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六国三十三将

第四回 黄天化送礼奔南诏 宋钦差见宝生邪心

六国三十三将 鱼钓人 5687 2024-07-06 15:05

  话说于良祖收兵回营,到筑铜关殿帅府坐下,众将分坐两旁,他马上写好本章派人送往长关交给安帝,安帝得知匪贼被灭十分高兴,也知道了这些人的来历,对于良祖的做法很赞成,同意让投降的那十几个人就此定居南诏,每人赏银五百两,让岳廷在筑铜关给他们安排住处,又嘉奖了于良祖,让他收兵回襄都,圣旨一到,于良祖马上就拔营启程,临走时告诉岳廷好生照看单老和单通,并请了几个武师教单通武功,一切安排妥当,他带着三员副将领兵赶回襄都。

  一路无事,回到襄都城里,一进将军府就有人找他,于良祖一看正是夫人的贴身丫鬟,名叫紫烟,紫烟一看他来了,脸上露出激动之色,跑过来说道:“老爷可算回来了!夫人已经生了,是个男孩儿,这几天一直在等你呢!你快去后院吧!”

  闻言,于良祖大喜,连盔甲也没脱就急匆匆赶奔后院内宅,到夫人房间一看,就见夫人坐在桌前,怀里抱着一个小孩,两只小眼睛闭着,好像睡着了,夫人见他来了,自然也是高兴,于良祖走到近前仔细看看孩子,然后小声说道:“夫人辛苦了。”

  穆夫人一笑:“这是我的责任,倒是老爷你,出征将近一月,我这心里一直担心,如今老爷平安回来便是好事。”

  于良祖问:“夫人可为孩子取名了吗?”

  穆夫人摇头:“尚未取名,只等老爷亲自决定。”

  于良祖想了想,道:“我毕生夙愿就是希望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不如就叫他国安如何?”

  夫人点头,于良祖轻轻把儿子抱在怀里,怎么看怎么喜欢,夫人说:“老爷如今在家里,不是在疆场,快去把盔甲脱了吧。”

  于良祖把儿子放下,回自己屋换了衣服,然后又去了夫人那里,除了看儿子之外,把筑铜关的事说了一遍,告诉夫人自己收了一个义子,但没带回来,夫人毫不介意,还挺高兴,之后,于良祖每天都抱着儿子,就是去练兵也带着,一点也不担心,夫人也放心,毕竟襄都有猛将在,一切太平无事。

  转眼到了正月十一,南诏国上下都在准备欢庆元宵,其他诸国也是如此,单说南诏国南边有个扶京国,京都为临春,扶京天子姓高,这天,高帝早朝,文武百官位列两旁,高帝高坐在上,对百官说道:“众卿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文官之中走出一人,手托玉圭,再看此人,身穿大红官袍,头戴官帽,五十岁左右,往前几步说道:“皇上,臣有本上奏。”

  高帝一看认识,这人名叫黎兴,官拜枢密院掌院,高帝问:“黎大人有何本章?”

  黎兴说道:“启禀皇上,上月初皇上让臣准备礼物,如今皆已完备,就等皇上下令便可以送出去。”

  高帝问:“都是些什么?将礼单念来朕听。”

  黎兴点头,拿出一本红薄,翻开几页就念:“第一份,送淮虞冷帝,白银十万两,骏马二千匹,牛羊三千只,珠宝五百车,锦缎一万匹,第二份,送西屏南宫帝,白银十万两,骏马三千匹,牛羊二千只,珠宝一千车,锦缎五千匹,第三份,送夏贲齐帝,白银五万两,骏马一千匹,牛羊八百只,珠宝三百车,第四份,送南诏安帝,白银十万两,骏马三千匹,牛羊二千只,珠宝一千车,锦缎三千匹,最后一份,送姜零冯帝,白银二十万两,黄金十万两,骏马一万匹,牛羊肥猪五千只,珠宝两千车,上乘丝绸五万匹。”

  高帝听完点点头,道:“很好,就这样了,让人即日出发,务必在元宵节当天送到。”

  黎兴接旨,马上准备去了,原来当初六国定天下,各自互不侵犯,为了表示友好,每逢元宵佳节都会给其他皇帝送礼,互相往来,以此保证和平,在十天之内,六国各个关口都会接到命令,不许阻拦送礼队伍,一路放行,不过送礼之人也要带着各自皇上的圣旨,黎兴分派五路人马,分别送往五个国家。

  单说送往南诏的这一路,一共一万人,领头之人名叫黄天化,乃是扶京猛将,三十三将之一,此人身高一丈四尺,身披金甲,头戴金盔,手中一杆一百五十斤的画杆描金戟,腰挂宝刀,坐骑大白马,相貌威严,四十有三,威风凛凛,那真是:

  金甲红袍身上披,三绺紫髯洒前心。

  掌中画杆描金戟,威风可挡百万兵。

  从临春到长关有一千四百里,黄天化带的这些人都是自己手下的精兵,可日行五百里,有高帝亲批圣旨,一路畅行无阻,在正月十四这天的中午就到了长关城外,大军离城二十里扎下营寨,黄天化高坐大帐之中,让人把随行的钦差大臣叫上来,这钦差名叫杨贯,五十岁左右,杨贯到了大帐,黄天化说道:“大人,如今已经到了长关,我是武将,不方便进城,这送礼之事就有劳大人了。”

  杨贯说道:“将军放心,我即刻进城面见安帝。”

  说完走出大帐,带了五个随从赶奔城里,他们这一万人靠近长关,早有人禀报安帝,安帝得知是扶京来送礼的,马上把贾承叫到近前,道:“将军,扶京送礼队伍已到城外,你马上出城迎接,朕在大相国寺等你们。”

  贾承接令,带着三千精兵大开城门,亲自把杨贯接到大相国寺,安帝作陪,他又出城赶到黄天化大营迎接,进帐一看,两旁站立六员大将,正前方高坐一员金甲猛将,贾承暗自称赞,黄天化往下看去,只见来人身披亮银甲,背后大黑袍,身高一丈三尺,虎背熊腰,相貌威严,腰挂宝刀,真是器宇不凡,贾承上前一步抱拳说道:“在下贾承奉命前来迎接将军。”

  黄天化一听是贾承,马上起身相迎,边走边说:“原来是贾将军,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

  贾承道:“将军过奖了,将军大名我也早有耳闻,果真是天神下凡。”

  黄天化一笑,道:“来人,摆酒上宴,我与将军痛饮一番!”

  贾承忙说:“黄将军且慢,我主安帝已在相国寺摆下酒宴,就等将军过去了,咱们去那里再饮不迟。”

  黄天化说:“如此,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劳烦将军让人把礼物拿进城去,我这些兄弟们也就可以卸下包袱了。”

  贾承点头,让那三千人把押送来的礼物都运送进城,自己和黄天化赶奔相国寺,再看相国寺人山人海,老百姓家家欢喜,街上人声鼎沸,进入寺庙,贾承带着他到了安帝会客的地方,这是一间大殿,殿外全是武将,有十二个,都是从其他诸国来送礼的,其中有四个最为显眼,三个银甲,一个金甲,两个四十岁左右,一个五十岁,最后一个是一员老将,看上去六十有余,这四个人非是等闲之辈,第一个名叫杨空,从姜零来,第二个宁秋山,夏贲而来,第三个上官益,西屏大将,最后一员老将从淮虞赶来,名叫郑游方,这四个都位列三十三将之内,个个骁勇善战,武艺高强,其他人都是他们带来的副将,贾承黄天化上前行礼,六员大将把酒畅谈。

  大殿之内是文官,都奉各自皇上圣旨作为钦差来送礼,安帝陪着其他五国使者,南诏的文官两旁陪坐,安帝龙颜大悦,频频敬酒,单说诸多使者之中有个叫宋方鼎的,此人自夏贲来,他以前也来过几次,每次看到安帝都是一副面黄肌瘦的样子,而且早年征战落下许多病根,可今日一见却判若两人,安帝格外精神,面色红润,连喝十几杯也不会醉,倒把这些钦差灌得面红耳赤,宋钦差不由得心中好奇,问:“皇上,在下有一事不明,想请教请教。”

  安帝说:“大人有话请讲。”

  宋钦差说:“往年我见皇上龙体不适,每天以药补之,可今日却大不相同,似有返老还童之意,我主齐帝与皇上岁数相当,但龙体欠佳,近来又染上疾病,太医也无法根治,不知皇上用了哪种灵丹妙药,可否告知一二?我也好回去配药,倘若我主身体恢复,定当重礼相谢。”

  安帝一听哈哈一笑:“哈哈哈,大人有所不知,我非是吃了什么仙丹灵药,而是一夜之间就变成这样了。”

  众人皆好奇,宋钦差又问:“皇上此话怎讲?”

  安帝一时高兴,又喝了酒,从怀里拿出那颗宝珠来,顿时霞光万道夺人二目,安帝说:“我能这样精神多亏此物,带在身边只觉得身心舒畅,精力充沛,那日我得到之后便带着睡了一觉,第二天就感觉年轻好几岁,全是它的功劳。”

  大伙仔细观看,宋钦差直勾勾盯着,尚未看够,安帝收起来放回怀里,宋钦差问:“不知皇上从哪里得到此宝的?”

  安帝毫不隐瞒,告诉他们是从一个打柴的百姓手里买的,宋钦差暗道,这等宝物若是带回去交给齐帝,皇上得此宝物,必定龙颜大悦,那时就是我升官发财之日,可如今身在南诏,就是得了宝物也带不出去,愁得他抓耳挠腮,安帝又给众人敬酒,一直到太阳落山,大伙在相国寺住下,第二天元宵佳节之夜,安帝亲自陪着来的客人在城内赏灯,文臣在前,武将在后,前后各有三百精兵护驾,一路游玩,把长关城看了一遍,之后各自休息,次日早晨,各国使者钦差连同自己的武将离开长关,从哪来回哪去。

  单说宋钦差回了夏贲,一路赶到京都古琼,立刻在御书房面见齐帝,将南诏安帝身怀异宝之事说了一遍,齐帝惊道:“果有此事?”

  宋钦差说:“一点不假,我亲眼所见,真乃神物也!皇上若得此宝,定能延年益寿,永坐江山。”

  齐帝眼前一亮,随后又陷入为难:“宝物虽好,却不在朕的手里,又如何才能得过来呢?”

  宋钦差笑道:“皇上欲得此宝,臣倒有个主意,只是需要皇上多等一段时间。”

  齐帝问:“卿有何办法?”

  宋钦差靠近齐帝耳语几句,齐帝听完稍加思索,最后点头同意:“好,就依你的办法,若宝物得手,朕一定重赏于你。”

  两人谈论半天,宋钦差起身告退,自那以后无事发生,各地平安无事,一直到来年七月,这天,齐帝早朝,文武百官位列两旁,尚未奏本,只见齐帝突然手捂胸口,双眼翻白,霎时间昏死过去,百官大惊,急忙把太医请来,将齐帝抬到内宫,众人在宫外等候,片刻之后,太医出来,大伙上前询问,其中一人身穿黄袍,八十岁左右一个老头,此人名叫齐宝山,乃是齐帝的叔叔,官拜许南王,南王拉住太医问:“大夫,我侄儿怎么样了?”

  太医摇摇头:“王爷,情况不容乐观,皇上乃是旧病复发,再加上日夜操劳国事,身体疲惫不堪,恐怕时日无多了。”

  闻言,众人无不惊骇,南王又问:“可有办法救我侄儿吗?需要什么药材尽管说,本王尽全力找来。”

  太医叹了口气:“王爷,皇上如今的情况,就是再好的药也治不好了,最多只是暂缓时日而已,恕小人直言,从今日开始,恐怕一月之内就……”

  南王顿足捶胸,眼中含泪,百官个个低头不语,这时,宋钦差走出人群来到南王面前,道:“王爷不必伤心,事情还未到最后地步,臣有个主意,或许还能保皇上不死。”

  南王眼前一亮,忙问:“大人有何办法快快讲来!”

  宋钦差摇头晃脑说道:“王爷,臣去年元宵佳节之时曾奉命赶奔南诏国献礼,见那安帝同往年相比判若两人,细问之下得知,原来他有一颗宝珠在身上,此物甚是奇特,竟能返老还童,那安帝因此摆脱病根,比大将还精神,若是能借他此宝一用,皇上定能恢复如初。”

  南王大喜,问:“果真有此等宝物?”

  宋钦差说:“臣不敢胡言,确有此事,只是那宝贝在安帝手里,他又随身携带,视若生命,恐怕没那么容易借来。”

  南王想了想,道:“既然如此,为了我侄儿,本王亲自去一趟南诏,就是下跪磕头也要把宝物借来。”

  宋钦差一笑:“王爷年事已高,还是不要奔波了,王爷若是放心,此事就交给臣去办,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安帝把宝珠借我。”

  南王道:“大人肯去再好不过,那就抓紧时间速速启程吧,需要什么尽管开口,本王一定满足。”

  宋钦差说:“不需要什么,只需王爷休书一封,再让文武百官各自盖上大印,来一个百人上书,我再以言语动之,相信定能成功。”

  南王点头,马上让人取来文房四宝,亲自提笔给安帝写了封信,写完后盖上自己的大印,再让其他大臣也盖上印,最后把书信交给宋钦差,南王道:“此事就拜托大人了。”

  宋钦差将信收好,道:“王爷放心,臣去了。”

  他刚要走,南王又问:“大人此去何时归来?”

  宋钦差想了想:“短则七日,长则半月,总之一个月之内必定回来。”

  说完,他离开皇宫到了自己府上,牵出一匹黑色骏马,出古琼城孤身一人赶奔南诏国,一路无事,快马日行八百里,三天后便到了南诏长关城,天色已晚,先去馆驿住下,吃完饭后出了馆驿赶奔长关城北边,要想见安帝必须有人通报一声才行,到北边找到一座大宅院,门口挂着牌匾,上写“北安王府”四个字,宋钦差走到门口,这里有几个看门的官兵,他上前笑呵呵说道:“几位官爷辛苦了。”

  官兵一看是个普通人,宋钦差在馆驿特地换了一身衣服,看上去十分平常,官兵问:“你是谁?来王府作甚?”

  宋钦差说:“在下姓宋,是北安王的朋友,劳烦几位通报一声,我想见他一面。”

  其中一个官兵进去禀报,让他在这等着,片刻之后,大门打开,北安王贾承走了出来,官兵一指宋钦差,贾承仔细看看,一眼就认出来了,上前行礼道:“原来是钦差大人到了,真是有失远迎,快快请讲!”

  宋钦差来南诏国好几次了,每次都是贾承出城迎接,早已互相认识,两人进了王府,落座,贾承献茶,问:“大人不远千里来此,不知有何贵干?”

  宋钦差一笑:“将军有所不知,我这次来是有大事要办。”

  贾承又问:“大人有何事,可否说来我听,或许我能帮忙。”

  宋钦差说:“将军不问我也要说,而且确实需要将军帮忙,其实我想见皇上一面,奉我主皇叔南王所差,带来书信一封,有要事商量,烦请将军为我通报一声。”

  贾承欲问何事,又觉得这样不好,于是点头道:“大人放心,我现在就能进宫面见皇上,请大人在此等候片刻。”

  宋钦差高兴,道:“那就有劳将军了。”

  贾承换了一身衣服,离开王府进宫去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