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代言情 凤乱天下之公主复仇记

第68章 分庭抗礼

  元宁熙闻言一怔,疲倦的病容显出几分愧意,他瑟缩着将手藏进袖中,垂着眼避开了她的目光。

  元靖云冷冷看着他,继续说道:“你知道我对裴文仪恨之入骨,你怕将来有一天,如果我得知了焜儿的身世,会因此加害于他,所以才找了梁绍成,用以牵制我。我问你,你许给他什么官职?”

  “中书令。”元宁熙低声答道。

  “果然如此,中书令执掌中书监,正好与我的尚书台分庭抗礼,想必过不了多久,他就要分走尚书台的一半相权了。”

  元宁熙沉默了好一会儿,长叹了一口气,抬起凹陷的双眼看着她,轻声说道:“阿云,你记不记得,有一年中秋,我们在东宫赏月。”

  元靖云一怔,没想到他会突然提起这件陈年旧事。她看了一眼他晦暗的病容,没有说话。

  元宁熙继续说道:“我还记得,你那时大约十三四岁,大哥不让你喝桂花酒,你还跟大哥赌气。大哥见你不理他,就故意逗你,说可惜阿云是个女子,以后长大了,只能当个欺负驸马的刁蛮公主。你很不服气,就问大哥,若是个男子又如何?大哥说,你若是个男子,将来必定是个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豪杰人物。你还记得,当时你怎么回答的吗?”

  “我回答说,只要有大哥在,狂澜不会既倒,大厦也不会将倾。”元靖云的眼前,浮现出元定武在月色下爽朗大笑的自信模样,心口不禁一阵刺痛。

  元宁熙抬起手掌覆在额上,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可惜,二哥实在没用,没有大哥治国平天下的本事。阿云,你是知道我的,我从没有大哥那样的胸襟抱负,我只想当一个富贵闲人,却在这樊笼中困了八年,如今头一回自己拿主意,你又说我做错了,我只想庇护我的孩儿,我……”

  元靖云凝视着他凄苦的病容,不禁悲从中来,心生怜悯。

  假如没有这些波折,大哥本该继承大统,以他的文才武略和胸襟抱负,必定会成为彪炳史册的一代明君,哪会像现在这样,英年早逝、壮志未酬。

  假如没有这些波折,二哥与裴文仪两情相悦,他也本该当他的惠平王,早早迎娶她做王妃,一辈子闲散自在,共享天伦、携手白头,可如今,他们却落得由爱生恨、互相折磨的下场。

  可惜,没有假如。

  元靖云凝神思忖着,心中渐渐有了决断。她膝行上前,离他的病榻更近些,看着他说道:“二哥,我问你,你当真如此看重焜儿?”

  元宁熙有些不解地看着她,答道:“这是自然。”

  “对你来说,焜儿比世间的任何东西都重要?”

  元宁熙脸上的惶惑更深,看着她答道:“没错,对我来说,焜儿比我的命更重要。”

  元靖云不由自主握紧了拳头,深吸了一口气,只要走出这一步,恐怕就没有回头路了。她好不容易下定了决心,对元宁熙凛然正色道:“既然如此,那就请陛下立第二份遗诏吧。”

  “第二份?”元宁熙一愕,紧皱着眉头看着她,“可是,之前的遗诏已经封存了。”

  “那份遗诏如常生效,我让陛下立的第二份遗诏,只是备用的密诏。”

  “密诏?这是到底是为何?”元宁熙问道。

  “这份密诏,或许有一天能保焜儿平安。”

  “那,照你的意思,这第二份遗诏,要写些什么内容?”

  元靖云靠近他的病榻,俯下身子,凑到他的耳边,悄声低语了几句。

  元宁熙听完她的话,不由得大惊失色,近乎骇然地盯着她,急声说道:“这……这怎么可能?我……我没办法……我做不到……”

  “如今焜儿是太子,也是大宣未来的陛下,”元靖云拿起腰间以金框镶嵌的宗主令,轻抚玉牌中间那道裂痕,“我身为元氏宗主,本就有匡扶元氏的责任,又岂会加害他。”

  元宁熙咬紧了牙关,痛苦地摇了摇头,说道:“不,阿云,你糊涂了,你根本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元靖云放下手中的宗主令,抬起眼温柔注视着他,柔声说道:“我只知道,无论元焜的母亲是谁,他都是我二哥唯一的孩儿,我会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他。”

  元宁熙静静凝视着她,枯槁的病容越发憔悴,在他黯淡的眸子中,有一抹微光闪动。他默了一阵,喃喃说着:“阿云……你当真……”

  元靖云对他微微一笑,轻轻握住他瘦削冰凉的手,郑重其事地说道:“二哥你放心,我以性命担保,若非万不得已,绝不会公布这份密诏。”

  ❖

  当晚,戌时一刻,大宣皇帝元宁熙薨逝。

  在他临终之际,神志已经不清,元靖云离他的床榻不过数步之遥,她听得清清楚楚,他咽下最后一口气前,叹息一般说出的那两个字:“文仪。”

  果然,二哥还是对她……

  元靖云看着他的尸身,心中不由得一阵哀恸。可是,现在不是悲痛的时候。

  她强忍住眼泪,对伏在御榻前抽泣的曹克说道:“曹公公,立刻昭告天下,为大行皇帝发丧。”

  “是。”曹克抬起袖口擦了擦眼睛,朝她叩了一礼,起身朝殿外走去。

  “咚!”

  元靖云吓了一跳,听到门外台阶上传来这声清脆的叩击声,在静谧的夜色中,显得格外刺耳。

  “咚!”

  这种硬物敲击在石阶上的声音,由远至近。曹克止住脚步,转头看向她,苍老的面容上显得有些为难。

  “咚!”

  元靖云心中一沉,知道躲不过了。

  她抬手仔细擦去眼角的泪花,深吸了一口气,正襟危坐,看向门外的方向。

  果然,梁绍成身穿一套丧服,从门外慢慢走进殿中。他手里杵着一根木质丧杖,杖头撞击在地板上,每走一步便“咚”地一响。

  “陛下!”梁绍成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呜咽着泪如泉涌,膝行上前来到御榻前,“陛下……真的宾天了?”

  元靖云冷冷注视着他,没有说话,朝曹克一抬手。曹克揖了一礼,再次朝门外走去。

  “慢着。”梁绍成伸出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泪痕,粗糙的麻衣揉红了他俊秀的眼睛。他转头看向曹克,说道:“请曹公公暂不发丧,我与公主有几句话要说。”

  元靖云柳眉轻蹙看着他,问道:“暂不发丧?你这是什么意思?”

  梁绍成依然盯着曹克,没有看她,说道:“想必曹公公应该记得,陛下在遗诏中封我为中书令。”

  这话显然是说给她听的,中书令执掌中书监,曹克不能违抗他的命令。曹克有些为难地看了她一眼,带着几个随侍的宫女和黄门退了出去。

  梁绍成转头看着她,抬手抚平了麻衣袖口的褶皱,说道:“还请公主恕罪,我为爱妻服丧,怕冲撞了陛下,多日来不敢觐见,只能吃斋念佛为陛下诚心祝祷。”

  元靖云冷冷盯着他,他多日没有觐见,却在陛下驾崩后这么快赶来,看来陛下身边早就安插了他的眼线。

  梁绍成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意,意味深长地看着她,说道:“如今陛下薨逝,我与公主同为托孤之臣,盼望今后与公主和衷共济、辅佐幼帝。”

  “你别忘了,托孤之臣还包括戚太尉。”

  “戚荣卓?”梁绍成冷哼了一声,“他与焜儿无亲无故,终究是个外人,我们可要防着他。”

  这么说来,陛下薨逝的事,他想连戚太尉也瞒着?梁绍成想要揽权专政的狐狸尾巴,这么快就藏不住了,也未免太心急了。

  念及此,元靖云有些轻蔑地看着他,说道:“这就是你秘不发丧的原因?”

  梁绍成展颜一笑,露出一排整洁的皓齿,说道:“公主说错了,这不是秘不发丧,而是暂不发丧,想必,公主也不希望重蹈满月宴的覆辙吧?”

  元靖云听到“满月宴”几个字,心中不由得一凛。她略一迟疑,一抬眼看到梁绍成阴恻恻的笑容,打定了主意。她站起身来,一边朝殿外走去,一边说道:“陛下骤然薨逝,京中需要戚太尉主持局面,以免让别有用心之人有机可乘。”

  “别有用心?公主可真是冤枉我了,我的这番筹划,这都是为了公主。”

  “为了我?”元靖云不由得止住了脚步,转头看他。

  “没错,谁知道,公主竟然不能理解,我的一片赤诚之心。”梁绍成长叹一口气,走到她身后,抬起修长白皙的指尖,轻轻抚过她的肩膀。

  “你放肆!”元靖云猝不及防,一把拂开他的手,匆忙后退几步,与他拉开距离,对他怒目而视,“梁绍成,你听着,倘若你再敢僭越,我绝不饶你。”

  “僭越?”梁绍成看着她微微一笑,“公主是焜儿的姑母,而我是焜儿的舅父,况且,中书令和尚书令都是三品,何来僭越之说?”

  元靖云忿忿盯着他,整理着思绪,渐渐明白过来。

  陛下此前封他为中书令,虽说中书监里多为宦官,但中书令这样的要职,往往是由常人担当。自从丞相之位有名无实以后,中书监就与尚书台分理政务,承担了原本丞相府的公务。

  显然,梁绍成刚才有意僭越,是想借此向她示威,表明他的身份已经今时不同往日。

  梁绍成饶有兴趣地看着她,说道:“话说回来,如今大军在外,公主难道就一点儿也不担心吗?”

  元靖云正要往殿外走去,听出他话中有话,便骤然止住脚步,微微转头瞥了他一眼,说道:“我有什么可担心的?”

  “刚才也说了,我的这番筹划,可都是为了公主着想。这东路军的统帅,是公主的驸马,此次北伐连连告捷,如今,又兵不血刃地进驻了旧都。”

  “你少含沙射影,”元靖云柳眉一挑,转过身看着他,“我驸马只不过暂时驻守厉城,等到六叔与他换防以后,他很快就会回军。”

  “可惜啊,现在的濮南王元舜,正忙着收编那些胡夏的降卒,西路军连厉城的影儿都还没见着。”

  “你到底想说什么?”

  “公主如此聪慧过人,怎么就想不到呢?”梁绍成看着她嘲讽一笑,学着她的语气说道,“倘若此时,陛下驾崩的丧讯传到了厉城,让别有用心之人有机可乘,只怕……万劫不复。”

  元靖云闻言,不禁心中一凛。她眉头轻蹙,将目光投向殿中的御榻,二哥的遗体上盖着一张明黄色的织锦,那代表皇家威仪的颜色,仿佛一下刺痛了她的眼睛。

  她慢慢抚住胸口,深吸了一口气,隐隐摸到衣襟中叠放着的那封密诏。

  对了,在二哥临终前,她答应过二哥,会拼尽一切保护他的孩儿。既然如此,就容不得半分闪失。

  元靖云放下抚在胸口的手,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她抬眼看着梁绍成,说道:“你去告诉曹克,秘不发丧,任何人胆敢走漏风声,一律处死。”

  “公主果真是个杀伐决断的女中豪杰,梁某悉听尊便。”梁绍成看着她微微一笑,紧盯着她的明眸中,闪过一抹阴恻恻的寒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