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父袁公路

第115章 渡江转斗

家父袁公路 中原衣冠 3424 2025-04-02 13:56

  大战过后的津口此刻一片狼藉,寒风更是为这坞堡下的潦草场景增添了几分肃杀之意。吴景正有序地指挥着手下各部拾取财物,孙策则望着对岸凌乱的星火,内心颇为复杂。

  牛渚矶此刻就在他的眼前,这是锁钥东南的必争之地,也是让吴景、孙贲等人折戟数次的险要之地,只因长江在此处最为束狭,而且水流湍急,堪称咽喉要地。大多数没听说过牛渚矶名字的人可能听过它的另一个名字:采石矶。(实际上这二者还是有些区别的,元代地图就特意区分开了牛渚和采石两个地方,《寰宇记》有载:“牛渚山突出江中,谓之牛渚圻,山北谓之采石”)

  “苲融……这是退兵进坞堡内了?当真是鼠辈啊!”

  就在他漫无目的地思考之际,吕范忽然来到了他的身边,身后则是一队面为土色、手无寸铁的败军,“伯符,这是樊能的亲兵。”

  孙策简单扫了一眼后拍了拍吕范的肩膀,“子衡,辛苦你了。”

  “这群人……该如何处置?”吕范眼中闪过一道精芒,并将身体稍微靠近了孙策。

  “你们……想死还是想活?”孙策故意侧开脸,不去看那队俘虏,而是擦拭起了自己染了血的铁戟。

  “想活,想活!”丧胆般的求饶声当即传来。

  “好。”孙策顿了顿,然后冷眼望向那队亲兵,“你们且记住:樊能没有死,不要问为什么,记得就是。”

  “是,是!”俘虏们捣蒜一般磕着头,根本不敢问这是何缘故。

  而吕范先是吃了一惊,然后迅速又明白了孙策的用意,于是便没有特意点破他,转而向他询问道:“伯符,你说我们应不应当趁此时机迅速渡江,直取牛渚?”

  孙策听到吕范这么说先是一愣,随后无奈地看了眼手下那群检阅着战利品的兵士,苦笑道:“适才经历了一场恶战,将士们都已无了战心,而且我们现下能用的也不过只有几艘战船,还是待公瑾那边传来捷报后,明早再渡江吧。”

  可他话音刚落,身后忽然传来一道清透的声音:“兄长不可。”

  而孙策当即扭头回望,却看到一个神色庄严的年轻将领走了过来,此人乃是他手下部将徐琨(实事求是的说,这个名字有些难绷),孙坚之甥,虽然稍微长他几岁,但辈分上他却要称自己一声表兄。

  “哦,琨弟,姑母可安顿好了吗?”孙策一时间没有疑惑于徐琨为何如此制止他,反而询问徐琨家眷状况如何,他此次出征还带了一家子人,有“不成功,便成仁”之意。

  “兄长。”徐琨微微蹙起眉头,旋即正色道,“我知你心中想法,如今将士们已失战意,且苲融胆怯无能,不足忌惮,可这驻扎在沿岸县镇不只苲融一人,而且方才还有几路兵士趁乱逃亡了……如果刘繇这时派出大量水军来阻击我们,那于我们而言大为不利啊,横江津不可久留,只有渡过长江,才能得喘息机会……如若船只不足,那就应该砍伐芦苇制作木筏,辅助船只渡过军队。”

  而孙策在听到徐琨这一番言论后颇为惊奇,并觉得徐琨说得很有道理,不过他又想到他这个表弟平日最好的不过是耍刀弄枪,如何有了这等智谋。

  “琨弟,你这一句话点醒了我啊,我这就鼓擂点兵,立刻渡江。”孙策赞赏着自己眼前的徐琨,“不过……这计谋当真是你出的?”

  徐琨见孙策如此问道,当即尴尬地挠了挠头,“不瞒兄长,这话是我母亲让我转告于你的。”

  孙策听后有些惊讶,但思虑了片刻又点了点头,“替我多谢姑母,策定不负她的心思。”

  “我孙家不愧是兵圣之后,须眉有胆识,巾帼有智谋。”想到这,孙策嘴角不自觉地咧开。

  吕范也当即走了前来,神色严肃地对孙策说道,“可如今军心涣散,若贸然出军,会不会……”

  孙策见吕范还有些迟疑,当即握住了他的手,诚恳地对他说道,“有道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子衡,如今咱们得趁这第一口气还没用完歼敌于不备啊!”

  “不等周公子了?”

  “我相信他与叔至定能克定张英,这样我们渡江便无了后顾之忧。”

  “这……好吧,你说得对!”吕范见孙策如此果断地说道,也认可了他的说法。

  随后,他亲自取来战鼓,敲起了震声的集结之声。而方才还在争抢着财产的兵士们急忙列阵集合了过来,他们此刻个个神色慌张,仿佛如临大敌。

  “伯符,伯符……”吴景则在这时一头雾水地走了过来,他似乎以为是樊能旧部还要做最后的反扑,“这是如何了?又有敌情?”

  孙策见吴景一脸懵懂,便拍了拍他的肩膀,沉声说道:“舅父,此番我军虽胜,但若不趁势渡江,恐夜长梦多。我已决意,即刻渡江,直取牛渚矶!”

  吴景听罢,微微一愣,但随即反应过来,皱眉道:“伯符,将士们方才恶战一场,早已疲惫不堪,此时渡江,怕是……”

  “叔父,我明白你的顾虑,但战机稍纵即逝。如今,正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时!”孙策打断了吴景,目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

  说罢,孙策大步走到军阵前,目光如炬,扫视着眼前这些疲惫却依旧挺立的士兵,这些人里有投奔他不过几日的军士,也有他父亲的旧部,更有他亲自招募的锐士。

  “诸位将士!今日一战,我军大获全胜,但此役并未结束,牛渚矶就在眼前,那是我军立足东南的关键之地!若能拿下此地,我军便可一鼓作气,直取江东!”

  “我知你们累了,倦了,可我们如果在这里停下了,那明日刘繇的舟船就会兵临津口,届时又是一场恶战,那时还要死多少弟兄!”孙策撕扯着嗓子,“此战或许收获颇丰,或许你们拾来的财物可以供你们回家作个富家翁了,可我且问问你们:这天下动荡,哪有人能安享太平?”

  他的声音在夜色中震荡,在江岸边环绕。

  兵士们此刻面面相觑,虽有疲惫之色,但听到孙策的话语,眼中却也闪过一丝精光。

  “你们追随我孙策,难道就是为了这些许财宝,为了这微不足道的一次、两次之大捷?”他继续说道,随后又举起了手中的铁戟,神情坚毅地望向众兵士,对他们高喊道:

  “财物就在眼前,可天下也在我们眼前!”

  他咬着牙,握紧铁戟,眼中透露的火光似乎是再问:你们要今天还是要天下?

  那一刻,兵士们被孙策的气势所感染,纷纷高呼:“愿随将军!”

  阵下的程普、吴景更是在寒风中浑身一震,随后留下两行热泪。仿佛是看到了那位故交之模样。

  “传我军令,伐芦苇,作木泭,渡江!”

  不多时,数十条简易的木筏制作完成,船只也已准备妥当,而孙策和徐琨率先登上一艘大船,高声喊道:“诸位,随我渡江!”

  兵士们纷纷响应,你前我后地登上船只和木筏。伴随着刺耳的号声,这支船队缓缓驶向对岸。虽然江水湍急,船身不固,但方才被感染了的兵士们却毫没有萌生退意。

  然而当大军借着风势快要接近牛渚矶时,孙策却发现情况并不如他所想。

  牛渚矶的地势比横江津更高,而且此处的码头居然还被苲融烧毁了,岸边上苲融则早已布下了一支长枪兵,他们此刻手持长枪严阵以待。

  “我还以为苲融真就逃之夭夭了呢。”他冷哼一声。“乘船者向前,乘木筏者左右分散,寻地势低处登岸,只可进,不可退,违者当斩!”

  然而樊能所造的的船只高度并不足够,当船头快要靠近岸边,长枪兵的威势令他们难以靠近。

  “哪个儿郎愿随我来!”孙策急呼道,正值此紧要关头,不容得他有半分犹豫。

  话音未落,徐琨所带领的一众亲兵应声而出,而孙策提戟在手,大喝一声,率先刺向岸边的敌军,若是稍有不慎,他怕是就要变成刺猬,而敌军见状,纷纷举枪刺来,但孙策毫不畏惧,铁戟横扫,将长枪一一拨开。

  “将军小心!”一名亲兵高呼一声,挡在孙策身前,却被长枪刺中倒在地上。孙策心中一痛,但无可奈何,只得任由其血染牛渚江口。

  “杀——”孙策又刺去一戟,结果戟头正好为一力士所接住,他见状当即乘势一跃,在敌我都瞠目结舌的情况下登上了险要的岸口。

  这一刻,他瞳孔中绽放出浓烈杀意。

  琨母时在军中,谓琨曰:“恐州家多发水军来逆人,则不利矣,如何可驻邪?宜伐芦苇以为泭,佐船渡军。“琨具启策,策即行之,众悉俱济,遂破英,击走笮融、刘繇,事业克定。——《三国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