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好了以后,刘疏带着大女儿刘秀子离开,因为从铜山里出来,那刘秀子一路欢喜地游玩,那里想早早地又回去铜山,上了马车便告诉父亲:“这不是往驿道中行驶吗,我们就往那京城里的家去吧,我想九皋哥哥了。”刘疏听了,知道这孩子耍心大,再一想如若不应允她,她回到铜山把这里的事情往她妈那里讲了,我这不又是自讨苦吃。于是告诉刘秀子:“既然是出来了,女儿你说的也是啊,顺便进京城去看看九皋,你们兄妹也有好多年未见到了。”尔后,吩咐那驾车的小厮:“往长安城里去吧。”
这刘秀子高兴得不得了。
的小厮:“往长安城里去吧。”
这刘秀子高兴得不得了。
京城邓通的府上,邓通将莫名交给九皋后,又一心为宫廷中的事情忙碌去了。再说汉文帝仿佛被皮肤病困扰三天两头地被折腾的够呛,宫廷上下一片阴霾笼罩。那文帝更是成日里哼哼唷唷痛苦难熬。
此时正发生了一件大事,是边境地区发生了一次战役,匈奴大举入侵汉朝边境,文帝命将军周亚夫率军抵挡。并且亲自带着病体前去军营,慰问士卒。皇帝的马队到达军营门口,却被守卫拦住,对方见到文帝,竟箭上膛刀出鞘,如临大敌。并吼叱道:“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汉文帝无奈,进不了军营,立即派人偷偷进去给周亚夫传话,周亚夫这才下令开门,文帝的车队这才进了军营。进入军中还有人要求皇帝的车队不能疾行,要减缓车速,汉文帝一切照做。几经周折,皇帝终于见到了周亚夫,周亚夫第一句话就是“恕臣盔甲在身,无法施以全礼,请允许臣以军礼代替!”汉文帝见军容整肃,并没有因为之前的遭遇有所不满,还夸赞了周亚夫,向军队致敬。
这次边境之行回到宫中,文帝的病情加重。邓通更是日夜陪伴安抚。
一日太子刘启前来看望父皇,知道父皇才从边境归来,又听到大将军周亚夫对父王的态度,当即就告诉文帝:“父王出境边关,遇如此待遇,为何不一刀砍了那老匹夫的头下来!”谁知道文帝听了说道:“你知道什么!能够用他的地方还多着呢,凭你的那点本事,你能亲自征战去!老子不给你扫平周围的障碍,你能顺利接老子的位子不成。先皇的经验是什么?用得着就用,用不着的时候才杀……你给我出去。只让邓通一个人陪我,你们一个个都是只会来气朕的”。文帝气脑赶走了太子。
这太子出去,咬咬牙,万般无奈地离开。
再说刘疏带着女儿刘秀子一路风光无限地到了长安,因为之前的家几乎都搬到了铜山,所以他直接将马车开到了刘通的家里。
那刘秀子见到堂哥九皋,欢喜得很。两人趁着大人们寒喧,九皋带着刘秀子到自己书房聊起。见到九皋的书房,四壁墙上皆是书藉,又见到书桌上堆满了一叠一叠自己写的诗词赋文。这刘秀子打小就崇拜这个相貌出众,才华横溢的堂兄,见状连忙告诉九皋,自己才从梁国过来,又讲了父亲在梁园山下置了土地,还要建房子园子。“你是说你们到了梁园?”“是啊。”“见到天下闻名的枚乘了吗?”这九皋虽说住在长安,也知道那梁园是天下大师集聚的地方,早巳心里向往。再说九皋特别崇拜枚乘,所以问道。“什么枚乘,父亲未允许我上山,说待以后,可以去自家的园子里住。”“天下有名的大才子,他著书都以七字开头,比如《七发》包罗万象,美文呀。早先听说他在刘濞门下任郎中,现在怕是也到了梁园吧。”“待到我们家的园子建好,我们一起去便是了。”
九皋摇头叹息。
且说枚乘;字叔,淮阴(今江苏淮安市)人。他的少年时代大约是在汉高祖刘邦统一中国后的和平环境中度过的,这样他才得以习文写赋、研究学问。汉高祖立国后,分封皇族。刘濞是刘邦的侄儿,被封于沛,为吴王。吴王野心很大,他开山铸钱,煮海水为盐,使封国十分富庶,并大量招纳人才,伺机而动。枚乘以文才被招为吴王上宾,并且很快当上了郎中。吴王常与朝廷分庭抗礼,枚乘看在眼里,识破了刘濞不甘人下的野心,便挺身而出上谏吴王:“必若欲所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劝吴王不要有非分之想。但吴王不听劝告,于是枚乘便离开了吴王,去投奔梁国,当了梁孝王刘武的座上宾。
汉景帝登基后,九个同姓王羽翼已丰,他们封地的总面积超过朝廷的疆地,并有自己的军队和税收来源等。朝廷中有识之士都为之担心,御史大夫晁错上疏要求汉景帝“削藩”。这件事被吴王知道了,便联合赵、楚等七国诸侯,打着“杀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公然进行叛乱。汉景帝只好杀了晁错,以换取诸王退兵。枚乘这时再劝吴王趁此收兵,以免自取灭亡。但吴王还是不听,终于招来杀身之祸,七诸侯的军队被大将周亚夫击败,刘濞逃到东越,被东越人捉住杀掉。
七王之乱平定后,枚乘由于有先见之明而声名大振。汉景帝让枚乘去当弘农都尉,枚乘不屑做郡吏,便借口有病而辞官,又回到了梁国。梁国宾客都喜好辞赋,枚乘在其中更是首屈一指,深受人们的称赞。但不久梁孝王刘武去世,枚乘只好回淮阴家乡闲居。
汉武帝即位后,对枚乘十分仰慕,派“安车蒲轮”(用蒲裹轮,行驶稳便)接枚乘赴京。当时枚乘已值风烛残年,行至半路,就因病去世。据《汉书·文艺志》,枚乘所遗文章二篇,载于《汉书》本传,他的遗赋有九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三篇——《七发》《菟园赋》和《柳赋》。枚乘的作品遗留至今不多,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高,《七发》在形式上承前启后,无论艺术性或思想内容,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于是两人约定,等到自家的园子建好后一起去梁园住。
那刘秀子与父亲在邓通家住了几日,长公主家的邓饶知道自己的这个妹子来到了长安,非要请她与九皋一起到自己经营的红楼里去玩。
且说这邓饶,仗着长公主的人势,与京城里的些贵族子弟过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不说,成日里到处张罗打听天下的美女子,只要是有些姿色就千方百计地弄到自己的红楼,供那些贵族子弟娱乐玩耍。从中牟利地维系着与朝廷千丝万缕的联系。拿他自己的话说;自己就是趴在长公主身上的一个王八。为什么这么说呢,但凡是来他红楼以姿色赚钱的女子,他看上了的,先占为己有再说。那些红楼里的女人们仿佛就是他的家产。而那逐渐年老色衰的长公主只要他能为自己赚钱,其他的事情也无力多管。这邓饶的声誉深受邓通的痛恨,因为从中有个长公主,也不敢过多管他。从小便不允许九皋与他一起玩耍,在邓通的家教里,他希望自己的儿子都是知书达理,能文能武的正人君子。而今,大儿子邓东皋掌管着铜山,运作正常,又娶妻生子了。唯有这个小儿子九皋,成了文痴似的,成日里只想着诗词赋文什么的,眼看已经十四岁的年纪了,他心里盘算着如何为他物色一女子结婚生子地过日子。
九皋是书痴迷,即使三九天气,不怕寒冷,床中尽是书简,时常锦衾香尽身处寒冷,也不知道。一心想要勤奋读书成枚乘一样的大才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邓通的二公子九皋长到十四岁,肤白俊美,身体修长,凤眼直鼻,唇若莲花瓣儿。平时不苟言笑,性情温和自然,为人处事态度低调,礼貌待人、从三岁开始读圣贤书,上至《诗经》《离骚》《九歌》先秦诸子百家,尤其儒学略有精通过人之处在于出口成章。常年生活在都城,又有才华博学的先生教诲,善于思考,察言观色。邓家上下人见人爱。父母更是视若珍宝,还没有到十岁便有自己的马车,左右书童,丫鬟小厮的伺候。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
这天,天高云淡,正是初秋时节,才过了十四岁的生日的九皋身着平常人家的蓝布长衫,因为习惯了母后的节俭,他从不束发戴冠,穿丝绸衣服佩带宝玉。出来家门,身边只一贴身的侍卫年岁比他大一些的那个莫名,这莫名长得魁武,仿佛与邓家有些缘分,自从留在这邓家伺候九皋开始,无论练武读书都是形影不离,把个九皋的心思摸得透透的,几年后那皇宫里的养育他长大的莫公公还帮他说了一房媳妇儿,邓通又在京城为他买了一处宅子,夫妻俩住着。还有了个自己的儿子。邓家对他的确是不薄,他也知道自己的一家大小的好生活皆靠自己伺候九皋得到。所以对自己的主子邓九皋,那真叫是尽心尽力了。
一天,九皋想要出去走走,知道九皋喜欢青山碧水的地方便说:“少爷不是喜欢爬山吗,我知道这京城有一座山,那山上风光秀丽。”“那还不赶紧去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