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州、临淄、交州、北疆。
四个地方同时有重要消息告知孙策,如此密集的繁琐事件,还是第一次遇到。
反正也很久没有召开内阁会议,孙策干脆让贾诩稍等一会,再把李儒、杜畿、狄仁杰三人,以及郭嘉、刘晔、法正三位臭皮匠全都请来。
今日,若有什么定议,那必然是会引起轩然大波的决策。
政治就是这样,他需要人不断的去琢磨,与时俱进,在实践中研讨,在研讨中实践。
没有最佳的政治决策,只有最符合时宜的政治手段,对孙策而言如是,对刘备而言亦如是。
打下汉中,是刘备的又一次腾飞,可惜,他的胜利果实被李世民篡夺了一部分,这令他如鲠在喉,正打算找回场子,结果江州又发生意外,不得已,他只能见好就收。
江州的意外,是刘裕暗中耸动的一次民变,说是民变,实则是江州一些大家族,对刘备这个外来客的排挤。
至于这场角逐的好戏,最初是刘裕演给孙策看的,偏偏他忘了,孙策是最不在意,更不会去抱大家族的臭脚,戏刚上演开来,观众却退票而去。
不过这场变化,让刘备发现了自己的内部问题,他现在面临着所有势力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制不符实。
字面意义也就是,一个势力的发展,因为制度的落后或者狭隘,制约了这个势力的发展,需要有新的政治见解和决策,引导势力走向正确的方向。
总结一下,就四个字:需要改革。
“不行,这样和孙策又有何异?看看他的治下,那还有我世族立足之地?”
吴懿啪的一下拍着桌面,愤然而起,对王安石的提议,他一百个,一千个不赞同。
“吴大人可别忘了,孙策之齐国,就是因为此法,才能傲视群雄,独领风骚”
“孙策,有窃国之举,我蜀汉不用此法也罢”
秦宓一甩衣袖站起来,坚定不移的表示支持吴懿,现在蜀汉大部分官员,都是由蜀中各大家族的人员在兼任,要动他们的利益,简直异想天开。
“然,我蜀汉地方势力过于强大,这是不争的事实,江州的骚乱已经说明问题严重性,秦大人恐怕还不知道,在江州带头闹事的,可就是桓家”
桓氏与秦氏经常互通有无,世代结姻更是家常便饭,这次桓氏闹事,竟然没有和他知会一声,这让秦宓很被动,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刘备,强作震惊“桓家又如何?做出此等犯上作乱之事,哪怕是我秦家子弟,老夫也照样大义灭亲”
表完这个态度,秦宓坐回椅子里,眼观鼻鼻观心,想了想,又觉得不对,赶忙给庞羲和黄权使眼色,变法之事,万万不可行,否则益州将彻底沦为外人的益州。
“树挪死人挪活,人不思变,注定会被淘汰。李悝变法,使魏国一跃成为众多诸侯国的翘楚;吴起变法,使楚国国力逐渐强盛,最后还联合赵国大败魏国;还有齐国邹忌、韩国的申不害等人,都为自己的国家昌盛,带去不可磨灭的影响,当然成效最显著的,当属商鞅。各位大人可以想一想,如果变法之后,能使国家强大,那么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又如何呢?蜀王殿下,还请慎思”
王安石长篇大论一番后,重新把话题引入正轨,他才不管秦宓为什么反对,以及张松支持自己的理由,现下没有时间再内耗下去,他们已经晚了孙策太多年。
然而,这在蜀地世家的眼中,全都是扯淡,只有利益,才是他们最关心的,如果内耗能换来永恒的利益,他们情愿就这样内耗下去。
“自殿下入蜀以来,事事都离不开世家的大力支持,前些年制南蛮,定犍为,这些年进荆州,略汉中,那一样是少了世家的鼎力支持?殿下,还请驳回王磊的不明之举,以免寒了世家之心”
刘备很烦,坐在位置上,动了动屁股,王安石之所以要变法,如果没有他的允诺,怎么可能提到明面上?
不错,之前为了站稳脚跟,他必须要借用世家的力量,可现在,世家的唯心主义,让他不胜其烦,动不动,就找他要好处,还常常拿他们的'从龙之功'来做谈资,爱惜羽翼的刘备,只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
而今看来,这变法之事恐怕还要重长计议,王安石今日只是刚抛出个话头,就遭到了益州世家的绝对抵触。
尤其是方才庞羲的一番话,已经说明了他们世家对此的态度,所以刘备非常别扭的挪了挪屁股,而后语重心长的说道“庞大人言重了,这不也就是拿出来讨论讨论嘛,何必争得脸红脖子粗呢?行得通咱们就行,行不通,咱们就……想办法把它变得行得通即可”
这是刘备的态度,变法必须执行,还要雷厉风行的执行,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原来事态是这样的,老奸巨猾的庞羲没有说话,而是转过头看向话语权最终的黄权。
黄权是个很有见地的人,在刘备入蜀前,就曾力谏刘璋,不要纳刘备,就像不听,后又劝刘璋提防刘备,仍旧不听,最终被雀占鸠巢。
这事在刘备得知后,不仅没有怪罪黄权,还加以重用,成为蜀地一派的领军人物之一,有些时候,即使陈庆之的话刘备都会左耳进右耳出,唯独黄权,刘备视之为箴言。
“蜀王,还有各位同僚,在下对变法之事,不明所以,自古以来,变法之事都是建立在血雨腥风之中。试想,倘若行之,或可使我蜀汉昌盛,却要以世家繁荣做赌资,反之,我蜀汉又恐以国制落于人后,如之奈何?”
黄权似站在中立的角度在对此事做评价,然吴懿、庞羲等人仔细一听,又觉得有什么不对。
紧跟着,黄权继续说到。
“姑且不提孙策,只说袁氏两脉,其一南一北,声势何其浩大,兵甲充沛,物资丰盛,谋臣如雨,良将如云,可最后,仍旧成了一堆黄土”
“而击败他们的,正是各位口中的异数,孙策,以及效其而行的曹操,这是为什么?”
“据闻,孙策治下……各位,非是在下长他人志气,到目前为止,我蜀汉境内,还流传着一首儿歌,天府之国没忧愁,那是没往齐国游,诸位,是坐以待毙还是破而后立,自行掂量吧”
黄权之言已很发人自省,但这也要看是谁,刘备,听罢觉得后脊骨发凉。
吴懿、庞羲诸人却觉得危言耸听,毕竟黄权所言,和他们没有太大关系,说句难听的,只要孙策来了,能保证他们的利益,他们并不介意是刘备还是孙策当政。
所以,他们不仅没有触动,反而还心中怨恨黄权,为什么要帮王安石说话?
台下众人的神情,一一映在刘备的脑海中,忽然,在他人不经意中,流露出一抹狠色,随即又转瞬即逝。
“安石,今日暂且议到这里吧,你的提案,本王会好好考虑,改日再议吧”
刘备罢手?显然不可能,以退为进,才是当下的明智之举。
蜀汉在寻求改革,李秦也同样,只不过这里的改革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绕,已然成为一言堂的秦国,根本无需如此大费周折。
顺从的,给大枣,反对的,哪怕你只是在肚子里抵触几句,一经发现,那就不是给大棒了,而是大刀。
至于曹赵,是早就效仿孙策,走上了集权统治的道路,这里的传世大家族,早没了往日风光,可以说现在的曹赵,已经开始坐品改制后的果实了。
刘楚?抱歉,他们现在只会考虑,如何挨过之后的每一天。
徐达和郭侃打得不亦乐乎是真,但于刘楚而言,其结局只是秋后问斩的这个秋,是什么时候而已。
………
后世有不少华夏史学家认为,华夏元年,不仅仅是帝国建制的一年,也是整个社会体制,正式脱离封建机制的元年。
而作为社会体制的转变,这一步,比之国外,早了正正八百年,就这,还是受到华夏帝国影响的原因,总的来说,华夏帝国能屹立于世界之巅,其最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个时代的君主们不安于现状,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