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的夜晚已是凉气逼人,加上海风势猛,往往能将寒气吹入心扉,所以沿海的乡民都是早早熄灯歇息。
杭州湾外的无名小岛上,此时却是灯火通明,在海天俱黑的夜晚仿佛一盏明灯,隔着数里都能看见。
这便是申不时等人苦寻的落脚处,他们一路躲避明军骑兵的追杀,向着海岸狼狈逃窜,终于在前日找到了接应的船夫,一路摇晃至岛。
初上岛时也是夜晚,他们立刻就被岛上的热闹震惊了:这里完全不像松浦隆信所说的,是一群倭人农民盘踞的荒岛。岛上不仅有简陋的木栏箭塔,里面更是木屋林立,甚至还有街铺,俨然是一个军镇。
申不时轻车熟路地带着二人在镇中穿行,沿途所遇皆是剃头赤脚的倭寇,却不对申不时怀疑,显然他已经来过多次。
走到一间木屋前,申不时略一用力便把门板推开,“就在这睡一晚吧,明天再拜会首领。”里面只有几块床板和草席,告诉他们这里确实是海外孤岛,不过他们已经精疲力尽,倒头便睡。
第二天晚间岛田三郎宴请他们三人,出乎北六息的预料,岛上众倭的首领反而最不像倭寇,看起来大约四十,随意地披着头发,没有把发中剃平,腰间也没有长刀肋差,目光在北六息与松浦隆信身上来回打量,倒像个精明的商人,没有一丝倭寇的凶狠。
不过跪坐在他身后的都是真倭,始终手按刀柄,双眼似眯似合,吐息均匀,一旦有变即会拔刀而起。
“申君来得好慢啊,我还担心是不是出了什么变故呢。”岛田三郎笑眯眯地说道,他的汉话说得竟与汉人无异,想必是与汉人交往甚密。
申不时笑笑,伸手引荐北六息,“这位便是我说过的北兄,朝鲜天道院的高徒,曾只身刺杀过王阳明。”
“噢!”岛田三郎略一吃惊,“是书院的院长王阳明吗?可我听说他还健在啊。”
“否则在下也不会四处漂泊。”北六息拱了拱手,苦笑道。
申不时再抬左手,指向松浦隆信,“这位想必不用介绍了吧。”
岛田三郎哈哈一笑,“松浦君!听说你们在台州被明军打得大败啊!”
松浦隆信的脸色陡然阴沉,下意识地握紧了刀柄,岛田三郎身后众倭豁然直身,左手虚按地面,以便随时跳起。
岛田三郎对这一切仿佛不知一样,依旧自顾自地说着,“松浦君能前来投奔是在下荣幸啊,我这里也收留了不少落魄武士,相信松浦君会和他们聊得来的。”
松浦隆信盯着岛田三郎,一字一顿地说道:“乡野村夫,也敢戏谑武士?”
岛田三郎轻蔑地摇摇头,“此一时,彼一时了。”
申不时放下酒杯,出来打圆场,“我们前来投奔,是岛田君的实力,希望能够共谋大业,我也知道诸番直接多有矛盾,眼下明军日强,还望各位能够不计前嫌,相互帮助。”
岛田三郎遥敬了申不时一杯,“申君果然识大体,不枉我对申君青睐有加。”
“那不知岛田君对在下早前所说的大计考虑得如何了呢?”申不时放下酒杯,身体微微前倾,显得有些迫切。
“拿下南直隶——确实是我从未想过的事情。”岛田三郎坦言道,“不过自闻申君高见之后,我觉得也未尝不可。”
“那岛田君的意思是?”
“我已经挑选众多高手,准备潜伏进南直隶周围,自己则亲率大军引来明军,以便奇袭南直隶!”
岛田三郎说得信心满满,申不时却彻底愣住了,“派高手……奇袭?”
“正是。”
“多少人?”
“七十二人。”
“从何处去?”
“太湖。”
申不时沉默了。
岛田三郎却很奇怪地问道:“申君难道没有听过风声鹤唳的故事吗?一旦丧失斗志,八十万大军都会被吓得望风而逃,何况是守卫应天的那群明军呢?”
申不时艰难开口道:“应天乃明国陪都,城墙之坚、火器之足、士卒之勇都是数一数二的。我虽也是打算乘虚而入,但岛田君这种做法无异于荒唐。”
“诶!申君莫不是忘了我是贩卖军火为生的,你觉得高不可攀的应天,我早已摸得一清二楚,应天的明军平日飞扬跋扈,目中无人,以‘禁军’自诩,这样的军队,往往一触即溃。”
“岛田君既然执意如此,申某也不便多说。”申不时见他如此自信,只得叹了口气,心底却已经在盘算另寻出路,“之前所说的内应,原本是方便我们乘虚而入的,岛田君既然执意奇袭,那也许也用的上,只是可惜我未能与之联系……”
“申君所说的内应,是叫钱芳吧?”岛田三郎打断了他。
申不时怔住了,岛田三郎哈哈一笑,挥手从怀中抽出一张卷轴,让近侍递到申不时面前。
“这是……”申不时审视了一番,豁地抬起头,眼神中尽是震惊。
“应天及周围的明军布防图。”岛田三郎得意地看着他,“这位钱公公与我相识多年,我贩往南洋的火器,多半都是他从明军武库中克扣出来的,这张地图自然也是他给我的。”
申不时低声笑了出来,“难为我绞尽脑汁不得与之相见,没想到自有机缘在此啊!只是不知道钱公公为何如此?”
“他私通倭寇的事被发现了吧,不过他也提到了什么大计,似乎就是申君所说的?”
“正是!”申不时兴奋地举起地图,“有了这个,拿下应天简直是易如反掌!”
“哈哈!的确是易如反掌,不过也要诸位帮忙啊!我虽然收拢了不少武士,其中高手却不多,即便精挑细选出的几十人,也略感不足,所以即便有了地图也不敢冒泡出发,终于等来了诸位啊。”他转向北六息与松浦隆信,“松浦君的刀法我是早有耳闻的,北君的武功我虽没有见过,但申君颇为称赞,想必也是可靠的。”
北六息微微一笑,一旁的松浦隆信却是面色阴沉。
岛田三郎再看向申不时,“当然,更重要的是申君这位智勇双全的军师啊!”
“哈哈哈!”申不时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
宾主尽欢,除了松浦隆信。
是夜,三人回到屋中,松浦隆信独自和衣睡去。独留北六息与申不时二人。
“真是有趣。”北六息感叹道,“我先是见申兄想用山贼造反,然后又见了这位想带一群武林高手去攻打城池,还非要七十二个,明国之行真是大开眼界啊。”
申不时笑笑,“古者以天地阴阳五行之成数为七十二,他这么说,无非是附庸风雅罢了,免得让人看出他的农民出身。”
说着说着,申不时的语速逐渐慢了下来,到最后眉头紧锁,沉默不语。
北六息疑惑地看着他。
海风逐渐将兴奋的申不时吹醒了过来——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岛田三郎根本就没打算打南直隶。”
北六息问道:“什么意思?”
“他是一个商人!”申不时激动起来,“以前更是个农民,他没那么大胆子!他也知道这七十二人打不下南直隶!”
“那他图什么?”
“谈判。”申不时眯起眼睛,“七十二人绕开重重防线直达应天城下,甚至敢攻城,必使明庭震动,他想以此证明自己的实力。”
“然后——招安。”北六息明白过来了,“果然是个商人,那我们还在这做什么?”
“我们还能去哪呢?”申不时苦笑道,“据我所知,数年来,岛田三郎很少与明庭冲突,而是不断收买落魄武士,拉拢其他倭寇,悄然养精蓄锐,如今松浦隆信落败,那岛田三郎这支就是最强的倭寇了。”
北六息回头瞥了一眼睡着的松浦隆信,“果然还是钱比武士道重要啊。”
“除了这里,我们无处可去了。”
“我想再问申兄一遍——你为何造反?”
申不时抬起头来,轻声道:“为民。”
“为民?”
“朝廷无良,欺压百姓,百姓敢怒不敢言,朝廷便愈发猖狂,视百姓为鱼肉,肆意凌辱。唯有义士揭竿而起,上斩县官,下出豪绅,方能威震朝廷,乃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可我没等到这样的义士,所以我只好自己来做。”
“哪怕勾结外敌?”
“哪怕勾结外敌。”
“哪怕死伤百姓?”
“哪怕死伤百姓。”
北六息轻搓手指,眼神暧昧,“这是很让人不齿的事情呢。”
“那也没办法。”申不时坦然道,“我们只能找到这样的盟友,那就只能接受,如果我可以替这些百姓去死的话我早就去了。”
“我不觉得你能成功。”
“赢了或者死了我都能接受,只要我们掀起的阵势够大就行了——我是有觉悟的,这条路走下去是肯定要死的,但我愿意死。”
“用数万生灵的性命去惊醒少数人?”
申不时点点头,“必须有人愿意去死,活着的人才能更好的活着。”
“这话我听人说过类似的。”
“谁?”
“李温良。”
申不时愣了一下,“剑仙大人也说过这话?”
“大概意思差不多。”
“怎么说的?”
“忘了,你不说我都想不起来这事。”
“噢。”申不时又恢复了之前的姿态,静静地靠在那里。
“你觉得他和你像吗?我觉得你们很像。”
申不时看向他,问道:“哪里像了?”
北六息想了一下,“他杀过官吏,而你也想杀;他心系天下,你也自称为民;他像个书生,你也像。”
申不时笑笑,“这还是第一次有人把我和剑仙比肩呢,真是诚惶诚恐,不过我却觉得我们没那么像,至少——他太温和。”
“传首四方还温和?”
“因为他始终是一个人啊,或者几个人,这都是无法对抗朝廷的,更无法让朝廷惧怕,即便他是剑仙。”
“可我听说明庭十分忌惮李温良啊?”
“一分忌惮是忌惮,九分忌惮也是忌惮。朝廷是怕李温良,但没有那么怕。不然,他何以下落不明呢?”
北六息眼皮一跳,却仍然不动声色地问道:“依申兄看,李温良的确是失踪了?”
申不时摇摇头,“朝廷奈何不了他,他也不能进一步劝诫朝廷了,我看是心灰意冷,隐居了吧。”
北六息凑近了身子,压低声音道:“那他要是死了——你们会怎么样?”
申不时微怔,摇头道:“不是我们会怎么样,而是有的人会怎么样。”
“那有的人会怎么样呢?”
“无非就是有人哭,有人笑,有人要拔剑。”
“谁会哭,谁会笑,谁会拔剑?”
“百姓会哭,公卿会笑,林寻舟会拔剑。”
提到林寻舟,北六息沉默了。
修行以来,他的锐气、他的抱负,全都在书院被林寻舟一剑削去。
他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意气昂扬。
良久,他缓缓说道:“林寻舟和李温良很不一样。”
“当然不一样,李温良是天上的神仙,林寻舟却始终是个凡人,只不过这个凡人武功很高。”
“李温良真的曾经一剑破军吗?”
“当然,说书人都知道。”
“林寻舟这么一剑斩楼吗?”
“这个……说书人不敢说,但传闻是这样的。”
“那我们怎么赢林寻舟?”
“他是一个人啊。”申不时不假思索,“就像李温良与明庭一样,一个人再强,能做的也是很有限的,林寻舟能杀掉十人百人,难道还能杀掉千人万人?”
“还有明军呢。”北六息提醒道。
“无妨,松浦隆信之败,在于他过分依赖武功。岛田三郎贩卖军火多年,手中火器毫不逊于明军,海岛易守难攻,鹿死谁手尤未可知。”
“可如果我们输了?”
“那是你要考虑的问题。”申不时笑了,“事到如今,是成是败,我都了无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