘伯阳请到偏殿,布置亲信护卫禁卫好,然后伏身齐声道:“见过主公主母!”

  王柔扫了一眼殿里的人,忍不住转过头来看向刘伯阳,眼神复杂。刘伯阳咳嗽一声,轻微地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道:“现在大事已定,我们也该商议大事,高丽国的前途命运。”

  “请主公明示!”

  “余观高丽,德化不全,未脱粗鄙,为了摆脱茹毛饮血之状,早日进入文明,当行全盘教育。说官话,行官文,教诲人人知书达礼。”刘伯阳抛出了第一条,官文官话就是大宋话和大宋文字,对于这些这些士子们倒也不排斥,现在读书都是在读汉书,士子们都会说汉话。而且他们也觉得现在高丽国的土著话太多了,有时候不同村话音就不同,加上村民绝大多数不识字,对于传达政令简直就是噩梦。

  “正当如此。”众人纷纷点头。

  “其次,高丽官制混乱,重重叠叠,除了四京两界外,分五道,下辖州、府、郡、县、镇,十羊九牧。所以我决定将高丽分为六道,开京、汉阳合为京畿道;西海道依然为西海道;西界、东界一部合为平安道;交州道一部、东界一部合为东原道;杨广道改为忠南道;全罗道和庆尚道不变。每道设分抚某某道宣政使,主理民政庶务;分巡某某道按察使,主理司法刑名;分守某某道镇守使,主理地方备军防务。道下设县,设县令、县典、县尉,分理民政、司法、防备。县以下为乡镇。”

  “中枢分东府西署北院南司。东府为参议府,以参议政事领诸曹政务,指导各道宣政使;南司为通政司,以通政使领督察御史台与监察御史台,督察御史负责察核审计诸曹政务,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地方诸道县。”

  “我观高丽,禁网不张,缓刑数赦,律法刑名几近废除,毫无章法可言。故设北院奉政院,掌出纳王命,典理律法。奉王命修治典律,颂布全国执行,以奉政大夫分治各道县按察使、县典。再下辖大理寺,总理全国刑名审判。”

  “西署为督军署,掌兵籍虎符,领全国军务事宜。高丽军分两种,卫军为常备军,精锐之师;备军,地方防务兵力,卫军后备。卫军分前后左右中二十卫,定额每卫五千人。”

  刘伯阳林林总总说了三十六条。

  扫了众人一眼,刘伯阳问道:”诸位可有什么疑惑?”

  “主公,如此清晰职责,各司其职是不错,只是这按察使、大理寺归奉政院所辖,与参议府刑曹有权责重叠之嫌。”韩献瑀开口问道。

  “奉贤,刑曹与按察使、大理寺还是有区别的。奉政院负责修定颂布律法,按察使和大理寺有按律审判的权力;参议府按律法行民政,刑曹是其中一环,如负责社会治安维持,刑事等违法案件侦缉,犯人收押监禁,以及公诉。通政司负责监督奉政院、参议府、督军署对律法的执行。其中细则我这里有《机构组织和流程律》草案,你们一看就一目了然。”

  众人默然了许久,王续然开口道:“主公,你这是将行政权,立法权,监察权以及军权分立,各自制衡。”

  王柔脸色微微一变,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刘伯阳,却发现这位高丽驸马反而一脸喜色。

  “没错,悠远悟到政治的真谛,那就是制衡。只有分权制衡,各司其职,才可能避免出现君猜忌臣,臣防范君之局面。只有君臣之间少了几分猜忌防范,多几分互相信任,才能精诚团结。”

  众人一听,好像是怎么回事。刘伯阳的这套政治体制,奉政院负责制定框架规则,参议府和督军署在框架内按照规则处理民政军务事宜,通政司则负责监督参议府和督军署遵守规则的情况,以及奉政院制定规则的合理合法性。四个机构各司其职,又互相制衡。尤其是参议府和督军署,分领民政军务,最要紧不过,所以被奉政院和通政司以某种方式重重监管着。

  “当然了,制度虽好,还要人去执行。我们暂且如此,边实行边改进。”

  看到众人没有什么意见,刘伯阳转向王柔问道:“公主殿下,请问还有什么训示?”

  王柔看了一眼众人,长叹一口气道:“开京城历经多次变故,城垣破废,百姓失所,气运已尽,为延我高丽国运,我希望能够迁都汉阳,开京改为开城。”

  迁都汉阳?众人不由为这位朝鲜长公主在心里叫声好。开京三次变故,城破民损,王宫也被烧成一片废墟,高丽王室已经威严尽失。在这个危急时刻,必须有非常手段才能让全国军民一振。迁都汉阳是第一步。反正开京城也是要重修,不如直接去汉阳城修。一旦去了汉阳城,不仅跟以前做了一个割裂,也使得那些残留下来的旧势力跟着一起重来,正好方便“新生代”们趁机抓权,取而代之。

  迁都之后恐怕就是要改国号,这位长公主和主母,不仅摸准了自己主公的思路,还知道顺势而为。一旦改国号,尤其是公主诞下的子嗣继位,那她就不是一位临危受命的高丽公主,而是开国之君,或是开国之母,在史书上的地位完全不同了。当然了,自己也成了开国元勋不是。

  思量过后,都想明白的众人伏身道:“臣等附议!”

  王柔继续说道:“其次,改奉大宋为宗主国,求册封。”

  王续然等人都觉得低估这位主母的政治智慧,这一招妙,几乎和上一招相互响应。改国号肯定会遭受国内旧势力的反对,那怎么改?找个老大当宗主国呗,然后请宗主国赐国号,顺理成章就成事了。高丽国以前拜老大是正常事,前唐、大宋,辽人,最强大就认谁,也没什么羞耻的。尤其是现在高丽国几次变故,“政治宿老”们被清扫一空,“新生代”手段和权力都有了,但威望的确还差些,找个名气够响的宗主国出来帮忙背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新生代”的政治理念跟刘伯阳一样,务实,只要管用,面子算啥?

  现在的宗主国辽人被女真人打成了狗,也该换个老大了。女真人,以前的穷邻居,陡然而强,高丽国上下还改变不了以前的心态。大宋,虽然打仗手艺潮了点,但架不住人家名气大,又是土豪巨富啊,好处大大的有。

  “臣等附议。”

  大事都谈好了,王续然等人都一一告退,因为接下来是主公主母商议四大机构人选的事宜,这种事,做臣子的还是不插手,等封赏就好了。

  “官人,对于四官署主官的人选,你应该是定议了吧。”

  “是的公主,我的想法是王悠远以司徒领参议政事,朴青台以司空领通政使,韩奉贤以司寇领奉政大夫,闵进朝以司马领督军使,文平略领京都尹,掌汉阳京畿道。崔子诚、李秀海、孙武山领征南、征西、征北将军,各领五卫,全都义以征东将军领五卫,兼分守京畿道镇守使,拱守汉阳。”

  “大人考虑得周全,这九人即是大人最信得过之人,妾身自然也信任他们,依为柱石。对了,大人,奉大宋为宗主国,当如何请封?”

  “公主,我的意思是彻底一点,如此这般。”

  “这样也好,这样的话大人也便于驻军高丽,以防万一之事出现。”王柔现在跟刘伯阳两位一体,再紧密无间也不为过。

  吃了晚饭,又谈了许久,刘伯阳忍不住开口道:“公主,我们谈了一天的正事,现在天色已晚,不如我们探讨下诗词歌赋。”

  听到这里,王柔不由地羞红了,这位夫君,那晚献了三首诗词,就是说要给自己讲解诗词里的深意,不知不觉中就滚到了床榻上,赚了自己的身子去。现在又说探讨诗词歌赋,狼子野心一览无遗。

  “讨论诗词歌赋啊,那大人可有新作?没有新作怎么讨论诗词歌赋?”

  完蛋,作茧自缚,今晚不抄一首估计连门都进不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