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凤鸣五溪

第六十九章 书通二酉

凤鸣五溪 艮仁 5688 2024-07-06 15:11

  船到沅陵县城后,这一次不走沅水,而是往西北而去,进入酉水。大概走了二十里,左岸的高山上便是此行第一个目标,二酉山。

  沅陵这个二酉,指的是酉水和酉溪。玉遂道说的二酉,则是大酉和小酉。

  为什么玉遂道特选二酉呢?很简单,作为一名华夏读书人,表扬你腹有诗书的说法就是学富五车、书通二酉。

  楚国以前就是蛮荒之地,而今,江北的荆南政权别称南平、北楚,而马楚政权则称南楚。湘西呢,又是蛮荒中的蛮荒,但是,五溪之地真的是文化的废土吗?恰恰相反。

  首先是古籍记载,“黄帝藏书小酉之山”、“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穆天子藏异书于大酉山、小酉山中”。除了黄帝和周穆王,还有善卷先生。

  善卷是谁?善卷是尧舜时代的人。

  庄子说:“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毛衣,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就是说,舜帝想让位给善卷,善卷说,我潇洒得很,怎么可能去当皇帝,你太不了解我了。

  那庄子为什么要写这一段故事呢?心有戚戚焉。据说庄子曾经是蒙邑管理漆树的官吏,楚威王派使者来招聘,许以高薪请他做宰相,庄子对使者说:“亟去,无污我。”快走,别把我弄脏了。所以,刘长卿作诗说,吏体庄生傲,方言楚俗讹。

  而善卷隐居的地方,也并非不知出处,便是常德的枉山。

  这个枉山又因为善卷隐居过,改称德山,所谓常德德山山有德,因为善卷是中国道德文化的渊源。然后,据说善卷又再次云游,到大酉山隐居。

  再就是屈原了。大周朝因为烽火戏诸侯而面临崩溃,诸王子争位中,文化典籍风流云散,比如有一批藏书便随着一位争权失败的王子来到楚国,此之谓文化下野。

  文化下野受益的,前有孔子,后有屈原。然后屈原又泛舟五溪,奠基了五溪之地的文脉。

  再下来,便是陶渊明和中原读书人的贬谪了。像柳宗元在永州完成了柳河东文集的大半内容;而刘禹锡在常德当朗州司马,留下了不少的诗歌,这都是大湘西的史记与文化种子。

  为什么会有大批谪官来到五溪之地呢?因为这里自古就是要服。

  要服,五服之一。

  五服:

  既是丧服制度: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也是政区制度: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

  政区五服,即是古人心中的天下。它以王为原点,向外作同心圆或正方形扩展:

  王周五百里内为甸服、日祭、每隔百里分别缴纳(赋)带藁秸的谷物(总)、禾穗(铚)、去掉藁芒的的禾穗(秸)、带壳的谷子(粟)、无壳的米;

  五百到一千里为侯服、月祀、每隔百里分封不同,百里采(卿大夫)、二百里男邦(男爵)、三百里诸侯;

  千到千五百里为绥服、时享、内三百里兴文教,外二百里兴武力;

  千五百到两千为要服、岁贡、内三百里住夷人,外二百里流放罪人;

  两千到两千五为荒服、终王、内三百里为蛮荒,外二百里流放罪人。

  所以,王在中原,而大西南和岭南等地就属于要服和荒服,适合流放了。

  而第五队要承担起辰州的文化传承之责,二酉最具代表意义。

  二酉山山高百丈,山上有洞,小酉洞在云深之处,洞旁有庙,名伏胜庙。泊舟山下,众人拾阶而上,直奔伏胜庙。

  伏胜,或称秦博士伏胜、济南伏生。正是他,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偷偷运了几车书从咸阳跑到沅陵二酉山,把书藏进了小酉洞。

  当时,始皇帝一统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而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博士淳于越以分封制攻击郡县制,激怒了始皇帝。丞相李斯说,读书人就是这个鬼样子,迂腐不堪,源头就是那些百家争鸣的典籍,应该都烧了。

  灭绝文化的行动就此展开,老家济南、此时正在咸阳的博士伏胜正好掌管典籍,于是悄悄挑选了千余册,跋山涉水、下洞庭,入沅水,来到了小酉洞隐居,直到西汉建国才献上书册。

  据说,汉文帝派晁错到山东找他学习的时候,伏胜已经九十多岁了,不能动不能言,由女儿口授尚书给他。以前王芳回答宋青萍对五行的理解,便是源自晁错和伏胜父女的对话。

  “秦朝法令森严,路途又如此遥远,伏胜真的来过这里?他真能活九十九岁?”牛福奎边走边嘀咕。

  龙泉给了他一个爆炒栗子,“传说而已,你还当真了?传说伏胜还是伏羲的后人呢。”

  众人哈哈大笑,传说嘛,又不是确论。或许自己这些人过了若干年,也是后人的传说,又能有几分真实呢?但只要知道前人曾为文化的传承努力过,那就够了。

  还没到半山亭,伏胜庙的住持以及十几个道士都来迎接。

  进了道观,略事休息,便先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书籍交接仪式。这三十卷道德经讲义对道士们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就是无上法宝。

  第二天,第五队都去瞻仰藏书洞。山洞不大,众人猫着腰络绎而入,然后转了转就出去

  了。

  再过些年,开创江西诗派的山谷道人黄庭坚流放黔州,大概也没看出名堂,他的《朝拜二酉山》写道:

  巴山楚水五溪蛮,二酉横波绕龙蟠。

  古洞寻书探奇字,思怀空吟三千年。

  王芳还问了问此地有没有妖兽出没、是否受到过攻击。住持叹道:“博士在天之灵保佑,

  偶尔听过瘆人的兽吼,但并没有遭受过攻击。”

  之后,他又恳请第五队多住几日,能给他们说说法、指点一下五行力量。大家商量了一下,文化下乡,你不能把书一扔就走人,还有义务为小庙稍作指点。最后,莫清嗣、季传辉和牛福奎三人愿意留下。

  剩余六人于是再次出发,下了山往回走。这一带还有个名字,叫作八蛮峒口,也就是汉人与土著人的交界处,如果继续往前,就要进入溪州范围。而根据溪州之战后的协议,汉人如果不经过允许,不能随便进入。

  第五队当然不是一般人,并不在此限,不过他们还有使命,于是回转到了沅陵后,折向西南方,沿着沅水逆流而上,往辰溪的大酉洞而去。

  水运是南方交通的主流,江上不止他们一条船。王芳眯着眼睛看了半天,慢慢走到一个水夫旁边,搭讪道“船家,到辰溪大酉山还要多久呢?”

  水夫笑道:“仙姑,辰溪离这里三个驿站的路,要是以前呢,需要大半天,现在有了轮桨,包你们晌午之后就能到。”

  王芳点点头,道:“书上说大酉妙华洞在龟山南,去辰州七十里,看来说的也不准啊。对了,那些货船跑的飞快,每天都这么多吗?”

  船夫看了看王芳盯着一艘货船,回道:“那是回图务的船,生意好的很,这江上就属他们船多。”

  王芳又道:“回图务,就是楚王做生意的衙门吧?”

  船夫点头:“可不是,上游那边,他们把懿州,甚至滇黔的货收购了,然后沿江而下,又在溆浦、辰溪和泸溪县上货,什么茶叶、陶瓷、布匹等,一直运到朗州。从常德码头再去武昌,然后据说有三个方向:

  向东入海,据说能去广州,高价出洋;

  往北过汉水,经荆襄过洛阳开封,再上去就能换回马匹;

  还有的走西北,也是高价卖给外蕃诸国呢。”

  王芳暗暗吃惊,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海上丝绸之路么?难怪马希范这么阔绰。

  不过回图务并非马楚独有,南方诸国多有在中原设置。北方的契丹也在中原设回图务,长官叫回图使。回图,也可以叫图回,务是事务,卖出我手上的东西,买回我想要的,就是回图。

  果如船家所说,下午,船还没到辰水和沅水交汇的地方,就看到了一座葱翠青山,状若乌龟,被两水环抱,浮游其中。

  船继续前进,过辰水入沅江的口子,再上行一小段,进入一个叫潭湾的地方,亦即辰溪县的前身、辰阳县古治所在。

  辰阳县,五溪最古老且名称变化不大的古县之一,史载:

  汉高祖二年,置辰陵县,治所铜山;置义陵县,即溆浦县;

  汉高祖五年,置沅陵县、迁陵县、无阳县。同年,辰陵县改名辰阳县;迁陵县治由龙山县的里耶,迁到保靖县的迁陵镇。

  这只是汉高祖二年置武陵郡时,录于史册的一批五溪县城,同期应该还有酉阳县、镡成县等。

  那么,秦朝乃至先秦,五溪大地应该早已获得开发。不然的话,屈原也不会说“早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第五队扎根辰州,承担的使命之一是文化传承,这是个很细致的活。所以,牛福奎就发问了:“陵者,大土丘。后来,因为皇家墓葬高大如山丘,于是也称皇陵。

  诸位师兄,辰陵,辰水边的高地,这好理解。但沅陵,沅水边的高地。那么,你们说说,

  到底是先有沅水,还是先有沅陵?”

  众皆愕然,这小道士的思维真是细腻,但这显然难不倒他们。

  林清玄道:“据说汉朝以前,沅陵的沅没有水,叫作元陵,汉高祖五年建县才叫沅陵。如此,当是先有沅水之名。”

  季传辉也道:“屈原说,沅有芷兮澧有兰。可见,澧水和沅水得名更早。”

  众人正微微点头,哪知王芳笑道:“那如果可以再往前追,假如沅水叫作元水,甚至叫作源水,元陵和元水又该谁前谁后呢?”

  胡秀芬迟疑道:“可是并没有文献记录呀。”

  王芳点点头,历史学在中国的发展有一个发展过程,大致说来分为两条路,一条是考古学,一条是文献。此亦王国维说的二重证据法,纸上文献,地下文物。

  而其前身,像金石学,就要再过些年,等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曾巩的《金石录》和吕大临的《考古图》出来,才算拉开帷幕,他们诛邪军便算是无名英雄和前驱吧。

  但她口中却道:“我也猜测沅陵是依水得名,毕竟它都只是沅江流域上的一个点而已。而据我所知,比如这辰水,它是流到湖南这一段的名字,它的上游和全程,应该叫做锦水,这似乎是无可争议的。”

  众人都点头,辰陵县改名辰阳县,是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山南水北为阳而来。比如衡阳,在衡山之南;辰阳,辰水之北。

  想当年,马援出征五溪时的监军宗均,他出仕的第一站,便是辰阳长,后来因为母亲去世才离任。

  辰阳长,也就是辰阳县的县令了。而宗均在辰阳县发展农业、开办学校,官声很好。官声好,又熟悉五溪情况,这才为和平解决相单程起事打下基础。

  那么到隋文帝杨坚时,辰阳县治所下移,迁到沅水右岸后世的城关镇、辰阳镇去后,再叫辰阳县不是非常合适,于是改名辰溪县。

  当然,也可能还有一些别的原因,比如古代的县,范围极大。像他们第五队前方的麻阳县,是到了唐朝以后才单独建县,之前,它和凤凰县、溆浦县(公元30年撤义陵县)等只是辰阳县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辰阳县的治所放在潭湾,或许才恰好是在辰阳县县域的重点上,并对辰水上游和周边的少数民族更能有效掌控。

  此时,他们又看到高山起伏,终于到了大酉山地界。

  众人等船家泊岸,来到山麓。只见彩旗招展,人流如织,香客络绎不绝,一派兴旺景象。

  他们一现身,早有眼尖的知客主动上前,得了消息,飞快派人回禀。

  不久,一群道士在三个胖胖的老道带领下,笑容满面地前来迎接。龙泉上前搭话,原来正是妙华洞大酉观的观主、长老和监斋。

  观主姓宋,见得林清玄金印和三十卷道书,更是眉飞色舞,当即大开中门,前面带路。

  这妙华洞洞口还很狭窄,越到里面越是宽敞,且道路迂回,弯弯绕绕,石笋和石钟乳随处可见。众人又见到还有一股清泉贯穿其中,声响如雷。若非三人介绍,此洞前后长达八九里路、共有七十五间石室,他们都快被绕晕了。

  明朝正德年间,王守仁被廷杖四十、贬贵州,也曾到此一游,写了一首《辰溪大酉洞》:路人春山久费寻,野人扶病强登临。同游仙侣须乘兴,共赏花园莫厌深。鸣鸟游丝俱自得,闲云流水亦何心。独怜疾首灯窗下,展转支离叹陆沉。

  这首诗没写大酉洞的景色,调子也比较压抑。岂知,这一场磨难,本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儒释道兼修、贬官龙场驿丞的王守仁在一个山洞里苦修。两年后,他奉命去江西庐陵当县令,已经在古夜郎国悟道成圣。

  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要知道,儒家圣人可不止五百年一出这么简单。因为韩愈的《原道》认为,儒家之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所以,得到公认的儒家圣人,孔孟之后,一千多年全部跳过去,啪,直接就到了宋朝朱熹,再就是明朝的这位阳明先生了。至于清朝的曾国藩,固然很多人追捧,但也有很多人认为,顶多算半圣。

  于是,阳明圣人再走了一遍五溪大地,然后在沅陵龙兴寺的凭虚楼开讲“致良知”,就有了“云起峰间沉阁影,林疏地底见江流。烟花日暖犹含雨,欧鹭春闲自满洲”等比较华丽的诗句了。

  至于朱熹,则是65岁以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赐紫的身份,招安善后溪峒瑶民蒲来矢的起义了。

  再说稍事休息,相互寒暄,双方一起斋堂用膳,继而洞内烛火通明,又是隆重庄严的道书交接仪式。

  不过之后,王芳立刻发现,这三位可比小酉洞的住持热情多了,不断劝说第五队能留下墨宝,又替他们安排了日程,明天游览山水,后天做一场法事。。。。。。

  第五队几人对这一套都甚是不喜,哪会答应,一一谢绝,嘴上客气,心里想着是不是一会就找个借口走人算了。

  可是,刚来也不好立刻走人,终究是留下来为大酉观讲了些经论要义。不想,第二天正吃早饭,外面就传来吵吵嚷嚷的声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