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凤鸣五溪

第二十三章 拜师祝寿(下)

凤鸣五溪 艮仁 5394 2024-07-06 15:11

  拜师冠巾这就算完了,接着还有授箓传戒,都具有极其复杂的程序,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一般说来,像三坛大戒多是国家财政拨款,否则大型丛林不堪重负。

  受戒,还会发给戒牒。

  度牒是户口本、享受免赋税特权,是政府管理;戒牒则略似职称,是行业内部管理。像在天师道,则叫作职牒。职,法职、神职。

  简单说,拿到度牒在法律上算是正式道士了,但在道教内部,还只是预备道士,还得拿到戒牒。

  去年袁钦若那些人能够参与受戒,自然是有王芳不知道的隐情。还有,就是初真戒的授予相对要求不高,一般多是冠巾拜师时,一齐就办了,反正也就一个初级职称。

  以后世来说,一个人本科毕业,先办户口,再上班一年以上,便可以申请初级职称。

  说本科以上,在古人这里,便是“优秀”与否的意思。如果出家几年了,还不让你受戒,那就意味着你只是中专或大专文凭,还要多熬熬资历。

  至于中极戒,这种中级职称,就再等五年八年。

  天仙大戒,则相当于高级职称,难度就不用说了。

  一个人想获得高级职称,那么自己发了多少论文,还有人情关系是否到位等,这种事,古今大同小异。

  像王芳这样的,自然便是博士文凭,导师也是业界巨头,一切开绿灯。

  传戒的流程,非常多,比如常见的,问你“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持否?”那只是戒相而已。

  还有很多内容,比如戒体。什么是戒体?它是无相还是有相?非常深奥,大部分出家人终其一生都未必搞得明白。

  这一次,王芳也和袁钦若那些人一样,受了五戒、八戒和初真十戒。

  五戒,戒杀、盗、淫、妄和酒;

  八戒,亦即八关斋戒;

  初真十戒,十条类似于爱国爱教的规定。

  其实,这都是摆到今天明面上的受戒。此前,宋青萍早已让王芳受了几百上千条戒,泛及正一、上清和灵宝三派。比如正一派的,就有老君想尔九戒、老君二十七戒、三十六戒、百八十戒等。

  最后是授箓,也非常隆重,因为只有受箓拨职后,才能成为法师和高功。

  这需要四师,也就是引进师和三师,为王芳将经箓写明简文,上奏天庭,然后传真授法,才算成了一个黄冠羽士。

  此时,宋青萍头戴飞云凤气冠,穿紫衣青裙,披九色云霞帔,脚踏绣有狮子纹路的鞋,手拿笏板,真是风采逼人。而王芳身穿红衫、黄裙与黑鞋,手里拿着一块木简,坐在八卦坛里。

  这一次,在众人的见证下,王芳成了正一盟女官、天师门下的元童,因为宋青萍直接给她授了正一盟威仙灵百五十将军箓。

  哈哈,这个步子有点大,一般来说,从一将军箓开始,每提升一次起码要再等一到四年。但是,规矩也说了,笨的,满了年数还不一定给你晋级;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

  那么,当所有人知道刚刚十岁的王芳,已经丹基初成,就都没有问题了。十岁的金丹修士,这不是天才,而是妖孽,自然不能等闲视之。

  道教这点好,达者为师,不怎么看重年龄和性别。

  而世俗呢,也认同出家人的地位。比如所谓江湖四大忌,和尚、道士、女子和小孩。王芳现在,除了不是和尚,居然占了三项,真要行走江湖,便是顶级恐怖人物。

  而只有受箓之后,王芳才够格给别人上章斋醮,甚至为帝王封署山岳。没走这一步,不管年纪多大,是不能给人做法事的。你就算去做,法术也不灵。

  当然,还有个问题,那就是宋青萍凭什么能打破宗派界限,给王芳各种授箓传戒?

  经过宋青萍解释,王芳立马觉得,这其实很正常。

  先从后世来说,后世道教就是正一和全真两个。正一偏重符箓,全真重戒,这是他们各自传承体系的最大不同。

  当然,正一道也有戒律,比如它的五戒是仁、义、礼、智、信;而全真道也需要登真箓,没有保举师给你在登真箓上写上名字,一切白搭,等于你在仙界没户籍。

  但从道教演化的过程来看,黄巾起义失败和张鲁降曹之后,中国道教便沉寂下去了。当再度兴起时,它有了几个大的新特点。比如,由民间转为由政府掌控,由乡村到都市,由住家到出家等。

  简单说,之后的中国宗教,便几乎不再与政府相对抗,他们都成为职业修行者,和外国动辄就****很不同。

  再一个,便是在与佛教激烈对抗中,它的哲学层次大大提高了。在寇谦之的时代,其实教理的高度都还不够,但到了陆修静和陶弘景以后,就拔高了很多。

  这三位堪称道教改革的大师:

  寇谦之(365—448年)北魏;

  陆修静(406—477)刘宋;

  陶弘景(456—536)齐梁。

  尤其到了唐朝,比如重玄理论,就让中国道教直接上升一个量级。

  简单说,以前的道教,比如从庄子直到魏晋玄学,也就是一个玄字;而重玄,也就是玄之又玄,两个玄:不执著有,不执著无,也不执着在不有、不无,或者说不滞于不滞,这就是重玄。

  没有重玄理论,人家佛教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不异色、色不异空、非有非非有等等,你道教拿什么家伙出来?

  而这种提升,便建立在寇谦之和陆修静等人的南北天师道改革上,亦即道教内部的融合与重组上。

  像寇谦之,便直接修改了加入天师道需要交五斗米,还要男女进行交合,以及天师世袭等问题。

  陆修静则整理出三洞目录以及各类科仪,比如你王芳想加入道教,那你该怎么入道、拜师、受箓、受戒、受经、穿衣等等。

  道教的三位科仪大师,除了陆修静,还有:

  张万福(盛唐);

  杜光庭(唐末)。

  换句话说,南北朝之后的道教,以新的面目出现了,它规矩变了。比如以前你当道士在家里就行。那现在不行,你可能要出家,住到庙里去,这都是巨大的变化。

  而且,在外丹术很困难的情况下,内丹术出现了。葛家道的灵宝派,黄庭经的上清派,都是讲金丹术的。也就是认为每个人自身就是一个宇宙、体内有神、存想即可,等等,不是以前认为的,比如阴阳,阴阳那就是男女,顺其自然,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内丹术不一样,要禁欲,甚至吃素。五代十国正是金丹术兴起的过渡阶段,虽然唐宋的皇帝们还在拼命吃外丹,死了一个又一个。

  所以,南北朝之后的道教,变为了三洞修炼体系。

  三洞:洞神、洞玄和洞真。

  洞者,通也,通达,明了。

  初层洞神,包括正一经、三皇经和道德经;小乘;

  中层洞玄,灵宝经,灵宝功法;中乘;

  高层洞真,上清经,上清功法;大乘。

  道士们可以从初到高去修,也可以随便选定一个方向。比如你选灵宝功法,把它学到底,别的都不学,也能上天。这样,便彻底解决了道教内部各个门派的纠纷,皆大欢喜。

  以天师道来说,表面来看它处于初层,好像最渣,实则你想成为三洞法师,你还就得从它开始,成为天师道的一员,不读小学,你想直接读大学?

  而那些不愿意学灵宝和上清的天师道人,没问题啊,你一门深入,就把天师道一路学下去,也能上天得道,陆修静就是这样说的。

  这个实际上和佛教还是一样的,比如你想学佛,那么你可以选择去泰国、缅甸等地,那是南传佛教,属于所谓的小乘佛教,叫作解脱道,以涅盘为归宿。

  你也可以去汉地学大乘佛教,叫作菩萨道,悟道后不追求涅盘,但求生生世世度众生。因为在大乘看来,万法皆空,佛与涅盘也不例外。

  随便你选择,所谓根器与机缘不同、选择不同罢了。

  因此,一些高道,比如陆修静这样的,他就自称三洞弟子,因为洞神、洞玄和洞真他都学完了,那么,他当然就够格传授各派符箓和戒律。宋青萍,便是如此。

  那怎么分辨这些道士呢?其实很容易,法服的裙子都是黄色,但上衣颜色截然不同:

  正一派、红色上衣(绛褐);

  灵宝派、黄色上衣(黄褐);

  上清派,紫色上衣(紫褐),一目了然。

  至于丛林不收徒,宋青萍已经退休,中岳庙也已在朱温等军阀争霸河南时烧毁,她可以算是挂靠在桃源观。何况人家一把年纪了,收个关门弟子,怎么都不过分吧。以前玉遂道和胡忠辉,也是如此,总之和原先的小庙没联系了。

  当然,怎么说,宋青萍等人在桃源观收徒是合乎人情、不合规矩的。宋代以后,直到民国,丛林里因为特殊原因收徒,从而导致丛林崩盘,甚至成为私产的事例并不少。假设宋青萍和王芳都是自私之人,以他们的影响力,拿下桃源观把它变为小庙,完全不成问题。

  寿宴开始,很多老前辈有机会就来找王芳说两句话,实在是非常喜欢这个女娃儿。

  一位老道士喝得脸红红的,问王芳道:“小王芳,你的道名叫作王重芳吗?你师父没给起个霸气冲天的名字?”

  王芳有些尴尬地笑了:“咳,咳,李白,字太白,晚辈也就有样学样,王芳,字重芳了,哈哈。”

  其实,之所以尴尬,是师徒俩为这道名还吵了一架。

  宋青萍的想法是这样的:“你看啊,为师是青字辈,到你这里就是重字。那么,第三个字呢,我想了很久,咱们修炼,不就是为了炼尽阴滓、成就纯阳么?你看,阳字如何?”

  哪知王芳反应太大了:“什,什么?王重阳?师父啊,这个真不好,换一个吧。”

  可是,宋青萍问她理由,这丫头愣是支支吾吾,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废话,王重阳这名字多好,他也是改了好几次才定下来的,不然能成为全真教的祖师爷?

  宋青萍眼见王芳不讲理,顿时有些恼了,只觉得这孩子前一刻还是天使般可爱,现在堪比魔鬼一般讨厌。

  王芳眼见宋青萍认定了这个名字,也真是哭笑不得,干脆一屁股坐到地上,哇哇直哭。还真是,虽然这会儿王重阳还没出生,可也不好冒犯了不是?

  宋青萍可从来没带过孩子,小孩一哭,她反而更加恼了,作势要打人:“哎呀呀,你还撒泼打滚是吧?”

  王芳哭道:“你小时候不也撒泼打滚吗?”

  一阵鸡飞狗跳,最后,师徒俩都累了。

  宋青萍老来得子,终究宠溺,妥协了,不管了,由王芳自己作主,于是,道名王重芳。

  王芳一看这老道,嘿,徐子平。这位道士现在默默无名,是宋青萍游学华山时结识的道友,这次代表那些隐居道士前来拜寿。但在后世,他可是祖师爷,比如任何想要给人算命的瞎子,都必须先把他的《渊海子平》先背下来。

  徐子平继续逗她:“今天你师父七十大寿,你这做徒弟的就没准备什么贺礼?”

  哎呀,我一个十岁的孩子,还是孤儿,能准备什么礼物?为这事,王芳也苦恼过,还好,她也暗中准备了一个,不管如何,也是一份心意不是?本想等晚上单独送给师父,现在不拿出来不行了。

  她跑回房中,拿出一个卷轴,转头就恭恭敬敬递给宋青萍:“师父,这是徒儿画的一幅画,画艺不精,聊博师父一笑。”

  旁边的人都是高道,最喜欢这些风雅之事了,一看宋青萍的爱徒有画作,纷纷来围观。

  宋青萍一边展开,一边笑:“这丫头画艺的确是不精,我看看她又拿什么来糊弄我这老太婆。”

  画卷打开,原来是一幅风景画:道观、树木、庭院、花草、小鸟,还有一个女道士在教一个小孩读书。

  众人细细一看,都乐了。一个叫罗隐之的老头,笑道:“宋先生,这是写实呢,画的就是你们师徒自己。”

  这罗隐之来头也不小,他和郑遨、李道殷隐居华阴,世人称呼“三高士”。其中郑遨才德最高,可惜去年刚刚仙逝,石敬瑭赐予他逍遥先生称号。

  罗隐之这一回来,既是祝寿,也是邀请宋青萍和他一起去见石敬瑭。生前被朝廷赐紫,总好过死后追封不是?奈何宋青萍毫无所动。

  又有个白胡子老道说:“我看有点江南布衣徐熙的写意味道,不错,不错。”

  这位叫作张荐明,他也是准备和罗隐之一起去见石敬瑭的,道德学问极高。

  那位左街道门威仪使冉道旻眼尖,把旁边的字看清楚了:“书法也好,还有一首诗呢。”

  监院蒲方甲念道:“孤贫正窘迫,忽遇魏夫人。粗褐垂垂老,童颜日日新。剑出天地震,笔落鬼神钦。教我不求寿,直趋金阙门。”

  丁君宝点评道:“第一句写自己的出身和遭遇,以魏夫人代宋先生;第二、第三句写她对宋先生的印象,先生衣裳破旧、青春渐逝,但是境界高深、返老还童;先生文武双全,动则风云变幻,静则锦绣文章、鬼神咸服。第四句,则写宋先生对她的教育和期待,不是养生延年,而是要飞升玉京金阙呐,不错,不错。”

  这也不是什么上乘的画作,那首诗更不合格律。好在贺寿讲究气氛,这些大佬自然不会较真。所以,宋青萍和王芳听到不少溢美之词,心里也很高兴。

  如此这般,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大部分人都是过午不食,还要回程赶路,便陆续散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